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计算摄影”与“软件图片”的数字摄影发展探析

2016-07-31 19:43孙宇龙
关键词:摄影软件数字

孙宇龙

(北京电影学院,北京100000)

遭遇“计算摄影”与“软件图片”的数字摄影发展探析

孙宇龙

(北京电影学院,北京100000)

近年来,可解决摄影技术问题的“计算摄影”设备的出现,“软件图片”的制作方法,让数字摄影从概念到创作、展示、传播都发生了变化,本文分析了“计算摄影”与“软件图片”同数字摄影在本质创作方法及理念上的差异,提出这两种现象给数字摄影带来的变化与问题。

计算摄影;软件摄影;数字摄影

当摄影师流行用软件“做”,流水线“生产” 图片时,还有一拔IT人利用高新技术,研发出全新的摄影器材(如光场相机与Franken camera计算相机),或纯粹用软件,“空手套白狼”,向胶片、数字摄影发起挑战,数字摄影遭遇软件与高新技术的围剿,无论是硬件方面还是软件方面,都面临标准与出路的尴尬。摄影与IT的融合以及网络的助推究竟给数字摄影带来了什么?

一、数字摄影与IT融合及摄影创新的混杂局面

1.市场需求与艺术创新突破传统与数字摄影体系

摄影与IT的融合,让摄影步入一个没有权威的时代。网络时代,社会需要大量的影像与图片,不是平庸而是有创意、有想法的作品,软件图片应运而生,这种发端于市场与影像用户需求的视觉创作活动,有人称之为软件摄影或IT摄影,主要体现在摄影语言与表意转变上。摄影语言已成当下社会人们无障碍沟通的通用语言,但尚未形成体系与相对固定的语法,尚需“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形式与类型进行丰富与拓展,让摄影语言成为系统的交流语言。软件图片就是一种探索,于摄影而言,内容还是关键,影像内容表意方面,摄影不再囿于胶片与数字摄影,影像表意由“被动”纪录到“主动”表现,由客观“发现”到主观“表达”,由对“过去”的评价到对“将来”的表述。三大转变既是软件图片提出的要求,也是对摄影的要求。软件图片相对摆脱了摄影的纪录性与客观性约束,影像真实性退居其次,重要的是表达。

2.混杂的形式与工具性表达

摄影从胶片到数字的转变,从“照相”→“造相”→“虚相”的演化,拓展与延伸了影像生态环境与生态链。“计算摄影”“软件图片”像幽灵游荡于胶片、数字摄影的上空,预告虚拟摄影时代的到来。两者分属两个不同的环节,对数字摄影的发展分别起到了不同的作用。宏观层面,“计算摄影”是从器材角度评价的,以IT硬件设备更新换代为载体;而“软件图片”是以从IT软件来评价的,以图片为载体。两者都以其超乎寻常的想象力和极度敏锐的科技融合能力,超越了传统摄影与数字摄影,体现以下几方面:表达层面,“计算摄影”仍以硬件设备升级为基础,以纪录现实影像为主,兼具主观理念,其逻辑性仍基于硬件设备的工具性逻辑,“软件图片”则脱离了器材,表达基于人的主观、非理性观念、非线性逻辑、非常规呈现特点。

