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特鲁舍夫斯卡娅故事创作的社会文化根源

2016-08-02 21:11潘琳
卷宗 2016年6期

摘 要:柳德米拉·彼特鲁舍夫斯卡娅是俄罗斯当代著女作家,故事创作是其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图通过作家创作动因、社会动因及文化动因来分析作家故事创作的社会文化根源,从而更好地了解作家的故事创作背景及其创作的重要性,为分析其故事创作提供了很好的背景素材。

关键词:彼特鲁舍夫斯卡娅;创作动因;社会动因;文化动因

1 作家创作动因

俄罗斯文学历史虽然短暂,但是俄罗斯作家们却创作了举世瞩目的俄罗斯文学,从普希金、果戈理,到列夫·托尔斯泰、阿赫玛托娃,再到现当代的佩列文、托尔斯塔娅、阿克肖诺夫、彼特鲁舍夫斯卡娅,他们为俄罗斯的文学历史画上了漂亮的曲线。俄罗斯的每位作家都有自己的多样性创作,柳德米拉·彼特鲁舍夫斯卡娅也不例外。

彼特鲁舍夫斯卡娅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她的外公是著名的语言学家Н.雅科夫列夫。这为她以后踏上写作之路打下了良好的氛围。然而时值战争,彼特鲁舍夫斯卡娅度在战争期间度过了一段艰难的半饥饿状态的童年,她漂泊于亲戚之间,并在乌法附近的保育院生活。

彼特鲁舍夫斯卡娅很早就开始写诗,编写大学生晚会的剧本。1961年,她在莫斯科大学新闻系毕业后,相继在杂志、电台和电视台做过编辑工作这为其戏剧创作奠定了不可或缺的基础。第一部短篇小说发表于1972年《作者》杂志上,第一个剧本在1973年由罗曼·维克丘科(Роман Виктюк)执导在莫斯科大学大学生剧院上演。1972年在《阿芙乐尔》杂志上发表的两篇短篇小说,标志着她正式踏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彼特鲁舍夫斯卡娅在改革前期的作品多以剧作为主,反映残酷的生存条件下主人公为争取生存而进行的筋疲力尽的斗争。作为“新浪潮”戏剧的代表之一,彼特鲁舍夫斯卡娅底蕴深厚,视角独特,笔力如椽。从那时起,她就通过剧作来反映现实生活,“‘为什么生活、为什么痛苦,彼特鲁舍夫斯卡娅继续着契诃夫的‘为什么的询问,只是从抒情性戏剧的音区转变到悲伤的闹剧音区……”。在此后的30余年间,她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创作热情,先后发表出版了百余部剧作、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和故事作品。

苏联时期严格的文学审查制度,使得彼特鲁舍夫斯卡娅的小说和戏剧创作受到了限制,然而这并没有阻碍作家的创作热情。她依然继续着自己喜欢的写作,即使它们只能在一些私人的或者是地下的剧院里演出。被国家剧院拒绝或被书刊检察机关禁止的彼特鲁舍夫斯卡娅的剧本?Урок музыки?(《音乐课》)、?Чинзано?吸引了业余剧院、“新浪潮”的导演们、在“家庭”剧院里非官方出演的演员们的注意。由于出版了剧本集和小说集:《20世纪之歌》(剧本,1989)、《三个蓝衣姑娘》(剧本,1989)、《不朽的爱》(短篇小说,1989)、《沿着埃罗斯神的道路》(1993)、《房子的秘密》(1995)及其它的作品,人们在80年代才开始出现谈论彼特鲁舍夫斯卡娅戏剧和她艺术世界的独特性。读者们和观众们对她的关注,使她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严格的文学审查制度,也让彼特鲁舍夫斯卡娅有了创作故事作品的想法,同时她自己也喜欢写不同体裁的作品。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作家开始集中创作小说和故事作品,除了因为故事是作家喜爱的体裁外,也为审查省下了不少麻烦,能让更多的读者读到作家的心声。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戈尔巴乔夫改革后,彼特鲁舍夫斯卡娅的作品发表情况逐步改善,其创作思想也逐步深入人心。1991年,彼特鲁舍夫斯卡娅获得第二届德国汉堡托普费尔基金会举办的“普希金文学”奖。1992年,她的中篇小说《午夜时分》(Время ночь)问世,入围当年俄语布克奖小名单,并成为当年畅销书之一,著名文艺批评家伊万诺夫则称之为“年度出版物”。之后她又获得了《新世界》杂志奖(1995)、《十月》杂志奖(1993,1996,2000),《旗帜》杂志奖(1996),《星》杂志奖(1999),“凯旋”奖(2002),俄罗斯政府奖金(2002)及其它。彼特鲁舍夫斯卡娅在上世纪90年代俄罗斯文坛的分量和不俗实力由此可见一斑。

