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户对动物疫病防控公共服务的满意度研究

2016-07-25 09:03冯允怡湖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湖南长沙410128
中国动物检疫 2016年3期
关键词:公共服务

冯允怡(湖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湖南长沙 410128)



养殖户对动物疫病防控公共服务的满意度研究

冯允怡
(湖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湖南长沙 410128)

摘 要:根据浙江省、上海市14个县(区)773个养猪户的样本数据,运用Logistic模型,分析了生猪养殖户对动物疫病防控公共服务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畜牧兽医部门的工作效率是影响养殖户满意度的关键因素。养殖户对防疫的认知,例如对疫苗免疫效果的肯定、对疫病传播途径的了解等对其满意度也有重要影响。服务的可及性,例如参加协会组织情况、到防疫站的距离,对养殖户满意度会产生正向影响。

关键词:动物疫病防控;公共服务;养殖户满意度

动物疫病防控是社会公共服务的一个重要部分。养殖过程中的动物疫病防控公共服务主要包括重大动物疫病春秋两防及日常免疫,疫情暴发后的扑灭和补偿,病死猪的消毒防疫等无害化处理和防疫技术培训等[1]。养殖户对动物疫病防控公共服务是否满意关系到政府动物防疫政策的实施效果,也是构建政府动物防疫公共服务考核指标体系的关键。

在农户公共服务满意度方面,国内学者基于不同的研究目的和切入角度,主要从农户个体禀赋、社区特征、生产特征、服务可靠性及便利性、政府公务员行为等方面分析了农户对公共服务的满意度[2-6]。在已有的研究中,针对养殖户对疫病防控服务满意度的研究相对较少,且多集中在养殖户对高致病禽流感补偿政策的满意度上[7-10]。关于养殖户对动物疫病防控这一公共服务的满意度,仍有探讨的余地。养殖年数、预防免疫认知度、基层兽医服务单位培训、畜牧兽医管理部门免疫消毒是否及时都被认为是影响养殖户满意度的因素[11],但其具体作用方向和作用机理并没有形成共识。本文以养殖户为研究对象,分析养殖户对动物疫病防控公共服务的满意度及影响因素,旨在为完善动物防疫公共服务、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提供决策参考。

1 分析框架与研究假说

养殖户的行为具有“经济理性人”特征,即他们追求效益最大化。养殖户对动物疫病防控公共服务满意度(以下简称“满意度”)是将其收益与成本作对比后的情感反映,当收益与付出成本的差额大于现有收益时,养殖户对动物疫病防控公共服务感到满意。在借鉴已有文献的基础上,本文将影响养殖户对防控公共服务满意度的因素归纳为五类:

一是养殖户的个体特征。养殖户作为劳动主体,其人格特质对满意度有直接影响。变量具体包括年龄、文化程度以及养殖户家庭人口。

二是养殖户的生产特征变量。本文主要选取养殖户的生猪养殖规模、养殖年限及养猪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三个变量来反映养殖户的生产水平。

三是养殖户的社区特征。因为养殖户对防控服务满意度的评价,最终要落脚到公共服务是否可及,能否及时满足其需要上来。养殖户家中能否通电话、是否配备电脑、有无参加相关协会组织,都能影响他们的满意度,因此有必要将这些变量纳入分析框架中。

四是养殖户疫病认知度。养殖户作为疫病防控满意度评价的对象,其自身对疾病传播渠道的了解、对必要防疫知识的掌握会直接影响他们结合现实需要,对防控服务做出客观评价。

五是养殖户对动物疫病防控公共服务的评价。这类变量主要反映疫病防控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具体变量包括是否组织培训、日常是否有消毒行为、免疫工作是否及时、无害化补贴发放是否到位。

依据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下列五条假设:

H1:养殖户的个体特征例如年龄、文化程度、家庭人口会影响其对动物疫病防控公共服务满意度。

H2:养殖户的生产特征会影响其对防控公共服务的满意度。

H3:养殖户的社区特征对满意度有正向影响。

H4:对疫病防疫知识和技术的掌握会影响养殖户满意度。

新媒体的传播形式比较群体化,而大学生的思想比较活跃,表达欲较强,容易被虚假信息误导以及参与群体性事件,则“辅导员对新媒体信息的掌握程度、对新媒体传播的价值取向了解以及疏导能力如何,对大学正确看待社会热点现象的引导如何,对网络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应急水平处理如何,不仅是高校辅导员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素养,同时也是考核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素质的重要标准”。

