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器人:知不足后思进取

2016-08-01 13:39萧惑之
中关村 2016年7期
关键词:工业机器人

萧惑之

“我们不仅要把我国机器人水平提高上去,而且要尽可能多地占领市场”。

机器人是“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机器人革命”有望成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一个切入点和重要增长点。“我们不仅要把我国机器人水平提高上去,而且要尽可能多地占领市场”。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个“既高瞻远瞩又脚踏实地”要求,实话实说,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日前,赛迪研究院发布的2016年版《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白皮书》,其实是《中国制造2025》的细化,读后很有启发,那就是“知不足后思进取”。

在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态势下,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迅猛,2015年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继续保持世界第一,达到6.6万台,约占全球销量的1/4,保有量增长至25.6万台。人贵有自知之明,中国机器人与世界强国的差距,仍然是大二不强,多而不精。世界发达国家根据自身特点纷纷对机器人产业进行战略布局。美国凸显在系统集成和国防军工机器人等方面存在优势。欧盟则在在工业机器人和医疗机器人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日本偏重于机器人生产、应用、主要零部件供给和研究,优势明显。韩国机器人产业虽起步虽晚,但依托汽车、电子等行业,产业竞争力快速提升。

在世界格局中,我国是机器人销售市场,而不是精品生产地。日本、韩国和德国是工业机器人主要产销国,其保有量和年度新增量都位居全球前列。日本机器人制造商国际竞争力强劲,在全球机器人制造商四大家族中独占两席。相比之下,我国是工业机器人主要的销售国而不是产出强国,2015年我国机器人的新增量为6.6万台,其中国产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销量为2.2万台,国内市场份额占比刚超过30%。

《白皮书》提出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存在着五大问题。一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乏核心技术原创性成果和创新理念;精密减速器、伺服电机及驱动器、控制器等基础功能部件的技术差距尤为突出,长期依赖进口。二是产品以中低端为主。应用于汽车制造、焊接等高端行业领域的工业机器人市场主要被日本和欧美企业占据。三是企业成本压力大。核心部件诸如精密减速器和伺服电机等,70%依赖进口。要以高出近4倍的价格购买减速器,近2倍的价格购买伺服驱动器,企业的盈利能力被蚕食。四是自主品牌“有名无识且无实”。国人已经习惯使用国外品牌。我国机器人生产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九成企业规模在1亿元以下,难以与外企抗争。五是行业标准尚不规范。国产机器人质量参差不齐,部分企业未找准产品定位便盲目投入,忽视技术攻坚,拼装为主,低端产能过剩。

鉴于此,《白皮书》提出五项建议。一要完善政策扶持体系。在资金、税收、产品销售补贴等方面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提高国产工业机器人使用率。鼓励金融资本、风险投资及民间资本参与机器人产业,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在海外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二要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加快技术攻关,突破产业技术瓶颈;建设人工智能、感知、识别、驱动和控制等下一代技术研发平台;同时要关注还没有被纳入的如能源、大数据、安全和材料等领域的技术创新。三要注重深入开展示范应用。按智能制造的需求,在汽车、电子、物流、军工、半导体、制药、食品等行业开展自主品牌工业化示范应用。四要集中突破重点产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集中技术力量和资金,重点突破面向汽车、电子等高端应用领域的工业机器人,掌握总体技术,并推进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新创业。

工信部长苗圩先生说得好:中国制造业尚处于“工业2.0”和“工业3.0”并行发展的阶段,必须走“工业2.0”补课、“工业3.0”普及、“工业4.0”示范的“并联式”发展道路,所以我们的任务就比德国实现工业4.0更加复杂、更加艰巨。“图虚名,招实祸”,机器人的“生育”还是要扎扎实实地走“优生”之路。

猜你喜欢
工业机器人
谁将成为工业互联网的“BAT”?
工业互联网,在路上
机器人,让未来走近你
工业人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工业4.0”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