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茂陵帝陵陵园阙门遗址展示方式初探

2016-08-02 21:11申佩玉
卷宗 2016年6期
关键词:基址帝陵夯土

申佩玉

1 茂陵概况

汉茂陵是西汉第五位皇帝刘彻之墓,武帝登基第二年即开始营建(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历时53年建造完成,是西汉十一座帝陵中修建时间最长的一座帝陵。不仅如此,茂陵还是西汉帝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汉武帝茂陵位于今陕西省兴平市南位镇策村南,其北面远依九嵕山,南面遥屏终南山,此地汉时为槐里县之茂乡。茂陵是咸阳原上绵延分布的九座西汉帝陵中最西端的一座。

茂陵陵区由茂陵陵园、茂陵邑、陪葬墓区三大部分组成。茂陵陵园是陵区的核心,有城垣环绕,城垣外围有一圈壕沟,陵园区域内包含武帝陵园、李夫人墓园、多处建筑遗址、外藏坑及9座陪葬墓。帝陵陵园位于陵园中心偏东南处。

2 阙门

关于阙门这种建筑形式,《说文解字》曰:“阙,观也,在门两旁,中央阙然为道也。”《白虎通义》云:“门必有阙者何?阙者,所以饰门,别尊卑也。”可知早期的阙址在宫门两边设立,以表示天子之尊。自秦以后,开始在陵园大门两侧置阙,在秦始皇陵园西面的内城和外城之间钻探发现的一组南北相对的三出阙是目前最早的墓阙形式。

一方面阙门与墙垣一起成为茔域的标识,数量随墓主身份的高低而不同,阙的数量自然也随之而不同。皇帝陵域为四出门,自然有四处阙,如刘敦桢言:“汉代陵寝外侧才用方形围墙与四出阙。”设三门者有三处阙(三出阙),《汉书·霍光传》载霍光妻“改光所自造茔制而侈大之。起三出阙,筑神道。”杨树达云:“三出,谓前与左右各一阙也。”另一方面,阙即是神道入口的标识。

两汉时期,阙门作为礼制建筑得到空前的发展,并在陵墓中广泛使用。根据《汉书·霍光传》对霍光墓建阙僭越一事的记载,说明西汉时期,除了帝陵建阙之外,部分大臣的墓已经开始建阙,而且三出阙唯有皇帝可以使用,由一主阙与二子阙构成。

只有一个正阙者称单体阙,即一出阙;正阙侧面有副阙者称双体阙,即二出阙;正阙侧面有两副阙这则称三出阙。无论正阙、副阙,都由四部分组成,从下到上依次为:台基、阙身、阙楼、屋顶。

3 茂陵阙门遗址现状

帝陵陵园平面近正方形,四周有围墙围绕,围墙在地面上已无遗迹,全部掩埋于地下。围墙四面正中各设一门,为阙门形式。东阙门夯土基址南北长127、进深16、门道宽12米;南阙门夯土基址东西长87.8、进深14.4、门道宽14.2米;西阙门夯土基址南北长123、进深11、门道宽10.7米;北阙门夯土基址保存最为完好,东西长126.8、進深17.3、门道宽1.6-9米。东、西、北阙门基址地面上仍保留有成对的夯土台,残高3-3.5米,南门址地面上已无夯土台。各个门址周围可见大量的板瓦、筒瓦等建筑材料残片。

实地调研后,并未发现人为破坏,但是阙门夯土基址具有典型的土遗址特征:表面覆盖大量杂草,基址本体被植物根系、昆虫洞穴等破坏;另外,阙门夯土基址常年暴露在室外,饱经风蚀雨侵,土质流失、风化酥碱,现仅为3~3.5米高的土丘(南阙门地面现已无夯土基址)。除此之外,茂陵帝陵陵园阙门基址还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在封土的东、西、北三面均发现有留存的成对夯土基址,有多个遗址本体;根据考古勘探所得数据,残存阙门基址体量庞大;阙门夯土基址虽然表面生长杂草,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但由于其体量较大,本体轮廓还是较为明显,可视性较强。另外,在西汉帝陵制度中“上东”,即以东向为尊,考古勘探简报中东向所发现的神道远远宽于其他三向(东神道宽36~38米,西、北、南三向神道皆宽8米左右),也是对这一点的佐证。也就是说,在帝陵陵园中留存的三处阙门夯土基址中,以东阙门为帝陵陵园的主要入口。

4 茂陵帝陵陵园阙门展示方式探讨

1.展示现状

目前茂陵陵区对外开放的有陪葬墓区和帝陵陵园两部分,但是这两部分相对独立,即陪葬墓区与帝陵陵区没有相连通,整个陵区参观展示的主入口位于陪葬墓区,展示重点集中在卫青、霍去病陪葬墓区。帝陵陵园展示说明系统过于简单,解释说明牌中缺少对遗址遗迹性质、用途、历史风貌、平面布局图、历史演变过程等内容的介绍,解说效果不甚理想。虽然帝陵陵园的展示内容较为丰富,但是并没有进行合理的展示规划,所以未能体现茂陵作为西汉皇家陵园的整体格局及宏伟气势,以及阙门的历史文化价值。

