缙云美丽乡村建设实践与探索

2016-08-01 06:17浙江省缙云县农业和农村工作办公室321400
新农村(浙江) 2016年7期
关键词:美丽建设

浙江省缙云县农业和农村工作办公室 (321400)

陈瑞舜



缙云美丽乡村建设实践与探索

浙江省缙云县农业和农村工作办公室 (321400)

陈瑞舜

全面深化美丽乡村建设,并以此为抓手扎实推进“三农”工作,是当前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迫切需要。浙江省缙云县结合“三爱三创”活动,认真开展调研,理清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思路和对策,扎实推进“美丽乡村深化年”活动。

1.主要做法

(1)致力“四个结合”,打造“点”上出彩结合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打造文化特色村。编制农村特色文化村落保护规划,在充分发掘和保护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古树名木和民俗文化等历史文化遗迹遗存的基础上,优化美化村庄人居环境,把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传统村落培育成为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有机结合的特色文化村,把特色文化村打造成为弘扬农村生态文化、发展民宿经济的重要基地。

结合中心村培育建设,打造功能综合型精品村。按照布局合理化、产业规模化、人口集聚化、设施配套化、服务社区化、环境生态化的要求,引导自然村农村人口向中心村集聚,深入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合理调整村庄土地利用结构和空间布局,统筹推进中心村给排水、供电、道路、绿化及垃圾处理、污水治理、电气化、信息化等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建设中心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文化活动场所、体育健身场等公共服务场所,合理选择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子来壮大村域经济,培育建设人口集中、产业集聚、要素集约、功能集成中心村。

结合村庄天然优势,打造自然生态秀美村。以达到秀美、自然、与山水相协调为目的,主要实施五大工程:“拆”,就是拆违、拆旧、拆危、腾空间;“改”,就是卫生改厕、旧房改造等;“建”,就是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硬化(环村公路)、防洪堤、水系排通、污水治理;“美”,就是进行墙体外立面改造、垃圾处理、三线改造等;“绿”,就是绿化。

结合产业优势,打造特色产业强村。因地制宜地发展茶叶、水果、蔬菜、中药材、油茶、香榧、毛竹等农林特色主导产业,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推进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和旅游化,着力挖掘和拓宽农家乐、来料加工、农村电子商务、缙云烧饼等新型产业促进农民增收的潜力与实力,培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态的大产业,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强村。

(2)致力“四个整治”,打造“线”上美丽沿线棚舍及违章建筑问题整治。按照美丽风景线建设要求,分村分类有序推进。金丽温高速风景线和330国道风景线完成拆除违法建筑28万平方米,拆除违法广告牌3 300余处2.2万平方米。

沿线村庄乱堆乱放问题整治。缙云县在前阶段对金丽温高速、高铁沿线相关问题整治基础上,把握时间节点,继续加大力度推进村庄内外、道路沿线、田头地角乱堆乱放问题整治,提升公路边、村边、田园环境整体面貌。

沿线绿化美化及坟墓整治。按照“村容整洁环境美”的要求,沿线乡镇(街道)、相关部门抢抓时间,实施环境绿化提升工程,大力推进村边绿化植树和坟前绿化。全县完成种植各类苗木160万株,完成坟墓治理6 650穴。

沿线外墙立面改造整治提升。紧紧围绕“美丽民居”建设目标,优化沿线人居环境,努力形成怡景怡心宜居新格局。全县完成外墙立面改造240万平方米。

(3)致力“五个清洁”,打造“面”上整洁清洁家庭。倡导文明,树立新风,遵守公德,爱护公物,热心公益,培养良好卫生习惯,树立健康生活理念。做好家庭卫生保洁,落实“门前三包”(包卫生、包绿化、包秩序),房前屋后无乱搭乱建、乱贴乱画,做好建筑垃圾处置和生活污水治理工作。

清洁村庄。完善保洁网络,卫生保洁制度列入村规民约,实行“网格化保洁、精细化管理”。开展垃圾减量处理试点。实行垃圾分类处置,做到垃圾资源利用最大化。实行由主体单位区域合理布点,就地填埋处置的方式,切实解决建筑垃圾处置问题。

