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助力消防施救

2016-07-26 23:39秦运巧
劳动保护 2016年7期
关键词:火场救援消防

一场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以下简称“天津港‘8·12爆炸事故”),让所有人记住了他们——当人们逃离火灾或爆炸现场时,消防队员逆行冲向火场。这场事故造成参与救援处置的公安消防人员110人遇难。在哀悼他们的同时,人们也提出了能否用机器人替代真人处理消防事故,减少伤亡的问题。在蓬勃发展的机器人行业里,消防机器人作为特种消防设备越来越让人们寄予希望。

北京凌天世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凌天世纪”)创建于2003年,总部位于中关村高科技园区金桥产业基地,长期致力于消防救援、安监执法、煤矿等多个领域安全装备设备的研发和制造。其新研发的消防机器人在重大火灾事故分析的基础上研制,并获得由中国消防协会举办的“第六届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创新奖”。消防机器人能够发挥哪些作用?存在哪些局限?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凌天世纪总经理常建。

消防机器人

替代消防队员作“排头兵”

消防机器人可替代抢险救援人员深入危险灾害现场执行排烟、灭火、冷却等作业,能广泛适用于消防车辆及人员无法靠近的危险场所进行排烟、灭火、冷却及化学污染场所洗消等多项消防作业,避免灾害现场抢险救援人员伤亡。

据常建介绍,从作业功能上划分,消防机器人主要有5类,分别是灭火、排烟、侦察、运输和破拆。

灭火机器人。适用于石油化工、油罐区、大型仓库、小型森林火灾等大面积场所的A、B类火灾灭火。

排烟机器人。代替消防救援人员进入易燃易爆、有毒、缺氧、浓烟等危险灾害事故现场,稀释和冷却有毒气体、液体,排除浓烟。从消防部队的统计来看,火灾事故由于现场的烟雾造成人们窒息或中毒居多。在火灾发生后,高温之下会释放出各种致命的化学物质混合物,如甲醛、苯系物、一氧化碳、硫化氢等挥发性气体,“对于现场实施救援来说,排烟工作非常重要,甚至超过了灭火本身”,常建补充说。

侦察机器人。消防侦察机器人能替代抢险救援人员进入危险品仓库、地下大空间、易坍塌建筑物、石油化工区等发生灾害后易产生燃烧爆炸、有毒有害气体、缺氧、浓烟、建筑物倒塌等环境的室内外危险灾害现场,进行信息(图像、数据、语音)的实时采集、处理和无线传输。解决消防人员在上述场所面临的人身安全、侦察时间短、数据采集量不足和不能实时反馈等问题。现场指挥人员可以根据其反馈结果,及时对灾情作出科学判断,并对灾害事故现场工作作出正确、合理的决策。

“这个也是符合中央‘科学施救的精神。习总书记屡次提出‘发展不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那么不仅包括老百姓、员工,也包括救援人员、消防部队、公安部队,所有人的生命都是值得尊重和保护的”,常建说道。

在实施救援时,现场往往伴随有毒有害气体,有时是可以通过空气呼吸器协助救援人员靠近火灾现场,而一旦热辐射升高以后,人是没有办法靠近的,也没有特殊的防护措施,比如天津港“8·12”爆炸事故,需要根据火场散发的热辐射情况,决定救援人员能否靠近以及靠近的距离。机器人侦察现场,往往能够避免未知风险。常建具体说道:“火场有没有有毒有害气体,每种气体的成分是多少,有没有潜在的火源,温度是否过高,热辐射多少,以及对于我国日益发展的核电厂核辐射的监测等,侦察机器人都能够实时监测。”

运输机器人。主要指在超大城市综合体发生火灾时,电梯、楼道不能通行,运输机器人便能够及时快速地运送消防队員、救援救人、输送物资、空气呼吸器、水带等。

破拆机器人。根据现场发回的数据,后方操作机器人清除、切除障碍物。“一些使用液化气罐的小饭店经常发生爆炸事故,在救援时,及时派遣破拆机器人挪走其他未燃气罐或者关闭阀门,可以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常建说道。

