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体育政策演进脉络研究

2016-08-01 01:06郭宝科胡迎祝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6年7期
关键词:新中国脉络大学体育

陈 宝,郭宝科,李 娟,胡迎祝,周 东



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体育政策演进脉络研究

陈宝,郭宝科,李娟,胡迎祝,周东

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湖北 武汉430079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研究、逻辑分析研究等方法,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体育政策演进脉络,在厘清大学体育政策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将我国大学体育政策分为了创建与低速发展时期、恢复与中速发展时期以及繁荣与快速发展时期三个主要的发展时期。基于此,为我国今后大学体育政策的发展提供了经验以及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大学体育;政策;研究;脉络;新中国

前言

大学体育政策作为我国高校体育工作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要制度保障,对我国高等学校体育工作改革和发展起着重要的调节的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一直高度关注高等学校体育的发展,高校体育事业也因此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高等学校体育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也日益明显,根据2015年11月份最新发布的《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结果显示,大学生身体素质继续呈现下降趋势,视力不良检出率仍然居高不下,继续呈现低龄化倾向,各年龄段学生肥胖检出率持续上升[1]。

为此,《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2〕53号)等国字号文件以及中央有关主管部门一系列有关大学体育政策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大学生体质下滑的局面,但未从根本上改变高等学校体育发展的“尴尬”的现实处境。基于此,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体育政策的梳理和研究,以期为今后大学体育政策的制定和优化提供经验和理论支撑。

1大学体育政策相关概念

从逻辑学角度来说,大学体育政策作为政策的种概念,理解大学体育政策就必须了解政策的内涵。“政策”一词在19世纪末期,伴随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由日本传入中国。日本在明治维新运动时期,从西方国家引进了policy一词,并且采用与语义相近的汉字“政”与“策”加以连用,将其译为“政策”[2]。H. Hugh Heclo将政策释义为:“一项政策可以看成是一系列行动或不行动,而不是具体的决定或行动”[3]。M. Valliant Higginson 解释为“政策是旨在付诸行动的一种指针”[4]。 Macmillan English Dictionary for Advanced Learners 释义为“由政府、政党、企业或其他组织认可的一系列行动或计划”[5]。 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对policy的释义为“政府、政党、统治者和政治家等采取或追求的一系列行动;所采取的任何有价值的行动系列”[6]。

长期以来,“高等体育”、“大学体育”、“高等学校体育”、“普通高校体育”等虽然字面表达上有所不同,但是在实际所指称的对象而言差别不大,学术界经常交叉混用,本研究把以上这些基本表示同一事物和表达同一概念的词项统称为“大学体育”[7]。目前,通过查阅相关书籍、中国知网的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文献检索,大学体育政策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关于大学体育某一个政策的研究,而从总体上把握进行的研究甚少,因此,对于大学体育政策的概念目前还没有统一的界定,本研究所指大学体育政策是国家在一定的历史时期,针对大学教育领域内的体育问题,制定的一系列的法规、命令、措施办法,以及计划和具体的行动方案。

2新中国大学体育政策演进历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大学体育的发展,不断完善大学体育相关政策,本研究通过查阅国家政府官方网站,体育政策的文件汇编,数据库,体育年鉴等文献资料,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大学体育政策以及涉及大学体育相关内容的法律、法规、条例、规划、决定、办法、意见、规定、公告、通知、章程、批转、方案、标准进行了统一的梳理,共获得112件涉及大学体育内容的相关政策文件,如图1所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年均颁布有关大学体育的相关政策文件1.7件。从宏观上看,新中国大学体育政策颁布数量的呈现波浪起伏,逐渐上升的发展态势,出现了3个大学体育政策主要发展的阶段。

图1 新中国大学体育政策数量年度变化示意图(1949~2015)

2.1第一阶段:创建与低速发展时期(1951~1961)

建国初期,我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期间,各项事业百废待兴,中央提出建设“新体育”以适应我国社会的转型,希望通过体育运动来增强国民体质,巩固国防和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但青年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很差,许多学生因为身体原因不能完成学业或不能就业。青少年学生的健康问题成为我国体育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针对青少年健康问题毛泽东为此做出“健康第一,学习第二”的重要指示[4]。1951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出《关于改善各级学校学生健康状况的决定》,并指出:增进学生身体健康,乃是保证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并培养出有健康体魄的现代青年的重大任务之一。但学生的身体健康不良状况依旧严重,备受社会的普遍关注,资料表明:1952年5月,北京大学316名学生中患有肺病的占10%;长春邮电学校动力班46人中40人患有神经衰弱,占86.9%;东北师范大学因病休学人数占全校人数8.1%[8]。

针对上述情况,1952年,教育部和国家体委联合颁布《学校体育工作暂行规定》,明确我国学校体育的目标:“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增强体质,并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的教育,使他们能够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从事社会主义建设和保卫祖国。”1952年,教育部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计划》中规定:从小学一年级到大学二年级,均开设体育必修课,每周两学时,以保证学校体育目标的实现。1954年2月公布《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暂行条例,提出:“在全国中等以上学校中准备、有计划地推行‘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简称《劳卫制》),并选择其中条件较好的学校重点试行劳卫制。”[9]

