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生产管理体系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探究

2016-08-01 03:38张伟光金永利
企业文化·下旬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策略

张伟光++金永利

摘 要:随着世界一体化发展的不断加深,精益化生产管理体系成为当前世界主流管理模式途径之一,并且被广大企业所引用,然而众多企业所效仿的精益化生产管理体系并没有实现丰田公司所产生的效果。本文就立足在本土企业视角下,通过对精益生产管理体系的相关理论介绍,深入探讨本土企业在精益生产管理体系上存在的失偏,并针对本土企业的特点提出有效执行精益生产管理体系的策略。

关键词:精益生产管理体系;我国企业;策略

精益生产管理体系,是美国学者针对日本丰田公司在生产管理上准时化的美称。精益生产管理体系,就是充分的利用企业生产所需的各种材料,最大程度的减少生产过程所浪费的资源,同时在保障企业正产运营前提下,减少企业各种管理成本支出。随着精益生产管理体系进入我国本土企业管理体系中,国内众多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探讨了本土企业所存在的失偏下,提出了有效的改进措施。

一、精益生产管理概述

精益生产管理,从广泛角度看待,就是准时的生产制造产品,降低机器故障率,保障产品质量,消除一切影响产品合格率的不利因素。从狭义角度看待,企业通过利用各种先进的管理手段,根据产品市场需求状况为基本出发点,充分发挥人的作用,合理配置企业生产资源,实现企业内部管理的最优化。

通过对比丰田公司在生产管理上精益化的表现,大概可以归纳精益生产管理的基本原则,其通常表现为:以人为本,公司将员工的创造力始终作为企业长久发展的源动力;立足消费者角度生产适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企业将内部生产与外部市场需求有机结合,将消费者反映的信息作为企业发展的助燃剂,不断完善产品质量、功能及售后服务,最终推动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以产品生产效率作为发展方向,企业应最大程度的降低产品生产、管理成本,提高企业产品利润总值作为发展方向;坚持不断完善改进,精益化生产管理就是坚持不断地对产品生产、企业管理进行完善和改进。

二、精益生产管理体系在我国企业中存在的失偏

随着精益化生产管理体系在我国企业管理体制中影响力的不断加深,本土企业逐步效仿丰田企业的精益化生产管理模式,但是,很多企业只得其形,未得其意,在模仿过程中出现了很多负效应。究其主要原因,就是由于本土企业没有明确产品在市场销售的特点,企业文化没有真正融入到日常生产管理中,企业在执行精益化生产管理上存在偏差等。为此,我们主要对本土企业在精益化生产管理体系中存在的失偏进行分析:

(一)准时制生产方式的失偏

在我国大部分企业对精益化生产管理模式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准时化生产及看板管理上,因此在企业生产管理上也仅仅“照葫芦画瓢”,没有理解精益化生产管理的实质。众所周知,准时制生产方式是精益化生产管理体制的核心环节,但并不单单是这一项,只有在企业员工的自主性和准时制生产方式的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发挥精细化生产管理体制的真正效果。

(二)精益化生产管理推广方式的失偏

精益化生产管理体制要求企业在推广中,必须要建立在企业“连续性”的改善下为前提。然而,在我国大部分企业在推广精益化生产管理体制上存在严重的失偏,本土企业对引入精益化生产管理模式往往都是采用“间歇式”,这与精益化生产管理体制的实质背道而驰。

(三)精益化生产管理整体结构上的失偏

精益化生产管理体系的执行可以从企业内部结构的某一局部展开,然后以点及面开展生产管理。然而,在我国大部分企业中,精益化生产管理体系的推广执行往往都是从企业内部某一部门开展,并且仅仅在该部门执行,没有将精益化标准传递到整个企业,其他部门仍之沿用传统的生产管理模式,没有切实的开展精益化生产管理工作。

(四)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布局上的失偏

精益化生产管理体系,就是要求企业建立降低成本浪费,提高产品利润的生产管理模式。所以说,这就要求企业要重新对内部结构重新进行布局,为精益化生产管理营造一个全新的氛围,从而才能确立全新的精益化生产管理体系。改变传统金字塔式的管理模式,向开放合作的管理形态过渡。

三、完善精益生产管理体系在我国企业失偏的策略

为了进一步落实精益生产管理体系在本土企业中的应用,增强本土企业综合管理质量,扩大企业市场竞争力,本土企业应从以下几方面开展精益化生产管理。

(一)明确企业发展方向,制定企业发展目标

首先,企业应消除内部浪费。消除内部浪费,是开展精益化生产管理体系的首要。在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有不产生价值的行为都应视为浪费,这必须要予以消除,并要持续完善。其次,要随时确保企业员工遵守准时制、高效率的工作状态。企业要通过降低产品浪费,进而实现准时制、高效率的工作,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二)制定可行合理的方法

第一,要清楚掌握产品的全部生产工艺,对于产品生产中出现的浪费情况,要及时予以纠正消除,真正实现工艺流程的系统集成化。第二,持续不断地对产品工艺流程进行完善,这是由于精益化生产管理体系的执行并非是一朝一夕的工作,需要的是经年累月的解决处理。通过对不同问题的解决,从而向精益化目标不断前进。

(三)加强企业内部组织保障

组织企业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到企业精益化生产管理中,这就需要企业高层管理者亲自行动,身先士卒,其次企业中层管理者要自觉发挥骨干中坚力量,为基层员工示以模范作用。再次,需要企业全体员工积极参与,若是缺少员工的参与,精益化生产管理便无法真正实现。

四、总结

尽管精益生产管理体系首先在丰田公司所提出,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对象性。但是只要我国企业认真巧妙地应用精益化生产管理模式,在我国企业中定能受到广泛应用。为此我国要积极吸取国外成功经验,理解精益化生产管理的精髓,逐步应用到我国本土企业中。

参考文献:

[1]李近强.精益生产工具简析[J].中国工业评论,2016(01).

[2]张彬.浅谈精益生产管理[J].广东造船,2015(02).

[3]杨维平.精益生产组织的推进[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4(37).

[4]胡适,蔡厚清.精益生产成本管理模式在我国汽车企业的运用及优化[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16).

猜你喜欢
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计算教学中“算用结合”的有效策略
大班美工区材料投放策略的实践与探索
凸显对比策略 促进数学思考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