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市“十三五”旅游发展路径分析

2016-08-01 05:16刘强
企业文化·下旬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十三五发展路径存在问题

刘强

摘 要:邹城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是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孟子的诞生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本文分析了邹城旅游资源的现状及发展情况后,指出当前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邹城“十三五”期间旅游发展的路径,以期提升邹城旅游业整体水平。

关键词:资源;存在问题;发展路径

一、旅游资源现状及旅游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邹城市立足资源优势,紧抓山东西部经济隆起带和曲阜文化经济特区的历史机遇,坚持“文化突围”战略,以旅游品牌塑造为抓手,深度整合旅游资源,完善旅游设施功能,深化城市形象宣传,大力开拓旅游市场,推进旅游业跨越发展。目前,全市有4A级景区2个,3A级景区10个,2A级景区7个,星级酒店3个,旅行社23个,省级旅游强乡镇10个,省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14个,省级旅游特色村19个,省级精品采摘园12个,好客人家星级农家乐31个。2015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超过3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48亿元,同比增幅均超过30%。

二、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一)发展方式粗放

邹城旅游虽然发展速度快,但存在重速度规模、轻质量效益;重硬件景区建设、轻软件配套服务;重战略宣传、轻转化落实。综合效益不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旅游企业整体弱小,旅行社外联接待能力差。

(二)产品供给不足

核心旅游产品和旅游目的地建设滞后,旅游产品总量不足。产品结构种类单一,休闲度假产品数量少,开发水平低,缺少休闲度假等高端旅游产品。

(三)产业结构失调

产业要素结构不科学,旅游要素不完善,游客在本市用于旅游购物的消费比重低于平均水平。市场结构失衡,入境、国内、出境三大旅游市场比例不够协调。

(四)体制机制不顺

旅游业发展的体制机制还不适应产业化、国际化、市场化的要求。行政体制在产业政策、资源开发等各个方面功能交叉、互相掣肘。在全市范围内还不能实现无障碍旅游,不能实现区域资源、市场和信息流通共享。

(五)保障体系欠缺

景区与旅游集散中心间缺乏快速交通连接,加油站、餐馆、厕所等配套服务设施及旅游交通标识系统不完善。自驾车服务体系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旅游规划人员、行政管理人员、酒店管理与服务人员和农家乐从业人员等专业技术人才严重不足。

三、旅游产业发展设想

十三五期间,围绕文化旅游和生态旅游两大主题,以“孟子故里·儒风邹城”品牌为引领,推进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的有机融合,整合旅游资源和要素,完善旅游景区、基础服务设施等建设,形成吸引力强、交通顺畅、服务配套的区域旅游目的地。

(一)构建旅游发展新格局

坚持融合战略、品牌战略、全域化战略、市场化战略,着力构建“两轴四区六片”旅游发展格局。两轴即南北向文化旅游核心轴和东西向生态旅游拓展轴。四区即两孟文化旅游区、峄山风景区、孟子湖旅游区、九龙山旅游区。六片即凤凰山片区、五宝庵山片区、上九山片区、蓝陵桃花源片区、十八盘山片区、鸿山片区。按照“创建一批,提升一批,储备一批”的工作原则,到2020年力争三孟景区创建5A级景区,明鲁王陵、上九山古村-五康轩景区、鸿山-五宝庵山-长寿山景区争创4A级景区,绿鑫春生态庄园、峄山农业公园、十八盘十八趟景区、梦幻海洋水世界、越峰景区争创3A级景区,同时新增一批2A级景区,构建科学合理的A级景区梯队,基本实现山区景区化。

(二)完善旅游产业体系

加强对外通道和城乡交通建设,打通旅游景区与交通干道的连接,构建完善的城乡旅游交通网络。完善旅游住宿产品结构,挖掘邹城特色饮食文化,提高接待能力和水平。创意研发邹城特色旅游商品,提升文化内涵和附加值,构建种类齐全、特色鲜明的旅游商品生产销售体系,打造“邹城礼物” “孟府尚品”等旅游商品品牌。挖掘传统文化,打造旅游演艺,开发游客体验项目,推进旅游娱乐业的街区化、特色化、系列化。按照全域景区化的发展要求,推进城市配套设施建设,提升旅游公共服务。

(三)加快旅游目的地建设

加强旅游品牌体系建设,围绕“孟子故里”的主题形象,提炼城市文化旅游标志。积极开展研学旅行和乡村旅游,深化 “孟子修学游”文化旅游品牌和“邹东深呼吸”乡村旅游品牌。创新完善旅游产品体系,打造新版山水圣人线、中华成人之旅、孔孟修学游、邹鲁文化寻根游和邹东乡村体验游。加大市级媒体对文化旅游的宣传力度,加强与等国内主流媒体的合作,强化旅游品牌营销。坚持线上线下并举,广泛合作联手推广。以旅游推介会、上门推销、当地媒体宣传等方式,巩固省内客源市场,拓展长三角、环渤海、港澳台客源地,积极开拓日韩、东南亚、澳大利亚等境外市场,加强与韩国涟川郡和安东市、新西兰维多摩市、澳大利亚亚赛斯诺克市等友好城市的合作交流。

(四)推进旅游科技与信息化

整合邹城旅游信息,建立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和统一的数据中心。建立舆情监测情报系统和突发事件应急系统,各镇街、重点景区和旅游企业数据直报系统,及时进行旅游相关数据的统计、预测和分析,推进旅游系统无纸化办公;建设“互联网+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大力发展旅游电子商务,鼓励开展旅游在线服务、网络营销、网络预订和网上支付,鼓励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景区等应用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推动业务流程再造,鼓励专业在线旅游企业进入传统旅行社业务;支持传统旅行社,特别是中小旅行社发展在线服务,促进旅行社新的产业分工体系形成;建设虚拟旅游发展平台,结合数字城市工程等建设,逐步推进邹城虚拟旅游,大力推进互联网、无线移动网、有线电视网的“三网融合”。

(五)提升旅游人才素质

制定和实施全市旅游人才资源规划,充分调动旅游行政部门、旅游院校、旅游行业协会和旅游企业等多方培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探索校企人才双向交流机制,鼓励校企联合办学;围绕产业结构、行业结构、职业结构的变化与调整,改革旅游教育培训的机制、内容和方法,力争实现旅游教育与产业发展所需人才的无缝对接;分层实施教育培训,开展初级人才的普及性教育与培训,坚持先培训、后上岗,完善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和岗位培训制度,把旅游培训与宾馆饭店评星、旅行社管理、导游员管理、评定A级旅游区(点)相结合,实施培训达标制度。重点强化导游队伍培训力度,建立导游员(讲解员)星级评定制度,培养建设一支素质优、能力强、形象好的导游团队。

猜你喜欢
十三五发展路径存在问题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
民间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