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与相关问题阐述

2016-07-30 09:28张兆琴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院校人才旅游

张兆琴

高职教育中的人才培养需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培养出满足企业要求的学生。目前,还需进一步弥补高职学生的能力短板,提升企业的人才满意度。文章简单分析了如何建构职业教育中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人才培养模式含义

人才培养模式没有统一的标准及定义,但目前为止主导性较强的人才培养模式观点有三种:

(一)上世纪提出的结构方式观点,认为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建构学生知识构建和素质能力,以及实现这种结构方式的措施。

(二)目标方式观点,认为其本质是人才的培养目标、规格及方式,决定人才的特征,体现高职院校的教育理念。

(三)综合性的观点,认为其基于高校教育思想,参照培养目标、规格和方式,依托一定的教学体系内容,对不同专业的人才设计不同的教育方案,是其实施和评估的综合。因此,人才培养模式的重点是培养法方式及所要达到的目标,其基础是培养理念和思想。

二、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

(一)优化及整合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毕业生的能力素质是企是否任用的关键,学生学习了专业课程之后,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但还需提高学生的软素质,如敬业精神、工作态度、服务意识等。因此,学校要培养出适合企业需求的人才,就需要提高学生的软素质,这需要从隐性课程入手。学校设置隐性课程主要包括三种类型:物质类型的课程;制度性的课程;文化心理类型的课程。其中文化心理类型的课程是高职院校隐性课程的关键组成部分,能够深刻影响人的心理,也最不容易发生改变。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者自身要高度重视课程体系模块,才能设计出行之有效的标准和要求。

同时学校可以设置职业生涯类课程,潜在提醒学生注重学习过程和学习目标,帮助学生树立职业认知。职业性课程需要结合学生所学知识,管理理念、手段和方法,分析旅游公司中面临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基础上,学校可以采用校-校合作、校-企合作的方式提升学生职业规划意识,在课程中也要渗透服务意识、企业文化等教育内容。同时,可以通过对课程体系的整合,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知识,提升人文教育,提高思维能力。

(二)重视实践设计和安排

高职院校中实践模式有校内校外实习,校内实习以模拟为主,校外实习一般是学校采用的2加1模式,让学生经过两年的学习后进入企业进行综合性的实习,本阶段是学生角色转变的重要阶段,学生转变为社会职场人,需要构建人际关系、每天有繁重的任务,是学生实现成功转变不可缺少的阶段。校-企合作中,旅游行业淡季就可以进行校内实习,旺季时候可以到企业进行短期实习,采用这种工学交替的莫斯,促进学生能力提升,增加实践经验。同时,也可以搭建学校和企业的信息平台。企业将人才信息输送到学校,企业人才和管理者可以进行现场教学工作,促进内容和企业需求结合,适当调整培养方案,双方借助该信息平台,举办多种活动,实现双方有效交流;企业的人才需求和学生评价建议可以及时反映到学校,实现真正的校-企合作模式。

(三)提高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师中一部分是来自一线的人才,加上专业学者和兼职教师等的数量达到教师总数的一半,但目前为止还不能满足实际需要,还适当增加兼职教师的任务,要让旅游行业的人才充分发挥其在旅游人才教育中的作用。旅游管理课程中,制定明确的授课计划,部分课程由专职教师教学效果更好,但部分课程由兼职教师教学更好,不论专职教师还是兼职教师都必须完成教学任务,可以采取奖惩措施,高质量完成任务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否则给予一定的处罚。

还可以适当提升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力度,从实践、理论方面入手,提升教师教师的专业素质及综合性素质,建立起真正的双师型教师人才。要重视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明确其重要性。高职院校也可以向教师提供深造的机会,激发教师提升自身素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高职院校需要在福利或者等方面保证教师的实际权益基础上,向他们提供挂职锻炼的机会,不断提升自身知识、经验和阅历,让教学内容、方式等始终与旅游行业保持同轨。

(四)改进教学方式方法

高职院校的授课方式与旅游企业的实际相结合,可以使学生在仿真环境中实践学习,将企业的实践作为课程设计的基础,改变教师的线性思维。在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总,改变教和学的单线教学模式,而是选用将过程作为出发点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其学习内容是将工作过程作为基础,用典型的工作任务转换成为项目,以完成工作任务来促使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项目教学中,老师只是引导者,学生才是主角,向学生提供所需要的知识,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方法,如讨论、案例等方法激发学生兴趣,结合理论与实践来提升教学效果。

改善英语教学质量。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也是旅游管理专业的重点,不能满足旅游企业涉外旅游的需要。高职院校的英语课程教学没有从应用角度出发,因此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较差,总体水平不高。高职院校对旅游管理专业的英语课程重视程度较高,但实际效果不佳。若采取更加实用的方式进行教学,如交际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促使学生主动接触及实用英语。在高职院校中,可以为学生设计更多英语交流实践的机会,如组织中外合作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英语的激情,让学生可以主动学习英语,提高英语应用能力。

三、结束语

高职院校根据企业的需要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对学生的能力素质进行针对性提高,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强化实践、增加实训,构建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弥补学生的能力短板。

猜你喜欢
院校人才旅游
人才云
旅游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