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子模型”理论在女子七项全能项目中的应用

2016-07-27 10:39铁钰王国英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田径训练

铁钰+王国英

摘要:采用“双子模型”理论并结合灰色系统分析方法对女子七项全能项目进行分析与思考,研究表明:1)女子七项全能各子项目间存在着非衡结构(优弱势因子);2)“双子模型”理论弥补了“木桶理论”“积木理论”的“补短”“扬长”为主的局限性;3)在“双子模型”下得出:七项全能优先发展顺序为200 m、100 m栏、跳远、800 m、标枪、铅球、跳高。建议:教练员应根据运动员自身运动的特点,制定提高200 m、100 m栏的训练计划,充分利用扬长与补短并存的效应来提高整体竞技能力水平。

关键词:双子模型理论;灰色系统;女子;七项全能;田径;训练

中图分类号:G8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076(2016)04009706

Abstract:"Gemimi Model" theory and the gray system analysis method are used to analyze women's heptathlon project, and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1) There is unbalanced structure (dominant and weak factor) among each sub project of women's heptathlon; 2) "Gemimi Model" theory makes up the "bucket theory" and "the theory of building blocks"; 3) according to "Gemimi Model", heptathlon priority order is 200 m run, 100 m hurdle, long jump, 800 m run, javelin, shot put, high jump.Recommendations: Coaches should develop the training program for 200 m run and 100 m hurdle based on the movem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thletes and make full use of the advantages and bypass the disadvantages to improve the overall level of athletic ability.

Key words: Gemini model theory; gray system; woman; heptathlon;athletics;training

女子七项全能由跑、跳、投三大类的不同单项组成,集体能、智能、技术于一身,被誉为“铁人”的综合性比赛项目,具有项目多、技术复杂、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要求高的特点。全能项目各子项竞技特点不同,在训练的过程中运动员不仅要顾及每个项目的技术特点,还要根据每个项目特征进行针对性训练,且该项目的日赛程安排紧密。因此,七项全能比其他项目更能体现运动员的整体竞技能力。

当今世界优秀全能选手都朝向“全能型”运动员发展,过去那种“跳跃型”“跑跳型”或“速度型”的运动员都不符合全能运动未来发展的要求。正如“竞技能力均衡发展”训练原则中提到的,一定要保持总体竞技能力水平的全面发展和提高。但“竞技能力的均衡性只是相对的,非均衡性是绝对的”,因此,当面对女子七项全能整体成绩处于一个相对稳定发展的“瓶颈”态势,以及在各子项、类项中所表现的不均衡的这一现象时,进一步分析并明确其发展变化显得尤为重要。

鉴于此,本研究运用“双子模型理论”对国外优秀女子七项全能项目进行分析与讨论,并阐述“木桶理论”和“积木理论”在七项全能应用中的不足,进一步明确七项全能项目中的“补短”和“扬长”并进的重要性,为今后七项全能项目的发展以及训练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第15届世界田径锦标赛女子七项全能前8名运动员的竞赛成绩。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CNKI官方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以及维普数据库查阅了有关全能运动的相关文献资料,为本研究建立逻辑思维分析的起点和理论分析提供依据。

1.2.2 灰色关联分析法

本研究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第15届世界田径锦标赛女子七项全能前8名运动员的成绩进行灰色关联分析。

1.2.3 数理统计法

运用国际田联网站、世界田径锦标赛官方网站获取所需数据,将所获取的与本文有关的数据用Excel进行数理统计整理。

2 研究结果分析与讨论

2.1 国外优秀女子运动员七项全能项目分析

女子七项全能项目要求运动员各项目全面均衡发展,但即使是世界最优秀的运动员在比赛中所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也存在不均衡性。为更加清晰地明确女子七项全能各子项目、各项群与竞赛成绩之间的关系,本研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第15届世界优秀女子七项全能前8名运动员成绩进行系统的分析。

2.1.1 各项目分析

从表1中关联度大小可以看出女子七项全能各子项的强弱关联顺序依次为:800 m、100 m跨栏、跳远、铅球、跳高、200 m、标枪。从各子项的权重值来看,个别项目的权重系数距离平均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权重系数的离散程度较大,各子项之间存在不均衡性。

数据显示:800 m、100 m跨栏与总得分的关联度最高,称为优势因子。标枪、200 m、跳高与总得分的关联度较低,称为弱势因子。其中,200 m项目在这届比赛中所取得的成绩并不乐观。究其原因在于运动员之间的竞技水平差异较大,最高分与最低分之间相差219分,因此在七项全能项目中关联度大小排在第6位,对总成绩的关联程度也较低。此外,也可能与比赛日程的安排有关,200 m项目是第一天比赛的最后一个项目,运动员在参加完前3项比赛后身体机能处于相对疲惫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200 m成绩的发挥。

