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望城区旅游城镇化模式研究

2016-07-30 08:16陈佳赵彦凤何珍茗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望城城镇化旅游

陈佳+赵彦凤+何珍茗

旅游业作为近年来飞速发展的产业,其对于城镇化的演进起到了重要作用,由此形成旅游城镇化模式。本文在全面梳理旅游城镇化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长沙市望城区旅游城镇化模式进行了探讨研究。最后得出望城形成了依托优质资源、以政府为主导、统筹城乡发展、追求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城镇化发展理念,以及红色旅游型、生态农业型、历史文化型3种发展模式。

一、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的政策经历由限制城镇化、引导城镇化再到鼓励城镇化的演变过程,城镇化的深化发展对促进就业、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到2013年止,中国城镇化水平已达到52.6%。随着中国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镇化的发展模式和动力机制也在不断变化,逐渐趋于多元化,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为推动城镇化进程发挥日趋重要的作用。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社会综合协调经济之一,旅游产业不但推进了区域经济社会的综合发展,在传承历史文化、提升幸福指数和促进城乡统筹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而这种发展旅游业的地区为了给旅游者提供交通、游览、食宿、娱乐、购物等一系列服务,使生产、提供这些商品和服务的行业和居民大量地在此聚集,逐渐形成具有明显职能特色的城镇,这种城镇化的形式被成称之为旅游城镇化。旅游城镇化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基于不同的区位条件、旅游资源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要素,旅游城镇化的发展模式也是多样的。本文首先对旅游城镇化的理论进行梳理,并以长沙望城的旅游城镇化进程为例总结我国旅游城镇化的经验教训,以期对我国今后的旅游城镇化建设提供借鉴。

二、旅游城镇化的概念及内涵

旅游城镇化是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将旅游资源开发和城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推动两者融合发展。国内外学者对于旅游城镇化的内涵理解仍处在不断探索当中,“旅游城镇化”最早由帕特里克·马林斯(Mullins)提出来的,他在对旅游城镇化与其他类型的城市 (工业城市) 比较的基础上,分析认为旅游城镇化是在西方发达国家出现的一种基于后现代主义消费观和城市观的城市形态,是一种建立在享乐的销售与消费基础上的城市化模式。

国内众多学者在Mullins提出的概念基础上对中国旅游城镇化现象进行了实证研究,并提出了各自对“旅游城镇化”内涵的理解。黄震方(2000)提出旅游城镇化是旅游区非城市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移和聚集,旅游城市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在人们的旅游活动中作用逐渐增大的现象。王冬萍等(2003)将旅游城镇化定义为旅游的发展带动了人口、资本、物质等生产力要素向旅游依托地区集聚和扩散,从而带动城市规模扩大和城市质量提高两方面的内容。朱竑等(2006)以桂林为例,基于城市旅游功能角度研究城市“旅游化”,认为旅游业促进城市发展的一种结果,更主要是一种动态发展的趋势和演变过程。李璐芳等(2007)从城市旅游角度来描述旅游城镇化,即旅游城镇化是将城市作为旅游目的地来建设,以更好地发挥城市的旅游功能,促进城市建设,繁荣城市经济。安传燕(2008)将旅游城镇化定义为:把旅游作为一种推动人类社会经济转型、社会变迁和文化重构的动力来促进区域城市化的一种过程和现象。陆林等 (2009)基于城市化发展动力、模式以及旅游者需求角度,认为旅游城镇化是旅游作为推动城镇和谐的一种动力,引导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

三、旅游城镇化的模式

模式是指地区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所呈现的具有特色的经济发展过程。葛敬炳(2007)根据促进区域旅游发展的主要动力的不同,区别它们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的丰富程度、城市经济总量的大小、城市规模的大小、产业结构的构成、资源比较优势、旅游者类型等方面,最后把我国的旅游城市化分成了三种:资源驱动型、经济驱动型、综合型。王红等(2009)通过对旅游城镇化理论的梳理将旅游城镇化可分为两种方式:内涵式旅游城镇化和外延式旅游城镇化。黄郁成等(2009)以江西井冈山为例研究旅游推动农村旅游化的实现模式,认为其实现呈现出三种形式:城市外延扩张、在乡村导入城市、乡村经济城市化。孙莉(2013)认为旅游城镇化的发展模式按照开发对象和开发的城市旅游产品的不同进行分类。

