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产融合”打造农业产业化升级版

2016-08-01 08:21尹成杰
农经 2016年7期
关键词:现代农业融合农业

文| 尹成杰

文|本刊编辑部



三产融合”打造农业产业化升级版

文| 尹成杰

尹成杰农业部原常务副部长、中国农业经济学会会长

三产融合促进发展提升竞争力

在农业的转型发展中,推进农业的产业化经营、促进“接二连三”是一个重要方向。这不仅是当今世界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与方向,也是我国农业产业提升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源泉。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和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93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这是立足于国内外经济发展和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大背景下作出的重大决策。为什么我国当下如此强调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因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是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的内在动力,也是农业面临严峻挑战应对的重要手段。通过一二三产业的融合来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下面将围绕一二三产业如何发展与现代农业的问题谈谈我的几点思考。

提高农业的竞争力必须靠三产融合

事实上,我国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理念和做法起点并不晚。回顾中国农村改革开放的历程不难发现,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我国一些重点地区相继提出了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思路。比如山东省最早提出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问题,并做了一些试点。再比如江浙沪地区一些发达省份和东北粮食主产区,当时也提出了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模式。但由于结合不紧、融合不深、政策支持力度不够,致使我国农村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仍然层次比较低、发展比较缓慢。

我国的农业要应对挑战、破解难题、突破困境就要从三产融合发展来提高农业的竞争力。当前中央提出的三产融合发展,其内涵和目标与以前的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相比较,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现在我国提出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不是简单的相加或者相乘的关系,与几十年前农村的一二三产业的状况和城乡之间的互动大不相同了,也和国外一些国家一二三产业的某些状况有很大的区别。所以说目前我国农村农业发展进入新常态,进入改革的攻坚期和深水期,进入农业结构深度调整期,进入现代农业建设的加快发展期,再来谈一二三产业融合,就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农业和农民问题,而是要解决谁来建设现代农业的问题,如何加快新农村建设问题,如何促进农民增收,推进城乡一体化这样的重大问题。

很显然,解决这些问题只靠现有的农业经营主体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将加工主体、流通主体、生态文化环境主体等形成合力,协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而城乡一体化发展,一定要有产业做基础。所以三产的深度融合才能为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奠定一个坚实的产业布局。

当前我国农业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并不完全是农业自身,也与其他相关领域和产业密切相关。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有把一二三产业融合起来才能从产业的总体布局上来应对挑战,寻找实际的效果。也就是说,目前我国农村提出的一二三产业如何发展的战略任务是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提出来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

现在农村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最终目标是什么?一是打造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升级版;二是建立健全农业的生产体系、产业体系和经营体系;三是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拓展农业的新兴功能,保护农业的生态和资源,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四是打造夯实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产业集群和产业技术;五是补齐农业发展的短板,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民增收;六是调整和优化农业供给侧的结构,优化农业区域和产业布局,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农产品的有效供给。

多元化产业融合

怎么样来融合?采用什么样的机制来融合?我认为既要重视大农业,又要重视农村的大产业。农村的产业包括种植业、养殖业,同时在这个基础上它的内涵和外延要发生变化,所以要包括加工业、流通业、服务业,还要包括文化旅游业、生态环境修复保护业。这样一来农村产业既要提供生产和加工流通服务,又要提供文化、休闲、旅游、生态产品的服务,在这样发展的新常态下,才能够为农村一二三产业的多重融合共同发力,实现双赢。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以农业和农村产业为依托,以新型的经营者为主体,以利益机制为主干,实行要素聚集、产业融合、体制改进,将一二三产业的资源技术、资本等各要素进行跨界集约配制和组合。要创造农村一二三产业多元化融合的形式和业态,使今后现代农业不能仅靠一项技术当拳头,要三四产业多项组合,不仅要一产内部小循环,更要实现三四产业逐步大循环,要农工商跨界融合组合,多元化、多形式的互动。

在这样的思路下,既可以产前、产中、产后融合,也可以发展单项纵向融合,也可以跨界横向融合,也可以区域内融合。这样才能真正的扩大融合规模,提高融合质量和水平。但是无论哪种形式的融合,都应该以建立稳定融合、提升融合、保障融合的体制和机制为重点。目前从一些地区开展三个产业融合的做法和经验看,在体制和机制上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可以发展订单融合机制,通过订单把三个产业连接和融合起来;二是实行股份融合机制,农村可以把承包经营权入股,建立股份合作的三产融合体,经营权变股权,农民可以变成股东,采取保底收益价按股分红的形式,让农户分享加工、销售、流通环节的收益;三是实行合作制融合,建立三四产业的合作社,专业合作社,实行统一管理、合作经营、风险公担、利益共享。建立一种机制保障融合、稳定融合、发展融合是非常重要的。