2.茂陵帝陵陵园阙门基址展示方式的研究与探讨

2.1 露天原状展示

帝陵陵园的阙门夯土基址均采用露天原状展示。这些夯土基址址保存完整,体量庞大,遗址本身可视性强,在对遗址本体上生长的野生植被进行彻底清除,种植浅根系植被,进行必要保护加固措施后,就可以直接展示。对这些大型夯土基址的原状展示,可以使游客身临其境的感受遗址所传递的历史文化信息。

根据上文中所说的茂陵帝陵陵园阙门夯土基址本体所具有的特点,阙门基址具有明显的主次之分,即东阙门原为帝陵陵园的主要入口,其余三向为次入口。针对这种情况,将东阙门遗址作为帝陵陵园阙门遗址展示中的重要保护展示节点,其余次之,以凸显东阙门的重要性。

根据考古勘探简报中提供的考古信息,考虑到茂陵陵区目前的展示现状,进行展示道路规划。复原帝陵陵园东向神道,以此连接卫青、霍去病陪葬墓区与帝陵陵园,将参观人流从帝陵陵园的东向主入口引入,从而引导游人的观赏意识,从心理上意识到茂陵以东为上的陵寝制度(图3)。 另一方面可利用标识解说系统加以辅助展示,使游人能够更深入的了解西汉帝陵规制及西汉阙门文化。

2.2 标识展示

由于南阙门遗址现地面已无夯土基址,可采用原地标识展示的方式。地面没有遗迹的部分利用勘探简报中的尺寸信息,利用植被、沙石等不同材料将遗迹地面轮廓与其周围环境区分出来,树立标识说明牌辅助解释,材料的选择应满足文物保护的要求。

5 结语

遗址的展示方式很多,每种展示方式都可以保护并展示遗址,但是,每种展示方式都有其局限性,并不是对所有的土遗址都适用,因此要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展示方式。

露天原状展示适合于茂陵阙门夯土基址这样的本体保存状况较好、自然因素影响小、在实施一定保护措施后在露天原状展示情况下可以永续保存下来、并且可展示性较高的土遗址,这样可以展现出遗址的本来面貌,使参观者对于遗址的感受更强烈直观。而一些本身保存较差,降水量大,温差变化等自然因素对遗址破坏大,遗址本身展示性差遗址如遗址土遗址就不适宜进行露天原状展示。在露天原状展示过程中,需要对遗址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并且整治协调遗址周边环境,保持其历史环境风貌的统一,同时加强对遗址的监测,随时掌控遗址保存状况,对于出现新的病害做到及时治理。

标识展示则适用于茂陵南阙门遗迹这样经过考古勘探,对格局形制清楚的地下土遗址。采用标识展示可以将遗址的格局、分布、形制等历史信息展示出来,发挥遗址的综合价值。在实施标识展示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在材料的选择上要根据景观设计的要求,与周围环境景观相和谐,也要与遗迹本身的历史传统相统一,从而彰显遗址原有的特色。

随着今后对汉武帝茂陵考古工作进一步深化开展,关于茂陵帝陵陵园阙门遗址的考古信息將会更加完善,届时可探讨为科学、理想的展示方式。

注释

《三辅旧事》:武帝于槐里之茂乡徙户一万六千置茂陵,高一十四丈一百步。

《长安志·卷十四》:引《关中记》:“汉诸陵,皆高十二丈,方百二十步。唯茂陵高十四丈,方百四十步。”

参考文献

[1] 张明惠,杨武站,葛西军,刘君幸,岳起,马永嬴,赵旭阳,王东,曹龙.汉武帝茂陵考古调查、勘探简报[J].考古与文物.2011年02期

[2]焦南峰. 试论西汉帝陵的建设理念[J].考古.2007年第11期

[3]焦南峰. 西汉帝陵形制要素的分析与推定[J].考古与文物.2013年第5期

[4]高凤,徐卫民.秦汉帝陵制度研究综述 (1949-2012)[J].秦汉研究.2013年00期

[5]姜生.汉阙考[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6]唐长寿.汉代墓葬门阙考辨[J].中原文物,1991年第3期

[7]韩钊,李库,张雷,贾强.古代阙门及相关问题[J].考古与文物,2004年第5期

[8]孙满利. 土遗址保护研究现状与进展[J].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第19卷第4期,2007年11月

[9]陶亮.土遗址展示方式的初步探讨[D].西北大学.2008

[10]王菲.植物保护土遗址的可行性研究[D].西北大学.2012

猜你喜欢
基址帝陵夯土
现代夯土建筑材料特性及抗震性能数值模拟
电影中的帝陵
帝陵宝藏
河南偃师商城囷仓遗址
江苏盱眙泗州城遗址出土紫砂器
郑州商城遗址出土夯土材料的分析研究
秦始皇帝陵青铜水禽坑
商代西北方国的文明遗珍 山西吕梁高红商代夯土基址
西夏帝陵建筑揭秘
洛阳瞿家屯战国建筑基址与东周“周赧王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