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钉锈蚀条件的探究实验改进*

2016-07-22 01:49朱红杰秦光献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6年12期
关键词:实验改进

朱红杰 秦光献



铁钉锈蚀条件的探究实验改进*

朱红杰 秦光献

摘要:现行各种版本的九年级化学教科书上的铁钉锈蚀条件实验,需要的时间长,实验现象不够明显,不利于课堂实验教学。通过加大铁钉用量,更换实验仪器,利用控制变量法重新设计了该实验;改进后的实验现象明显,加快了实验进程,方便了课堂教学,提高了实验教学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铁钉锈蚀;实验改进;现象明显;缩短时间

现行各种版本的《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中都安排了钢铁锈蚀条件实验,旨在引导学生探究钢铁锈蚀的条件,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学习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课本实验中仅使用一根铁钉,与空气、水的接触面很小,因而钢铁锈蚀所需的时间很长(约需7~10天),这极不方便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也使实验教学不够连贯。笔者在教学中对该实验进行了成功的改进,并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

一、改进方案一

1.实验用品

250 mL的集气瓶,大烧杯,导气管和乳胶管等。红色的水(在自来水中滴入几滴红墨水即可),蒸馏水,食盐水,干燥剂,洁净光亮的钉鞋钉等。

2.实验装置

新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图1

3.实验操作

(1)在3个集气瓶中分别装入大约350 g的洁净铁钉,后在甲集气瓶里放入适量的干燥剂(装在无纺布袋里),在乙集气瓶里注入适量的蒸馏水(使铁钉充分湿润),在丙集气瓶里注入适量的食盐水(使铁钉充分湿润);在大烧杯里倒入约200 mL红色的水。

(2)分别用带有导气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3个集气瓶口,并把导气管的另一端同时放入盛有红色水的烧杯中(如图1所示)。

(3)2~3分钟后即可观察到,烧杯中的红色水缓慢的流入乙集气瓶中、较快的流入丙集气瓶中,而甲集气瓶中则没有水流入。

(4)5~6分钟后,手摸乙、丙集气瓶的外壁,感觉发热,而且丙集气瓶更热一些;较长时间后,甲集气瓶里仍然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

(5)实验结束,拆开实验装置,立即用无孔橡皮塞将甲集气瓶密封;倒出乙集气瓶中的废水后,也立即将集气瓶密封;倒出丙集气瓶中残留的盐水后,用清水冲洗铁钉几次,再密封集气瓶(这样清理后,该实验装置可以连续使用)。

4.实验现象分析

(1)甲集气瓶里缺少水,铁钉没有生锈;乙集气瓶里潮湿的铁钉生锈了,并且集气瓶内出现负压;学生根据已经学习的“氮气的稳定性”知识,并结合上述实验现象可知,铁生锈需要有水参与,而且需要消耗氧气。

(2)对比乙、丙两个集气瓶内的实验现象,可以说明盐的存在会加快钢铁锈蚀的速率。

5.改进实验的优点

(1)实验现象明显,特别适合课堂演示;实验进程快,使实验一气呵成。

(2)实验装置和实验用品可以反复使用多次,方便多个班级的连续授课,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效率。

二、改进方案二

1.实验用品

60 mL的注射器,18×150 mm的U形管(容积约75 mL),单孔橡皮塞,无孔橡皮塞,脱脂棉等。氧气,洁净光亮的钢丝棉,干燥剂,食盐水,蒸馏水等。

2.实验装置

新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夹持装置略)。

图2

3.实验操作

(1)在U形管最下部,放置适量的用盐水浸湿的钢丝棉;再向U形管的左、右两管内分别放置适量的脱脂棉和干燥剂;在U形管的左、右两管内分别放置适量潮湿的钢丝棉和干燥的钢丝棉。

(2)用60 mL注射器抽取60 mL氧气,然后按图2所示连好实验装置(此时无孔橡皮塞不要封闭U形管口)。

(3)推动注射器活塞,缓缓向U形管里鼓入50 mL氧气,此时U形管里空气基本上被排完(因为U形管容积约75 mL,除去“内容物”所占的体积,实际容积大约是50 mL),然后用无孔橡皮塞封闭U形管的右管口。(注意:实验中注射器活塞要处于自由移动状态,这样注射器里的氧气就能自动进入U形管,U形管里就能一直充满氧气。)

(4)不到2分钟,可以发现盐水浸湿的钢丝棉表面出现明显的红褐色锈斑;不到5分钟,可以发现潮湿的钢丝棉表面出现少许红褐色锈斑。再过2~3分钟,手摸U形管的底部,感觉很热;手摸U形管的左管,感觉微热。而干燥的钢丝棉表面一直没有明显的变化。

