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是一团火 “农”是一门经
——记河北省盐山县聚农种植专业合作社

2016-08-02 10:13王金山张卫红李炳义
中国农民合作社 2016年2期
关键词:河北省成员小麦

■ 文/王金山 张卫红 李炳义



“聚”是一团火 “农”是一门经
——记河北省盐山县聚农种植专业合作社

■ 文/王金山 张卫红 李炳义

河北省盐山县,位于黑龙港流域,该流域地处暖温带,光、热资源丰富,非常适宜农作物生长,聚农种植专业合作社就位于此,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厚的政策为合作社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员们不畏艰辛、勇于创新的精神更是合作社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因时而变成立合作社

示范区的重要部分,同时,合作社确立了玉米、小麦等大宗粮食作物为主导产业。

截至2014年9月底,合作社已有团体、个体成员共137个,注册资金586万元,积极整合土地资源,开展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在充分保障粮食安全生产的前提下,逐步探索出了一条粮食主产区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路子,与成员在市场信息、业务培训、技术指导和产品营销等方面,形成了稳定的服务关系。

盐山县,农作物常年播种面积93.4万亩,其中玉米、小麦播种面积分别为35.5万亩、40.6万亩,是“国家粮棉基地县”、“国家商品粮基地县”。近年来,粮食价格的攀升,加上国家一系列的惠农政策,极大地促进了盐山县农户种粮的积极性,玉米、小麦生产已成为农民增收、农业增产的主要途径。

然而,作为传统农业县,盐山县还属于国家级贫困县,新农村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仍然存在不少问题,突出表现为农户增收渠道单一,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缺少农业生产发展的“领头羊”。在此大环境下,聚农种植专业合作社于2012年应运而生,成立之初,合作社就承担了盐山县庆云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该项目属于河北省现代农业

合作社小麦收获现场

随事而制铺就成长路

服务为先,为成员谋利。

为最大限度地为成员谋利,合作社多方努力,开展各类服务。一是做好技术推广服务。合作社坚持“以人为本、科技支撑”的理念,以河北农业大学为依托,与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沧州市农林科学院等科研单位实现技术合作,同时,从这些单位引进人才,充实合作社的技术、经营管理队伍,为各项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人力支撑。自成立以来,合作社累计引进“济麦22”小麦品种、“滑玉8号”玉米品种等优良品种以及土壤检测配方施肥、肥料控释、小麦玉米高效栽培等6项技术。二是开展技术培训服务。有了科技、人才支持,成员的消化、吸收、应用成了“攻克”难关。为推进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让技术见到实效,合作社多管齐下,已累计举办农技知识讲座15期,田间技术指导3000人次,向农户发放技术资料5000余份,有效提高了农户的种植水平和科技意识。三是提供农产品烘干、销售等服务。2013年秋季,农户玉米收获后,遇到雨水连连,玉米无法晾晒,导致发霉,给成员造成了极大损失。为避免重现该种状况,2014年初,合作社投资100多万元建设粮食库房2000平方米、粮食晒场1500平方米和年加工粮食1000万公斤烘干塔1座。同时,聘请了10名农产品加工技术人员,完善健全农资销售服务超市300平方米,检测调整测土配方施肥生产线1条。硬件设施的完善,基本满足了成员的需求,增强了合作社产品市场竞争力。

示范带动,让利于成员。合作社拥有自己的核心种植基地,实行无公害标准种植,吸引了众多成员到此参观学习。

对成员,合作社采用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在生产管理上,实行“六统一”,即统一购买生产资料、统一种苗、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包装销售、统一产品品牌,切实在各个环节把成员组织起来。在产品质量控制上,合作社建立健全投入品管理制度、产品质量检测制度、产品准出制度和产品可追溯制度等,严格实行划分区域责任管理,实现田间生产档案全覆盖。

对非成员,合作社为其优惠提供种子和配方肥,有效带动了周边种植业的发展。同时,与非成员签订产品回收协议,解除了农户单家独户销售难的后顾之忧。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合作社已经辐射带动周边农户820余户,每户亩增产粮食100公斤以上,每亩节约肥料60元以上,总计亩均节支增收260元。

流转土地,帮成员增收。

为扩大种植基地,合作社在盐山县庆云镇西木、后塘等村流转土地2600亩,按照无公害标准建立种植基地2000亩。通过实行土地流转,成员从三方面获得经济收益,收入呈现多元化,实现合作社与成员双增收。一是租金收入,农户将自家承包地流转给合作社,每年每亩可获得1000多元;二是股金收入,合作社经营状况良好取得经营利润,成为合作社股东的村民可以获得相应的股金分红,共享合作社的发展成果;三是薪金收入,村民可以自愿、优先参与合作社的生产种植,并以农业工人的身份获得工资收入,依岗位分工,每人每天工资性收入在50元—60元。

此外,合作社购置安装了花生油自榨设备,并从隆化购进优质花生米进行加工,花生油以优惠价销售给成员;为农产品注册了“转地”商标,实行农产品的品牌化经营。

对合作社成员进行业务培训

与时俱进勾勒新蓝图

“聚”是一团火,合作社的成立集合了成员的智慧,也拉动了成员收入的提高。2013年,合作社成功示范种植的“师栾02-1”、“滑丰8号”、“济麦22”等5个优质品种,所产小麦均以高出市场价0.2元/斤—0.4元/斤的价格售出;实现粮食销售收入560万元,其中年终二次返利额达30万元,成员户与非成员户相比平均增收31%。合作社先后被沧州市人民政府授予2014年—2015年度市级示范社称号,被河北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为2014年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

未来,合作社将继续强化内部管理,加强硬件设施建设,搞好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服务。发展农业生态旅游产业,不断发展和壮大种植产业,打造优质品牌,拓展国内外市场,为盐山县的农业生产、和谐社会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单位:河北省盐山县农林局农经站)

栏目编辑:孙超超

猜你喜欢
河北省成员小麦
主产区小麦收购进度过七成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孔令让的“小麦育种梦”
2020年河北省对外经济
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
河北省
叶面施肥实现小麦亩增产83.8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