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越南古典汉诗创作的“梅”开二度

2016-08-01 00:55肖嘉钰
青年文学家 2016年23期
关键词:咏梅唐诗

肖嘉钰

摘 要:自古以来,汉文化与越南文化一直处在沟通交流的进程中,在诗歌方面则体现在唐诗对越南古典汉诗的启发、融合与促进,唐诗中的咏梅诗更是对越南汉诗中的咏梅诗影响颇深,使得咏梅诗在中华大地以外实现了更具深远意义的发展。

关键词:唐诗;越南汉诗;咏梅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3-0-01

一、中国古典诗歌对越南汉诗的影响概况

中国诗歌创作在唐代时期可谓达到鼎盛。唐代以后,诗歌广泛流传于大街小巷,无论是在内容题材上,抑或是在感情抒发上都引人入胜,深得人心。唐代的文人学士对诗歌的字句锤炼,精雕细琢更使得唐诗成为中华文化艺术星河中的一颗璀璨明星,同时也照亮了更为广阔的东亚文化艺术的夜空。其中,越南作为同中国关系密切、山水相连的重要邻邦便受到了中国文化的感染和影响。

中国的咏梅诗最早见于诗经,经过历代时期的不断完善和成熟,在宋代发展到顶峰,并且一直延续到清代,清代更是成为了咏梅诗数量最为庞大的朝代,这一切无不体现出中国诗人对梅花的喜爱和赏识。有趣的是,在中国诗人的影响下,越南汉诗人也开始对梅花有着某种程度的偏爱并将其抒发于自己的诗作当中。以《皇越诗选》为例,梅花成为这部诗选中被咏颂次数最多的物像,在整部诗选的五百余首选诗中直接歌咏梅花的就达到二十余首。由此可见,越南汉诗人所受中国古典诗歌中咏梅诗的影响是文化感染的结果而并非偶然。

二、越南汉诗中咏梅诗的举例和赏析

首先,以《皇越诗选》卷五,邓廷相《题唐宋璟作梅花赋处》为例。

犹记唐朝宋太爷,当年此处赋梅花。

笺头断续开银蕊,笔下横斜茁玉肥。

骨骼俨然君子操,精神矫若上仙家。

生生含得无穷意,今尚分香入使车。

首联交代出诗人赏梅的地点,即宋璟作梅花赋时所处的地方,诗人也许正是想到了唐朝宋太爷在这里写出了闻名于世的佳作,于是便决定在此停留,使自己也可以沾染到梅花的气息;颔联对仗工整,“笺头”对“笔下”、“断续”对“横斜”、“开”对“茁”、“银蕊”对“玉肥”,这一联勾勒出一幅冰清玉洁的梅花挂满枝头,梅枝纵横交错的生机勃勃的美好图景;颈联中诗人进一步睹物思怀,由梅花的雪白无瑕、芬芳清新来赞美如同梅花一样的君子的刚正节操和纯净;尾联诗人道出梅花所含的深意是无穷的,虽然如今这梅分给自己出使到中国的使车一些香气载着自己离开,但是自己的心依旧系着梅花。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对梅花的欣赏和喜爱。

其次,以《皇越诗选》卷四,阮光弼《奉和御制梅花》为例。

罗浮山下小村孤,的呖梢头万斛珠。

百合香飘风外远,五铢衣薄雪中癯。

春回东阁情多少,月满西湖梦有无。

天意欲资调鼎用,花魁先放两三株。

首联着重描写环境,罗浮山下的一个孤零零的小村庄,鸟儿在枝头吱吱喳喳地鸣叫,呈现出一个清苦寥落的氛围,奠定了全诗的基调;颔联前后句形成鲜明对比,“百合香”与“雪中癯”的强烈冲击将恶劣的境况衬托得更为不幸,即以“百合香”的乐景衬托出“雪中癯”的哀情;颈联对仗十分工整,“春回”对“月满”,“东阁”对“西湖”,“情”对“梦”,“多少”对“有无”,共同形成了时间对、地点对、事物对以及数量对,诗人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心中徘徊、迷茫的情致;尾联将梅花誉为“花魁”,将梅花作为自己精神上的知己故人,表达了诗人对梅花幽姿的赞美以及对梅花的洁品的推崇。

再次,以《皇越诗选》卷三,陈侃《早梅》为例。

地底潜江春意回,南枝问暖已先开。

一年一见故人面,冰雪精神认得来。

整首诗通过描写早春时节,天气回暖,同时也迎来了梅花一年一度的争相开放,诗人意在表达自己并非是通过梅花开放的表面特征来判断早梅的到来的,更令自己振奋的实则是梅花不畏严寒冰霜的高洁的冰雪精神。

此外,越南汉诗人还写出了许多佳句来抒发对梅花的赞美,如《皇越诗选》卷三,黎苏《冬节即兴》中的“一阳回暖处,消息自梅梢”;“皇越诗选”卷二,阮亿《各舍和友人韵》中的“穷居随分寄衡茅,惟恨梅花不入骚”等等。

三、越南汉诗中的咏梅诗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借鉴

首先,表现在对中国古典诗歌体裁的采用上。具体表现在咏梅诗上则以七言律诗较为广泛,以阮光弼的《奉和御制梅花》为例,这首诗完全符合七言律诗在体式和声律上的基本要求。整首诗共八句,每两句为一联,共有四联且中间两联对仗较为工整。全诗偶数句的尾字依次为“珠”、“癯”、“无”、“株”,押平声韵,正符合七言律诗在声律上的要求。

其次,表现在对中国古典诗歌艺术手法的引进上。以邓廷相的《题唐宋璟作梅花赋处》和阮光弼的《奉和御制梅花》为例,两首诗都运用了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的手法,借梅花开放的景色来抒发自己对梅花的赞美和喜爱,将自己不畏艰难、追求高洁的志向寄托于梅花之上。

最后,表现在对中国古典诗歌词句的借用上。这里以阮光弼的《奉和御制梅花》中“春回东阁情多少,月满西湖梦有无”一句为例,“西湖月”一词是中国古典诗歌中清冷哀伤的特殊意象,使得清冷的明月和孤傲的梅花以某种特殊的形式契合于精神领域之中。通过对中国古典诗歌词句以及典故的借用,使得越南汉诗的咏梅诗也更增添了一分姿色。

原本在中国古典诗歌创作中,咏梅诗已经成为了梅花精神的重要载体,诗人们无论是通过对梅花“疏影横斜水清浅”的枝影美的描绘和“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气味芬芳的外在形容,或是对梅花品性高洁、傲视霜雪的内在诠释,都已经将梅花,将咏梅诗推到了一个高峰,催发了梅花、咏梅诗的“一度开放”。但更令人欢喜的是,当越南汉诗人受到中国古典诗歌的深刻影响,他们努力从中国古典诗歌的咏梅诗中借鉴成功经验并将自己民族的文化意蕴、文化内涵融入其中,为梅花、咏梅诗赋予新的生命和色彩,实现了咏梅诗的“梅”开二度,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越南古典汉诗创作的蓬勃发展。

猜你喜欢
咏梅唐诗
浅述“水洗(刻绘咏梅)”的创作
张咏梅锦鸡坪就义
七律·咏梅(外一首)
张咏梅锦鸡坪就义
张咏梅锦鸡坪就义
唐诗写柳之妙
春夜讲唐诗记
唐诗里的日与月之争
品读唐诗
点绛唇·咏梅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