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2”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周年回访

2016-07-28 09:46
南方周末 2016-07-28
关键词:海港核心区事故

爆炸后,全力仍清楚记得自己躺在医院,隔着布帘接受记者采访。有一次报道是许一个新年愿望,他希望“2016年能为遇难战友立纪念碑”。

“我们就像钉子户。”一名业主小V(网名)笑道。她在爆炸后不久就生下了儿子,起名“王炸”。

没有大肆宣传的海港城三期成为内部人才知道的“爆款”,一开盘即售罄,甚至还有北京人排了一夜,买房以作投资。

南方周末记者 汪韬

发自天津

天津港“8·12”事故一周年之际,湖南永州,蔡来元在等待两个儿子的到来。

一个是他和妻子的试管婴儿,另一个是装在骨灰盒里,从天津运回永州。

蔡家远,20岁,天津消防总队八大街中队消防员。他的生命定格在2015年8月12日,那场震惊全国的天津港事故中——位于滨海新区的瑞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发生了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夺去了165条生命。

按照家乡风俗,死者落叶归根,后人烧纸纪念。蔡来元想让儿子的骨灰葬在家乡。因是烈士,需要部队护送,还要和家乡的民政部门配合。2016年6月,蔡来元被告知在天津港“8·12”事故一周年之前,20岁的儿子就可以回家了。

时光如梭,那场灾难转眼间已过去一年。这一年很长,长到可以诞生一个新生命;这一年也很短,短到一些楼宇还保存着爆炸后的惨状。有的居民还在如同工地般的小区中,装修着自己的家。

南方周末记者以爆炸点为圆心,逐步向外探寻,探寻这一年里,不同的人,不同的心事。

核心区

2015年8月12日22时51分46秒,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起火,最先到达现场的是天津港公安局消防支队。约42分钟之后,连续发生两次爆炸,形成了一大一小两个大爆坑。以大爆坑为爆炸中心,150米范围内的建筑被摧毁。

2016年7月16日早上,全力站在核心区的围墙外,就要一周年了,给妻子和战友在核心区立的碑进展怎样了?

标有“天津港”三个字的天津港七号门早已修好了,装载着集装箱、汽车的大型柴油车往来于此。“汽车喷淋区”的牌子倒在七号门东边的跃进路上。一年前,从这里开始,方圆3公里是爆炸的核心区,也是禁区,持有通行证方能进入,车辆进出核心区都需要经防化部队的水龙头淋洗。

如今这里围着高墙,巨大的牌子写着“团结一心,重建家园”。

全力是天津港消防支队四大队的消防员,四大队的办公室就在核心区内,与瑞海公司仅一路之隔,这里曾被全力称为“战士训练温馨的小屋”。起火时,全力第一时间抵达现场,在回队寻求救援时被第一轮冲击波推倒在地面,逃过了第二轮向上的、更大的冲击波。但妻子张素梅却没有幸免,当时她正在五楼,牺牲了。

爆炸后,全力仍清楚记得自己躺在医院,隔着布帘接受记者采访。此后,他交了很多记者朋友。有一次报道是许一个新年愿望,他希望“2016年能为遇难战友立纪念碑”。

立碑也是当地政府的心愿。2015年9月,天津市滨海新区政府发布公告称,要在爆炸点的土壤修复后,修建海港生态公园,草坪上将设置雕塑群以讴歌、赞颂牺牲的消防战士。公园计划2016年7月底完工,但目前尚在进行。

一年了,全力嘴唇上缝的针已经看不出,“我嘴唇厚,整好盖上了。”他笑道。身上烫伤的疤也已平复。四大队又招收了两批消防员,有的还是牺牲消防员的弟弟。队里的训练还和往常差不多,只是在每周二的器材、汽车知识课上,“情况不明,不能出水”被特意强调过。

针对用水灭火和爆炸的关系,全力觉得:“没关系,我们是外面降温,让火势不要蔓延。火越来越大了,不可能光看着。事故调查报告也没说和消防员用水有关系。”