两者都力求突破摄影的视觉、平面、静态、感光材料(芯片与胶片)、肉眼、相机等六大局限。工具性层面,“计算摄影”重工具性表达;“软件摄影”重理念表达,“软件图片”用非传统摄影手段解决了摄影表达局限性问题,而且是有机、探索性的,并经过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技术层面,“计算摄影”融合当代最新技术,以IT的硬件能力提升影像拍摄与纪实技术,仍然基于影像纪录设备,脱离不了现实影像而产生,必须有影像纪录设备。逻辑层面,软件图片将诸多摄影技术与艺术问题用编程的方式,把原来分散的个体经验和技术,集成为通俗摄影软件,达到摄影的目的与效果。软件开发商从编程角度解读摄影技术和艺术,使摄影过程成为有效的直接摸索、解决社会问题的程序,实质是摄影的功能延伸,也是基于“计算摄影”的技术提升的表达与延伸。流程与成本层面,“计算摄影”是高新技术降低摄影的技术门槛,整个降低了摄影成本;“软件图片”目前并没有降低摄影制作的成本费用,但其可复制性迫使一些刚性需求图片呈爆炸性增长。在后工业化社会转型期,社会结构发生基础性改变,软件设计者把整个社会当作编程平台,用软件格式的制作与流程来解决摄影师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工具融合层面,“计算摄影”是技术的整体性提升;“软件图片”是表达的整体提升,是局限于某一范围与环节内,把摄影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带到电脑编程里,把原来个体摄影者的创作过程,用固定格式编入程序并给予格式化处理。摄影本体层面,软件图片忽略了个体色彩的东西,留下程式化的“可复制”的共性,对于后机械复制时代的摄影而言是进步。总之“计算摄影”“软件图片”最终的载体都是照片或影像,相比较而言,“计算摄影”“软件图片”都有是用现代技术,用科学程序解决困扰摄影者的“常规”问题,其偏重点略有不同,软件图片的编程过程就是胶片、数字摄影的拍摄过程。

二、“计算摄影”发展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

1.“计算摄影”的发展渊源及应用

2014年11月,学者大卫·坎贝尔在研究荷赛时提出“计算摄影”概念[1],让摄影人大跌眼镜。其实,作为专业学科,计算摄影早已存在,只是摄影人不熟悉而已,大卫·坎贝尔的报告,把这门学科置于数字摄影的前沿,引起摄影人关注。计算摄影是指采取高新技术提升计算机的影像的制作水平与能力,形成数字相机等设备所无法拍摄完成的图片,最早由美国学者Mann提出[2],后来美国学者Cosshal将其完善[3],2004年斯坦福大学计算摄影课程以及2005年麻省理工专题讨论会上也分别给出了具体定义[4]。国内专家将其综合为:利用计算机及软件方法结合现代传感器、光学等技术创造出新型摄影设备及应用的综合技术[5],目的是使用计算技术突破传统相机缺陷,生成具有特征用途的图像、图形和模型①。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先拍照后对焦的光场相机和美国Leland Stanford Junior University研发的计算相机②,都影响着数字摄影器材的发展方向。

2.“计算摄影”是摄影创作向前端延伸的过程

上述两图为数字相机与计算相机的成像过程对比图。图引自徐树奎、涂丹、李国辉、张军的《计算摄影综述》。

“计算摄影”认为所有图像都必须经过电脑处理才可能存在,传统意义上,相机是影像记录的工具,快门按下的瞬间,摄影师完成了创作,无论后期作何种调整,影像的基本特征都在按快门的瞬间决定了。网络化后的摄影,相机不再是创造影像的惟一工具,摄影只是电脑数字计算的数据收集过程,在“计算摄影”中没有真正的“原始影像”,只是传感器记录的数据。摄影作为媒介,有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体现在我们可见可察的日常生活中,虽然争议颇多,但摄影产业化发展步伐并未因此减速。网络媒介的创新与变革在大数据与云平台的支持下快速嬗变,“计算摄影”其实是这一前提下的“新现象”,因社会需求与经济发展迫使摄影快速产业化。

从长远视角看,人类社会经历了农业、工业和信息三次变革,20世纪90年代源于美国,波及全球的以互联网为标志的信息革命,比前两次革命给社会带来的变化更深刻、范围更广,有划时代意义,带动社会走向“地球村”时代。其实是数字技术、市场经济与社会制度三种力量共生的结果,数字技术催生了摄影的可能形态。技术是推动变革的主动力,被学者称之为“第三次工业革命”。以数字、网络技术为特征的信息变革,具有加速度、累积性、整合性[6]。计算摄影与数字摄影有六个方面的不同,即不同曝光值、焦点、视场;不同位置、敏感度的图像以及不同帧率分辩率的混合的图像计算处理。

