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产业脱贫的杨头村样本

2016-08-01 08:21农经夏海军
农经 2016年7期
关键词:茶厂桐城特色产业

文|《农经》特约记者 夏海军



特色产业脱贫的杨头村样本

文|《农经》特约记者 夏海军

特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近年来,杨头村抢抓产业扶贫政策机遇,以茶叶产业开发为依托,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全方位、多元化培育特色支柱产业,不断增强造血功能,稳步推进贫困户脱贫致富。

确保到2020年全面实现“人脱贫、村出列、县摘帽”,既要重视贫困户脱贫,也要重视贫困村出列,而山区贫困村脱贫一直是老大难的问题。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指出,实施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扶持建设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特色农业基地。加强贫困地区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培育,发挥其对贫困人口的组织和带动作用,强化其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贫困户更多分享农业全产业链和价值链增值收益。

安徽省桐城市杨头村就是一个通过特色产业带动脱贫的样本。

特色农产品怎么才能变现?

黄甲镇杨头村是国内著名茶叶品种“桐城小花”的核心产区,但却长期摆脱不了贫困。虽然村里有这一特色产业,但以前村民大多分散种植,种植技术陈旧,品质不高,品牌不强,销售渠道窄,经济效益不高,才导致杨头村的农民收入不高。“除了因病致贫外,主要是产业扶贫不足,只有通过规模化经营,提高贫困户的种养技能,才能为贫困户实现稳增收。”黄甲镇党委书记王凯红告诉记者。

为了利用发展特色产业带动村民脱贫,杨头村整合资源,集中经历组织村民种植“桐城小花”。一时间,做强“桐城小花”这个主导扶贫产业成为了当地人的共识。但是,如何把特色农产品变成现金,变成增收门路,又成了村民们的老大难问题。

杨头村为了解决特色产业变现难的问题,一方面,在种植上提高农民技术,从田间管理到制作流程,都有茶叶专家为贫困户授课。“现在农户不愿使用农药、化肥,更愿用有机肥、人工锄草,茶叶收入提高了30%左右,人均茶叶收入达到3000元。”杨头村第一书记胡党生说。

另一方面,村里以农民合作社为载体,打通了从种植到销售的整个产业链条。“在采茶季之前,就联系好了外地采茶人员,帮助缺少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采摘。统一收购、加工和销售,解决了190个农户卖茶难的问题。”杨头村有机茶合作社社长王忠平说。

贫困户王期余住在海拔900米的山上,妻子患病,女儿在外读大学。王期余说:“茶叶专家到村里手把手进行培训,我家的茶叶质量和收入逐步提高。今年卖茶纯收入有1.7万元,对年底脱贫充满期待。”

当前,安徽省正在实施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提出到2018年,每个贫困村至少发展1项特色种养业,使每个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至少能从事1项特色种养业。

如何解决贫困地区产品单一?

“以前农户家家都种‘桐城小花’,也会出现经营品种单一的问题。”桐城市扶贫办主任魏国胜说。

为了解决可能由产业单一引发的问题,杨头村扩大特色农业范围,打造“一村多品”的特色产业扶贫模式,村里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经济能人,为当地农户提供就业,拓宽了脱贫渠道。

村民金少清在浙江务工多年,积攒了一定的资金。他响应政府号召,返乡后流转村里280亩林地,发展安吉白茶。“家乡的土壤和气候也适宜种植白茶,这里的种植成本比浙江要低得多,市场竞争力大。”村民齐龙江在白茶基地做管理,现在每月能拿到3000元左右的工资。除此之外,家里还有林地收入,年收入可观,去年已经成功脱贫。

“特色种植要因地制宜合理确定种植发展方向、重点和规模,提高增收的持续性和有效性,还要考虑到地方的资源禀赋以及贫困户的经营能力和脱贫需求。”安徽省扶贫办副主任陈先德说。

杨头村村民桂祖芳,家里茶园少,2个孩子同时上大学,经济压力大,2014年建档立卡时被评为贫困户。去年靠种植石斛纯收入2万元,当年就实现了脱贫。他告诉记者:“以前在山里挖了少量的石斛种植,但是没有什么经济效益。驻村工作队经过走访,帮我制定了石斛脱贫的计划。 ”

“全镇已形成了一批特色种植业的扶贫格局,实现了不同季节都有增收项目。比如杨头村,既可以发展优质有机茶又可以发展石斛等。”王凯红说。

龙头企业的带动力量

按照脱贫攻坚部署,不仅要贫困户摘帽,也需要贫困村出列。贫困村脱贫的一个重要标准是,年集体收入达到5万元。

一直以来,贫困村发展特色种植面临着两大突出问题,首先是启动资金,贫困户靠自身很难借到钱,缺乏抵押、担保,也难贷到款;其次是缺乏技术,多数贫困户文化水平较低,劳动技能单一。如何才能解决这两个问题?利用龙头企业组织资金,整合技术力量是有效的方法,而黄村镇则更加深入一步,通过集体办厂,成为龙头企业,更加有效带动农民增收。

为了帮助贫困村增加收入,黄甲镇8个建档立卡贫困村都建了村集体茶厂,有效解决了贫困村村集体收入薄弱甚至为零的老大难问题。近日,杨头村有机茶合作社回收部分农户滞销的干茶,进行统一包装后对外销售。王忠平说:“合作社承包了村里的茶厂,作为管理方每年要给村集体4万元承包费。”

贫困村办茶厂的钱从哪里来?王凯红介绍,杨头村茶厂由桐城城投公司出资180万元建设,村里用茶厂的承包费,归还城投的部分建设资金。

黄甲镇鼓励村集体领办经营实体,用好集体山场水面、房屋资源,从事特色种养加产业,获取租金或合股经营受益。“从2014年以来,村集体收入增幅显著。正在发展30亩村集体茶园,建成后将为村集体年均再增加10万元左右。”胡党生说。

去年,村里靠出租两间门面房和集体茶厂,一年有3万多元的集体收入。但是,当年为建设一条2.2公里的水泥路,尚欠有60余万元的债务。村里经过论证,多方筹措的10万元资金,就地取材建了一座菜籽油加工厂,运营后村集体收入可以达到5万元以上。

猜你喜欢
茶厂桐城特色产业
桐城三祖传记文创作之差异探微
党建引领谋发展,特色产业促振兴
新店:健身器材特色产业“化蛹成蝶”
浅析桐城歌的艺术特征
安徽桐城六尺巷
西海岸:特色产业振兴乡村
多个特色产业在全国领先
浅析国内茶厂的年底会计核算
“桐城歌”的保护和传承
紫阳富硒茶再次走向国际市场俄罗斯一大学与和平茶厂签约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