全力是四大队中痊愈最快的一个,之前的消防车司机都牺牲了,他接任了司机的位置,不再像以前一样训练和出警。家里人劝26岁的他再找对象,他想过了今年“8·12”再说。“如果我还年轻点,就再等三年,忘一忘,但是,也忘不了。”

如果没有“8·12”这场事故,全力希望和妻子一起在消防队里,过一辈子。他目前的人生轨迹只来往于老家张家口和天津,连北京都没有去过,“我连地铁都不会坐”。

他有点想离开了,回老家开个面点店。“等以后结婚了,回家做饭,甜口,咸口,吵吵闹闹的,像个生活。就像以前,我们每天都见,她在厨房工作,我帮着做饭。”

1000米之内

万科海港城是距离爆炸点最近的小区,距离不到一千米,有上千住户。当时有业主对媒体描述:“地动山摇,玻璃窗户瞬间全碎,来不及反应,所有人都是匆匆忙忙中逃生。”

一年前,当地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打电话问:“韩姐,您的房子回购吗?”韩姐在电话里就哭了。她和丈夫最终选择回来。当年卖了东北老家的房子,好不容易扎根天津,他们不能“无家可归”。

2016年6月底,爆炸中受损最严重的海港城一期、二期房子修缮基本完毕,居民开始回家了。“欢迎业主回家”,韩姐隔壁小区“启航嘉园”门口悬挂起了醒目的标语。

这一年来,韩姐的心事便是“回归”。“我想以最快的速度、最省钱的方法回归生活。我没有时间沉浸在悲惨中,得慢慢适应。人吧,总得想得好一点。”

家里的地板上还有玻璃碴磨出的坑,也来不及更换。她自己是做建筑监理的,知道玻璃碎了是为了“卸荷载”,对于房子影响不大。她也找做环保的亲戚咨询过污染问题:空气早干净了;大坑的水呢,不会进入自来水;土壤呢,只要不住在上面,不吃里面种的东西,就没事,而且小区的土还换过。

和她一样乐观的还有两百多户,占原海港城住户的10%不到。大家陆续在6月底回来,因为政府给受损户发放的房租补贴就发到这时。“我们就像钉子户。”一名业主小V(网名)笑道。她在爆炸后不久就生下了儿子,起名“王炸”。

如果没有标语,海港城看起来已恢复成原来高档小区的模样:进门有五个车道,连电动车都有专门车道。如果没有事故,三期的居民在7月份就可拿到房子,现在推迟到了11月15日,当时未入住的业主也拿到了三四万元的补偿。

家里的生活却还处于过渡期:“自来水严禁饮用”的通知还贴在电梯门口,楼下也贴着环保局的空气和水质检测结果“氰化物浓度未检出”。

不过,相较于全力尚未完成的立碑心愿,对于距离爆炸点不到1000米距离的居民而言,政府承诺的幼儿园和小学在6月底大限前建好了。在充满着塑胶跑道气味的幼儿园里,桌椅还没搬来,每棵树都吊着营养液,以求速活。虽然担心装修污染,7月下旬,在教育局组织的入学报名中,家长们还是积极地前去咨询。

爆炸中损坏的轻轨站“东海站”正在建设,根据规划,这里将是三条轻轨线的交点。在小区的南面,将来要建设菜市场。

韩姐渐渐觉得回来是对的:“大难不死,就是宝地。”

爆炸阴影已不能阻挡房价上涨的大潮。2015年8月,滨海新区的房价均价不到一万,2016年7月,房价已涨到一万七,甚至超过了天津市的均价。

没有大肆宣传的海港城三期成为内部人才知道的“爆款”,一开盘即售罄,售楼处的员工、海港城原来住户都是客户,甚至还有在天津工作的北京人,排了一夜,买房以作投资。

“好学校、好房子、好服务、好配套”,小区外墙的海报打着口号。从2016年年初开始卖,半年内,90平米的两居室已经涨了20万元。

“我们四个同事都是爆炸以后买的。”在给客户介绍海港城三期的房子时,售楼处的员工不经意地说,他去年刚刚在老城区买了套老房子,才涨了不到五万元。

对于呼呼上涨的房价,韩姐反而显得平静:“房价再涨,我能把家卖了吗?”