20世纪末期直至进入21世纪,彼特鲁舍夫斯卡娅笔耕不辍,迎来创作的旺盛期。《真实的故事》(?Настоящие сказки?, 1998)、《姑娘屋》(?Дом девушек?, 1999)、《找到我吧,梦》(?Найди меня, Сон!?, 2000)、《幸福的小猫们》(?Счастливые кошки?, 2001)、《猎鹰者中的故事》(?Случай в Сокольниках?, 2002)、《带喷泉的房子》(?Дом с фонтаном?, 2003)、《公园的女神》(?Богиня Парка?, 2004)等一批优秀作品先后问世。作家集结成书并陆续出版的作品,至今已有25种之多,这在当今俄罗斯文坛并不多见。其创作风格特别是创作思想的变化引起俄罗斯文学界乃至世界文学界的普遍关注。

彼特鲁舍夫斯卡娅的创作,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作家的心理路程及对现实社会的映射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家接近故事、创作故事,并不一定都是为了儿童读者,她有自己的信念,她用故事来表现自己的理想和愿望,故事里精妙的寓意和独具的生活特色能够实现她返朴归真的美学愿望。她对这个世界始终抱着希望,而她的故事创作就是最佳的证明,正如她在故事中所叙述的那样 —— наш мир “остался жив”。

2 社会动因

1991年12月的阿拉木图会议正式宣告了有七十余年歷史的强大国家苏联的解体。俄罗斯成为一个独立国家后,叶利钦实施了较戈尔巴乔夫更为激进的社会改革措施,与西方在政治上结盟,搞市场经济和私有化,使俄罗斯在二十世纪快要结束时又一次经历着艰难的抉择和痛苦的巨变。

俄罗斯的政治、经济转轨是在政局动荡和经济危机的特殊条件下进行的,因此对社会发展和居民生活造成了十分广泛和深刻的影响。高失业率和居民日益贫困化不仅产生了种种经济和社会难题,而且给社会犯罪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后备军;两极分化的畸形社会结构不仅损害了多数人的物质利益,而且造成社会心理失衡和社会观念系统的扭曲,观念和信仰的危机不仅造成社会政治的涣散,而且是道德沦丧和行为越轨的心理基础;与商品经济伴随而来的拜金主义价值观的滋长,则不仅改变着人际关系和交往方式,而且成为品行堕落特别是青少年犯罪的动因。社会的急剧变化势必引起文学界作家们的注意,他们用自己的笔写出这个赤裸裸的社会现实,而彼特鲁舍夫斯卡娅就是其中一员。她通过剧作来反映现实生活,“为什么生活、为什么痛苦”,继续着契诃夫的“为什么”的询问。而她的小说以普通人的家庭生活问题为主要素材,具有逼真的写实性和极度的生活化,不带任何浪漫色彩,语言本真,没有经过加工,直接作为文学文本出现,由此引起当时批评界的注意。

苏联解体前后,检查制度被取消,不少作家满以为可以获得真正的创作自由,但是他们立刻发现,文学在被抛到市场上后要接受“市场的检查”,而且这种检查非常苛刻,凡是不符合它的要求的作品都在被排除之列。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的作家只好把创作出来的不符合市场要求的作品锁进抽屉里。而这时的彼特鲁舍夫斯卡娅正是这样的作家,她坚持自己的写作理念,不为迎合市场而刻意写作。

1993年,系列丛书《沿着埃罗斯神的道路》(?По дороге Бога Эроса?)几经周折,终于出版,这在政局动荡不安、经济萧条无序、文学日益边缘化的90年代的俄罗斯是极不寻常的事件。彼特鲁舍夫斯卡娅亲切地称之为“我的最佳作品”。该丛书包括五本系列书:《沿着埃罗斯神的道路》、《不朽的爱》、《安魂曲》、《在其他可能存在的花园里》及《独白》。45个长短、主题、体裁各不相同的故事,共同勾画出一幅幅酸甜苦辣、五彩斑斓的生活图景,复原出一个个丰满鲜活的意象和形象。从中可以自如地想象出世纪末俄罗斯人的五味人生,触摸到曾离我们渐行渐远的俄罗斯的当下态势,体验到作者心灵的深沉叹息与高声呼喊。“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是作者对故事人物所持的总体态度,反映到作品中则是不即不离的视角和不动声色的叙述。由此作者扭转了传统的男性叙述脉络,颠覆了旧有的男性故事结构,为20世纪末的俄罗斯小说带来一股别样的生机勃勃的女性气息。最终,并不久远的历史文本记忆,在或轻松灵动或沉重凝滞的语句中获得生机,从长短不同的章节段落中迅速复活。这一系列作品几乎都按照不同的主题(如爱情、死亡、悲伤、家庭)结合在一起,其中收集了关于那些已经故去、但并未被遗忘的人的故事。该丛书在各个方面都是非常出色的,甚至在当下的文学界各种作品层出不穷的时候,它都能够脱颖而出。

如今进入崭新的21世纪,彼特鲁舍夫斯卡娅也迎来了她的创作高峰期。在这个鱼目混杂的社会,在这个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彼特鲁舍夫斯卡娅始终保持自己的本色,不忘对美好的追求。她本人对故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對写故事乐在其中,先后发表了很多故事作品。她的创作风格特别是创作思想的变化引起俄罗斯文学界乃至世界文学界的普遍关注。批评家认为,彼特鲁舍夫斯卡娅与瓦·拉斯普京、弗·马卡宁并称当今俄罗斯文坛的“三巨匠”,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当下俄罗斯文坛的发展动向。