2.1.2 各项群分析

按照项群理论划分,100 m跨栏、200 m属于速度性为主导的周期性运动项目,故归为速度类项目;为更直观地体现各项群之间对总成绩的影响程度,将跳高、跳远归为跳跃类项目;铅球、标枪归为投掷类项目;800 m跑是体能主导类耐力性比赛项目,简称耐力类项目。

通过计算总分与各类项关联度、权重的大小,可以确定该运动员的主导项群,关联度越大,总分与该类项的相关程度越高,对总分的影响越大;在关联度非常接近的情况下,通过权重大小可以确定该类项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重[1]。

从表2可以看出,女子七项全能总成绩与各类项的关联顺序依次为:跳跃类、耐力类、速度类、投掷类。数据显示:跳跃类项目和耐力类项目排在前两位,与总得分的关联度较高,称为优势项群;投掷类项目与总得分的关联度低,称为弱势项群,尤其是投掷类项目明显低于其他项群。

2.2 “木桶理论”在女子七项全能中的应用探讨

2.2.1 “木桶理论”简述

“木桶理论”是通过提高弱势能力并加强和改进竞技能力功能的方式,其核心内容的表述为实现事物的“均衡发展”[2]。在实践中,“木桶理论”可以用来解释诸多社会现象,有针对性地进行修补和调换“短板”会创造性地解决很多问题,是对平衡的一种追求,是一种理想化了的理论,在现实的竞技比赛中难以实现。因为“木桶理论”过分专注于七项全能项目中弱项的存在与发展,在一定的程度上忽视了运动员特长及各项目之间存在的正向态的可迁移的关系。

2.2.2 “木桶理论”在女子七项全能中的应用分析

七项全能中的7个子项目相当于木桶的桶片,而木桶的盛水量取决于短木片的长度,将七项全能项目中的弱势因子(标枪、200 m、跳高)视为木桶的短板。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以及能否在比赛中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将取决于各子项目间的均衡发展,即短板的补长。

以前3名成绩为例,从表中3可以看出,冠军和亚军选手在铅球和标枪两个项目中成绩最低,其他项目成绩均达到950分之上。根据“木桶理论”的补短效应,应对运动员的标枪和铅球进行补短,从而使七项全能运动员的竞技状态更高,也就是前两名女子七项全能的铅球和标枪项目的成绩也要接近其他子项目的竞技成绩,以达到其补短后的平衡发展。然而,这对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而言,要同时具备7个运动项目所要求的竞技技术与身体素质,在现实的训练中也是不可能完成的。

其次,从运动员技术特征来讲,速度类项目是人体的自身运动,而标枪、跳高项目是通过一系列的技术动作来完成比赛的,大大延长了运动员掌握该技术动作的时间。从运动员身体素质特征来讲,跳高、标枪项目不仅要求运动员具备一定的速度,而且对运动员的爆发力要求较高,而爆发力的发展主要是通过加大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增加运动员体重完成的。全能运动员的速度、力量等素质间是相互紧密关联的,当运动员力量素质达到个人的一定程度后,如果继续对运动员增加力量,就会导致肌肉形态发生改变从而会影响速度、耐力和跳跃等项目的成绩。因此,仅从“木桶理论”出发来实现补短后的平衡是片面的。

2.3 “积木理论”在七项全能项目中的应用探讨

2.3.1 “积木理论”简述

“积木理论”是为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非衡结构及其补偿效应设计的模型,阐明了竞技能力结构的非衡特征与补偿效应。追求充分发挥运动员优势竞技能力,谓之“扬长”。它是通过增强竞技能力结构中优势能力来实现、加强竞技能力的总体功能[3]。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中各子能力之间的不均衡状态是普遍存在的,呈现着非衡结构的特征,从哲学意义上说,这种现象的存在是绝对的[4]。总体竞技能力构成因素中某种素质或能力的缺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其他高度发展的某种素质或能力所弥补或补偿,从而就使得总体的竞技能力保持在一个特定水平[5]。

2.3.2 “积木理论”在七项全能项目中的应用分析

“积木理论”揭示了七项全能项目中的非衡状态,认可了七项全能各项目间要素的转移,即通过加强优势项目可以对弱势项目在一定范围内给予一定的补偿,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转移和补偿都是有效的、积极的,因为素质之间的转移既有正向的又有负向的。

从优势项目的发展变化来看,800 m跑在全能项目中与总得分的关联度最大,可见在女子七项全能项目中起着主导性作用,是运动员获得最终成功的关键。这与800 m是七项全能比赛的最后一个项目不无关系。 100 m栏是周期性的运动项目,100 m栏对总得分的贡献率仅次于800 m跑,在整个七项全能运动中所起的作用也非常重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运动员在其他项目上技术水平的发挥。此外,800 m 、100 m栏项目在竞技中所表现出的速度水平是其他项目运动员所具备的核心身体素质,因此,800 m、100 m栏在这届竞赛中与总得分的关联度较高且成为七项全能项目的优势项目。

