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皮细胞钙粘蛋白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16-07-26 01:26河北省邯郸市第一医院邯郸056002
陕西医学杂志 2016年7期
关键词:内皮内皮细胞血糖

河北省邯郸市第一医院(邯郸056002)

白银涛 谭子新 王 琰 王俊霞



血管内皮细胞钙粘蛋白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河北省邯郸市第一医院(邯郸056002)

白银涛谭子新王琰王俊霞

摘要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钙粘蛋白(VE-cadherin)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80例及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均测定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2hBG)以及血清VE-cadherin浓度,并进行比较分析,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的FBG、P2hBG、VE-cadherin浓度变化。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的FBG、P2hBG、VE-cadherin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且存在统计学差异;2型糖尿病患者经过治疗,FBG、P2hBG、VE-cadherin水平均明显下降,趋于正常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血管内皮细胞钙粘蛋白的表达在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作为有效的临床诊治指标。

主题词糖尿病,2型/病理生理学粘蛋白类/分析内皮,血管血糖/分析

糖尿病血管病变是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因。对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 早期的强化降糖治疗不但可以长期持续减少微血管事件,而且可以显著降低远期大血管事件,临床工作中相关的研究成为热点问题[1-2]。本研究探讨血管内皮细胞钙粘蛋白(VE-cadherin)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2年3月~2013年2月诊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作为观察对象,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 2 型糖尿病诊断标准且均为新诊断病例,其中,男43例,女37例,年龄31~64岁,平均(45.2±3.6)岁;入选患者均无严重的严重肝肾疾病,而且未接受过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治疗。另外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其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33~67岁,平均(45.5±3.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2研究方法均测定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2hBG)以及血清VE-cadherin浓度并进行比较分析。其中FBG、2hPG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VE-cadherin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2型糖尿病患者确诊后根据疾病情况给予饮食、运动干预,同时应用那格列奈片治疗,每次餐前即刻或15min内口服60~120mg, 3次/d,疗程12周,比较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的FBG、P2hBG、VE-cadherin浓度变化。

结果

1两组FBG、P2hBG、VE-cadherin水平比较2型糖尿病患者的FBG、P2hBG、VE-cadherin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FBG、P2hBG、VE-cadherin水平比较

注:与健康体检组比较,△P<0.05

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FBG、P2hBG、VE-cadherin水平比较2型糖尿病患者经过治疗,FBG、P2hBG、VE-cadherin水平均明显下降,趋于正常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治疗组治疗前、后FBG、P2hBG、VE-cadherin水平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讨论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2型糖尿病及其血管并发症明显增多,糖尿病患者并发血管病变成为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引起临床重视。临床上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冠状动脉、脑动脉、肾动脉、下肢动脉血管病变较多见,若病变发展严重则血管内粥样斑块上出现溃疡、出血、血栓形成,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甚至危及到生命[3-5]。因此对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一是防止极端血糖所致急性并发症,二是防止或延缓大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6]。研究显示动脉粥样硬化是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形成的基础,而血管内皮功能紊乱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产生的重要初始阶段[7],故可以将反映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指标作为观察项目。此外,近年来一些新型高效的药物不断被应用于临床,主要作用是选择性扩张下肢动脉,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及加速代谢产物的排除,积极治疗的同时也需要评估、指导治疗的临床检测指标。本研究结果提示,2型糖尿病患者的FBG、P2hBG、VE-cadherin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并且2型糖尿病患者经过治疗,FBG、P2hBG、VE-cadherin水平均明显下降,趋于正常水平,提示VE-cadherin能够反映2型糖尿病疾病的发生发展,预测血管病变的发生,并且能够反映治疗效果。考虑血管内皮细胞钙粘蛋白介导相邻内皮细胞之间的黏附,在保持血管完整性、调节内皮细胞间通透性、白细胞外渗以及细胞内信号转导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还参与调节各种细胞内进程,如细胞增殖、细胞凋亡以及调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的功能[8],因此检测血管内皮细胞钙粘蛋白可以间接推断是否存在血管通透性增加和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等。王艳燕等[9]报道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已受损,炎症、血管内皮细胞钙粘蛋白复合体和一氧化氮途径较早受损可能共同介导糖尿病内皮功能损伤。常青青等[10]的研究也显示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可能是导致血管病变的原因,血管内皮细胞钙粘蛋白可能参与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的发生和发展,可作为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发生的预测和检测指标。

综上可见,血管内皮细胞钙粘蛋白的表达在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作为有效的临床诊治指标。

参考文献

[1] 苟林,冉兴无.血糖波动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目前的证据与未来的研究方向[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3,5(1):7-11.

[2] 蔡德鸿,孙嘉.血糖波动与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研究进展[J].药品评价,2011,8(5):30-33.

[3] 李航,李会琪.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J].陕西医学杂志,2014,43(6):764-764,765.

[4] 蒋菲,胡承,贾伟平.生活方式与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3,29(5):438-441.

[5] 郭笑丹,徐杰,田黎,等.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临床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5,44(4):457-458.

[6] 李秀钧.糖尿病心血管多重危险因素综合防治理念再强化[J].中华内科杂志, 2013,52(7):551-553.

[7] 方小玲.老年2型糖尿病心脑血管并发症与脂质代谢的相关性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7(3):53-54,57.

[8] 王艳燕,任安.血管内皮细胞钙粘蛋白与血管内皮功能[J].国际老年医学杂志,2010,31(4):175-178.

[9] 王艳燕,任安.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细胞钙粘蛋白的变化及其意义[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0,12(2):134-136.

[10] 常青青,李全民.血管内皮细胞钙粘蛋白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J].浙江临床医学,2012,14(6):661-663.

(收稿:2015-10-12)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0-7377.2016.07.14

猜你喜欢
内皮内皮细胞血糖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浅议角膜内皮细胞检查
妊娠期血糖问题:轻视我后果严重!
雌激素治疗保护去卵巢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初步机制
猪的血糖与健康
细胞微泡miRNA对内皮细胞的调控
Wnt3a基因沉默对内皮祖细胞增殖的影响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痰瘀与血管内皮细胞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