互联网节日层出不穷

2016-07-21 01:07
新潮电子 2016年7期
关键词:淘宝京东电商

在互联网行业中,有一支常年不衰的年轻队伍—电商企业,这支队伍总能在任何时间找到一个完美的契机,去迎合当下的市场。像刚刚过去不久的618网购节、年中大促以及5月份的电信日,凡是那些能和消费类产品挂钩的节日,各路电商队伍都可以把它打造一个盛大主题网购节,当然这其中最成功的还是双11;除了购物节的打造,各路电商还会迎合不同的季节把传统的商品销售快速转移到线上,像农村淘宝、京东下乡、苏宁进乡以及亚马逊刷墙,这一系列的电商下乡事件我们此前也做过报道;另外,时下火热的网络贷款也是各路电商正在实施的一个新计划, 这是网络透支消费的一种延伸,从之前的只针对消费者个人的透支,到现在的放款给更多的商家。层出不穷的花样,不变的电商,消费者的心理也因此在改变,从不接受到深度使用是大多数用户的一个历程,似乎改变都是因用户而起。

从劫日到节日

18~25岁是网购人群中占比最高的群体,这些人群几乎把吃穿住行的所有商品都转移到了网购平台,而且有一种非常明显的现象,那就是哪怕不需要的东西也会买回来屯着,所以网络上诞生了买买族、剁手党、扫货族这些代名词,除了日常生活所需的基本购买,消费者还会在各路电商的网购节中贡献大量的交易额。像前不久的618网购节,各路电商平台纷纷发力,玩出了全新的主题,京东大力推动了3C消费商品,使得更多国产精品销量飞升;而淘宝则是更注重多品类的内容化营销,从专题内容执行千人千面的精准化推广,把适合不同消费者的不同商品精准呈现在消费者面前;至于苏宁,自然就是推出了各种电器的预热,尤其是空调产品的推广正好迎合当下的季节,在当天各类应季电器得到了消费者们的大力支持。但是所谓的电商节日真的便宜吗?这和消费者日常的关注是离不开的,以前的消费者都是任性购买,不满意就退货,反正有无理由退货的政策保护,但是现在的消费者大多数都很深入,只买适合自己的产品,所以才有了什么值得买这类购物分享的平台诞生,在这些专业网购族的分享和研究中,以往看上去像劫日一般的电商网购节已经重归节日的光环,高品质购买正是当下消费者的一种趋势。

线上真的为王

在移动终端飞速发展的当下,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速度已经超过了预计,尤其是电商平台的用户浏览方式,已经有接近8成转移到移动终端之上,简单直观的移动端正是当下各路电商应该抢占的平台。要说线上有多强大,每年夏日火热的生鲜水果销售转向线上是一个很好的现象,几乎每年我们都会在网上看到某个城市的水果因为滞销而损失巨大,但近两年开始生鲜水果在各路电商的扶持下,已经大大降低了损失。有淘宝集市店反应,一个夏天可以通过山东大樱桃制造上百万的销售额,背后是强大的电商运营人在产品出产地进行采摘和打包发货工作,而前端则是大量的下单购买人群。产地直采、直供、直发的模式都是各路电商正在尝试的全新方式,也是农产品进入市场的又一新方式,加上直播平台的兴起,未来或许还会有实时采摘发货的新方式,所以传统商品有了线上平台的补充是一件好事,消费者和商家都会慢慢适应这种方式。

放心还是放任

网购在收到商品之前,始终是看不到商品的,哪怕是二次购买也不敢保证完全一样,所以放心二字有时候说出来真的很难,对于这种状态大多数消费者都是放任的状态,与其担心不如顺其自然。各路电商平台也会从消费者角度思考,所以众多的保障措施也便诞生,像京东和淘宝最常见的就是七天无理由退货,京东最强大的就是自营物流可以快速的送达商品,将消费者的顾虑时间减少到最短;而拥有售前环节的淘宝则可以在售前解决一些问题,至于售后部分最近正在兴起的“放心淘”则是淘宝的一个杀手锏,这是一项和保险公司合作的业务,消费者可以在收到商品后的一定时间内向保险公司发起退货,然后获得全额退款,这样一来即可减少商家的损失,又可以解决消费者的售后问题。所以,各路电商平台还是想把放心最大化的,尤其是淘宝是中国最大的仿冒品平台,这个帽子并不是自己戴的,但是努力甩掉这个帽子也是淘宝一直在做的。

写在最后

节日也好,促销也罢,这些每天充斥我们生活的信息已经成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前是简单粗暴的海报广告,现在则是内容化的植入时代,尤其是强大的3C数码产品,在各路电商的推动下,已经越走越好。作为消费者,我们应该理性的对待每一个电商平台的任何一个节日,无论是怎样的花样。

猜你喜欢
淘宝京东电商
电商助力“种得好”也“卖得火”
电商赢了,经济输了
电商鄙视链中的拼多多
13年首次盈利,京东做对了什么?
贴吧吧主诋毁淘宝店败诉
第一次“淘宝”
淘宝
电商下乡潮
在超市快送上超越京东
小黑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