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推动人口城市化策略研究

2016-07-27 06:25师晓青
图书馆界 2016年3期
关键词:社会服务高校图书馆

[摘 要]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的广度与深度,对提升区域内人口文化素质与修养有明显促进。面对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严重失衡的现状,本文从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现状和效果入手,分析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对区域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提出基于推动人口城市化的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策略。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人口城市化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41(2016)03-0005-04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发展存在严重失衡,人口城市化远远落后于土地城市化,而作为“信息、知识、文化基础设施”的图书馆在促进人口城市化中所发挥的作用却非常有限。自2002年起,随着全国文化共享工程不断推进,公共图书馆的文化教育服务已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是基层公共图书馆资源有限,服务能力薄弱,针对县、乡镇、郊区的信息服务并没有全面开展。在我国人口城市化快速发展的特殊时期,高校图书馆如何利用资源优势和技术先进性与区域内市、县、乡镇、社区图书馆合作联盟,为基层居民提供信息服务,推动人口城市化进程,这是值得思考与研究的问题。

1 我国人口城市化进程简析

早在2003年,《人口学刊》杂志发表了李辉的文章《人口城市化综述》,此文针对中国人口城市化进程和存在的问题,做了透彻分析。文章对中国城市化进程进行阶段性划分:第一阶段是起步阶段(1949—1957),这期间贯彻落实了“一五”规划,再加上三年的国民经济恢复发展,城市文化水平由1949年的10.64%增加到1957年的15.39%。第二阶段(1958—1977)城市化进程遇到了波动,在这期间,政策失误导致城市化进程几乎停滞不前,18年仅提高了2.16%。第三阶段是城市化重要发展时期(1978—1999),1999年年底人口城市化水平达到30.89%[1]。之后中国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期。国家统计局2014年统计数据显示:在2011年至2014年这四年时间里,我国城镇化率分别达51.27%、52.57%、53.7%、54.77%,以平均每年1.16个百分点的速度发展,城镇人口平均每年增长2096万人,预计到2020年,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达到60%[2]。以上数据不难看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进程迅速加快。同时,相关问题也凸显出来:市民化进程滞后,大量城市新居民无法真正融入城市生活;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明显不同步;人口城市化滞后严重影响城镇化健康发展。

2 区域内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现状分析

2002年2月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其中提出“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2005年夏,50多所大学图书馆馆长齐聚武汉,在“中国大学图书馆馆长论坛”发布宣言:“图书馆是国家和政府为保障公民自由、平等获取信息和知识而进行的制度安排。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位公民(读者)对信息和知识的需求,是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次会议推动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迅速发展[3]。关于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的研究文献主要集中在2009年至2014年,笔者用“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和“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文化”两个检索式在CNKI数据库中检索到期刊文献分别是670篇和74篇,其中分别有429篇占64%和56篇占76%集中在2009—2014年,而且在2009年相关文献研究进入研究高峰后,2014年分别有很大回落,2014年的研究文献分别是42篇和6篇,仅占文献总量的6%和8%。这说明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的服务遇到了一定的瓶颈与困难,高校面向社会的开放服务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还有待在实践中继续探索。

2.1 高校图书馆服务内容

在众多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研究文献中,可以归纳出一个最典型的共识:高校图书馆具有信息资源、人才资源、技术先进性优势,这种绝对优势决定了高校图书馆为社会服务的专业性。相关研究文献中很大一部分是对所在馆利用其优势学科、结合当地经济、文化特点及发展需要所做的实证研究。比如北京交通大学图书馆整理了该校以及重点学科铁路运输专业一百多年的相关资料,建立国内第一个数字铁路博览馆[4]。又如广州大学图书馆自建专题数据库“媒体眼中的广州”,定期对港澳台媒体舆情分析,为地方政府、科技机构提供信息服务[5]。

2.2 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方式

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以理论研究为指导,结合地域特色,与当地政府、文化部门、公共馆系统合作,开展多层次化社会服务。纵观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方式,不外乎以下几类:一是区域内推广性阅读服务,免费向市民开放进馆阅读;二是区域内开展外借服务和数字资源远程服务;三是为区域内政府、企业提供信息服务[6]。国内高校图书馆已经开展的社会服务各具特色。如山东大学(威海)从2005年起面向社会提供服务,面向威海市区校外读者开放服务,并联手区域内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建立跨系统图书馆区域联盟,逐步完善馆际互借、文献传递、资源共享等科技信息服务[7]。南开大学图书馆通过开展文化教育爱心服务和公益讲座等活动,与地方馆合作筹建素质教育基地,向社会提供引导性公益文化服务[8]。广州大学图书馆与广州市政务服务中心共建政务咨询厅,承担广州市档案、政务信息服务,并与广东省中山图书馆合作共建总分馆,便于业务交流与协调服务[9]。重庆大学图书馆设置专门机构,调整现有资源配置,开展多元化社会化服务[10]。

