绑架家长的作业

2016-08-02 14:12陈方
杂文选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规定动作养蚕桑叶

陈方

据说,每年春暖花开的四五月份都会让一批杭州家长为之色变。《钱江晚报》5月16日报道,养蚕几乎成了杭州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材的“规定动作”。这个规定动作,让两万多名小学生家长彻底抓狂。为了让几粒比芝麻还小的蚕卵完成整个生命周期,有的家长带着孩子一起去公园偷摘桑叶,有的辗转找到农业科研单位的朋友要几片,有的驱车几十公里去农村找,有的通过淘宝快递……全杭州的小学生家长似乎都在为桑叶而糟心。

老师动动嘴,家长跑断腿。这已经成为教育界的一种普遍存在。素质教育推进以来,传统式书面作业相比以前大量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各种体验型、参与型作业。制作一份手抄报、简单缝制一个小手工,这都是很“低级”的“素质作业”了。我身边的同事正在被一份“高级作业”折磨,四年级的孩子,老师留的作业竟然是要写一个话剧剧本;另外一位朋友家孩子的作业是,制作五个菜谱,要求有凉有热,把制作过程图文并茂地绘制到A4纸上。老师美其名曰锻炼孩子动手能力,但这些作业到底是留给孩子的还是留给家长的,老师和家长也都心知肚明。

以“素质”之名,行“奇葩”作业之实,此类现象不胜枚举。基于家长的弱势地位,无论老师留的作业有多奇葩,家长们大多也不敢明面反对,最多是腹诽或者背后抱怨一通了事。庆幸的是,这类“绑架家长”的家庭作业已经逐渐超越教育层面的关注,被公共舆论所诟病。比如,近日杭州市三年级小学生的“全民养蚕”一事引发的争议,刷爆了朋友圈。

客观地说,老师为孩子留的这个“规定动作”并非毫无意义,据报道,杭州小学生的科学教材中有《动物的生命周期》的课程,这个课程以蚕宝宝的一生为例进行教学,包括“孵出的新生命、生长变化、蛹变成了什么、生命周期”等等。老师希望通过养蚕,开拓孩子的视野,知道劳动的辛勤,认识生死的神奇,感知生命的伟大,锻炼责任的意识……殊不知,这样一份作业却让家长因为找不到桑叶而愁断肝肠。

一堂活生生的生命教育课,就这样被搞成了一场让人哭笑不得的“养蚕运动”。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固然没错,但家庭教育的重要,并不等于学校老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绑架”家长。如何让家庭作业不再绑架家长,我们还必须要强调学校和家庭,即老师和家长的“责任边界”。

要知道,那些不切实际的“素质作业”非但不能有效提高孩子的素质,反而会催生更多的“拼妈族”,拉大家长和老师间的嫌隙。

【原载2016年5月18日《燕赵都市报·燕赵观点》】

插图 / 代写 / 赵玉宝

猜你喜欢
规定动作养蚕桑叶
养蚕不易
养蚕记
爱吃桑叶的蚕宝宝
嫘祖养蚕的故事
做好“规定动作” 开展“自选动作”
省级一把手赴港招商有哪些“规定动作”
养蚕记
桑叶,一般都像米做的粮食
高校章程的“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
辽宁:做好“规定动作” 创新“自选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