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武术主流价值流变看武术技术的发展特点

2016-07-22 05:17吴佳贤
运动 2016年20期
关键词:技击套路竞技

吴佳贤,黄 鹂,敬 艳

(1.武汉音乐学院公共基础课部,湖北 武汉 430060;2.湖南工学院体育教学部,湖南 衡阳 421002)

从武术主流价值流变看武术技术的发展特点

吴佳贤1,黄 鹂2,敬 艳2

(1.武汉音乐学院公共基础课部,湖北 武汉 430060;2.湖南工学院体育教学部,湖南 衡阳 421002)

武术技术是随着武术主流价值的转变而转变,在整个武术价值流变历程中,武术技术有了很大的变革,从古代的技击特点到现在的追求形态美、动作美的特点,充分地满足了在各个时期人们对武术的需求。而在2008年奥运后,武术的主流价值又将继续随着社会观念以及政治经济生活的提高而改变,武术技术又将面临着再一次的变革。

武术主流价值;武术技术;流变;发展

1 武术主流价值的流变历程

人类社会发展至今,在不同的发展过程中,武术体现了不同的价值。本文根据社会对武术的需求变化,把武术主流价值流变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以技击价值为主流价值的古代时期。这个阶段主要是指冷兵器时代,即鸦片战争以前。这个阶段武术主要是为了满足军事战争、人类生存的需求,武术在此时主要体现了其技击价值。第二阶段为以教育价值为主流价值的近代时期,这个阶段主要是鸦片战争以后到第一部武术的《规则》的试行以前。这期间,中国一直处于战乱的年代,人们深刻体会到“强国强种”的重要性,重视新一代的体魄,重视体育在教育中的地位,而此时的体育锻炼主要是指武术,武术被认为是提高体魄、强国强种的有力手段,而此刻的教育价值也正与当时中国国力衰微,民族危机日益加深,需要激发人们穷则思变、奋发图强的精神要求相一致,因此武术在这一时期是以教育价值为主流价值的时期。第三阶段是以竞技观赏价值为主流价值的当代时期,即第一部《规则》施行至今,大约是1959年奥运年。在这一时期武术主要是以竞赛的形式出现在大众面前,满足了人们对武术的竞技观赏要求,这几十年里,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愿望由最初的温饱逐渐转向对品质的追求,由起初的生存要求提升到对美的渴望。在这种时代的推动下,武术也由最初的技击追求转向了动作美的追求,特别是在现代中西文化的交流与冲突,以及西方竞技体育对我国体育的影响和中国武术国际化与现代化的要求下,武术形成了追求动作美、艺术化的以竞技观赏价值为主流价值的时期。

2 武术价值流变与武术技术发展的关系

2.1 武术价值流变中以技击价值为主流价值时期的武术技术发展特点

武术的技击价值是指通过武术练习,一方面可以全面提高人的身体素质,随着体能的增强也必然提高人进行技击对抗的能力;另一方面练习者也可以学会攻防技击技术。在冷兵器时代,武术技击价值非常的突出,上至通过军队活动体现国家社稷安危,下至黎民百姓为小团体或个人利益而进行的格斗,都离不开武术。

在“原始群居”时代,人类面临着许多野兽的袭击和各种灾害,在生活中,人们逐渐意识到自身的技击能力能帮助他们赶跑野兽,安全地生活,于是开始注重自身的技击技术的培养。在这种人兽相搏过程中,人类培养了各种奔跑、跳跃、闪躲、翻滚、拳打、脚踢等各种技能,也就是这种技能培养,形成了早期的单个武术技术特点。而氏族社会以后,由于战争的出现,推动了兵器的发展,导致了军事战斗技能的产生,武术技能就被广泛地运用在战争中。这时期武术主要用来杀敌自卫、防守进攻,其技击价值也体现得淋漓尽致。为了更好地发挥其技击的价值,武术的技术都是以击倒敌方、保护自己、实战中取胜为特点,所以这个时期,为方便战斗中动作技术的应用,一般士兵的军事训练格斗技术的特点在于实用,且多以器械动作为主,那些民间用于表演的套路式的练习被认为是花架子,不务实,得不到重视。而在战场技击中往往要求动作方法尽量简捷,动作幅度较大,作战时的时效性强。其中,以枪为例,从战争的出现到冷兵器时代的结束,矛枪一直都是战争技击的主要装备,而枪在战争技击中,不同于平常的校场操练,其中在明代程宗猷《耕余剩技·长枪法选·长枪说》中就谈到:“金大封大劈,有类于击地之常情,而借地之势,反易于起扎,且扎入有力,是便于吃枪还枪也。故曰:最上。”此表明在人员密集的作战方阵中,处于生死搏杀之际,其所用的枪法必须也只能是适应战场的实际需求,用最精炼的、最有效的技术达到杀敌制胜的目的,也只有如此才能满足战斗技击对枪法的实际需求。