彼特鲁舍夫斯卡娅一直是一个敏锐的猎手,她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堪称独到。在她笔下是对万恶现象的无情揭露;同时她的故事又是对美好社会的温馨描述和想象。在揭露社会疮疤的同时也不忘提醒人们什么才是真正的美好生活。

3 文化动因

故事是最古老的体裁之一,在人类还没有文字的时候,人民群众中就已经流传着许许多多美妙奇幻的民间故事。故事本就属于文化范畴。故事一向被作为哺育儿童的精神食粮,对形成各民族一代代人的品性、人格,造成特定的民族心理和文化类型,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故事是文化发展中的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彼特鲁舍夫斯卡娅的故事创作显然受俄罗斯文化的影响最大。在本文当中所说的文化主要是指俄罗斯文学对其创作的影响。这其中又分为传统文学和经典作家作品两类影响。

传统文学中民间故事对彼特鲁舍夫斯卡娅的故事创作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民间故事与作家故事的关系就是源与泉的关系。民间故事就如同“涌泉”一样流到故事作家的笔下,作家就能借用民间故事来表达自己对时代、对生活的感受,或曲折地表达作家的思想、观念和作家的审美理想。民间故事的生命力来自于故事角色的性格,他们或道德高尚,或狡猾狠毒,或乐观,或耿直坦率,或聪明机

灵,或果敢坚毅,或生性软弱......这些角色的特征是类型化,好人好到头,坏人坏到底,很容易激起大人和孩子们的喜爱或厌恶。而彼特鲁舍夫斯卡娅的故事大多数都是结合了民间故事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加以翻新和创新。民间故事的主题(如爱情、亲情、友情等)(甚至是世界的和俄罗斯文学的某些主题)往往是在反思的(讽刺的或哲理讽刺性的)角度中被展现出来,例如故事《伊列娜·普列克拉斯娜娅的新奇遇》和《愚蠢的公主》等。经典作家的经典作品对彼特鲁舍夫斯卡娅的故事创作也有深刻的影响。同时,彼特鲁舍夫斯卡娅还受到了讽刺作家们的影响,其中以谢德林的影响最大。谢德林的寓言故事想象丰富,手法怪诞,却又立足现实,寓意深邃。而讽刺手法正是作家描述的主要手段。彼特鲁舍夫斯卡娅的故事创作中讽刺手法随处可见,如《女李尔王》、《金色抹布》、《神奇的钢笔》和《小女巫》等等。她借助于一定的形式(在各种组合中结合生活讽刺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故事、动物故事、笑话、传说、寓言和醒世警句等)来描绘我们世界的真实面貌,展示了大多数现代人生活得如此精神空虚,以至于这些永恒的财富如善良、爱、美丽、仁慈甚至是正常的感激都变得极度稀有,甚至在故事中也很少见。

俄国文学是俄罗斯民族灵魂的体现,俄国文学也是俄国文化的一种体现。没有俄国文化的深厚积淀,就没有彼特鲁舍夫斯卡娅的优秀的故事创作,可以说她的故事创作是深深扎根于俄国传统文化土壤上的。

4 小结

在彼特鲁舍夫斯卡娅的故事创作中,女作家延续了民间故事的传统,继承了文学故事的传统,同时也开创了她自己的创作风格,开拓了俄罗斯现代文学中故事创作领域。虽说上个世纪末俄罗斯文学界是流派纷呈、变化多样的时期,但从彼特鲁舍夫斯卡娅的身上还是可以看出传统文学的精神,作家有着沉重的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不能不说彼特鲁舍夫斯卡娅及其创作对俄罗斯文学乃至俄罗斯社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也使得她成为俄罗斯甚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女作家之一。

参考文献

[1] Монгуш Е.Д. О некоторых особенностях литературной сказки Л.С.Петрушевской // Мировая словесность для детей и о детях. М.,1999.

[2] Петрушевская Л., Настоящие сказки. – М., 1999. – С.71.

[3] 陈建华,杨明明,《世纪之交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的转型》,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0月第19卷第5期.

[4] 陈新宇,《当代俄罗斯文坛女性作家三剑客》,《译林》,2009年4期.

[5] [俄]弗·维·阿格诺索夫,《20世纪俄罗斯文学》,凌建侯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6] 俄罗斯科学院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编,《俄罗斯白银时代文学史》(1890-1920年代初),谷雨,王亚民等译,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2006年.

[7] 潘琳.浅探彼特鲁舍夫斯卡娅的两类故事[J]. 俄语学习,2013(6).

[8] 潘琳.彼特鲁舍夫斯卡娅故事创作中的互文性及语言独特性[J]. 俄语学习,2015(1).

[9] 潘琳.彼特鲁舍夫斯卡娅的故事类型研究[J]. 俄语学习,2015(5).

[10] 王树福,《当代俄罗斯女性文学的领军人物》,文艺报,2008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