以上对比资料从徐树奎、张军、涂丹、李国辉的《继承、颠覆与超越——计算摄影》文中总结。

计算摄影相机 Foveon X3直接图像传感器

计算摄影目前正处探索期,目前也存在,计算复杂,存储量大、价高携带不便等问题,所研发的相机大多还在实验室状态。正以独立的高新技术超越传统摄影与数字摄影[3]。其用主要针对特定的产业应用领域与大众影像消费。数字技术催生了网络经济,为适应网络时代的传播特性,媒体无可选择地应用了网络,网络化媒介具有空前的包容性,融合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及数据库支持的所有传统信息格式,提供者与接受者平等沟通与交流,改变了传统媒介单向和线性特质,增强了信息处理和传输能力,信息形态多样融合,使用自由且交互性强。于计算摄影而言,目前正致力于场景、光学、传感器的计算研发,当下的数字摄影器材,在未来其可能就是以计算为主的照相机,而不是拍摄为主的照相机。当下摄影过程中的种种难关与问题,在未来,可以全部交给摄影去做,而无需摄影师的前期控制与选择,如同“决定性瞬间”在今天的价值与作用一样。现代技术已让数字摄影与胶片摄影体系与类型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危机已悄然潜伏。

3.“计算摄影”的视觉表达与图像叙事转型

从网络传播角度看,当下摄影理论研究重点,已由“拍什么”转化为“怎么拍”再转化“如何看”的问题,转化涉及到视觉表达与图像叙事转型。传统摄影习惯于视觉表达创新;网络时代,摄影更偏重叙事创新。从摄影史看,摄影历经千辛万苦从美术中剥离出来,摄影史已不纯是摄影主体及其风格表现的历史,而是影像所展现的思想史和行为史以及对文化实践反思的历史。摄影网络化生存,首当其冲的是摄影与当代艺术界限模糊,摄影不仅是艺术,也是一种日常生活方式,其创新特性表现在:

其深层次原因较为复杂,当代摄影现状与格局纷繁复杂而不可预期,众多可能性为其未来发展以及对其他艺术门类的影响,为摄影产业与本体设下了诸多谜局,摄影对现实的干涉得到强化,摄影产业当下发展对策与未来发展战略及可能性,这些都为重写摄影史,重新定位摄影提出了现实要求。“计算摄影”归类颇有争议,其在创作、传播、展示、市场、消费模式五方面变化较大,究竟归于文化产业还是IT产业尚难定义,需从各个环节及方面考察,探析原因和未来可能。

三、“软件图片”的发展及趋势

1.软件图片与修图软件的内涵差别

?

“软件图片”是在当代文化生态环境下,不用摄影硬件,完全用软件制作而成的图片,即没有任何介质的数据,仅用电脑软件制作的图片,是现代科技与文化环境为其提供了技术可能与文化方向。是摄影与IT融合后,运用互联网思维制作的图片。修图软件则是一种纯软件的应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修图软件有3万多种(不含正在研状态的软件),仅从网络搜索修图软件的使用,出现最多的是“美图秀秀”“Photoshop”“光影魔术手”等,仅介绍修图软件使用的的中文网页就4600万条,仅此两项数据,可见修图软件的流行程度。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统计,截至2014年,中国手机网民5.6亿,占网民的8成以上,而在手机应用软件中,摄影美图软件占所有手机应用比达25%[7]。而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称,手机安卓系统的拍摄美化、视频播放、音乐音频三类应用活跃较高,苹果系统中,这三类应用分别占比25%、15%、7%[8],如在修图软件成为一种大众常用软件。

修图软件与“软件图片”的概念有天壤之别,主要有:一是“软件图片”是一种图片制作生成的过程,是动态的,而“修图软件”是一种软件类型,是静态的;二是图片来源不同,“软件图片”图片来源于电脑制作,而修图软件的图片来源于已有图片的后期加工;三是制作思路不同,“软件图片”基于一种图像创意,而修图软件图片则基于已有的图片;四是“软件图片”表达是传统与数字摄影所无法创作完成或纪录的图片,修图软件图片则是在图片数据基础上进行完善或优化的表达;五是制作成本不同,“软件图片”制作成本高,虽团队合作,高技术支撑才能完成,修图软件图片是运用某一软件,仅个体的操作即可完成;六是作用不同,“软件图片”多运用表达不存在或已经消失的影像,而修图软件的图片则是真实存在的影像,前者目前多用于动画片,或是完全电脑制作的电影、或商业广告图片,而修图软件图片则常是日常生活普通照片。

