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精准扶贫背景下的红色乡村旅游规划研究 
——以宁德市桃花溪村为例

2016-07-26 09:59张光英李美秀沈德福林文君宁德师范学院旅游系福建宁德352100
湖南农业科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旅游规划精准扶贫

张光英,李美秀,沈德福,林文君,方 晓(宁德师范学院旅游系,福建 宁德 352100)



基于精准扶贫背景下的红色乡村旅游规划研究
——以宁德市桃花溪村为例

张光英,李美秀,沈德福,林文君,方 晓
(宁德师范学院旅游系,福建 宁德 352100)

摘 要:以宁德市桃花溪村为例,分析其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和劣势,优势主要是生态环境良好, 红色文化丰富,宗教历史悠久,海拔高空气好,劣势主要是地处偏僻交通不便,旅游吸引物不明显,配套基础设施滞后,旅游人才严重缺乏。按其规划定位,提出桃花溪旅游项目规划设计,即分区及项目建设节点,旅游商品策划,规划实施效果。并提出红色乡村旅游扶贫发展的建议,即以资源的精确评判开发红色乡村旅游资源,以良好的规划引导红色乡村旅游发展,以政府的大力支持提高红色乡村旅游品质。

关键词:精准扶贫;红色乡村;旅游规划;桃花溪村

“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最早是在2013年11月,习近平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的。随后的2014 年1 月~2015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出台系列意见、政策,分别就精准扶贫工作机制、精准扶贫重点工作提出意见,做出具体部署[1-2];2014年4月~2015年10月,习近平同志分别在参加两会代表团审议,在云南调研、贵州调研时均强调,要实施精准扶贫,瞄准扶贫对象,进行科学谋划、重点施策;2015年10月16日,习近平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还强调,中国扶贫攻坚工作要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3]。目前,精准扶贫成为新常态下农村工作的重点。

1 红色乡村旅游开发的意义

国家旅游局宣布,“十三五”时期,全国将通过发展旅游带动17%的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我国目前还有超过7 000万贫困人口,预计2015~2020年,全国因旅游业发展而实现脱贫的受益者可达到约1 200万。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发展乡村旅游是一条让农民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好路子[4]。乡村旅游是旅游业与大农业结合后的产物,在成熟农业的基础上嫁接旅游业,提高传统农业的附加值,改变农村的产业结构,为农民增收增先提供条件。

旅游市场的不断繁荣,也滋长了旅游者多元化的旅游需求。特色旅游和专项旅游越来越受到旅游者的青睐,生态游、乡村游、红色游大受欢迎。红色旅游是指以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吸引物,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实现学习革命历史知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旅游活动[5]。红色旅游以红色文化为底蕴,以广阔的乡村为舞台,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依托,正符合旅游者的偏好,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红色旅游作为一种旅游形式,原始的严肃、沉重、枯燥、单调特质或许在大众眼里天生就有不可避免的劣势,是无法与其他旅游形式相比拟的。但如何将其崇高精神和文化内涵于乡村旅游开发结合起来,将红色精神融入于乡村旅游各环节之中,统筹考虑,合理规划,全面系统地进行开发,具有研究价值。项目组以福建省宁德市霍童镇桃花溪村为例进行研究。

2 红色乡村旅游开发案例分析

2.1 福建省霍童镇桃花溪村概况

2.1.1 地理区位 宁德市蕉城区霍童镇桃花溪村位于霍童镇西南支提山内,西与虎贝乡交界,离霍童镇区约31.9 km,距宁德市区约67 km,东与洋中镇毗邻,辖6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159户602人。

2.1.2 经济状况 桃花溪村要农作物有水稻、甘薯、马铃薯,主要经济作物有松树、杉树、茶叶和毛竹,主要产业有竹制品加工和茶叶加工。2014年人均收入约4 500元,无村财政收入。大部分村民外出打工经商,留在村里的多是老人孩子,为闽东典型的山区留守村。

2.1.3 土地利用现状 花溪村面积约19.551 km2,其中耕地49.933 hm2,林地2 000 hm2。该村生态环境良好,土地保护完整。桃花溪村125户470人,建有民房81栋,其中新建17栋。村内有村委楼、小学教学楼、医疗站、水电站,旧建筑还有祖厅1座(曾经是红军闽东独立师师部)、宫庙3座。桃花溪上建有明末清初的石拱桥一座。

