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特色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研究

2016-07-30 18:13郝方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中原河南特色

郝方

文化不仅是竞争力,更是软实力,作为我国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原文化源远流长,因此,进一步传承、发扬中原特色文化,是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使命。中原文化立足于河南,繁荣于河南,也是通过河南传播到了海内外,直接影响了我国的数千年历史发展进程。自古以来,文化与旅游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二者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因此,本文结合中原特色文化及其特点,就如何促进中原文化与河南旅游的融合进行了探讨,以促进河南旅游的产业化发展。

自古以来,“中原文化”都是华夏文明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与核心,甚至在今天,“中原文化”依旧保持着鲜活的生命力与原始的生态遗存,而那些地下、地上适宜农耕与文明的山水、风俗、人情,都是一笔丰富的旅游资源。在如今这个旅游行业发展日趋加快的今天,如何依托于中原特色文化,加快河南旅游发展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中原文化概述

河南“居九州之中”,因而被称为“中州”,也是中原文化的发源地。“中原文化”,是居住在中原大地上世世代代的人民所创造、继承和发扬的极具中原特色的、悠久的、博大精深的文化。对于地处中部的中原文化而言,她不仅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根基,更是主干,中原文化的特质使其成为一种有别于其他文化的难以复制的无穷魅力,因而在中华民族文化历程中占据着独特的地位。

中原文化具有十分丰富而深刻的内涵,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一)根源性

正如上文所述,中原文化是中华文明体系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端。无论是“盘古开天辟地”,还是“女娲造人”,亦或“三皇与五帝”等等神话故事,夏、商、周等都发源于河南,作为中华民族文明的标志——儒、道、墨、法等诸子思想也诞生于河南。

(二)创造性

中原特色文化为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例如《易经》、《道德经》、李斯所创造的郡县制、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张衡所创造的浑天仪等等,都在中华文明前进道路上发挥过巨大的作用。

(三)包容性

中原特色文化极具兼容、包容的特点,无论是经济的发展,还是战争的洗礼,亦或人口的迁徙等途径,中原文化吸纳了各种各样的优秀周边文化加以融合,促进了物质、制度文化、思想观念等全面升华。

(四)开放性

中原文化极具影响力与辐射能力,这主要体现在其在各地的广泛而深刻地辐射作用、华民成俗、异域远播等方面。在此基础上,中原文化外延不断拓展,并催生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逐步形成,如“大同”、“和合”等思想的产生无一不突显了中原文化的开放性特质。

二、加快中原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策略

鉴于中原文化的魅力与持久的生命力,河南应当把握住中原特色文化资源,充分加以利用,促进其与地方旅游资源的优化整合,实现中原特色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

(一)加快制度创新

1、应当加快创新体制机制,构建完善的中原特色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管理机制,为文化、旅游融合提供制度保障,加快改善当前存在的条块分割严重,政出多门等机制问题。政府部门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能够高屋建瓴,以旅游经济发展的大局出发,拿出“大文化、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的发展魄力,促进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完善,打造协调、统一、高效的文化旅游产业新格局,为中原特色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铺好路、夯好基。

2、注重构建中原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多重机制体系。除了要构建合作协调机制以外,还应全名推行联席会议制,全面调动省直、地区等多重资源,加强部门间的合作力度与深度,打造“由政府所主导、由旅游部门管理、有关部门协调联动、社会各界参与”的新兴融合发展机制,同时,注重定期进行会议召开,了解融合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并加以解决。尤其是进行旅游总体规划的制定过程中,必须深入挖掘中原文化特色资源,统一进行规划、部署、安排,引导中原文化旅游企业的开发与建设,以特色文化旅游企业为骨干,成立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完善产业融合投资融资机制,积极吸纳民间资本,促进当地文化旅游融合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深入发掘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创造中原文化旅游之精品

中原文化在各地区所呈现的文化内涵不尽相同,以开封为例,清明上河园文明古今,其成功运作也充分呈现了中原文化内涵的发掘与利用效果。这一项目是旅游、文化的融合产物,带给游客“步入画卷,梦回千年”之感。无论对于汴河上的千帆百舸,还是古城的繁华集市,人群熙攘,亦或城楼、河道、街景、虹桥,一切满足游客对古都期待的场景都有,游客可尽情品味、放肆体验旧时的繁华,也可深入汴绣、官瓷、年画等的制作现场,感受汇集游艺、杂耍等的传统民间文化表演,甚至可以亲身感受算命、博彩、斗鸡、斗蛐蛐等旧朝风情。“清明上河园”这一融合项目,极大地拉动了开封、乃至整个河南的文化旅游产业的优化升级。

中原文化资源享有高度的历史与文化价值,而且,很多资源都极具特色,为精品旅游产业的构建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因此,有关部门必须善于把握各地中原文化的特色与特点,充分挖掘与放大,精心锻造一个属于当地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品牌,不断加以培育、拓展,促进其影响力的提升,构建极具当地特色的文化旅游区、旅游带、生态旅游等景区、路线。不仅如此,还应打好演艺文化的一手好牌,充分利用戏曲、杂技、武术等悠久历史文化资源,推出一系列诸如《风中少林》等的特色文化演艺品牌,进一步丰富旅游产业的层次与内涵。此外,还应利用开封、洛阳、安阳、郑州等古都的知名度,以其为龙头串联全省的文物古迹,深入发掘文化历史背后的故事,设计新型旅游活动产品,还应关注中原的姓氏文化、百家姓等,探索名人故里,开展名人节会文化,吸引各地游客前来旅游。

(三)加强创意文化旅游项目的策划与开发

创意是核心竞争力,是一切兼具新颖、创造力的各种思路、想法。中原文化与河南旅游的融合发展项目,更多地依赖于开发者创意性地策划、组织、设计、安排,只要有了新颖的创意点,就能保证旅游项目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通过旅游工作者精心地策划,打造出集体验、表演、手工等相融合的新型旅游活动,使游客在享受旅游产品所带来的视听美感时,学到一些知识,得到艺术的熏陶,感受到趣味性,使游客不再成为文化旅游活动的观者,而更多是参与者、体验者,赋予项目更强大的吸引力、消费动力,使当地旅游行业焕发生机,展现出别具一格的风采。河南文化资源丰富,例如,安阳“马氏庄园”,无论是规模,还是内涵方面,绝不逊于乔家大院。而马丕瑶的女儿马青霞也能与“秋瑾”相齐名,更有“南秋北马”的美誉,孙中山甚至为她提过匾——“天下为公”。再如,尧山大佛若创意精到,也一定能够闻名如“乐山大佛”,成为年年火爆的旅游景点。太极、恐龙等文化也具有很深的挖掘价值,但是,此类景点在全国的知名度仍有待提升,这是由于缺乏足够的创意。为此,必须大力引进和培养旅游专业人才,提供一个培育创意的温室,通过对中原各种特色文化资源加以包装、整合,通过节会、演艺等多重形式,促进文化旅游融合产业的发展。

三、结束语

一言以概之,中原文化源远流长,中原地区的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如今,诸如河南的洛阳龙门石窟、安阳殷墟遗址等都已经成功申请成为全球文化遗产,为当地旅游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依托。因此,河南等地必须充分意识到中原特色文化的魅力与潜力,充分挖掘之,促进旅游与中原特色文化的有机融合,推动建立旅游强省,以旅游带动整个产业经济的发展。

猜你喜欢
中原河南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沁园春·赞中原
中医的特色
出彩河南
追梦新时代 中原更出彩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My Favourite Animal
御中原 画饼充饥
完美的特色党建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