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儿女英武精神的赞歌

2016-08-03 22:20宋丹丹戚甫筠陈玉芳
黑龙江教育·中学 2016年5期
关键词:短句气势腰鼓

宋丹丹+戚甫筠+陈玉芳

一、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安塞腰鼓》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这是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文章,课文内容多用短句来表现,节奏明快,大量运用了比喻、排比、反复等修辞方法,高潮迭起,气势磅礴,充分表现了生命和力量喷薄的神韵。学习这篇文章,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以及综合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1.朗读感悟,领会作者对生命和力量的赞美之情;2.品词析句,理解排比等修辞手法的作用,感受文章节奏美、语言美、思想美。

教学重点:理解短句和排比句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难点:探究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赞颂的生命力量。

教学方法:朗读法、品词析句法。

教学准备:学生预习,了解作者,识记词语,熟读文章;教师准备朗读视频、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黄土高原及舞动安塞腰鼓的一组图片,激情导入本课教学。

(二)朗读感悟,感受气势美。

1.结合教师出示的朗读技巧,学生朗读展示。

2.教师点评学生的朗读情况,适当地示范朗读。

(三)品读赏析,体会语言美。

1. 跳读文章,思考作者都从哪些方面赞美了安塞腰鼓。

2.速读课文,选文中的词语概括“这真是 的腰鼓”

3.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品析,体会排比、短句的作用。

(排比等修辞手法及短句的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内容上层层递进,节奏感更强,更好地宣泄了作者的情感,铿锵有力,澎湃激昂。)

(四)悟读探究,挖掘思想美。

找出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探究挖掘文章主题思想。

(五)小结。

总结本课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热情,深化主题。

(六)作业。

练笔:将你对黄土高原或对陕北后生的赞美之情写出来,200字左右。

(七)板书设计

二、教学实录

(一)导入。

师:(播放有关黄土高原及安塞腰鼓的幻灯片)一片古老而贫瘠的土地,七沟八梁,黄沙飞扬。然而,就是这片土地,孕育出了震撼心灵、燃烧生命的舞蹈。今天,就让我们随同刘成章的脚步,共同领略黄土高原上爆发出的那场火烈舞蹈。(板书。)

(二)出示学习目标。

师:同学们齐读一下本课的学习目标。(生齐读。)本节课,希望同学们在朗读中感悟文章的内容,从中领会作者对生命和力量的赞美之情。重点通过品词析句,理解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作用,从而感受文章的节奏美、语言美、思想美。

(三)听读感悟,感受气势美。

师:接下来,让我们在激情的朗读中感受文章的气势美。哪位同学愿意朗读一下?(生朗读1至4段。)

师:你读得很流畅,但开头部分如果读得深沉、舒缓一些(教师示范一句),效果会更好,大家读读,体会一下。(生读开头。)很好,继续朗读。(生朗读8至12段。)

师:你的语速有点慢,文章中那种磅礴的气势应该读得阳刚、热烈,有激情。接下来的文章,希望同学们能够根据老师刚才的指导揣摩朗读一下。(全班学生自由朗读。体会文字中蕴含的情感。)

师:同学们读出了气势,读出了力量,老师从你们的朗读中感受到了作者对安塞腰鼓的赞美之情。

(四)品读赏析,体会语言美。

师:朗读感悟过后,让我们来思考一下,文章从哪些方面赞美了安塞腰鼓呢?老师提示同学们,可以跳读文章,看一看哪个句子频繁出现。

生:好一个安塞腰鼓!

师:这四个句子反复咏叹,又层层递进,分别赞美了什么呢?

生:我认为是在赞美打鼓的场面,从第6段就能看出来,作者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打鼓场面的壮阔、豪放、火烈。

师:说得好!第一次出现的“好一个安塞腰鼓”就是在赞美打鼓场面。你把握得很准确。

生:我觉得还赞美了安塞腰鼓的声音。你看第13、14、15三段,就是对鼓声的描写。

师:确实,我们从字里行间就感受到了鼓声的震耳欲聋,鼓声中充满了力量美。同学们还有什么想法吗?

生:我分析的是第17段内容,这段是在写打鼓的人也很美。

师:美在哪里呢?文中有没有哪个词或哪句话可以体现?请品析一下。

生:17段第一句话这三个“搏击着”,就让我感受到打鼓的人身上充满了力量。

师:非常好,你从“搏击着”这个词入手,挖掘出了这个词带给我们的力量之美。其他同学对这段文字还有什么深入的理解吗?