H5:畜牧兽医部门完备的疫病防控工作能力对养殖户满意度有正向影响。

2 数据来源及变量定义

2.1 数据来源

为增加研究的代表性和有效性,选取浙江省、上海市14个县(区),对养猪户的个人及家庭基本情况、疫病和防疫效果的认知水平及对疫病防控公共服务的评价等内容进行调查。每个样本县选择2个乡(镇),在每个乡(镇)选择1个村,每个村选择40个养猪户。根据国家相关部门分类标准和当地畜牧业行政主管部门提供的生猪养殖规模分类分布情况,分别选取一定数量的散养户、专业户和规模养殖户进行入户调查。课题组共发放问卷1 120份,剔除内容填写不全、有逻辑错误的问卷,本文最终采用的实际有效问卷为913份。

2.2 变量描述性统计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40~70岁的养殖户在样本中占多数。有70%的养殖户的受教育程度在初中及以上,家庭人数多为4~6人。为分析不同养殖规模的农户对防控公共服务的满意度,本文分别选取了散养户447户、专业户357户、规模养殖户109户进行调查。调查中的养殖户养殖年限主要集中在10年以内,超过10年的养殖户占37%。75%的样本农户的养猪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在50%以下。

为了考察养殖户所饲生猪就医的方便程度,课题组对农户家庭到最近兽医医疗点的距离进行了调查,仅有31%的农户家庭距离兽医医疗点的距离在1公里以内,50%的农户家庭距离兽医医疗点的距离超过了5公里。调查样本中,59%的养殖户参加了养殖协会,说明当地养殖协会的发展形势相对较好。94%农户已经配备电话,但宽带入户的数量并不多,这表明当地的信息化程度仍不高,服务可及性尚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调研发现,93%的被调查养殖户认为春秋两防及日常免疫对预防疫病有作用。不少养猪大户与养殖能手经验丰富,熟知一些常见疫病的症状及治疗方法。但进而问及疫病传播途径等相对深入的知识时,只有24%左右的养殖户能正确回答。

调查中问及对动物疫病防控公共服务的评价时,73%左右的养殖户接受过各级畜牧兽医部门组织的培训。在进一步深入了解养殖户所受培训类型,由于畜牧兽医部门的推广经费有限,养殖户接受的培训大多是饲料或兽药公司在推销其产品时附带做的一些疫病防治技术培训。养殖户也普遍反映,畜牧兽医部门组织的培训多流于形式,缺乏针对性,对生产指导作用甚微。38%的养殖户表示畜牧兽医部门没有对养殖户病死猪的消毒免疫进行有效指导。对于畜牧兽医部门的日常免疫工作,30%的养殖户表示不及时。调查还发现,55%的养殖户表示无害化处理补贴发放并不到位,无害化处理成本高,而补贴金额不足。

表1 变量设置与描述性统计

3 模型选择、计量结果及分析

3.1 模型选择

本文研究养殖户对动物疫病防控公共服务的满意度涉及的因变量是一个二分选择变量,满意取值为“1”,不满意取值为“0”。二分变量不同于连续性变量,所以在研究中选用的二分Logistic模型是有效的估计方法,模型建立如下:

式中:P表示事件发生概率;α是截距参数;βi(i=1,2,...,n)是回归系数,表示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xi(i=1,2,...,n)是影响养殖户对防控公共服务满意度的因素即解释变量;i是解释变量的个数。

3.2 计量结果

本文运用SPSS20.0软件,采用二分Logistic模型进行估计,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logistic回归结果分析

3.3 结果分析

3.3.1 养殖户个体特征的影响。在个体特征变量中,年龄、文化程度、家庭人口数3个变量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与预期结果相一致,年龄变量系数符号为负,表明养殖户的年龄越大,对防控工作满意度越低。可能的原因是:随着养殖户年龄增长,对疫病防控公共服务的依赖程度也增强,对公共服务的要求就更高,产生不满意的可能性也相应增加。文化程度变量的影响系数为负,与预期结果相反。这表明文化程度更高的养殖户比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的养殖户满意度更低。调研小组在调查时发现,文化程度更高的养殖户获取养殖信息和防疫技术的途径更多,对政府承担的防控责任有更为清晰的认识,相应地他们会对防控公共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不满的程度也增加。家庭人口变量的影响系数为正,表明养殖户家庭人口数量并不是影响满意度的主要因素,家庭人数越多,越能够分担养殖任务,对防控公共服务的依赖性就降低,满意度也相对提高。

