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作品中的隐性思政与显性思政功能指向研究

2016-07-27 21:37陈爱华
电影评介 2016年11期
关键词:显性指向隐性

陈爱华

人类社会自有史以来的一种先验性经验已显示,所有的思想政治均具有较强的地缘性,整个世界完全整齐划一的思想政治是不可能脱离其强地缘性而存在或实现的。这种思想政治的地缘性限制,为思政工作的显性的大范围普及与宣教带来了可想而知的困难,思政教育的灌输也因此而遭遇到了抽象化难以为继的瓶颈。与传统思政手段的瓶颈化相比,影视化思政手段却效果显著,影视化思政既具备显性思政功能,同时亦具备隐性思政的潜移默化春风化雨的功效,影视化思政手段也因此而较早被西方发达国家所采用,例如美国早在20世纪30年代好莱坞拍摄的《西线无战事》即将对全人类的大爱置于一个再难企及的反战制高点上,成为好莱坞影史上最具强烈思想性的杰作之一。

一、 隐性的思政校正功能

(一)可持续发展的正确世界观

早在20世纪50年代,奥地利科学家路德维希·冯·贝塔朗菲即作出惊人论断:人类的生物学世界观必将取代物理学世界观。今天,半个多世纪的科学发展已经对其前瞻性论断得到了令人信服的肯定答案。相信看过《海豚湾》的观众都会受到强烈震撼并幡然悔悟:原来万物共生于自然,我们并不是绝对的主宰者。这部影片也是后来周星驰执导《美人鱼》一片的最直接的动机。这两部影片以一个隐性的思政理疗视角揭示了对于个体欲望的过度执着不可能做到可持续发展,小而言之对个人成长不利,大而言之对国家发展有碍。个体欲望与围棋的非黑即白的棋理略同,微观狭隘的自我中心视角,将世界划分为个体与个体之外的两个割裂世界。其实,正如《海豚湾》与《美人鱼》所表达的内涵一样,不妨以欣赏甚至合作的视角看待自我中心而外的世界:世界在我心中,生命才更和谐。

(二)亲民奉献的正确人生观

原始的生命本就具有万物共生性与原生和谐性。人类不和谐的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相争,从而由相争而各执,进而由各执而互斗。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过度关注自我位置,过度执着于自我利益,而不懂得亲民奉献。习近平在观看《焦裕禄》一片后,对焦裕禄所做出的高度评价值得全党全军全民学习:亲民爱民、无私奉献。事实上,勿庸讳言,现在的干部能够做到真正“亲民爱民”的少,能够真正做到“无私奉献”的更少。个体犹如一鉴方塘,如果不容纳万物自然生长,终将成为一池污淖,唯有容纳万物生长方能借助万物之力实现新陈代谢,在清浊之间自然生长。可见,这也是个体更易获得正确幸福观的唯一大道。而过度自我的道路就像一个身处隧道之中的车辆一样,只能前进,不能后退,甚至没有一丁点的回旋余地:视野不开阔,心路必堵塞。

(三)向善和谐的正确的核心价值观

现代社会貌似文明的个体其实正在经历一个经济物化下变得越发锐化与野蛮的过程,反而是应给予更多关注的公共空间变得越发凄凉与荒芜,文明与和谐需要这个社会上的每一个个体的一点点的坚持,否则就会从本质上滑向最原始的野蛮,而这一点点的坚持实质上更需要个体发自内心的虔诚的向善。从影视视角来看,《一个都不能少》《美丽的大脚》等影片都可以视作是一种以向善手段所做的和谐疏导。由此可见,隐性思政的一条最高明的铁律就是,应用避雷针效应中的“善疏则通、能导必安”式的隐性的思政理疗借以隐性地宣教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同样奥运会开幕式上中国向世界所展现的大片一样的开场,即是一种基于中国向善和谐主旋律下的核心价值观的隐性宣教,让世界瞠目结舌的同时,也达到了最大化的向善和谐的隐性宣教效果。

二、 显性的思政修正功能

(一)自我利益与社会价值修正

每个时代都自有其鲜明的斑马线,这种鲜明的斑马线其实就是鲜明的思想政治规则线,能否“自觉他”地遵守奉行,已经成为考验每一个时代下每一位公民的一种文明准绳。抚今思昔,令人更生感慨:20世纪50年代与60年代的两部代表影视作品《上甘岭》与《雷锋》即显性地针对这一思想政治意识进行了大刀阔斧式的修正,同时,更深刻地揭示了人类只有彻底摆脱自我利益,才能实现有益社会的崇高价值,这两部经典作品即便对于现代社会亦具较强的规训修正与指导意义。

(二)历史参照与使命价值修正

显性的思政修正为实现人生更为崇高的社会价值指明了摆脱自我利益束缚的唯一路径,同时,显性的思政修正亦为新时期新常态下的使命价值提供了一种基于历史的参照基准。对于当代民从而言,比知识与能力更加重要的其实是使命价值的引领,这种使命价值的引领无法通过单纯的说教实现,而只能通过影视作品从历史参照的弘恢视角加以显性的思政修正。20世纪80年代的两部杰作《魏魏昆仑》与《开国大典》即分别显性地彰显了我党我军在艰难岁月中的民族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这两部作品既充分又真实地展现了流金岁月中的伟人光华与大国气象,为后世留下了令人景仰的历史参照与使命价值的最高范式。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影片中所显性彰显出来的那种精神风骨与弘宏气度,同时,更加难能可贵的则是那种近乎纯粹的难以企及的高尚。

