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山西旅游定位及其发展趋势的研究

2016-07-30 08:10靳飞飞邓毅张爱国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文化

靳飞飞 邓毅 张爱国

山西是华夏五千年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被称为“地上文物博物馆”,在中国乃至世界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在挖掘、保护和传承古老文化的方法中,旅游是一种就目前为止最为合适不过的途径。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山西的人文和自然景观,适时、适度和适当地对这些宝贵遗产进行开发是当务之急,也是必然之选,更是可持续发展的长远考虑。

一、山西地理概况

山西,简称“晋”,地处黄河中下游,因位于太行山以西而得名。介于北纬34°36'~40°44'、东经110°15'~114°32'之间。从宏观轮廓上看,山西省地图形状大致呈一个由东北向西南倾斜的不规则的平行四边形。东与河北省隔太行山相邻,西与陕西省划黄河为界,北与内蒙古自治区沿古长城毗邻,南与河南省同样经黄河而分。自古就被称为“表里山河”。

总体而言,山西省的旅游区域定位可以分为四个版块:晋北地区以大同云冈石窟和五台山佛教文化为重心;晋中地区以晋商大院和晋商文化为核心;晋西南地区以临汾的尧都文化和运城的舜德文化为理念;晋东南地区以太行山地区为条带状的山水旅游。四大本版块相互区别又可以紧密相连,不同旅游景观形成不同区域特色。游客不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不同区域集中游览,又可以从整体上感受山西全省的文化魅力和深厚底蕴。

二、四大版块区域文化概况

(一)晋北地区

晋北地区主要包括大同、朔州和忻州。

大同作为国务院颁布的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保留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迹,最为著名的当属云冈石窟。它位于大同市西郊17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据史书记载,云冈石窟开凿于公元460年北魏王朝,距今已有1500多年。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万多尊,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大同云冈石窟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以及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2001年12月14日,联合国教课科文组织将云冈石窟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总之,云冈石窟因其独特的文化艺术价值获得了世界的认可,是属于世界的宝贵遗产!

另外,大同地区的华严寺因藏有“东方维纳斯”和“海内孤品”而为世人称道;大同九龙壁作为中国三大九龙壁之一,因其规模巨制而闻名于世;善化寺有着一座辽代木构和三座金代木构建筑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悬空寺因其令人胆颤的悬空挂壁艺术享誉世界。

朔州地区的应县木塔,创建于950多年前的辽代,是我国现存的最古老木塔,也是世界上现存最高达的木构建筑。木塔屹立千年不朽、不倒,历经多次地震和战火而不损,塔内保留完好的精美牌匾和壁画,这些自身拥有的未解之谜足够吸引世人记忆。崇福寺,作为千年古刹,是我国现存著名的三大辽、金佛寺之一。寺院创建于公元665年的唐高宗年间,历经辽、金、元、明、清各代重修,是一座具有很高历史文化价值的古寺。

忻州地区的文化代表是五台山佛教文化圣地。它与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四川峨眉山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素有“金五台、银峨眉、铜普陀、铁九华”,位列四大名山之首。五台山的人文名胜在于它的众多佛教古寺院和丰富悠久的历史文化,如佛光寺内,集北魏、北齐、唐、宋、金、明、清历代建筑和文物古迹荟萃于一处,这在全国实属罕见。之所以被誉为中国木结构古建筑的第一瑰宝,是因为这一发现者梁思成用了6年时间才打破了日本学者曾武断地说“中国人研究唐代木结构,只有到日本的奈良和京都来”这一极具耻辱和讽刺的言论。2009年6月2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山西五台山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二)晋中地区

晋中地区主要包括太原和晋中。

太原位于山西的中部,是山西省的省会,是全省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是文明海内外的晋商都会。据史料记载,太原古称“晋阳”,于公元前497年即晋国开始在此兴建了晋阳城。按此计算,太原已有2500的建成史。太原的晋祠,自古以来被誉为“三晋第一名胜”。初名“唐叔虞祠”,是奉祀西周初年唐国诸侯姬虞的祠堂,又因祠堂建于晋水之源而得名晋祠。院内现存宋、金、元、明、清时期的殿堂楼阁、亭台桥榭等各式建筑100多座,碑碣300通,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代园林式祠庙建筑群。晋祠有三大国宝建筑:献殿、鱼沼飞梁和圣母殿。晋祠有三绝:宋塑侍女像、难老泉和齐年周柏。