2.市场需求催生“软件图片”

在互联网与新媒体构架下,摄影悄然变化。软件图片是数字摄影由“造相”到“虚相”衍生的新类型,采用电脑制作而非传统或数字摄影创作;用软件制作图片强调的是制作过程,而不是摄影过程。摄影演变始于概念、观念及框架体系上的细微变化,根本原因是科技进步与发展。图片经软件“修饰”并不是真正的软件图片,“软件图片”是指完全用软件制作的图片。目前此类图片广泛用于各行业,国内外摄影展或艺术展上并不少见,但“身份”仍以图片自居。相对而言,摄影软件只是图片软件中的一部分,用于摄影过程前、中、后期制作,得到不同类型和格式的影像,有相对固定的叙事模式、相似主题,固定流程“生产”“制作”,制作过程有一定程式与套路,有公式化场景、符号化视觉形象的照片。“软件图片”大多是用传统方法拍摄难以完成或无法拍摄的图片,采用其它手段或电脑,将相对固定的主题与对象、模型与格式,形成质量与效果相对稳定的图片。软件摄影是以高科技为前提制作、复制照片且有多种类型,未来“软件图片”只需在软件中输入所需影像要求,便可以自动生成,“软件图片”彰显了数字摄影新时代的到来。

3.后机械复制时代的“软件图片”创作

艺术品的可复制性,让大众失却了对艺术品的膜拜神秘感,有了更多亲近艺术品“原作”的机会。现实生活中的摄影类型日益丰富,运用软件替代一些由相机难以完成的工作,成为一种趋势。就像工业革命时期,大机器代替手工制作一样,摄影的去“人工化”和去“相机化”,在极速发展的高科技支撑下,有了长足进步,软件摄影广泛运用于各行业,尤其制作无法还原的古代建筑或人类生活等场景。原来需大量人力、财力拍摄的图片,只需在软件中便可轻松完成,电脑可用最优的构图、色彩,工业化“创作”,用最时尚的理念与最吸引眼球的形式轻松呈现,况且软件摄影为追求品质,商业因素成为首要因素,固定程式、流水线作业、格式化制作只是手段而已。

4.“软件图片”所导致的观念转变及代价

“软件图片”最大特征是摄影观念的转变,从内涵到外延,与胶片、数字摄影有着较大的不同。当然,转变是有代价的,即摄影趋于边缘化,边界模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理念变化,摒除技术因素,当下较为流行的观点认为,摄影本身不是艺术,但能为艺术所用,摄影史就是观念的历史,所谓的摄影理论与摄影美学并非基于摄影,而是人类思想遗产中可以为摄影所用或给予摄影深刻启示的部分。这一说法,是基于当下摄影理论体系不健全与理论研究严重贫乏造成的。二是科技进步导致摄影本体变化,在时代裹胁之下,摄影从“照相”(take)、“造相”(make)到“虚相”(fake)变化,影像成像方式改变,受其影响,当前不少摄影师放下相机,用其它方式创作,运用新材质、新技术与新展示方式,“随心所欲”地制作图像表达自己,实现了胶片、数字摄影无法完成的表达创作,最终载体既是影像作品,也是艺术作品。摄影师不再被动地用相机去发现,而是主动地把“软件”当作工具,对其改造升级,融合胶片与数字技术,表达过去与现在,讲述虚拟现实与不可知的未来。更有甚者,提出软件摄影在“云计算”概念下,建立“语言影像资源库”,用高科技“拍摄”制作的“字图片、词图片、文本图片”并建立影像资源数据库,融会成全球通用的影像交流“语言”。日常交流与表达,只需输入“字图片”或“词图片”即可。于摄影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让摄影走上了全新的未知之路。从摄影本体看,摄影已从纪录工具转变为语言工具,任何媒介都可将摄影作为表达语言。文化层面上,摄影由一种独立艺术门类,转化为一种文化形式,并再度转化成一种生活方式,深深融入现实生活,并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美国20世纪福克斯公司(Twentieth Century Fox,USA)制作的动画片《冰河世纪》3-D形象,合则动画电影,分则为单张的图片,完全软件制作,为类型摄影带来无限可能。