在这段期间,武术不仅存在着军事技击价值,还存在了个体防御的技击价值,其主要体现在拳术的技法上。中国的拳术是中国古代民间的一种徒手技击术,它依靠着易之阴阳、老子刚柔、儒家中庸、兵家虚实、道家练气、中医筋络、诸家之动静等理论,形成了以弱胜强的技击之术。相对于军师技击术,其不再要求集体作战,更注重着个人技击技术的发展,其目的也不是必须要消灭对方,唯恐以刃伤人,便常使用无刃铁梁,所以在战场上不受重视的技法,在民间却有了很大的发展空间,且为了方便传习与记忆,在民间便逐渐出现了套路的形式。这些单个以及套路的技法主要有以下特点:重术轻力、重智轻勇、用意不用力、以练保战、重视手法、上轻下实、顺势借力、以气催力、以气护身、息力生气。

2.2 武术价值流变中以教育价值为主流价值时期的武术技术发展特点

武术的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学校教育对武术的重视上。武术教育不仅在于向学生传授一些武术技艺,也有于提高学生民族意识的武德教育作用。其实中国在秦以前的学校教育中就涉及到军事武技的教学内容,即六艺中的射,御就与军事、攻防有关的技术,但由于当时的社会环境、科技的落后,武术就主要运用在战争中,所以武术的教育价值并没有成为主流价值。直到鸦片战争后,特别是“民国”以来,武术的技击价值逐渐淡化,武术在学校体育中逐渐受到重视。1915年,武术被正式列为学校体育的课程,编写了教材、改革教学等。这期间,中国受到不同思潮的激烈交锋,特别是西方自然体育观的传入,我国出现了“土洋体育”之争,最终认为武术要从师资,教材和教法逐步科学化,认为武术体育化是近代社会的需求,武术逐步被纳入了现代教育的范畴,各地武术研究院,中央以及各地国术馆也相继成立,传授武艺,教武育人。

在这一时期,武术技术处于百花齐放的状态,技术发展形式多种多样,武术除了表现技击性外,武术的表演性也被挖掘,其融入了西方体育观赏健身的特点。在这期间武术主要体现了“打练结合”“防身”“健身和修身”三位一体的特点,并特别注重了武术的演练技艺。在学校教育体系的倡导下,武术技术逐渐向标准化、规范化、注重外在表现形式转变。期间,武术的某些技术演练特点与西方竞技体育相结合,特别是在中央国术馆开设拳击训练,将拳击和中国武术的某些拳术特点相融合,使中国武术在技术上更丰富。并且因为近代教育的需求,许多武术名家被邀请去学校教授武术,创编许多经典套路,形成了流行拳种,如劈挂拳、八极拳、翻子拳、形意拳等,丰富了学校武术教学内容。且在一批老武术家的倡导下,组织了各级的武术竞赛,创造了一些初级规则,在这些规则中对武术静态和动态以及武术特色的劲力做出了要求,更注重了表演的元素,使武术多了一些艺术化的表现,也为武术教育提供了准则。

2.3 武术价值流变中以竞技观赏价值为主流价值时期的武术技术发展特点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的发展以及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西方文化在我国社会的渗入,不仅影响到社会观念,也影响了我国各个行业,特别是西方竞技体育的传入,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方向以及发展模式深受其影响,特别是国家和人民对奥运会的期待,以及奥运精神深入人心,武术也逐渐靠近奥运。这期间,武术以成为奥运会比赛项目为目标,出现了竞技化的趋势,使得军事价值逐渐的淡化,武术固有的表演观赏价值继续存在,而武术的竞技、观赏功能日益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在武术进奥运计划提出后,就逐渐形成了以竞技观赏价值为主流价值的武术发展时期。