晋中是晋商的故里和兴衰之地。自明清时期至今,沿着汾河两岸遗存有大量的民居建筑——晋商大院,及其所反映出来的晋商文化。著名的晋商大院有乔家大院、渠家大院、曹家大院、常家庄园和王家大院等,而闻名世界的平遥古城则是富商大贾云集之地。这里商号林立,店铺密集。1823年创办的日昇昌票号,奠定了平遥在全国无可争议的金融中心的地位,被称为当时“中国的华尔街”。1988年1月平遥古城连同城外的双林寺、镇国寺一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三)晋西南

晋西南地区包括临汾和运城。

临汾,依汾河而得名,古称“平阳”。因为史载尧都平阳,就是现在临汾市尧都区所在地,被称为“天下第一都”。在襄汾县发掘的陶寺遗址,发现了距今4200年左右的大城池中比英国的巨石阵观象台还要早500年的观象台以及各种陶器铜器礼乐器等珍贵遗器,证明了尧帝时代的存在。为了纪念中华民族的始祖——帝尧而建起的尧庙,也成为了历代祭祀帝尧和广大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祭祖的场所。而在丁村附近发现的古人类化石并以此命名的“丁村人”,是介于现代人和猿人之间的人类,再次证明了此地就是华夏文明的起源地。

始建于1914年的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更是成为了亿万华夏儿女心目中的故乡。洪洞大槐树,目睹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和范围最广的移民壮举,成为了中国古代移民史上最为沉重的一页。

运城,因这里设有专管盐运的“运司”官吏而得名,古称“河东”。地处黄河金三角的运城,自古以来便是人文荟萃之地。永济,古称“蒲坂”,曾为舜都,是唐代杰出文学家柳宗元、诗人兼诗论家司空图、医学家扁鹊和杨贵妃的故乡。境内著名的五老峰,与西岳华山隔黄河相望。据考证,“中华”二字就源于远古时期的河东中条山和西岳华山。

夏县,古称“安邑”,曾为禹都,因夏禹最早在这里建都而得名。境内不断发掘的夏朝城堡遗址,与古史记载的“尧都平阳,舜都铺坂,禹都安邑”,均印证了山西南部是夏朝国家政治文化中心。北宋时,这里诞生了一位著名史学家,《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

(四)晋东南

晋东南包括长治和晋城。

长治,取“长治久安”之意,古称“上党”,是一座有着2000多年的文化古城。东与河北省沿太行山形成的天然界线而分隔。境内林木丰茂,降水充沛,被称为夏季的“无扇之城”。太行山大峡谷便是这里的避暑精品之地。丰富的地质遗迹资源,壮观的峡谷地貌景观为游客呈现出一幅罕见的北方山水画卷。沿线的黎城黄崖洞、太行水乡和太行龙洞同样闪烁着太行光芒。由于政府一直重视城市的绿化建设,整个市区园林遍布,绿意盎然,获得了诸如“北方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国家园林文化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十大魅力城市之一等荣誉。

晋城,古称“泽州”,地处太行山、王屋山和中条山的交界处,山水风光秀丽,历史文化灿烂,是太行山上的旅游明珠。东线有棋子山、王莽岭、锡崖沟、佛子山大峡谷等太行风光,西线有阳城县的皇城相府、郭峪城、砥洎城等城堡,沁水县的尉迟村赵树理故居、湘峪村三都古堡、郭壁南和郭壁北古堡、窦庄夫人堡、柳氏民居等城堡。这些城堡风格不同于汾河两岸的晋商大院,主要功能用于防御自卫作用,具有很高的军事科学、历史文化和建筑艺术的观赏价值。

三、总结

纵贯三晋的历史文化遗迹和自然山水风光,不愧为“中国古建筑博物馆”和“地上文物宝库”的称号。而大力发展旅游业充分挖掘山西丰富宝贵的文化遗产不仅可以保护和留传这些历史遗留的文物,还可以振兴地方经济。只有因地制宜,找准自身的旅游定位,才能开发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旅游资源。

猜你喜欢
文化
文化与人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窥探文化
谁远谁近?
繁荣现代文化
构建文化自信
文化·観光
文化·観光
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