5.工业化“软件图片”的发展趋势

当下,在网络架构下的摄影生态环境同以前有了较大区别,集拍摄制作,传播展示、商业运营三位一体,推动摄影从量变向质变累积,三者呈现“品”字结构,相互关联、互为支撑。从较大视角看,摄影作品经历了宣传品、作品、产品三个发展阶段后,摄影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分支,其作品创作、传播展示、商业运营及产业链延长并逐渐完善,尤其是在当下社会经历急骤变革期,工业化带来的大规模物质产品的商业化生产,文化产品在工业化社会面临同样问题,由个体创作转换到大规模商品化生产,满足各种社会文化需求。摄影个体,对于摄影已不再像从前那么虔诚,以摄影“创作”名义,创作之初有宣传,用口口相传的广告形式,寻找作品潜在的市场与消费者,创作过程有包装,迎合当下社会功利心态,外在形式更为重要,形式大于内容,一切可用之物皆可用于创作。可以预见,将来的软件摄影可以更方便地解决当下摄影难题,“软件图片”会成为一种摄影类型,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完善流程并固化。

产业链的延长与完善。在文化产业里,摄影产业有着广泛的消费群体和极为特殊的属性,从艺术属性延展的产业链商品属性,使“软件图片”创作与现实融合度加大,自发成长为产业形态,臻于完善并不断延伸拓展。

网络、数字、产业、信息“四位一体”改变和影响了数字摄影,再加之文化与传媒生态环境的改变,网络与高新技术给摄影带来了危机感:一是在摄影器材的硬件方面有根本性变化;二是在软件制作方面提出了价值评价的挑战;三是在拍摄纪录、展示传播、欣赏消费等方面都给摄影人提出了新要求;四是数字摄影的概念、技术标准、影像评判受到挑战;五是摄影的本质内涵产生摇摆。

“狼”来了,如何应对,当预先谋划与防患。摄影人首先要解决好自身“本领恐慌”问题,快速成为运用现代新技术、新方法的行家里手,再次是该考虑如何从容应对这一困局。

注释:

①网络时代的“计算摄影”是指一种影像形成方式,将镜头的工作方式更新为传感器阵列与智能算法,通过芯片的计算调整镜头的焦点、灯光,甚至角度,过计算相机的计算成像原理,结合光学知识,设计出新型的高效的算法,改变传统相机对于场景的捕捉方式.

② Franken camera,该计算相机可自行编程。

[1]David Campell.Integrity of the Image_2014 Campbell report.[R].[EB/OL] [2016-08-01]http:www.worldpressphoto.org.

[2] Computational photography [EB/OL](2011-06-20)[2016-08-01] http://en.Wikipedia.org/wiki/ Computational photography.

[3] 徐树奎,涂丹,李国辉,张军.计算摄影综述[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0(11):32-39.

[4] Raskar R,Tumblin J,Mohan A,et aL Computational photography[J].Proc of Eurographics:State of the Art Report (STAR), 2006(01):1-20.

[5] 徐树奎,张军,涂丹,李国辉.继承、颠覆与超越—计算摄影[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2(01):128-143.

[6]支庭荣.西方媒介产业化研究[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37.

[7]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报告(2015)[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34.

[8] 第35次中国互联网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5-02-03) [2016-08-01]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http://www.cnnic.net.cn/.

TB89

A

1003-9481(2016)04-0076-05

孙宇龙,男,土家族,北京电影学院影像学博士,研究方向:视听影像。

猜你喜欢
摄影软件数字
禅宗软件
软件对对碰
答数字
数字看G20
即时通讯软件WhatsApp
WZW—bewell摄影月赛
成双成对
最美的摄影
数字变变变
摄影42℃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