由于西方竞技体育追求的是高、难、新、美,在这种思潮下,我国武术出现了打练分离,趋于演练部分形成了竞技武术套路,而技击部分则分割成散打项目。这种分化是为满足我国的奥运计划所提出的发展竞技武术的新路,同时在这个时期,国家体育总局也明确提出了“难度大、质量高、形象美”的技术发展方向。在武术竞技化道路上,我们不得不提到武术套路的竞赛《规则》,《规则》的要求反应了这个时期武术技术的特色。自1959年第一部《规则》的施行,到2003年新《规则》的制定,武术技术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革,不再似传统武术攻防第一,更注重动作的规范和舒展。在规则前期不断改革中,就规定竞赛套路长拳类必须含有跳跃,并制定了各项动作的组别及其基本要求。在这些规则的规定下,运动员在基本技术上,特别是手形、手法、步形、步法、身形、身法等技术上较好,在劲力上也受到很严格的训练,动作姿势工整,套路技术中也出现了许多的跳跃难度动作,也注重了动作外形的可比性,并且在套路动作的演练中也体现了攻防特点。由于长期受到体操和舞蹈的影响,武术远离了自己的特色,技术动作趋于形式化,运动员仅仅单纯的追求形象美和速度美,忽视了技击攻防,所以20世纪80时代,《规则》限制了一些跳跃的花式,要求提高武术技术的攻防意识。经过改革后规则的限制,武术套路逐渐得到丰富,也涌现一大批风格鲜明、特点突出的套路,在20实际90年代,武术技术在强调动作规格的同时,要注重攻防意识,并向着“高、难、新、美”的方向发展。2003年新《规则》的颁布,难度动作又一次受到重视,基本技术和动作规格逐步忽视,在动作的编排上也逐渐的缺乏创新。在这几十年里,无论竞赛规则如何改变,它始终都是向着竞技观赏价值的方向在变,也一直以武术国际化和现代化的要求前进着。

3 结 语

在武术发展的几千年过程中,武术的价值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停地演变着,在古代形成了以技击为主,娱乐、宗教并有的价值;在近代形成了以教育为主,健身、养生的价值;而随着人们社会观念的改变以及国家对武术的期待,慢慢形成了以竞技为主的,健身、审美娱乐、经济共有的价值。在这个价值的流变历程中,由于各个不同价值的追求,在不同时期形成了不同的技术特点。由此可见,武术技术一直都随着武术主流价值的变化而变化,随着人们的选择改变而改变。而在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的健康,认识到健身的重要性,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闲暇时间愈来愈多,武术的健身价值功能以及武术的休闲作用也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后奥运时期,人们的目光不再完全聚焦在竞技运动上,体育回归到以人为本的位置上,武术也当如此。在这种需求的带动下,在不久的将来,武术的休闲健身价值也必将成为武术的主流价值,而随着主流价值的转换,武术技术也将再次改革,曾今注重的高难新美的竞技动作,在大众学习中将被摒弃,取而代之的是能吸引人们,简单易学,满足他们健身娱乐休闲的动作技术。武术技术通过这种符合主流价值的改革,能更好的传承与普及武术。

[ 1 ]温力.中国武术概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 2 ]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中国武术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 3 ]于志均.中国传统武术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 4 ]任丽娟,申玲.试论当代中国武术的价值功能[ 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0,5(34).

[ 5 ]常明礼,卫志强.武术价值功能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 J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7(8):23.

G851

A

1674-151X(2016)10-009-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6.20.005

投稿日期:2016-10-02

吴佳贤(1986—),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技击套路竞技
网购能“砍价” 有时是“套路”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人文视域下武术技击术规则的演变与发展
谨防“套路贷”的这些“套路”!
Airbnb上的套路
眼下有套路
少林拳实战技击精粹(上)
南派洪家拳之技击基础
花与竞技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