2.1.4 历史文化 桃花溪村为闽东著名革命老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闽东红军长期以此为根据地。1934 年8月叶飞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在村内华严寺成立,1937年10月,闽东独立师及各县游击队超过1 300人,集中宁德桃花溪整编,不久,移驻石堂。1938年初,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第三支队第六团。从屏南双溪、甘棠开赴抗日前线。在闽东著名的“亲母岭战役”中,桃花溪群众手挚长茅大刀支援红军作战,取得了重大胜利。村里至今保留有当时领导人叶飞、范式人、阮英平和陈挺的旧居,以及红军师部旧址、红军会场等红色革命遗址。

2.1.5 资源概况 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的分类标准,对规划区旅游资源进行分类(表1)。

表1 桃花溪旅游资源分类

据统计,桃花溪村规划区,拥有旅游资源隶属7大主类、10个亚类,17个基本类型。

按照“旅游资源共有因子综合评价系统”,进行赋分评价,依据旅游资源单体评价总分,将其分为五级,根据分析计算,本规划旅游资源级别如下表2。

2.2 桃花溪发展乡村旅游优势分析

2.2.1 生态环境良好 桃花溪村,传说古时村中桃树甚多,村后有山涧小溪,故名桃花溪村,现村中,四面环山,盛产毛竹、松、杉等经济林木,植被覆盖率高,因本区域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山上林木,四季常青,谷地农田,一季一熟,春夏秋冬,景象各异。桃花溪,源于大湾头山南坡,南流到芹屿村附近与伞溪合流,汇入七都溪。桃花溪在峡谷中蜿蜒流淌,溪水清澈,水质优良,沿岸峡谷,植被茂密,还有多处姿态各异的瀑布景观。良好的生态环境也孕育了生物的多样性,蝌蚪、青蛙、鱼、虾、野兔、野獐、蝴蝶、各种昆虫和鸟类等,在此栖息,鱼游虾戏、虫鸣鸟叫为这片青山绿水增添了无限生气。

表2 桃花溪旅游资源级别评定

2.2.2 红色文化丰富 桃花溪系闽东著名革命老区。土地革命战争期间,闽东红军长期以此为根据地。现村中有多人曾参加红军并随队北上抗日,已知姓名的有陈富何、陈郑珠、陈华菜烈士及胡顺祥等。桃花溪村作为闽东独立师的整编地,开发规划红色旅游,重现战争时代的场景,弘扬闽东独立师的抗战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2.2.3 宗教历史悠久 桃花溪村北面霍童山,原名霍山,据传西周时期,有一位霍桐真人曾在此修炼。唐天宝六年(747年),敕封为“霍童洞天”。唐著名学者、道士司马承祯曾到此山炼丹,著《天地宫府图》云:“三十六洞天中之第一霍桐,又名霍林洞天”。唐末,杜光庭《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中将霍童山列为全国三十六小洞天之首。北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二十七的《洞天福地》,也将霍童山列为三十六小洞天的“第一洞天”。洞天福地是道教仙境的一部分,多以名山为主景,或兼有山水。认为此中有神仙主治,乃众仙所居,道士居此修炼或登山请乞,则可得道成仙。据史书记载,自周至唐有韩众、茅盈、左慈、葛玄、郑思远、王玄甫、褚伯玉和陶弘景等超过20位著名的道家修炼于此,使该山名闻全国,故有“未登霍童空对仙”之说。霍童现属省级风景名胜区,是中国道教南方发源地之一。主要旅游景点有大、小童峰,霍林洞,摘星台等。

2.2.4 海拔高空气好 桃花溪村,森林覆盖率高,无工业污染,空气清新,负氧离子高,在四面“霾”伏的今天,清新好空气是休闲、度假、宜居的必备条件。桃花溪村海拔760 m,作为宁德的高海拔山村,夏无酷暑,适宜避暑休闲,冬季寒冷时节,霜冻、结冰、下雪,是南方都市不可多得一景。高海拔、好空气,是本项目开发的又一优势。

2.3 桃花溪发展乡村旅游劣势分析

2.3.1 地处偏僻交通不便 桃花溪村位于霍童镇西南支提山内,西与虎贝乡交界,东与洋中镇毗邻。距天下第一山支提山华严寺约4 km,离霍童镇区约31.9 km,距宁德市区约67 km。目前,已建设有九都至虎贝红色旅游公路,从宁德市区出发约1 h的车程。山路蜿蜒盘旋,道路狭窄,两侧护坡时有滑坡,可进入性有待加强。