2.3 高校图书馆服务效果

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覆盖面广泛,从政府机关和企业团体到居民,都是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的受益者。2003年以来,山东大学(威海)图书馆坚持为社会提供不同层面的服务,截至2013年年底,山东大学(威海)为校外读者办理借阅证2 364人次,借阅图书52 322册,为威海市立医院做科技查新服务,为威海职业技术学院做查收查引服务,定期为威海职业技术学院做系统维护与业务培训。帮助文登市图书馆古籍文献分类编目,为其数字化打下基础。为潍坊学院做查收查引服务,树立了高校图书馆在区域内信息服务核心地位。自2002年起,广州大学图书馆已经为中共广州市委等政府部门提供特色信息服务[11]。还有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与跨国企业合作建立资料中心[12]。诸如此类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有效促进了区域文化建设,也为地方经济建设作出了贡献。

3 高校图书馆对区域文化建设的影响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的服务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案例都有一定的发展,但是从研究文献的内容分类来看,为了提升市民文化修养与素质,推动人口城市化建设,高校图书馆还可以做更深入具体的文化服务。随着城市化建设和区域一体化发展中土地城市化和人口城市化不同步发展矛盾的日益显现,我们需重新认识高校图书馆在区域内的文化影响力。

3.1 文化知识的象征性

高等教育象征着文明、进步,标志着文化、学识、修养,高校图书馆是高校文化中心。高校图书馆无论是建筑造型、空间布局、内外装饰,还是所收藏的纸质、电子、影像、数字等资源,无一不渗透着浓浓的文化元素。高效便捷的网络电子服务手段是现代文明的象征,馆员人性、主动、贴心的服务更是对读者言传身教的传统美德教育,所有的软硬件为学子们打造出一站式智能服务环境。高校图书馆不仅是校园文化的标志,更是所在区域典型的文化象征。

3.2 文化建设的引导性

区域一体化发展是城市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城市与乡村的文化差异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在市域文化信息资源一体化发展中,高校图书馆占有绝对的资源与技术优势,既是传统文化的传承基地,又是科技信息服务的资源中心。在威海市区域图书馆联盟建设中,山东大学(威海)图书馆在资源建设方面给予全方位的支持与配合,无条件通过文献传递、馆际互借来共享资源,通过开放服务的具体实践发挥高校图书馆在区域文化建设中的引导作用。

3.3 文化传播的先进性

图书馆是大学生课外文化活动的主要场地,也是大学生课外教育的重要基地,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行为规范、价值取向教育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高校馆借助校园社团、社会实践等活动将校园文化与社区文化联谊,开展形式多样的公益文化传播活动,组织志愿者为社区馆免费提供计算机基础知识、手机微信等培训服务,延伸高校图书馆的文化影响力,是区域文化传播的先进力量。

4 高校图书馆推动人口城市化服务策略

高校和高校图书馆的文化优势是显而易见的,高校图书馆对城市化进程中推动人口城市化发展的作用也日趋重要,虽然有些高校馆已经向社会开放,但是受制于不同的行政管辖,高校图书馆的各种文化资源并不能全方位为大众服务。本文提出以联盟的方式建立区域文化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和服务平台,将科技服务辐射至更需要的农业基地和各类型的中小企业。持续规划多渠道发展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推广大众阅读,普及文化信息教育,带动市民文化活动,提高大众文化修养,关注弱势群体文化信息需求,有效促进人口城市化发展。

4.1 打造区域跨系统文化信息联盟体系

建立跨系统市域图书馆联盟,联盟区域内高校馆(含区域内各类高职院校、独立学院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含乡镇、村服务网点)、科技信息机构,组织建立区域信息资源保障体系;以高校图书馆作为资源建设中心统筹合作,共享实体资源,整合数字资源,实现区域内信息服务和移动学习服务[13]。充分发挥高校与高校图书馆在区域文化信息联盟中的文化导向作用,以查收、查引、查新为契合点,结合学科服务,深入企业合作研发,积极参与区域大型文化活动,坚持阅读推广,促进区域文化发展,为提升区域内市民文化素养做贡献,推动城市人口化进程。

4.2 全面开放推广阅读

目前,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步伐太小,很多高校图书馆首先在思想上并不十分愿意接受社会读者,虽然承诺面向社会免费开放,但实际办证过程中又有很多限制,比如需要提供单位证明、缴纳押金、收取年服务费等,这些条框恰恰限制了信息资源匮乏的基层民众,而人口城市化中最需要接受城市生活方式和文化教育的正是这些人群。另外,在为社会服务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保护弱势残障人群的信息权利。高校馆应该真正做到面向社会的免费开放,才能在人口城市化中发挥文化教育作用。