(5)观察注射器活塞的位置,可以发现注射器内的氧气在不断减少,直至完全耗尽。

4.实验现象分析

(1)对比潮湿的钢丝棉和干燥的钢丝棉表面出现的现象,以及氧气的消耗可知,钢铁锈蚀需要氧气和水。

(2)对比潮湿的钢丝棉和盐水浸湿的钢丝棉表面出现的现象可知,盐能加快钢铁锈蚀的速率。

(3)实验过程中U形管发热,说明钢铁锈蚀放出了热量。

5.改进实验的优点

(1)实验现象直观,对比性强,既适合教师课堂上演示,也可以作为学生实验使用。

(2)实验中钢铁锈蚀放热明显,这又为今后说明暖宝宝的化学原理打下了基础。

三、改进方案三

1.实验用品

50 mL的注射器(确保活塞润滑性良好),铁架台,小橡皮塞等。洁净光亮的钢丝棉(或还原铁粉),蒸馏水,食盐水,干燥剂等。

2.实验装置

新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3所示(夹持装置略)。如果本实验装置留做演示使用,可以提前一天放在教室内。

图3

3.实验操作

(1)取3个50 mL的注射器,确保其活塞的润滑性良好;抽掉注射器活塞,分别将一团钢丝棉(体积约为5 mL)塞入针筒中部。(注意:若采用还原铁粉进行实验,须将铁粉均匀撒布在注射器内壁上。)

(2)在甲注射器内放入少许干燥剂,随后移动活塞,使其处于45 mL刻度处(说明此时针管内的空气约为40 mL,下同),再将针头扎入小橡皮塞内以封闭注射器。最后,将注射器顶端向上固定到铁架台上。

(3)用乙注射器抽取适量的蒸馏水,使钢丝棉充分潮湿,再排出多余的蒸馏水;随后移动活塞,使其处于45 mL刻度处,再将针头扎入小橡皮塞内以封闭注射器。最后,将注射器顶端向上固定到铁架台上。

(4)用丙注射器抽取适量的食盐水,使钢丝棉充分潮湿,再排出多余的食盐水;随后移动活塞,使其处于45mL刻度处,再将针头扎入小橡皮塞内以封闭注射器。最后,将注射器顶端向上固定到铁架台上。

(5)大约4~5分钟后,发现丙注射器内的钢丝棉明显生锈,并且注射器活塞向上移动少许;乙注射器内的钢丝棉表面,出现少许红褐色锈斑;甲注射器内的钢丝棉,没有明显的变化。20分钟后再观察,发现丙注射器内的钢丝棉锈蚀严重,乙注射器内的钢丝棉表面锈斑增多,甲注射器内的钢丝棉仍然没有生锈。1小时后观察,发现丙注射器的活塞大约处于37 mL刻度处;5小时后观察,发现乙注射器的活塞也处于37 mL刻度处。而甲注射器内的钢丝棉,一直没有生锈。

4.实验现象分析

(1)甲注射器内的钢丝棉处于干燥状态,没有生锈,说明钢铁锈蚀需要水的参与。

(2)乙、丙注射器的活塞位置最终从45 mL变为37 mL,说明针筒里的气体减少了8 mL;进而可知,减少的这种气体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约是8/40,即1/5;由于空气中正好含有1/5的氧气,从而说明钢铁锈蚀还需要氧气。

(3)对比乙、丙注射器内钢丝棉锈蚀的速率可知,盐的存在能加快钢铁的锈蚀。

5.改进实验的优点

(1)实验装置简单,实验用品易得,特别适合学生自主开展实验探究活动。

(2)引入了定量思想,培养了学生的定量思维,增强了学生利用数学手段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3)巧妙利用空气的组成,推出钢铁锈蚀需要氧气,这也为今后“利用钢铁锈蚀原理测量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 丁玲杰,李德前.对初中化学评优课的评价与思考:以徐州市初中化学评优课为例[J].化学教与学,2015(11):39-41.

[2] 江军.利用数字化实验系统探究铁的吸氧腐蚀实验[J].化学教育,2014(7):55-58.

[3] 李德前.铁生锈实验的改进[J].中学化学,2001(12):21.

作者信息

朱红杰,本科,中教一级。江苏省徐州市火花学校,221151

秦光献,本科,中教高级。河南省鹤壁市鹿鸣中学,458030

*基金项目: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十期重点课题《研制教具创新机制,全面落实初中化学实验》(编号:2013JK10-Z016)。

猜你喜欢
实验改进
水溶液凝固点及沸点测定实验的数字化改进
氢气制取和性质实验的改进与建议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实验的巧妙设计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的改进与拓展
对初中生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实验的改进和创新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教学设计
二氧化硫性质实验改进
电解饱和食盐水实验的改进
探究有效的实验,促进学生化学概念形成
几则高中化学实验改进的探讨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