(三)精神价值与激励作用修正

人类的思维与人文氛围、生活环境、文化语境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随着国际化融合的不断加剧,人文氛围、生活环境、文化语境等对我国民众思维的负面影响愈加严重,这也是我国民众的泛意识思维需要不断加以显性修正的根本原因。[1]影视艺术是意象化的艺术形式,更善于以隐性的思政宣教针对思想意识进行基于思维的理疗,同时,影视艺术亦善于针对精神范畴进行基于思维的显性修正与指导。从我国20世纪30年代中叶的电影作品《风云儿女》来看,事实上这部作品已经超越了电影作品本身的意义,而成为一面中华民族顽强抗战的旗帜,不仅在那个年代具有极为强烈的时代意义,而且,即便是今天看到,仍然具有强烈的显性思维修正意义与精神激励作用。尤其是影片中的义勇军进行曲,更是为中华民族昂起了永不屈服的高贵的头颅。[2]

三、 隐性校正与显性修正的功能指向完形

(一)隐性思维理疗功能指向的完形

在思政规训的实践过程中,我们看到,事实上,隐性思维具有针对显性思维的概括性,同时,隐性思维亦对显性思维提供了潜意识下的思维支撑性,因此,隐性思维更倾向于应用于针对个体的微观的思政理疗与校正方面。隐性思维理疗功能能够透过针对个体的微观磨合达成更趋完美的一体化契合。无论是国家这部机器 还是人类社会这部机器其实都必须经过磨合,才能达到日益完美的契合,这就是一加一不一定等于二,也许可能会等于一,甚至亦有可能等于零的原因所在。同时,在磨合的过程中,国家或社会中的所有的个体都必须在共同利益与核心价值观上趋同,并且必须在个人利益与国家社会利益出现冲突时做出正确的取舍,这也是中国迈向发达国家的必由之路,同时,无论是否是发达国家,只要国家社会需要维持和谐与凝聚,需要维护安定团结,都需要这样一种十分必要的思政准备。

(二)显性思维修正功能指向的

错误的思维是国家社会最大的敌人,错误的思维能够毁灭一切,而好的思维能够重建一切。因此,思维不仅需要校正,而且更需要修正。与隐性思维的概括性与支撑性有所不同的是,显性思维对于隐性思维有着强烈的支配性,尤其是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因此,显性思维更倾向于应用于针对群体的宏观的思政修正方面。从影视视角来看,家国一体的显性的宏观思政修正为显性思维修正提供了较为完美的功能指向性,只有针对性地进行正确的显性思政刺激,才能最终获得正确的思政效果,影片《袁隆平》《郭明义》等分别从一个个侧面真实地反映出了什么是正确的思维模式。事实上,在显性思维宏观修正下,心中常存宽念善念,集体下的个体反而更易在社会中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而将其置于宏观视野,我们看到,《建国大业》与《唐山大地震》等均是兼具显性思维修正与社会主义主流核心价值观宣教等功能指向的商业电影,为思维提供了正确的修正。[3]

(三)隐显互补的功能指向的共生完形

无论是隐性的微观思政校正,还是显性的宏观思政修正都不是最为完美的大思政方略,而二者又都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在实际的思政工作中,最佳的方略显然就是隐显互补的将二者功能加以合并与共生,以实现最大化的思政功能指向的完形。在隐性微观思政校正功能指向与显性宏观思政修正功能指向的互补共生合并完形下,以势趋之,因势利导,方能实现新时期新常态下大思政的施政方略。思政关乎国运,思政发达,则文明健全,国家发达,人民幸福,所有这一切都存在着紧密关联,并且都是息息相关的。影视作品的思政渗透与思政参与,可以实现由法的强制转变为文明的潜在强制;由对文明的漠视转变为对文明的敬畏,同时,更能够实现为国家、为社会、更为自己保有的那份对文明的承诺,例如,《风华正茂》即以隐显互补的视角将那种足以辉映苍穹的卓越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4]

结语

影视作品为思政打开了一扇可以透过意象传达思想的功能指向视窗,同时,影视作品亦为思政插上了可以无界传播的意象翅膀。基于影视作品的思政渗透与思政浸染首先宜由自然世界观观照开始,从而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正确的世界观,进而发展为亲民奉献的正确人生观,再由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获得正确的个体价值观的重新回归。无论是自我利益的向社会价值的修正,还是历史参照下的社会价值与使命价值的双重修正,其最终以影视作品所实现的宣教都指向了人类的存在意义的精神价值与精神激励,隐性思政与显性思政至此也就完成了其功能指向的最终完形,在隐显互补合并共生下,影视作品意象驱策的大思政必将迸发出更大的教化民众、感化人心的价值与作用。作为人类个体只有站得更高,才能看得更远,胸怀才能更广阔,在每个个体的相互影响之下,整个国家社会才能变得更蓬勃、更融洽、更和谐。

参考文献:

[1]刘一平.规避与应对——论美国影视文化对我国大学生政治心理的影响[J].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5(5):26-27.

[2]李春梅,孟蓉蓉.红色影视作品的别样文化传播[J].芒种,2013(12):33-34.

[3]曹宣明,高欢.红色影视作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其实现路径[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55-56.

[4]李越胜.总有一种卓越精神辉映苍穹——红色青春励志剧《风华正茂》对当代青年的启示[J].理论与创作,2011(4):17-18.

猜你喜欢
显性指向隐性
科学备考新指向——不等式选讲篇
隐性就业歧视的司法认定
显性激励与隐性激励对管理绩效的影响
把准方向盘 握紧指向灯 走好创新路
社会权显性入宪之思考
刍议隐性采访
新闻报道隐性失实的四种表现
显性的写作,隐性的积累——浅谈学生写作动力的激发和培养
隐性但可预防的危险
意识形态教育中的显性灌输与隐性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