消防机器人的市场

“蓝海”与技术瓶颈

“在应急救援行业里,我们国家偏重于事故驱动机制。以前对应急救援关注度不高,但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后,每年5月12日设定为国家‘防灾救灾日;2015年‘1·2哈尔滨仓库火灾事故造成5名消防战士牺牲、14人受伤,当时就有人提出在城市灭火中,应当有机器人参与”,常建说道。

2016年4月25日,公安部消防局发布了《关于加强超大城市综合体消防安全工作的指导意见》,凸显超大城市综合体消防安全工作对建设城市安全的重要性。

天津港“8·12”爆炸事故是应急救援产业特种机器人发展的一个转折点,国内救援部队要求研制、配备消防机器人的呼声越来越高。“天津港‘8·12爆炸事故以来,据中国公共安全装备网统计,2016年1到5月份,全国各地各消防队的采购机器人频次达50次。据我了解,在广西省比较贫穷的一个县级消防队,就将消防机器人列入了采购计划,这都表明各级政府和消防部门越来越重视科学施救”,常建继续说道。

工业和信息化部编制、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提出“引导社会各类资源集聚,推动优势和战略产业快速发展”目标,指出要围绕机械、危险品制造、化工等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积极促进机器人标准化、模块化发展,扩大市场应用。“机器人的市场‘蓝海即将来临”,对此常建很有信心。

尽管国外特种机器人领域掌握了很多的核心技术,比如移动载体技术和功能性方面,国内起步晚,对于1台机器人来说,可能部分核心的零部件需要进口,但中国的自主研发能力也正稳步发展。“中国本土机器人行业是能够与国外公司平分秋色的,市场占有率已能够达到50%左右”。

常建说,国外机器人到了国内,会出现一些“水土不服”,主要在于应急救援的实际情况与国外不同,国内的救援环境更为复杂,比如,在美国,超大城市综合体相较中国来说数量要少,人员疏散相对容易;矿山地质结构比中国简单,应急救援的条件相对好一些;另外,消防的强制性条款,如应急通道及应急措施执行到位等,这些条件会使得消防机器人在执行任务的时候,遇到的障碍较少。“所以,很多国外的机器人到了中国以后,往往没有办法适应中国的实际环境,而中国制造企业就不同了,它立足本土,应本土而生”。

机器人是否可以全部替代消防队员施救呢?常建指出,大家对机器人的期望比较高,但机器人目前来说还存在一些技术瓶颈:一是机器人的控制距离。大部分消防机器人在可视的距离之内,目前还难以突破长距离的控制难题。二是长时间作战后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长期在救援现场的恶劣环境下,机器人的机械、结构和关键部件保持良好性能的难题。“这两个技术难题,也是消防机器人不能完全替代消防队员之处。实际上,机器人可看成是消防车的一种衍生,只不过由人员现场控制换成了人员的远程控制。但从目前的技术水平来说,消防机器人是能够帮助消防队员实施科学救援,减少伤亡和损失的”。

常建说,通过山东平邑“12·25”石膏矿坍塌事故救援可以发现,应急救援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救援工具,采取多种救援措施。天津港“8·12”爆炸事故灭火救援也需要调动多种消防机器人前往火场,即首先赴火场侦察,了解火场情况后,灭火、排烟,遇到障碍的时候,调动机器人清除障碍等。“但不可否认的是,危险化学品救援是个国际难题,即便是机器人,也无法完全避免它发生危险”。

“‘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是针对那些可重复的、有标准的工艺,安全生产也不能完全实现机械换人。同样,我们应当理性地看待机器人的替代性。作为研发和制造企业,我们也希望这个行业是理性发展的行业,大家都能够以匠人的精神打造精品,不急于求成”,常建说道。

“另外,从政府的角度,我们希望政府增加政策支持力度,比如,消防机器人能不能成为消防部队的一种标准化配备(目前还只是推荐性的,采购也是消防部队的一个自发行为)?再比如,提供资金支持技术研发,把一些研究项目列入科技部科技攻关计划等,当然也要理性扶持,避免造成机器人产能过剩”。

编辑 秦运巧

猜你喜欢
火场救援消防
《消防界》征稿启事
紧急救援
3D打印大救援
漫画说消防
基于无人机进行火场搜救设备的研究设计
消防也幽默
前方火灾,超人出动!
救援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