清洁河道。对现有垃圾河、黑臭河以及河道违章建筑、违法占用进行重点整治。全面实行“河长制”,实施分级负责、一河一长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管理主体,开展常态化管理,建立河道日常保洁管理制度和长效管护机制。

清洁公路。加强客运保洁管理教育,提升司乘人员环保意识,客运车辆内设置垃圾桶并张贴文明卫生宣传标语,提醒乘客不向车外抛弃废物。用规范化管理推进精细化养护实践,对文明示范路进行重点打造。加大巡查和查处力度,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公路两侧乱搭建、乱堆放、乱倾倒和废物污染公路现象。

清洁田园。加强农用棚舍监管力度,拆除废弃棚舍,规范美化生产必需棚舍,养殖棚舍按规划统一安置。建立禽畜标准化养殖排泄物综合治理机制,落实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场所。建立农资包装物和废弃农用塑料薄膜(地膜)常态化回收处置机制。

2.存在问题

一是资金投入有压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量大、面广、线长,项目投入资金多,以政府投入为主,融资渠道单一,落实配套资金压力大。二是群众意识不够强。部分群众对美丽乡村建设认识存在着偏差,主动意识还不强,存在消极思想,如拆旧治乱等工作牵涉到个别群众切身利益,由于有些群众认识不高,给工作带来较大的难度。三是长效机制未形成。推进外墙立面改造,治理有力度,控新有难度,存在“治旧未控新”现象。推进坟墓治理工作,亟需完善长效治理机制。

3.对策建议

(1)先“洗脸”后“化妆”,保护美丽环境一方面,要全面“洗脸”做到“洁净如洗”。确保抓出“山河换新颜”的成效,牢牢守住生态底线。重点要推进“五清”行动,努力做到不留死角治“脏”、不留情面治“乱”、不遗余力治“差”。另一方面,要巧妙“点缀”做到“洁雅翠绿”。要坚持“见缝插绿、拆墙透绿、拆违补绿、生态增绿”,让绿色成为美丽乡村的主元素和主色调,努力达到山水林田湖城乡和谐一体的美丽效果。

(2)先“面子”后“里子”,提升美丽内涵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扶贫改革和“三位一体”改革等“三大改革”为重点,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努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现代化水平。要把传承传统文化作为乡村之魂。大力弘扬黄帝、石头、豫剧、道教等乡土特色文化,保护好历史文化遗迹遗存,真正让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3)先“盆景”后“风景”,打造美丽风光一是必须“美化门户”。对火车站、高速公路出入口及进城主要道路沿线等这些“城市脸面”,一定要精心规划设计,高品质改造建设,提升缙云的“第一印象”。二是必须“做精盆景”,按照“村村有亮点,镇镇有典型”的要求,打造一批美丽乡村示范点。三是必须“打造风景线”,做好金丽温高速风景线、鼎峰迎宾线等重点道路沿线绿化、小品塑造、立面改造工作,打造一批美丽乡村风景线。

(4)先“规划”后“建设”,绘好美丽蓝图一要坚持城乡一体编制规划。在编制规划过程中,找准自身定位,形成相互衔接的规划体系。二要坚持因地制宜编制规划。切实改变千村一面、千户一面、千房一面的现象,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塑造缙云的特色。三要坚持衔接配套编制规划。重点做好县域村庄布局、城镇体系、基础设施等规划相互衔接,确保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建设一盘棋。

(5)先“美丽”后“经营”,做大美丽业态一方面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重点要围绕“两基地”(生态精品农产品生产基地和休闲养生农业基地),突出“两重点”(农业标准化和品牌化),大力发展精品农业。另一方面着力抓好农民增收。继续抓好以“一个烧饼三个家家”为代表的富民产业,切实巩固“消除4600”工作成果,有效提升低收入农户家庭人均纯收入超8 000元户数比重。

(本文作者系浙江省缙云县农业和农村工作办公室主任)

(本栏编辑:张竹叶潮)

猜你喜欢
美丽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美丽的夜晚
我们创造美丽
平凡又美丽
谁是最美丽的虫(三)
美丽的花
不可错过的美丽配饰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