四、案例分析

(一)长沙市望城发展概况

望城是湖南省长沙市市辖区,地处湘中东北部,湘江下游两岸,东临长沙县,南接长沙市区,西至宁乡,北连湘阴、汨罗市。望城区辖5个镇、10个街道,全区面积969平方公里,到2014年人口总量约为55.97万人。目前望城全境已纳入长株潭“两型社会“配套改革试验核心区和洞庭湖生态经济区。

望城的旅游业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望城餐饮业、住宿业、交通业等行业的发展,并转移了大部分农村劳动力。据统计,建国初期望城的城镇化水平只有8.2%,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望城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到“十二五”规划结束,望城的城镇化水平已达到50%以上,其中城镇规划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100平方公里。望城的城镇化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坚持“一镇一特”的建设理念,2014年获评全省新型城镇化暨城乡统筹示范区。到2014年,望城已建成铜官、靖港、乔口等各具特色旅游小镇,其中靖港2008年被列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录。

(二)望城旅游城镇化发展动力机制及模式

旅游城镇化是旅游的发展带动人口、资本和物质等生产力要素向旅游依托地区积聚和扩散,从而带动城镇地域的不断推进和延伸的过程。望城在这一动态发展过程中以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和良好的品牌形象促使旅游业得到快速发展,并推动着城镇化进程。在国家政策支持引导下,望城的道路等基础设施、景区景点建设、城市景观建设得到完善,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向休闲农业、生态农业转变。而逐步确立旅游形象、打造旅游品牌,吸引了大量的旅游者,促进了旅游相关行业的发展,关联产业逐渐衍生。望城旅游城镇化发展动力机制如图1。

经过多年发展,望城的城镇化发展形成了以“生态+文化+科技”为核心,依托优质资源,以政府为主导,统筹城乡发展,追求可持续发展,探索多业态、多形式的模式。因此望城的旅游城镇化的实践模式可以分为三种:

1、红色旅游型

红色旅游把红色人文景观和绿色自然景观结合起来,把革命传统教育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主题旅游形式。望城的红色旅游资源有雷锋纪念馆、郭亮陵园等。因此要充分利用红色旅游资源,将雷锋精神从区域政治思想宣传层面向文化旅游产业进行转变,将包括红色旅游资源在内的所有旅游资源进行科学整合,合理配置资源,以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高度统一。

2、生态农业型

望城的城镇化发展至今,农业产生的效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农业在望城三大产业中所占比重不容忽视,另外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已无法适应现在的要求,出现种种问题。因此要推动望城旅游城镇化的发展,要把农业发展与旅游业结合起来,注重整合土地、农业、乡村旅游三大资源,革新农业生产技术和理念,并逐步转变传统农业发展模式,向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发展。例如望城突破传统农业发展模式,注重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创建“现代农庄”,这种创新不仅减少了传统农业对环境的污染,而且加快了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

3、历史文化型

历史文物古迹既是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重要的旅游资源。以历史文化为主题的旅游形式,是对历史文物古迹的传承,能够激发旅游者的审美情趣,具有教育启示和情感寄托的功能。因此加快对望城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实现望城旅游城镇化具有重要意义。望城有以靖港为代表的古镇资源,有皮影戏、花鼓戏、酿酒、制陶等传统技艺,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因此要在尊重、传承历史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历史文化资源,同时融入新元素,设计到不同的旅游线路当中,加快推动望城的旅游城镇化建设。

五、结语

在国家推行“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望城的旅游城镇化模式形成了依托优质资源、以政府为主导、统筹城乡发展、追求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城镇化发展理念,以及红色旅游型、生态农业型、历史文化型3种发展模式。望城虽基本形成的一定的旅游城镇化发展模式,但仍然存在些许问题,如旅游业未能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政府的主导地位过强、城镇建设相关体制与政策不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未能很好地贯彻执行等。因此,要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学规划、因镇制宜、重点突破、梯次推进的方式,坚持“一镇一品一特”的发展方针,以优势区位和优势资源为依托,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幵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全面实施“融城建城”战略,打造湘江特色名镇群落,形成环湘江旅游生态圈,带领望城走上更高水平的城镇化。

猜你喜欢
望城城镇化旅游
小小书画廊
望城:实施“七大工程”,擦亮红色品牌
勿“望”
——望城皮影文创设计
文明风尚在望城
旅游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对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观察思考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