2.3.2 旅游吸引物不明显 桃花溪村拥有清澈的溪流,清新的空气,县级文物——陈氏宗祠,典型的闽东红色乡村,但是这些旅游资源的观赏游憩价值、历史、文化、科学和艺术价值却并非独一无二、举世瞩目,只能算是地区知名,资源总体布局良好、类型较为多样,具有一定的旅游开发价值。

2.3.3 配套基础设施滞后 桃花溪村属于典型的闽东红色留守乡村,村内夯土民居保存规模较大,较为完好,相应对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较为不足,一般的公用事业设施,如电讯系统、街道照明设施、供水、排污系统等不完善;现代社会生活必须的基本设施和条件,如医院、银行、食品店、治安管理机构等也不够完善;而旅游上层设施,如住宿设施、游客服务中心、旅游纪念品商店、某些娱乐场所等针对外来旅游者使用的设施和设备,更是一概没有。

2.3.4 旅游人才严重缺乏 根据以往乡村旅游的发展、经营和教训,旅游目的地吸引力的本源在于所拥有的旅游资源,但是接待服务工作的水平和质量高低,也会相应地增强或削弱该地对旅游者的吸引力。特别是在周边地区有同类竞争者存在的情况下,乡村旅游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将构成营销目的地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目前,桃花溪村内以老人、妇女、幼童居多,是典型的留守乡村,随着旅游项目的开发,急需项目管理人才、旅游服务人才。

综合以上分析,桃花溪村生态环境良好,佛道文化历史悠久闻名,红色文化特征明显,史实丰富,应结合革命老区重点村建设加快红色遗址和生态乡村旅游开发,实现红色旅游精准扶贫,带动新村建设和群众脱贫致富。

2.4 桃花溪乡村旅游规划定位

2.4.1 总体目标 承接国家森林公园支提山大旅游,进行精准扶贫项目设定,开发红色旅游、乡村生态旅游,将桃花溪村旅游发展建设成为福建省四星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福建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福建省山地综合开发示范区。

2.4.2 主题形象设计 在充分考虑桃花溪村旅游资源的特点、优势和市场发展态势的基础上,提出“漫步红土地,生态桃花溪”的旅游主题形象。

2.4.3 市场定位 一级市场拟为宁德市内乡村旅游市场,景区周边地、市、县的周末游、乡村休闲游、对接华严寺的宗教朝圣游;二级市场是对接武夷山、白水洋的5A级景区旅游市场;三级市场又称机会市场,主要为国内红色旅游市场,包括革命先烈后代、学生夏令营、革命传统教育科学考察旅游等。

2.5 桃花溪乡村旅游规划设计

2.5.1 分区及项目建设节点 充分结合桃花溪村景观资源、文化资源特点,突出红色乡村生态旅游规划的主题,进行功能分区,将桃花溪村空间规划分为“一心三区一条红线”,即综合服务中心、梦里桃源体验区、军事主题拓展区、竹海体验区和桃花溪红色旅游线。在分区的基础上,根据各分区的空间特点,统筹安排,合理规划空间,进行项目布置(表3)。

2.5.2 旅游商品策划 将红色旅游文化因素渗透进桃花溪村旅游商品策划中,注意桃花溪村旅游产品的乡村性和独特性,满足乡村旅游者的需求,同时带有红色旅游文化的深度和内涵。首先,指导当地百姓成立桃花溪农业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其次,创立品牌,注册桃花溪牌系列农产品;第三,进行特色土特产品开发,如:饮食类:打造绿色保健食品,如桃花溪牌粉丝、竹笋、各色菜干,桃花酿酒等;活禽类:利用闲置的荒地,鼓励村名养殖土鸡、土鸭、兔子、土猪等;日用品类:利用现有的竹子、木头等资源,制作手工木桶、手工蒸桶、竹编日用品等;工艺品类:如木雕、根雕作品,竹编工艺品等。

2.6 规划实施效果

2014年年底完成旅游规划,2015年年初开始实施。根据规划的思路,村民首先种下了经济桃2万株;整理了荒废的竹林,在规划团队竹子专家的指导下,竹林进行品种改造和竹林肥力的改造;完成了服务中心的建设。村名大量回归,桃花溪村由原先的留守村,回到了现在充满欢歌笑语的充满活力的村庄。