多举措促进融合

最后一个问题就是要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提升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水平。为什么要强调采取有效措施,就是要符合实际。我国的农业发展具有很大差异性和不均衡性。从总体上看,我国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快转变的时期,有的地方现代农业建设比较快,农民使用手机就可以知道蔬菜大棚里的温度,知道它的市场价格等等;还有些地方传统生产方式和现代生产技术并存,互相交织的应用和使用;也有些地方仍旧停留在传统农业的阶段。

虽然我国近年来取得粮食产量十二连增,农民收入增长十二连快的成就,但是与大数据农业、互联网农业、智慧农业、绿色生态发展农业比较,差距还相当大。所以现代农业科技含量比较低,而且这种情况比较普遍。生态和环境消耗透支过度,化学投入比重呈增长的状态,是一种惯性的方法。竞争力不强,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难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就要针对存在的问题,因地制宜采取一些措施来促进三个产业的融合。

农业内部种养业可以融合,农业产业与加工业、流通业、文化旅游业、生态环保业、社会服务业可以融合,只有深度融合才能提高融合的效率。举两个案例,一个是现在猪肉的价格涨幅比较大,近期好像有回落。但是农民养猪从猪产业得到利润的那一部分并不是最多的,为什么呢?因为一头猪出了猪圈要到餐桌上,得经过五个环节。比如说农民出售、二道贩子收购、运输、进行检疫屠宰、白条批发、零售上市就五个环节了。其实农民养猪和后面四个环节并没有融合,走不到加工流通环节,所以说猪价上涨,但农民拿到的那一部分并不是最多的。因此养殖链条、种植链条想要提高利润率和收入,就要走融合之路。

湖北省潜江市的一个水稻产区,过去稻田只种植水稻。后来他们发现水稻收了以后利用稻田还可以连作一季养虾,就实行了稻虾连作。在这个基础上又实行了水稻与养虾共作的方法,就是既种水稻同时又养虾,这样就对经营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必须使用绿色的农药和化肥,来保证水稻和虾共同生长,提高质量。他们还将小龙虾的剩余物、各类虾壳等,经过加工提取虾壳素,虾壳素有很好的预防衰老的效果,同时增加了收益。通过这四次的融合,养虾、种稻这是种植业、养殖业的内部融合,然后和加工业、流通业、新农村建设外部融合起来,形成了一体化生产,实现了一地两用,一水共用,集约制造,加快了发展。

因此,要采取措施,第一个就是三产集中融合,走集约化聚集化这样的路,提高资源、技术、资金的利用效果;

第二就是要深化农业固定结构,加强农业资源循环的保护,提高质量安全治理,特别要增强农产品消费需求的适应度,发挥适度规模经营的引领作用。

第三要加快建设新型经营主体。现在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是突破小农经济,构建现代化大农业的组织基础,不但要大力发展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还要发展股份合作经营组织,农产品的加工型、流通型、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型的经营主体。

第四是要大力发展农业和农村社会化服务业。在谈到美国农业的时候很多专家也说过,美国农业人口只占人口的2.8%,所占的比例很低,所以它的效率很高。但是美国农业服务人口就占了15.3%,大量农业社会化服务为农业提供动力。因此发展三产融合,要大力发展农业和农村社会化服务。

第五就是要建立健全促进三四产业融合的政策措施,在财政、信贷、税收、保险的政策层面实行配套,来扶持新型经营主体,和加工型、流通型、服务型的龙头企业进入农业,促进融合。

(本文根据作者在“中国魅力全农产业发展论坛”上的演讲编辑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在扶贫攻坚与石漠化治理中,广西都安等地把大石山区的毛葡萄种植,作为了改善生态、带领石山区居民致富的重点特色产业。

农业产业精准扶贫

文|本刊编辑部

改革开放以来,一场政府主导的大规模开发式扶贫战略成效显著,开拓出了一条“中国式扶贫”道路。2020年,我国7000万贫困人口要全部脱贫,这是党中央提出的“十三五”期间脱贫攻坚的目标。

新时期的扶贫,有了新的特点,要实施精准扶贫,瞄准扶贫对象,进行重点施策。在实际工作中,既要增加扶贫投入,更要精准识别扶贫对象,瞄准扶贫对象,多元实施扶贫政策。

在这其中,相关企业也加入了扶贫攻坚战中,在开发式扶贫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现在,距离2020年还有5年的时间,在中央的带领下,全社会形成合力,加快推进扶贫工作,将中国式扶贫驶入快车道。

猜你喜欢
现代农业融合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融合菜
现代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