3.3.2 养殖户生产特征的影响。生产特征变量中,养殖年限变量通过了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养殖规模变量与养猪收入比重变量未通过显著性检验。与预期结果一致,养殖年限变量的系数符号为正。随着养殖时间的增加,养殖户掌握的养殖技术、防疫信息逐渐完善,对村级防疫员更为熟悉,越愿意积极配合防疫工作,对防控公共服务满意度随之上升。养殖规模变量对养猪户满意度呈正向影响,即养殖规模更大的养殖户对防控公共服务满意的概率要比养殖规模相对较小的养殖户高。可能的原因是,当前我国的疫病防控公共服务没有针对不同的养殖规模实行差异化服务,规模养殖户和散养户所享有的服务是一样的,但防控服务在较大养殖规模才能体现其经济效益。养猪收入占养殖户收入比重变量系数符号为负,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主要依靠养猪作为经济来源的养殖户对疫病防控公共服务的需求更加强烈,提出的要求更多,进而产生不满的可能性增加。

3.3.3 养殖户社区特征的影响。社区特征变量的模型估计结果显示,养殖户是否加入养殖协会和距最近畜禽防疫站的距离在1%的水平上通过显著性检验。是否加入养殖协会的系数符号为正,即与没有参加养殖协会的养殖户相比,参加了养殖协会的养殖户的满意度要更高。这表明,发展养殖协会有利于提高养殖户的满意度。可能的原因是,养殖协会对其成员实行统一管理,规范其生产行为,协会成员之间相互监督。此次调研样本分布在上海、浙江等地养猪较为集中的地区。这些地区经济较为发达,养殖协会相对完善,约有59%的养殖户参加了养殖协会。这部分养殖户与养殖协会联系紧密,防疫意识较高,认同畜牧兽医部门的工作,并能主动配合,因此其满意度也就相对较高。距最近畜禽防疫站距离的系数符号为正,表明,养殖户获取服务的便捷性影响了其对防控公共服务的满意度。是否配备电话、宽带是否入户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值得注意的是,与预期结果相反,宽带是否入户变量对养殖户满意度呈负向影响,可能的原因在于,目前农村电脑的配备率还不高,宽带入户公共服务水平也较低,利用互联网获取防疫所需信息还并不是养殖户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

3.3.4 养殖户疫病认知度的影响。模型估计结果显示,对疫苗免疫效果的认同通过了10%水平的显著性检验,且影响方向为正。这表明认为疫苗免疫有效的养殖户比认为没效的养殖户对防控服务的满意度要高。越是认同疫苗免疫效果,就越能够主动配合疫病防控,对防控服务的满意度就越高。是否知道疫病传播途径变量虽未通过显著性检验,但却是衡量养殖户防疫知识掌握水平的重要要素。调研中发现,大部分养殖户都是依靠畜牧兽医部门获取相关信息。

3.3.5 疫病防控公共服务评价。在这项特征变量中,畜牧兽医部门免疫是否及时通过了10%水平的显著性检验;日常是否有消毒行为、无害化补贴是否发放到位、是否组织培训三个变量均通过了5%水平的显著性检验,且系数符号都为正。这说明畜牧兽医部门的工作效率是影响养殖户满意度的关键因素。通过组织防控知识的培训、普及防疫知识,能够提高养殖户应对动物疫病的能力,从而提升其对防控公共服务的满意度。

4 结论与启示

4.1 主要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养殖户个体特征、生产特征、社区特征、对防疫的认知和对服务的评价等五个方面的变量对于其对疫病防控公共服务满意度的影响各异。养殖户对疫病防控公共服务的评价是影响养殖户对防控公共服务满意度最为重要的因素。而畜牧兽医部门日常免疫工作的效率、强制免疫的效果、防疫知识培训均会影响养殖户对政府疫病防控公共服务的评价,因此具体可从这三方面提高养殖户对防控公共服务的满意度。在对疫病认知这一变量中,养殖户对疫苗免疫效果的认同显著影响其对政府防控公共服务的满意度,养殖户对动物疫病传播途径的了解这一要素对养殖户满意度的影响并不明显。社区特征变量中,参加养殖协会情况和养殖户获取防控服务的便捷性对养殖户对防控公共服务的满意度影响相对显著,而宽带到户情况对养殖户满意度的影响与预期方向相反。生产特征变量中,养殖年限对养殖户满意度的影响大于养殖规模和收入比重对养殖户满意度的影响。个体特征变量对养殖户满意度影响均不显著。