由于建国初期我国还没有将大学体育单独列出,而是将大学体育和中、小学体育笼统地称为学校体育,学校体育政策文件在一定程度上包含或涉及大学体育的相关内容。1956年2月,高等教育部联合国家体委、卫生部和团中央下发了《关于加强领导,进一步开展高等学校体育运动的联合指示》(以下简称《联合指示》),这也是我国第一个专门针对大学体育提出的方针政策。《联合指示》对大学体育工作问题、学校体育师资的培养和提高问题、卫生监督问题、场地设备问题等作了具体的规定要求。同年,教育部和高等教育部也先后颁布实施了《师范学校体育教学大纲》(草案)和《高等学校普通体育课教学大纲》。1957年5月,高等教育部下发《关于高等院校一、二年级学生体育课不能改为选修课程的通知》,指出:“高等院校一、二年级学生的体育课是必修课程,各校应根据本校条件,积极加强体育课的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10]大学体育政策4部文件的相继颁布,为我国大学体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为今后大学体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受到1958年“大跃进”、1960年初“反右倾”以及三年自然灾害的影响,大学体育因此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部分高校体育课减半甚至停上。1960年底,在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的调整下,我国大学体育工作逐渐恢复。1960年教育部制定《高等学校体育工作暂行规定》,颁发《高等学校普通体育课教材纲要》,编写出版《高等学校普通体育课教学参考书》,使大学体育教学的内容和要求得到统一,从而将大学体育的重点放在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上,促进大学体育的发展[11]。1961年,教育部颁发《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简称高教60条),对大学体育发展提出了规范性要求,对大学生提出健全体魄的总体要求[12]。在大学体育政策创建与低速发展时期的11年间,我国政府及相关部门共颁布大学体育政策15件,年均颁布1.4件。在此期间,我国大学体育政策“从无到有”, 同时也拉开了我国大学体育发展的序幕。

2.2第二阶段:恢复与中速发展时期(1978~1993)

“文化大革命”(以下简称“文革”)期间,大学体育事业遭受严重破坏,一度荡然无存。在“复课闹革命”思潮影响下,将体育课更名为“军体课”,同时要求大学生分期分批进行军政训练,大学体育进入扭曲的发展时期。1978年,我国拉开改革开放的序幕,随着高考制度的恢复,高校的教育秩序得以迅速的恢复,大学体育也迎来新的发展“春天”。但是,大学体育政策被推翻,体育教师被摧残,教学秩序被破坏,体育场地、器材、设备被损坏,学生体质普遍下降等“文革”后果尚还存在。资料显示:北京市西城区对3053名中、小学学生进行体格检查,不合格率占88.14%。广东省1977年高考、中专招生初选合格的48580名考生中,因疾病受限专业录取的人数达13924人,占28.66%。河北省石家庄市1978年高考初选合格的学生中,因身体各种原因受限专业和未被录取的占34%。高校新生进行体格复查,还有不合格的;入学以后,很多人体质还有下降[13]。

在这样的背景下,1979年5月,国家教委、国家体委联合在江苏扬州召开我国学校教育的一次重要会议——扬州会议。扬州会议结束后,国家教委、国家体委联合根据《全国重点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试行草案)的精神,颁布实施《高等学校体育工作暂行规定》(试行草案)(以下简称《暂行规定》),要求高校一、二年级学生除每周有两学时体育课除外,每天要做好早操和课间操,每周还要参加两课时以上的课外体育活动。对未开设体育课的三年级以上学生,则要求有领导地组织锻炼小组或运动队,保证平均每天有1小时以上的体育锻炼时间。《暂行规定》同时也指出了我国高等学校体育的工作的基本任务、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评定方法,明确了高等学校体育的教学与科研、课外体育活动、后勤工作、体育教师以及组织领导等。与此同时,教育部颁布实施新编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学大纲》。1980年2月,国家体委下发了《关于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经验交流会议精神抓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意见》,要求落实扬州会议的具体要求。1983年5月,国家体委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提出学校体育工作总的奋斗目标、阶段性要求,以及达到目标的14条具体措施[14]。1990年1月,新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颁布实施。同年2月,国家教委、国家体委颁布实施《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明确了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任务、原则、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体育教师、场地、器材、设备和经费、组织机构与管理以及如何奖励与惩罚等方面的内容[15]。1990年10月,国家教委印发《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及《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实施办法》。《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视力状况以及体育课、课外体育锻炼等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育成绩,对促进大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提供了理论的支撑。1992年国家教委颁布实施《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指导纲要》),《指导纲要》就大学体育课程的性质、任务、内容选择、评价、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对于进一步规范我国大学体育课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6]。在大学体育政策恢复与中速发展的16年间,我国政府及相关部门共颁布大学体育政策33件,年均颁布2.1件。在此期间,我国大学体育发展从“文革”中逐渐走出,大学体育政策逐渐得到恢复,并一直处于中速波浪起伏的发展,同时也为我国大学体育政策的繁荣和快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2.3第三阶段:繁荣与快速发展时期(2000~2015)