3 红色乡村旅游扶贫思考与发展建议

3.1 以资源精确评判开发红色乡村旅游资源

红色旅游具有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和文化工程三大功能。通过实地调研旅游资源,对红色旅游资源的数量、等级、系统性、和周边的关联性和独特性方面做出研判,理解红色旅游文化的形成、红色文化的特点和红色文化的传承价值所在,才能对资源做出精确的评判。

3.2 以良好的规划引导红色乡村旅游发展

表3 桃花溪村红色生态旅游节点项目设计

良好的规划是精准扶贫的有一个关键所在。好的规划具有项目开发的科学性、系统性,具有红色文化的传承性,具有项目执行过程的指导性等。要加强组织协调和规划指导。

首先,通过规划大力开发红色旅游资源。这既丰富了革命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内容,使红色文化更丰满更完整,又是对红色文化的保护和展示。

其次,通过规划把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联系在一起,通过乡村生态旅游促进红色旅游的发展。红色旅游目的地基本上都在边远、交通不便地区,但正是这样的劣势,让这些地区保持了最原始的、原生态的景观,空气好、水好、民风淳朴善良,这些都是开展乡村生态旅游的得天独厚的条件,而乡村生态旅游是目前深受旅游者青睐的重要旅游形式,通过规划,把两者结合在一起,通过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促进红色旅游的发展。

第三,用规划来指导红色旅游扶贫工程,在人力、

财力、物力等方面落实保障措施,通过规划,科学的设计红色旅游产品,计算投入和产出比,并且拟定具体的运作模式,筹资渠道,旅游人才培训方案等做到精准扶贫、切实扶贫。

3.3 以政府大力支持提高红色乡村旅游品质

政府通过红色旅游规划对乡村红色生态旅游给予指导和支持,在基础设施改造,旅游环境的营造,旅游产品的营销,乡村旅游人才的培养、培训等方面给予引导和支持,最终受惠于当地百姓,实现精准扶贫。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公报.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EB/OL]. http://www.gov.cn/ gongbao/content/2014,2014-1-25.

[2] 郭文华. 2014 我国扶贫工作新动向[J]. 产业扶贫,2014,(2):39.

[3] 习近平. 携手消除贫困 促进共同发展——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的主旨演讲[EB/OL]. http://www.moe.edu.cn/jyb_xwfb/ moe_176/201510/t20151019_214051.html,2015-10-19.

[4] 李 琳. 中国将大力发展旅游业带动1200万贫困人口脱贫 [EB/ OL]. http://www.chinanews.com/gn/2015/11-23/7637243.shtml,2015-11-23.

[5] 王亚娟. 红色旅游开发研究[D]. 泉州:华侨大学,2006.

(责任编辑:肖彦资)

中图分类号:F3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60X(2016)06-0086-04

DOI:10.16498/j.cnki.hnnykx.2016.06.027

收稿日期:2016-03-21

基金项目:2015年度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FJ2015B192);2015年度福建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闽教科[2015]54号);宁德师范学院服务地方项目(2013F55)

作者简介:张光英(1974-),女,福建寿宁县人,教授,研究方向为行为空间,旅游资源,区域规划。

Red Rural Tourism Plann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Taking Taohuaxi Village of Ningde City as An Example

ZHANG Guang-ying,LI Mei-xiu,SHEN De-fu,LIN Wen-jun,FANG Xiao
(The Department of Tourism, Ningde Normal University, Ningde 352100, PRC)

Abstract:Taking Taohuaxi Village of Ningde City as an exampl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develop the rural tourism were analyzed. The advantages were goo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rich red culture, long history of religion, high altitude and good air quality,but disadvantages were remote traffc inconvenience, unobvious tourism resources, lag of supporting infrastructure, serious lack tourism talents. Base on the planning position, the tourism project planning of taohuaxi was designed as follows: node partition and project construction, Tourism commodity planning, plan implementation effect. Some suggestion were put forward to promote red rural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development, which including accurate judgment of tourism resource, good planning and strong government support.

Key words: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red country; tourism planning; the village of Taohuaxi

猜你喜欢
旅游规划精准扶贫
基于民俗视角的“旅游古镇不古”问题研究
精准审计的现状研究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试论旅游规划中的旅游形象策划
网络视频材料在《旅游规划》教学中的运用解析
辽宁省滨海休闲旅游度假带规划建设研究
少数民族旅游景区居民满意度测评及驱动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