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和改进基层领导干部作风的思考

2016-08-01 02:00严辉
企业文化·下旬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干部作风作风领导

严辉

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集中强调了守纪律、讲规矩问题,明确要求加强纪律建设,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笔者认为,作为基层单位,党员干部守纪律、讲规矩,就是修炼政治定力,改进工作作风。作为施工企业基层单位来说,如何通过“两学一做”活动的开展,深化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转作风、解难题、树形象、增效益,是企业开展此项工作的核心和关键。结合当前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实际,就进一步加强基层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问题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当前作风问题存在的一些现象

(一)思想觉悟不高

没有充分认识到自己承担职责的重要性,对工作、对事业缺乏应有的责任心和强烈的内在动力,有些干部把责任当成包袱,想方设法甩出去,有职工群众找来办事或者来信来访,简单的就推推拖拖,稍微困难一点的问题,就说:“没有办法,你去找书记、找段长”。

(二)宗旨意识不强

有的干部群众观念淡薄,根本不把职工群众反映的事放在眼里,装在心里,直接导致干群关系紧张,群众对干部不满意,对干部所做的工作也不满意。有的干部习惯于坐在办公室,把工作放在嘴上,喜欢做表面文章,以会议贯彻会议,用文件落实文件,对群众急需解决的难点、热点、焦点问题回避、推诿。

(三)工作自信心不够

对工作缺乏应有的信心,接到一项任务自己先打退堂鼓,压根就没有想到要把工作干好,遇到一丁点困难跑得比兔子都快。刚接到一件事,就给领导说,这事以前没有办过,不知道能不能办成,要办不成咋办?一听就是没有一点底气,本来能办成的事效果也会大打折扣。遇到遗留问题就从心里产生畏惧:以前那么多人都解决不了,我怎么能解决?

(四)工作主动性不强

对份内的工作等靠思想严重,推一把动一动,拨一把转一下,甚至推也不动,拨也不转,没有千方百计把事情办好的意识。有时催的领导都感觉到不好意思了,但就是不见进展。

(五)工作标准不严

干工作、做事情,虚于应付,领导布置到哪里就干到哪里,甚至主动降低工作标准,十分的工作只是勉强干到八分,缺乏逢旗必夺、有先必争、争创一流的精神。

(六)工作效率不高

接到一项任务,不是雷厉风行,快马加鞭,想尽办法去完成,而是拖拖拉拉,效率低下,能够一天办完的事情,非要拖上个两三天。很多工作需要领导去催、去推、去逼,才能有结果。否则,还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甚至拖到最后没了回音,不了了之。

二、作风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一)从外部因素看

贫富差距加大,造成部分领导干部的心理失衡。这种情况难免会造成部分手中握有权力的领导干部感到心理上的失衡,要么铤而走险捞一笔,要么消极懈怠混日子。

(二)从内部因素看

一是少数领导干部的自律意识薄弱。当前一些党员干部即便发现自己存在一些问题,也找种种理由和借口为自己开脱。二是部分领导干部党性缺失。干工作,想问题,考虑自身利益多,考虑群众利益少,不能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脚踏实地地为群众办事。

(三)从制度因素看

一是有的单位对违反制度的干部姑息迁就,助长了不良风气。二是缺乏竞争激励机制。干部缺乏危机感,助长了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三是对干部考核评价还存在“数字出官,官出数字”的现象。同时,对干部使用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平衡照顾,论资排辈,挫伤了部分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三、加强和改进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从作风建设的对象来看,既要把握普遍性,又要把握特殊性

领导干部行为具有共同的性质和特点,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也有着共同的目标和要求,就是八项规定所倡导的新风正气。同时,也要看到,领导干部队伍是一个数量大、层次多的系统,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的领导干部在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也不尽相同。因此,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在落实共性要求、总体部署推进的同时,必须坚持分类指导,把握不同层次党政领导干部、部门领导干部、基层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各自的特点和规律,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和措施,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切实提高作风建设的实效。

(二)从作风建设的过程来看,既要要求从严,又要落实从严

毛泽东同志说过,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了灰尘;脸是应该经常洗的,不洗也就会灰尘满面。一个政党同样需要不断地自省、自警、自励,通过不断加强作风建设,确保肌体健康,增强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中央把八项规定作为作风建设的切入口和动员令,提出了明确要求。应该说,改进作风的各项要求和规定已非常明确,能否取得实效,关键要抓好落实,切实做到善始善终,善做善成。要真正从事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高度,把全面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作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根本性任务摆到突出位置,从严抓紧抓好。要联系实际,紧紧围绕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明确工作任务,细化工作措施,每年着力解决几个突出问题,积小胜为大胜,扎扎实实地稳步推进。作风建设不能搞“一阵风”,不能上紧下松,必须一以贯之,常抓不懈。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做好“常”、“长”文章,并要突出解决实际问题,切实收到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效果。制度是约束干部的行为规范,关键在于抓执行,而不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对于好的、行之有效的制度,要坚持不懈地抓好落实,从领导做起,从小事抓起,凡是要求干部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确保有令必行,违者必究,体现制度约束作用。要加强对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整改。要严格责任追究,对作风不实、落实不力甚至顶风违纪的少数领导干部,加大问责力度,敢于“摘帽子”、“动位子”、“抽鞭子”。

(三)从作风建设的规律来看,既要注重“言传”,又要注重“身教”

“风成于上,俗化于下。”优良的作风不是喊出来的,而是在真抓实干的实践中培育出来的。只说不干,不但转变不了作风,还会败坏作风。用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不但克服不了形式主义,反而会助长形式主义。领导干部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之所以难以得到根治,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少数领导干部把纪律规定当成“手电筒”,只照别人;把上级要求变成“口头禅”,光说不练。“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加强作风建设,关键是领导干部要在躬身实践上下功夫,把自己摆进去,做局中人和带头人,释放表率作用的正能量。只有坚持一级做给一级看,带头改进工作作风,带头厉行节约,带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带头密切联系群众,才能促使各级领导干部脚往下走,眼往下看,心往下沉,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四)从作风建设的方法来看,既要搞好整体推进,又要抓好重点突破

加强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必须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既要把握长远,整体推进,又要立足当前,确立重点,把握关键。整体推进是宏观的总要求,要抓好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顶层设计,有针对性地制定加强作风建设的政策、制度、办法和管理措施。而重点突破,则是针对工作实践中容易出现问题的关键领域、重要岗位,根据不同时段、不同层次、不同表现,立足长远,抓好当前,认真解决易发或多发问题。从目前看,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重点还在于各级一把手。要坚持一把手抓、抓一把手,通过抓关键的少数,带动整个干部队伍风清气正。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员干部思想作风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也是基层组织的首要责任。除了要有清醒的政治觉悟,也要有共同担当的义务,工作开展的好坏、效果是否突出显著。归根到底贵在行动,贵在落实。因此,将行动落到实处才是我们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员工作作风的有力保证。

猜你喜欢
干部作风作风领导
好的作风从哪里来
市领导会见
2016重要领导变更
论高等学校干部作风对师德建设的影响
浅谈党政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
作风建设要“攻坚战”与“持久战”统一
作风建设贵在“抓到位”
成都市开展“五进”活动密切联系群众的机制研究
“称职”办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