21世纪以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与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的持续下滑形成巨大反差,这一现象引起了家庭、学校、社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2000年12月,国家体育总局在《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指出:要以青少年体育为重点,把提高国民身体素质摆到突出位置。大学体育因此也顺风而上,得到快速的发展。

2002年8月,教育部在总结了大学体育课程和教学的经验之后,在1992年《指导纲要》的基础上,颁布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对大学体育的指导思想、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课程结构、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修订和更新。2005年4月,教育部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在总结了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同时,提出了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体育课程改革、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体育经费、场馆设施、国际交流与合作以及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等方面的意见。2006年12月,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同时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2007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的颁布,更是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大学体育的发展。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以及2009年国务院《全民健身条例》的颁布,使“全民健身”理念深入人心,全国各高校为此也开展了一系列的大学体育活动。 2012年10月,《国务院关于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2]53号),进一步完善高等学校体育的评价体系,全面推动了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2013年5月教育部就《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并于2014年6月正式颁布《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以下简称《基本标准》),《基本标准》是对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评估、检查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依据,凡是达不到《基本标准》要求、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连续三年下降的学校,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不得评为合格等级,各省(区、市)不得批准其为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学校[17]。同时,对我国高等学校体育的统筹规划、体育课程设置与实施、课外体育活动与竞赛、学生体质监测与评价、基础能力建设与保障方面做了明确的要求。2015年6月,为了深入了解《基本标准》的落实实施情况,教育部办公厅就《基本标准》实施情况进行了专项调研。在大学体育政策繁荣与快速发展的16年间,我国政府及相关部门共颁布大学体育政策54件,年均颁布3.4件,相较前2个阶段,我国大学体育政策快速发展,并逐步走向繁荣。

3结语

随着我国大学生体质的逐年下滑,高校体育工作越来越受到国家、社会以及家庭的广泛关注。大学体育政策作为高校体育工作的重要制度保障,对于大学体育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体育政策的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前进,通过对政策文本的梳理可以明显看出:我国大学体育政策主要经历了创建与低速发展时期、恢复与中速发展时期以及繁荣与快速发展时期三个主要的发展时期。基于此,通过对大学体育政策演进过程的脉络的把握,为今后我国大学体育政策的制定与不断优化提供思路,为大学体育政策发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国家体育总局.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EB/OL]. http://www.sport.gov.cn/n16/n1077/n1422/7331093.html.

[2]兰秉洁,刁田丁.政策学[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4:2.

[3]H. Hugh Heclo. Review article: Policy analysis[J]. British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1972, 2(1):85.

[4]M. Valliant Higginson. Management Policies I: Their Development as Cor-porate Guides[J].Research Study 76(New York: The American Man-agement Association,1966).

[5]MACMILLAN P L M. English Dictionary for Advanced Learners[M]. Beijing: Macmillan Publishers (China)Ltd , 2001 :1090-1091.

[6]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The Seventh Edition)[M]. Oxford: OXDORD UNI-VERSITY PRESS, 2005:1165-1166.

[7]彭庆文.广义大学体育导论[M].四川: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33.

[8]傅砚农,曹守和,赵玉梅,等.中国体育思想史[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7.

[9]中央人民政府体育运动委员会关于公布“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暂行条例、暂行项目标准、预备级暂行条例的通告[J]. 山西政报,1954,09:45-55.

[10]国家教委体育卫生司.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文件选编[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88.

[11]李冬梅.论中国现代普通高校体育制度的变迁[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62,63.

[12]傅砚农.中国体育通史(第五卷)[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198,199.

[13]国家体委政策研究室.体育运动文件选编(1949-1981)[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412,413.

[14]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现行体育法规汇编(1949-1988)[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82-85.

[15]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学校体育工作重要法规文件选编(2008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13-18.

[16]尹小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学体育课程政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36.

[1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7/moe_938/s3273/201406/t20140612_171180.html.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5YJC890007)

第一作者简介:陈宝(1992-),男,安徽庐江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体育政策学、学校体育学。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256(2016)07-0001-3

doi:10.19379/j.cnki.issn.1005-0256.2016.07.001

Research on The Evolution of University Sports Policy Since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Chen Bao, Guo Baoke, Li Juan, Hu Yingzhu, Zhou Dong

Abstract:By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study, logical analysis and so on,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evolution of university sports policy since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After clarifying concepts on university sports policy, it divides the evolution of the policy into three periods: foundation and slow development, recovery and medium-speed development and prosperity and rapid development. Based on this, it provides the experience and lays a solid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sports policy in the future.

Key words:college sports; policy; research; context; new China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Wuhan 430079, Hubei, China.

猜你喜欢
新中国脉络大学体育
串联知识脉络 巧用动态资源
延安时期的党建“脉络”
还原真实
关于大学体育教学中素质拓展课程的探讨与分析
“思维引导”法在高职大学体育教学与训练教学中实践效果
大学体育网络化教学与管理模式探究
美媒:“新中国”的赢家与输家
漫话全面从严治党的思想脉络
新中国民族教育发展道路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