4.2 启示

4.2.1 提高基层畜牧兽医部门服务效率。明确各防疫员工作职责,完善防疫服务网络,保质保量完成日常免疫工作,提高免疫密度和免疫质量;加强对免疫效果的监测,控制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明晰补贴标准,简化不必要程序,及时发放无害化处理补贴。

4.2.2 完善养殖户防疫知识培训体系。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设立培训专项经费,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方式大力宣传,并成立学习互助小组,定期召开培训会,使培训计划落到实处,以实现增强养殖户防疫意愿和防疫能力的目的。

4.2.3 加快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当前农村信息化服务还存在很大的改进空间。建立健全农村信息网络,立足于养殖户需要,丰富信息内容,增加信息获取途径的多样性,方便养殖户获取防疫信息,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增强养殖户对动物疫病防控公共服务满意度。

4.2.4 鼓励支持发展养殖协会。养殖协会等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供的防疫服务是对政府防疫工作的重要补充。应大力支持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充分发挥合作组织的培训和监督功能。在政府主导的基础上,逐步构建动物疫病防控公共服务的多元供给机制是提高养殖户满意度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浦 华,胡向东.生猪养殖户疫病防控公共服务满意度研究——基于安徽省规模生猪养殖户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4,19(4):194-199.

[2] 朱玉春,乔 文,王 芳.农民对农村公共品供给满意度实证分析——基于陕西省32个乡镇的调查数据[J].农业经济问题,2010(1):59-66.

[3] 李燕凌,甄 苗.农村信息化公共服务中农户需求满意度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3,10:119-123.

[4] 孙翠清,林万龙.农户对农村公共服务的需求意愿分析——基于一项全国范围农户调查的实证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8,25(3):134-143.

[5] 何精华,岳海鹰,杨瑞梅,等.农村公共服务满意度及其差距的实证分析——以长江三角洲为案例[J].中国行政管理,2006(5):91-95.

[6] 贺文慧,高 山,马四海.农户畜禽防疫服务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技术经济,2007,26(4):94-97.

[7] 梅付春,张陆彪.禽流感疫区散养户对扑杀政策配合意愿的实证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8(增刊):173-177.

[8] 张莉琴,康小玮,林万龙.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防制措施造成的养殖户损失及政府补偿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9 (12):28-33.

[9] 于乐荣,李小云,汪力斌.禽流感发生后家畜养殖农户的生产行为变化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9(7):13-21.

[10] 闫振宇,陶建平,徐家鹏.养殖农户报告动物疫情行为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湖北地区养殖农户为例[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2,17(3):185-191.

[11] 白裕兵,浦华,李亮.规模生猪养殖户对疫病防控服务的满意度研究[J].中国兽医杂志.2013,49(1):95-96.

(责任编辑:杜宪)

Study on Degree of Breeding Farmer’s Satisfaction on Public Service for Animal Disease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Feng Yunyi
(Colleg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Law,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hangsha,Hunan 410128)

Abstract:The study was based on the sample data of 773 farmers from 14 counties(districts) in Zhejiang Province and Shanghai City.The data was analyzed with the method of Logistic model to fi nd out the degree of the satisfaction of pig farmers on the public service for animal disease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nd its infl uence factor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fficiency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departments was a key factor affecting farmers’ satisfaction.Awareness of farmers to epidemic prevention,for example,the immune effect of the vaccination,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spread of the disease and so on,had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ir satisfaction.Accessibility of services,such as the circumstances of participating in the association organizations and the distance to the epidemic prevention station,generated positive impact on farmers' satisfaction.

Key words:animal diseases prevention and control;public services;degree of farmers’ satisfaction

中图分类号:S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44X(2016)03-0045-05

DOI:10.3969/j.issn.1005-944X.2016.03.017

猜你喜欢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2021版正式启用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论气象公共服务的职能提升
新冠病毒及公共服务观念的渐变
促进内外贸易 创新公共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