可能只有夜晚还让人想起过去:每栋高楼只有零星的灯光亮起,在靠近爆炸点的一号楼、二号楼,还是一片漆黑。韩姐和丈夫散步到那里时,都会心生恐惧。

1000米之外

在两度大爆炸的冲击波之下,距离1000米开外的天滨公寓、万科金域蓝湾、万通新城国际中心、伴景湾家园等也在“杀伤范围”内。“感觉一股气浪扑过来,屋子里的锅碗瓢盆全被掀飞,卧室门也被震碎。”

时值盛夏,住在金域蓝湾的金瑜(化名)就开始担心这个冬天怎么过。

隔着一条高架路,万科的另一个小区金域蓝湾属于开发区,爆炸前的房价高于海港城,但也因为离爆炸点更远了一些,他们并没有如海港城居民那样拿到租房补贴、等到小区修缮完毕再搬回来。

这一年,她觉得自己就是生活在工地上。2016年7月16日,小区里满是吊篮和梯子,工人们依然在修缮楼房的外立面。小区内散落着油漆桶、木板和管道,到处立有“当心落物”的警示牌。

“住这个小区的人不差钱,但我们是‘难民。”金瑜感慨这一年的生活:爆炸事故是房屋第一次受损;供暖期之后业主们回住,结果暖气不热、管道破裂,重新装修好房子的,又泡水里了;现在遭遇大雨,窗户还没装好,屋子里又进了水。

金瑜反反复复念叨着不公平,没有像海港城业主那样拿到租金补贴;而海港城业主也曾经抱怨,受灾最重但回购差别不大。

“都是灾民,不能总是互相攀比,不能那么自私。”金瑜想想又说。

金瑜觉得自己一年老了好多,身心俱疲。她从一个办事麻利的人变得丢三落四,常常是眼镜挂在脖子上还四处找眼镜。“特别爱发火,其实是要释放自己的情绪。”

金域蓝湾小区对面的永旺商场已恢复营业。这几日,永旺附近的花坛也开始换草皮了。金瑜也只能安慰自己,虽然这里比海港城慢了,但好歹已在修缮。相较于更远处的世贸财富中心,还是好一点。

世贸财富中心距离爆炸点约1.5公里。这个据称投资20亿元的5A级办公楼,靠近爆炸的那一面墙体只剩下框架,没有玻璃。

售楼处一片狼藉,但销售热线还能拨通,一位女士介绍,这里是按照大型的商业综合体设计的,快竣工时被炸了,目前没有资金来维修。她一直叹着气:“我们也想卖啊,没人买啊。”

方圆1.5公里内,爆炸中严重受损的不只是世贸财富中心,还有光大银行、中国一重的研发中心。一周年快到了,这些建筑还在维修。唯一一个没有修缮的是渣打银行,虽然楼里破损不堪,门口的风光互补发电机却还在转,显示出这个写字楼曾经的风光。附近的公交车司机说,渣打银行已经搬走。

市区

事故当晚,国家地震台网官方微博“中国地震台网速报”发布消息称:“综合网友反馈,天津塘沽、滨海等地,以及河北河间、肃宁、晋州、藁城等地均有震感。”

2016年7月6日,邓力(化名)开车去往北戴河,路上恰巧经过了海港城。他发现海港城外墙修复得差不多了,最右边原来灰白色的启航嘉园则变成了深黑色,他觉得“透着一股压抑”。

邓力属于海港城中选择“回购(即政府回购楼房)”、离开当地的90%群体。

他依然记得拿到海港城房子钥匙的日期,但忘记了是哪一栋楼。因为新房子刚刚装修好,一天都没住过就遇上爆炸事故了。

“我在海港城没有记忆。”邓力说。

不回去的人,或许是有阴影,或许是有伤痛。

邓力对于海港城的印象只有气味:爆炸一周回去拿东西的时候,整个小区的冰箱都臭了。因为房子还没住过,又属于离爆炸点较远的楼,他和修缮公司说,不要撬家里的防盗门,结果还是被撬了。他们找了当地政府,换了锁,新钥匙还没拿到,又被撬了。“还好我们家没有金银细软。”