从表3可以看出,冠军和亚军中的铅球和标枪项目明显低于其他几项,而超过1 000分大关的项目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两个弱项,使运动员成绩一直处于领先水平,但是即使运动员的弱势项目得到了补偿,运动员的整体水平改变也不理想。“积木理论”描述的只是运用运动员的特长因子,或者强化自身的优势项目来提高总成绩,这样会对那些属于弱势项目的发展带来不可预期的影响,甚至是不可逆的不利影响。因此,若仅从“积木理论”方面来“扬长”以达到理想的竞技成绩也是不可取的。

2.3 “双子模型”理论在七项全能项目中的应用探讨

2.3.1 双子模型理论简述

双子模型理论是基于“木桶理论”和“积木理论”的基础上将之相结合,这两种理论分别从不同角度分析了竞技能力的发展。前者侧重于补短,指出了竞技能力非衡结构存在的事实;后者侧重于扬长,不仅承认竞技能力的非衡结构,阐明优势因子对弱势因子的补偿作用,同时,双子模型理论将“短板”制约与各因素间耦合给予综合,并且将两者间的补偿现象进行了完美的解释[6]。

2.3.2 “双子模型”应用在七项全能项目中的可行性分析

七项全能运动员在初级专项训练阶段主要以“补短”为主。原因在于,七项全能运动员只靠一两个单项的出色发挥所取得的成绩已经不符合当下该运动项目发展的规律,所以在运动员训练的初级阶段是以发展运动员的整体身体素质为主,以达到竞技能力的“平衡补偿“,即“补短”。而在专项提高训练阶段和高级训练阶段,高水平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提高主要选择的是“非衡补偿”方式,即以初级阶段为基础,发挥运动员的个人特长,达到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进而来提高竞技能力整体水平,即“扬长”。然而,并非如“木桶模型”理论所述的必须使运动员的各方面训练水平达到统一的高度,也不是如“积木理论”理论所描述的“优者更优,不顾其他”的发展。

“木桶理论”和“积木理论”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和表述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构成关系与动态效能以及各子项之间的不同联系,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更好地适应于不同的运动员,使“补短”与“扬长”齐头并进,即“双子模型”。在运动竞赛中,七项全能项目间各因素的转移与补偿是运动员正常发挥竞技水平的基本保证。在竞技与训练中,技战术等能力的迁移与体能中素质的迁移是同时存在的,其最终结果是使优势因素得到保持与发展,弱势因素得到改善与提高,达到“双赢”。否则,优势因素的迁移也是无助效应,甚至使优势裂变为弱势。

2.3.3 “双子模型”下女子七项全能项目的应用分析

正确处理“强项”与“弱项”的关系,突出重点,努力向“全面型”方向发展,这将是未来女子七项全能项目发展的大方向[7]。在女子七项全能的7个单项中都有自己的强项与弱项,诚然,要使每个单项都达到较高的理想水平,对全能运动员而言,其难度可想而知。所以,要使每个运动员在抓好强项的同时,力争使弱项得到提高与发展,进而提高运动员自身的整体竞技能力。

从表4可以看出,对弱势项目进行“补短”时,标枪项目与跳高、铅球存在正向相关,即,提高标枪项目成绩,跳高和铅球项目也会得到相应提高;与100 m栏、200 m、跳远、800 m存在负向相关,即提高标枪项目不仅不会提高四者成绩,反而会使4个项目成绩的发挥受到影响。200 m与100 m栏、跳远、800 m存在正向相关,与跳高、铅球、标枪存在负向相关,即提高200 m项目成绩,会促进100 m栏、跳远、800 m的成绩,而对跳高、铅球、标枪存在促退的现象。跳高项目与铅球、标枪存在正向相关,与100 m栏、200 m、跳远、800 m同样存在负向相关,补短时与标枪基本类似。

根据各单项的相关性得知,对优势项目进行“扬长”时,800 m项目与100 m栏、200 m、跳远存在正向相关,与跳高、铅球、标枪存在负向相关,且对铅球的影响最大。100 m栏与200 m、跳远、800 m存在正向相关,与跳高、铅球、标枪存在负向相关,对标枪的影响最大。

根据表4还可发现,跳远、800 m、100 m栏、200 m对其他单项的正向、负向的关联是平均分配。而跳高、铅球、标枪对其他单项的正向关联是2项,负向关联是4项。因此,对七项全能的项目无论是补短还是扬长时应优先考虑跳远、800 m、100 m栏、200 m4个项目,再考虑铅球、标枪、跳高3项。800 m和100 m栏作为优势项目只能进行“扬长”,200 m项目作为弱势项目只能进行“补短”。

