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危岩资源开发现状及保护措施

2016-07-30 07:58姜伏伟邱燕黎春玲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龙虎山危岩灾害

姜伏伟 邱燕 黎春玲

景观危岩是特殊的旅游资源也是灾害体,很容易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导致崩塌,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破坏旅游资源。本文以龙虎山世界地质公园为例,分析了景观危岩的开发现状,潜在威胁,及保护措施。

我国很多山地风景区内,普遍存在一些具有观赏性的精美危岩体。这些精美的危岩体属于旅游资源,具有旅游开发价值。由于这些危岩体稳定性差,很容易在极端气候(如暴雨)、人为因素(如爆破振动)作用下,导致崩塌灾害。崩塌一旦发生,则很容易在人员密集的景区内造成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因此,在对景观危岩进行开发过程中,应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合理开发,合理保护。本文以江西龙虎山世界地质公园为例,探讨景观危岩资源的开发利用及保护措施。

一、开发现状

龙虎山世界地质公园属于典型的丹霞地貌景区(包括龙虎山和龟峰两个园区),发育较多的绝美景观。据实地调查,龙虎山发育景观危岩45处,呈现南北向分布,主要集中在在核心景区15km2内。景观危岩发育集中,空间间距小,观赏性强,品位高,而且周边人文景观较多,组成了地质和人文景观相辉映,有利于旅游的开发。

目前,龙虎山对景观危岩的开发较充分。在龙虎山园区,景观危岩影响的区域,修建旅游步道30公里,车道10公里,漂流线路3公里,是游客游玩的主要区域。其中,两条游道为景观危岩旅游特色。一条为仙水岩--芦溪河游道,丹霞地貌景观种类多、密度大,且发育景观危岩20余处。另一条为象鼻山游道,发育景观危岩7处,其中一处为世界性绝景---象鼻山。这两条游览线是主要的特色景点为景观危岩,也是龙虎山最核心的游区,每年接待游客占总游览人数的60%,超过百万。龟峰景区也开辟了景观危岩为特色的旅游路线,即将军楼--老鹰峰--忠魂石旅游路线。这条旅游路线,分布景观危岩8处,是该景区必走的观光路线。这表明,景观危岩对龙虎山旅游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但是,这些绝美的景观危岩,分布游道两侧,有些直接在游道上,据游道最远距离为300m。景观危岩具有光赏性,但它也是崩塌灾害易发的点,很容易造成较大的危害。

二、潜在危害

景观危岩潜在危害较大。龙虎山地处江西省东北部,降水丰富,很容易在暴雨季节诱发地质灾害,包括景观危岩的崩塌。一旦景观危岩灾害发生,将在人员密集的景区,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影响当地旅游的发展。尤其是核心游道上,众多景观危岩,将对数百万的游客及相关配套设施构成潜在的威胁。

景观危岩破坏旅游资源。龙虎山景观危岩即是灾害点也是景点,其中13处稳定性较差,很容易在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影响下,发生崩塌。如龙虎山特色景观象鼻山,在其鼻根部位,发育两条裂隙面,使得“鼻子”不稳定;“福地门”为崩塌堆积景观,其中一块超过50吨的巨石,压在体积不足1m3岩石上,而且被压的岩石表面可见压裂裂隙及破碎物,这表明“福地门”有再次发生滑塌的可能。“福地门”位于象鼻山上游半山坡上,一旦前者滑塌,有可能撞击象鼻山,引起象鼻山坍塌。可见,龙虎山景观发育的集中地带,也是地质灾害的易发区,某处发生景观危岩崩塌,可能引起其他景观的破坏,具有灾害的群发性。

景观危岩既有一般的地质灾害的特点,也有旅游资源的的特点。它主要发生在旅游景区,潜在受灾人员众多,旅游相关基础设施密集,因而,它的危害远大于常见的危岩灾害,且破坏旅游资源,对景区旅游发展影响很大。因此,合理保护景观危岩,是其旅游开发的前提和首要任务。

三、保护措施

目前,龙虎山景观危岩的保护以预防为主,工程干预为辅的原则。

(一)预防的措施主要为:避让,主动避让撤离或隔离景观危岩的危险区;防护,建设拦石沟、拦石桩、拦石网等限制景观危岩崩塌的滚落距离,减少危害面积,阻断崩塌进入旅游活动区;地质环境改造,主要为通过排水、防渗等方式减少地下水对景观危岩稳定性的影响;降低人类活动影响,避免在景观危岩周围进行爆破震动、工程施工,设置游客观景区域,避免临景观赏对景观危岩的破坏等;监测预警,建设监测预警网,通过位移传感器(如激光位移传感器,测量精度0.1mm)监测景观危岩的运动位移,实时掌握景观危岩的动态变化特征,在临塌状态下进行预警;建立巡查制度,对稳定性较差的景观危岩,实行专人专店负责制,定期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处理。

(二)对一些稳定性较差,随时可能崩塌的景观危岩,进行工程干预,具体措施为为:强化景观危岩稳定行,在软弱结构面处,采用混泥土灌浆、支挡、锚固等方式,提高结构面抵抗抗滑塌的能力,增加稳定性;改善景观危岩力学平衡条件,削去不影响景观危岩美观和稳定性的部分,减少致塌力,采取坡角堆载,增加支持力,即抗塌力,使得景观危岩朝稳定的方向发展。

龙虎山景区自开发开园以来40多年时间内,未发生地质灾害灾难性事件(人员伤亡)。据实地调查和走访,景区内发生过一次地质灾害事件。2010年“6.22”特大暴雨,引起了景区内发生小型山体滑坡1处,滑坡体体积8m3,未造成人员伤亡。这说明龙虎山景观危岩开发和保护措施合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结论

景观危岩是特殊的旅游资源,具有较大的开发价值,但其具有灾害性的一面,稳定性较差,很容易发生崩塌灾害。龙虎山对45处景观危岩进行了旅游开发,通过采取预防和人工干预措施,未发生灾害性事件。这表明龙虎山景观危岩开发和保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龙虎山危岩灾害
“鸟中大熊猫”中华秋沙鸭连续16年现身江西龙虎山
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在危岩勘查中的应用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西北某水电站高边坡危岩稳定性分析及防治措施研究
我省汛期常见气象灾害及防御
推动灾害防治工作实现新跨越
龙虎山
激振作用下坠落式危岩振动特性试验研究
《灾害来临怎么办?》
我站在赤裸的危岩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