4.3 促进区域内图书馆合作交流

区域内乡镇县级图书馆信息资源保障能力非常有限,通过联盟的方式提升社区、乡镇、村服务网点的服务能力是最有效的解决方案。在现有联盟的基础上,借助网络平台进一步扩大联盟范围,将乡镇馆和区域内独立学院图书馆纳入联盟组织,开展文献传递和馆际互借服务,促进区域内图书馆合作交流,提升区域内各类图书馆的服务能力,保障区域内居民移动学习和基本信息需求,保障城乡文化同步发展,促进基层人口文化发展。

4.4 结合社会公益与社区图书馆援建活动

随着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公益活动成为政府支持之外的文化事业发展途径。为了缩小东、西部图书馆的发展差距,柯平、范并思等几位图书馆界知名学者自发组织每年暑期去一个地方举办公益性培训和调研,这一活动坚持走遍了西部的基层图书馆,受到业界好评。高校图书馆可以在区域内发挥资源、技术、人才优势,定期组织馆员和学生去支援乡镇、社区、村图书馆,为基层书屋做技术培训、捐赠图书杂志、定期置换存放图书等公益性活动,鼓励馆员和大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参与服务农村书屋志愿者活动,通过支援乡镇、社区、民办图书馆及私人书院,延伸高效图书馆社会阅读服务,扩大校园文化的影响力。

4.5 结合校园社团与文化下乡活动

高校有不同主题的社团活动丰富着大学生的业余生活,如摄影、文学、读书会等,图书馆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与这些学生社团活动密切联系,比如提供资源、场地、组织讲座等。高校图书馆在面向社会服务中,基于推动人口城市化建设,有条件将这些文化资源与为社区阅读推广结合起来,搞一些有针对性的专题摄影比赛、好书推荐等活动,扩大大学校园文化影响,锻炼学生的组织宣传能力,有大学生的参与,社区文化活动内容会更加丰富多彩。将这样的活动推送到更需要文化教育的乡村,对提高乡村民众的文化修养,促进人口城市化建设有一定的作用。

4.6 推动文化事业良性发展

高校图书馆作为文化建设中的服务机构,面向社会服务,通过多种渠道和途径来为市民服务,是其应该承担的社会职责。无论是信息资源还是服务能力,无论是人力资源还是信息技术,高校图书馆都有绝对优势,而且高校图书馆在资源技术的优势决定了其在区域中的引导地位,所以高校图书馆有能力适时改良服务方式,与区域内图书馆开展不同形式的服务合作,使信息资源最大化利用。如山东大学(威海)图书馆与民办、边防、部队图书馆合作,定期提供更换图书期刊,帮助其整理内部特色资源数字化,在区域文化发展中发挥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5 结 语

高校图书馆在推动人口城市化建设的社会服务中,既要有专业的科技服务,又要注重基层文化的推广,还要照顾弱势群体的文化需求。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没有固定的模式,以推广文化教育为主导,以联盟建设为途径,依托网络技术手段,结合地域特色,参与区域文化资源建设,多层面、多形式开展文化活动,持续服务才能有效推动人口城市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李 辉.人口城市化综述[J].人口学刊,2003(6):51—57.

[2]国家统计局:2014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4.77%[EB/OL].[2015-01-20].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1501/20/t20150120_4386891.shtml.

[3]刘子辉,杨应全,李荣菊.近30年我国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综述[J].图书馆学研究,2011(12):6—10.

[4]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社会化学术研讨会开幕词[EB/OL].[2015-01-20].http:∥www.zoomqd.com/n-128.html,2010-08-18.

[5]聂江城.高校图书馆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以南开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12):16—17.

[6]杨 玫.高校图书馆社会化信息服务模式探索与实践——以广州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杂志,2011,30(3):59—61.

[7]师晓青.区域文化建设中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和平台建设——以威海市为例[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5(3):55—58.

[8]王 姝,魏群义,沈 敏.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社会化模式探讨[J].图书情报工作,2010,5417):74—77.

[9]郑 兰,宋 雪.高校图书馆学科化社会服务的探索——以北京交通大学数字铁路博览馆建设为例[J].现代情报,2009,29(8):131—134.

[10]张白影.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社会化的理论与实践——以广州大学图书馆为例[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9,27(4):29—32.

[11]纪 纯.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社会的探讨——以广州大学图书馆参与广州市政务服务中心工作实践为例[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1,23(4):176—178,189.

[12]刘桂锋.多种模式共存的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的实践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2(10):62—67.

[13]师晓青.基于区域联盟的地方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模式研究[J].图书馆,2012(5):91—93.

[收稿日期]2015-12-31

[作者简介]师晓青(1970—),女,硕士,馆员,山东大学(威海)图书馆。

猜你喜欢
社会服务高校图书馆
养老社会服务体系与机制的完善
云南省高职示范院校服务社会能力现状研究
科研、教学与社会服务协同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
从眼动实验看中原服饰文化传播与社会服务
浅谈高职院校经济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研究
试论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冲击下的人文建设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