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建设良好班集体的重要性与方法

2016-07-27 16:07陈继玲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班集体班干部班级

陈继玲

[摘要]对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讲,“班集体”对其一生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作为班主任,我们有义务也有责任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班集体。从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班级管理制度和班主任工作三个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

[关键词]创建优秀班集体思想道德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210110

优秀班集体是学生健康发展的基石,但创建一个优秀班集体,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辛勤的劳动及每个班级成员的共同努力。如何带出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呢?下面我就自己的工作经历谈几点看法。

一、创建优秀班集体的关键——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一)用班主任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与学生朝夕相处的班主任,我们的一言一行,对于十三四岁的初中生有着巨大的影响。我们不仅给他们传授了知识,更影响了他们对道德规范和生活的认识。所以,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建设与班主任的人格魅力有着密切的联系。乐观开朗、充满活力的班主任更有可能带出一个充满活力的班级。要做到:上课时对学生严格要求,课后主动和学生聊天,时常去学生宿舍看看,这样才能拉近和学生的距离,彼此了解,产生信任。潜移默化中,班主任的思想行为已经深深地影响了学生的认知。

(二)充分利用各种教育渠道开展教育活动

每周一次的班会课,必须有的放矢,不可随意。作为班主任,我们应该结合学校安排,利用班会、品德等课程,根据班级实际,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学习目标教育、安全纪律教育等。

(三)充分利用节假日、纪念日开展教育活动

例如,国庆节及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母亲节”号召学生表达出自己对母亲的爱;教师节及时开展感恩教育……

(四)认真做好个别教育

俗话说“十个指头有长短,山中树木有高低。”在任何班级都存在一些令教师“头疼不已”的学生,无论是他们学习习惯不好,还是基础薄弱……作为班主任,一定要带着爱心、耐心、细心对待他们,绝不能用“有色眼镜”看待他们,要逐步地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当然也不能放松对成绩优异的学生的教育,因为那些学生更容易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从而放松思想品德方面的要求。我一般利用课余时间找他们个别谈心,使他们认识到自己身上的不足,从而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

二、创建优秀班集体的保障——建立细致的班级管理制度

(一)班级日常工作分层管理

1.班干部值周制

全班学生根据成绩及性别分成若干学习小组,选定组长。每周选两名班干部值周,各组成员由小组长负责监督,各小组长由值周班干部负责监督。这样,既达到了全面管理每一位学生的目的,又能促进班级管理良性循环。

2.周总结制

每周班会,先由值周班长通报各小组本周纪律、卫生情况;表现良好的在该期的黑板报中予以表扬,表现不好的给予相应的惩罚。用这样的方法促使学生自觉自律,也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为创造良好的班风奠定基础。

(二)创新班干部工作制度

学生好比一群大雁,班主任是这群大雁的带领者,但不是喂养者。我们要把学生放出去,让他们自己去飞翔,自己去觅食。成立班委会后,班主任首先要对班干部进行“岗前培训”,然后退居幕后当“导演”,大胆放权做 “后盾”,这样才能调动班干部工作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力。班主任的信任,不仅是班干部工作的动力,也是每一个学生学习的动力,只要学生的主动性调动起来了,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三)建立班级评分奖励制度

1.多方面设立奖项,实行大范围鼓励。奖励对象不仅包括 “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还要设置“劳动之星”“书写达人”等单项奖,对不同方面、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全方位的评价和鼓励。

2.通过榜样的力量,推优秀、找差距,激发每一位学生的上进心。

三、创建优秀班集体的重要途径——深入研究班主任工作

今天,教育发展日新月异,要想使自己所带班级的学生紧跟时代的步伐,班主任不仅要教好书,还必须努力研究教育科学,创新工作方法。在平时的工作中,我积极地学习教育理论,把培养班集体、引导班集体健康发展的事实作为研究对象,总结经验,研究方法。然后将自己获得的成果及时地注入班级日常工作中,在实践中提高自己。

总之,只有在班主任有意识的培养下,通过班集体成员的共同努力,才能逐步培养出真正意义上的优秀班集体,并获得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斯陌)

猜你喜欢
班集体班干部班级
从我们的班集体说起
班级“四小怪”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我爱我的班集体
竞选班干部
不称心的新班级
竞选班干部
班干部制度:好经别念歪
用“爱心”创建和谐班集体
Research on Band Structure of One-dimensional Phononic Crystals Based on Wavelet Finite Element M eth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