爆炸中,遇难的除了消防员,还有事故企业、周边企业员工和周边居民55人,其中最小的只有半岁。

小V的弟弟就在爆炸中受伤了,他在前不久才第一次回来,弹了一年未碰的钢琴。在此之前,他完全不提爆炸事故,留在家里的东西也不愿回来取,缺什么就买。

在天津港“8·12”爆炸事故的调查报告中,中长期环境风险评估被提及,尤其还强调要开展长期环境健康风险调查与研究,重点对事故中心区工作人员与住院人员开展健康体检和疾病筛查,监测、判断事故对人群健康的潜在风险与损害。

有专家称,卫计委将就此开展健康评估,但居民和消防员们目前并未得到消息。

回到原点

在“8·12”爆炸事故之后,在媒体报道中,最令人难忘的是那一个巨大的爆坑:直径97米、深2.7米。

对于爆炸点附近的居民而言,最关心的是核心区的环境修复进展,他们经常在微博上@天津环保。

在爆炸的现场,最为有害的是散落现场的320.6吨剧毒品氰化钠。根据事故调查报告,截至2015年10月31日,事故中心区土壤中仍残留约3%不同形态的氰化钠,以及少量不易降解、具有生物蓄积性和慢性毒性的化学品与二次污染物。

对环境修复最为关注的,是环保组织天津绿领志愿者张国兵,他从爆炸发生之后,已经来现场看了十多次。这里已经很出名了,我的朋友来天津来都想来看看爆炸现场。张国兵说。

2016年7月11日18时,张国兵从一个开着的铁门进入了核心区。在生了锈的铁围墙内,大水坑的水已经少了很多,水面也分割成了三小片,可能是因为混入了泥土,水面呈黄色。围墙之外,也有多处积水,龟裂的土壤中还有白色的粉末和废弃的手套。

在大水坑的北面,土壤被装在白色的袋子里,堆积如山,盖着绿色的塑料布。土堆的北面,则是两个水池,其上写着“含氰废水禁止靠近”,旁边停着两辆槽罐车。

事故中心区土壤修复由天津当地的生态城环保公司负责,此前,张国兵向土壤修复的公司申请了信息公开,2016年7月初,他从天津市环保局那里获得了这份修复报告。

在核心区的现场,展板里也显示着事故现场遗留废物及污染场地清理修复项目的介绍:

——土壤的污染深度在0-8.5米不等,项目二期共需开挖土方47.66万立方米,其中确认处理的污染土有35.93万立方米。不同污染程度的土壤将分别装袋,暂存场区,再异地处置。

——需修复的地下水面积则有9.72万平方米,总氰化物浓度超过1.0mg/L的污染地下水将被收集,暂存于场地内临时水池,预处理后,再外运处理。

但张国兵获得的报告和现场的展板都没有告知工期。

报告中提到的天津市振兴水泥厂,其相关负责人说,从应急到修复,他们都在处理8·12现场的废弃物,占到了水泥窑协调处置业务的一半以上。按照现在的日处理量,明年才能走完。“我们想越快越好,希望年底处理完。”该负责人说。

水污染的处理则可在距离核心区2公里的排海口找到一些答案。那里有一套应急处理废水设备,像一个小型污水处理厂,工作人员说,一个膜池就花了四百多万,他们从爆炸后就过来,已经快一年了。据其所在的天津市环境保护技术开发中心相关人士透露,水处理工作很快就要结束,向外公布效果了。

在这个排海口的现场,除了待了一年的水处理工人,还有另一群工人,他们在用白色的碱渣填海造陆,爆炸中断了填海的进程。其实,很少有人会记得,这个中国最大的人工港曾经叫塘沽,是一片盐碱地和芦苇荡。

(南方周末实习生王倩亦有贡献)

猜你喜欢
海港核心区事故
学中文
国旗受辱后,海港城竟“禁止警察”
废弃泄漏事故
某地经济开发区核心区公路改造新理念的应用
某地经济开发区核心区公路改造新理念的应用
一带一路建设中对外文化交流机制研究
大丰港拟购大丰海港港口物流100%股权
夏季旅行中的事故
松萝山茶园现状及发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