通过上述的分析可知,对七项全能项目单一地进行“扬长”或是“补短”对其他几项的成绩的发挥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仅根据各单项的相关性无法判断优先发展哪个子项目或者哪些子项目,才能使七项全能各单项处于相对的均衡状态。且女子七项全能项目之间相互制约,某项对其他6项即存在正向关联又存在负项关联,单独提高一个项目对其他项目的影响会受到牵连。因此,本文对某个单项与其他项目的影响程度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出了各单项的实际贡献率,如表5所示。

由表5得知,200 m对其他6项的综合影响程度数值为1.587,排在第一位,而100 m栏则是1.572,排在第二位。因此,应优先发展200 m和100 m栏。其他的依次为:跳远、800 m、标枪、铅球、跳高。出现这样的情况并非仅仅是数字量化的指标,而是与运动员的训练等因素有关。

从表6看出,200 m项目运动员所具备的身体素质首先是速度,该素质不仅仅在200 m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在其他6项中也起着关键性作用,速度仍是女子七项全能的核心和灵魂,所以提高绝对速度可以促进与速度相关项目的竞技水平,可达到事半功倍之效。其次是爆发力和速度耐力,100 m栏、跳远、800 m中都需要该素质,且这3项的运动员具备的共同素质就是200 m运动员所需的素质,因此优先发展此项目是毋庸置疑的。

发展某项对其他6项的影响数值排在第二位的就是100 m栏。除具备上述素质外,还要求运动员具备柔韧性和灵敏性,且200 m栏和100 m项目在比赛中都是臀大肌、股四头肌、腓肠肌等肌群参与工作,都属于速度类为主导的周期性运动项目。排在第三位和四位的是跳远和800 m,跳远属于周期性与非周期性结合的运动项目,主要发展运动员的速度、力量以及快速起跳能力,该项目所具备的素质和速度类项目相近。800 m属于耐力项目,训练中和速度类项目有所区别,但速度在该项目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标枪、铅球、跳高对力量素质的要求较高,且对其他项目总的影响程度出现负值,因此不提倡优先发展该项目。

综上所述:七项全能项目中应以优先发展200 m和100 m栏为主,200 m项目属于弱势项目,100 m栏属于优势项目,因此,同时对200 m的“补短”和对100 m栏项目的“扬长”正是“双子模型”理论在七项全能项目中的充分体现。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女子七项全能项目中存在着非衡现象,优势项目是800 m和100 m跨栏,弱势项目是标枪、200 m、跳高。各项群与总得分关联度大小排序为跳跃类、耐力类、速度类、投掷类。

3.1.2 “双子模型”理论弥补了“木桶理论”“积木理论”的“补短”“扬长”为主的局限性;并进一步得出:七项全能优先发展顺序为200 m、100 m栏、跳远、800 m、标枪、铅球、跳高。

3.2 建议

3.2.1 女子七项全能的各子项对总成绩的影响程度并不是等值的,各项目之间还存在明显的不均衡性,尤其是投掷中的标枪项目。根据运动员自身不同的特点,发挥强项的优势,挖掘弱势的潜能,充分考虑各子项得分的易难顺序。

3.2.2 重视“双子模型”效应在女子七项全能中扬长与补短并存的应用。教练员在保持原有项目成绩的基础上,制定适合运动员提高200 m及100 m栏的训练计划,力求在未来的竞技比赛中取得理想成绩。

参考文献:

[1]马祥海,田勇.我国当今优秀男子十项全能运动员成绩的灰色关联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20(4):117120.

[2]李赞,田麦久.非同步性发展视角下的竞技能力非衡结构及其补偿效应[J].体育学刊,2009,16(12):7982.

[3]吴长稳,张健,于奎龙.中国运动训练学理论研究热点与前景展望[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2,28(2):6875,107.

[4]严丽,席翼,谭思洁,等.中国优秀垒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模型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23(2):8991.

[5]田麦久,刘大庆,熊焰.竞技能力结构理论的发展与“双子模型”的建立[J].体育科学,2007,27(7):36.

[6]张庆如.对运动训练学学科体系的认识[J].搏击·武术科学,2012,9(3):105106,109.

[7]金红霞,王刚,尚志强.我国女子七项全能的现状与发展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6):849850,858.

猜你喜欢
田径训练
全国田径冠军赛
趣味田径在职高田径课中应用的优劣势分析
计数:田径小能手
动物田径大赛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
日媒:日自卫队将以“训练”为名“出兵”南海
田径翻身 足球崴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