生:我从“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这句话中感觉到了这些后生们身上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生:17段最后一句,说明了陕北后生身上有磅礴的能量。

师:你很会总结概括,一语中的。

生:老师,我找到了另外一处美点。就是第22段,连用了四个“每一个舞姿”,所以这里我认为写的是舞姿的美。

师:你真是一个善于发现问题的孩子,说得很对。

师:同学们分析得真透彻。文中不论是用词还是运句,都为我们呈现了一场火烈的舞蹈,这场面,这鼓声,这后生,这舞姿,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律动、磅礴的气势,真是“好一个安塞腰鼓”!那安塞腰鼓到底好在哪里呢?让我们速读课文,用文中的词语形容一下 “这真是 的腰鼓”。

生:这真是一场酣畅淋漓的腰鼓。

生:这真是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腰鼓。

…………

师:用词准确,这腰鼓真是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学们,你最喜欢哪个词、哪句话或哪一段,找出来,细细品读一下,说说喜欢的理由。

生:例句:(第7段)“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喜欢理由:这一段,运用排比、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具体形象地写出了舞蹈场面的壮美,突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

…………

生:例句:(第25至27段)“愈捶愈烈!形成了沉重而又纷飞的思绪!愈捶愈烈!思绪中不存在任何隐秘!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喜欢理由:这段文字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三个“愈捶愈烈”写出了打鼓人的豪迈、洒脱,同时,连续7个词语的短句,构成了排比,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师:你准确地把握了短句的作用,它使文章语句铿锵,气势强劲,而反复和排比的修辞方法,起到了强调的作用,将“愈捶愈烈”给人带来的震撼放大了,更有气势,将安塞腰鼓所表现出的力与美推到极致。(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小结短句和修辞的作用。)

师:作者巧妙地运用多样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词句,赞颂了陕北后生骨头里生出的腰鼓艺术,赞颂了安塞腰鼓体现出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更赞颂了中华儿女的英武精神。

(五)悟读探究,挖掘思想美。

师:哪些文字能够让我们体会到作者的这种思想感情呢?试着从文章中找出句子加以分析。

生:我找的句子是“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了一种蓬勃的力量,这就是敢于战胜一切、冲破束缚的精神,这股劲就是一股英武之劲。

生:我从“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这句话中,理解到了文章是在赞美陕北高原这块厚重的土地。

生:我分析的是“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一句,“鸡啼”就代表着一天新的开始,我觉得作者想要表达对未来的希望。

师:我非常赞同,只有这块厚重的土地能够承载这份惊心动魄的搏击。曾经,黄土高原如摇篮,用博大、淳厚养育了革命的英雄儿女,他们的英雄气概,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美好生活;如今,革命老区,以它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演绎新时代的英武之魂。一曲安塞腰鼓奏响了陕北人的中国梦。

师:同学们,你们对文章理解得很深刻,分析得很到位。其实对于本文的主旨,还可以有多种理解,同学们可以作为一次发散思维训练,在课下继续探究交流。

(五)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欣赏了一场酣畅淋漓的安塞腰鼓,它壮阔、豪迈、磅礴,今天我们聆听了一首活力四射的生命赞歌,它铿锵、粗犷、激昂。这鼓声里充满着对这片土地和人民的赞美,充满着对冲破束缚的渴望,对美好的追求和向往。愿同学们能够从这些朴实的陕北农民身上学到这种英武的精神,用你们的蓬勃朝气,创造属于你们的美好未来。

四、教研评析

宋老师在这节课中,以饱满的热情和铿锵的语言,营造了热烈、豪放、大气磅礴的学习氛围。从图片的情境营造,到激情四射的朗读;从美轮美奂的佳句赏析,到入情入理的思想挖掘,环环相扣,一步步将我们带入了作者精心打造的这场喷涌力量、沸腾生命的安塞腰鼓表演之中,给人以美的享受。

一、重视语文基础,言传身教,培养学生的朗读、鉴赏能力。在教学中,宋老师抓住学生读得不到位的重点词句,用精辟的语言点拨指导,撩拨学生的朗读热情,用声情并茂的示范朗读作引领,准确细腻,惟妙惟肖。如在学生朗读8—12段时,教师就及时点评,说朗读的“语速有点慢,要凸显文章中那种磅礴的气势语速可以稍快些”,帮助学生发现朗读中的缺陷,矫正读得不到位的语句。宋老师的示范指导提纲挈领、具体明确,让学生懂得了到底该怎么朗读。我们经常在听课时,看到老师们对学生的朗读点拨,但很多都是说说要领,而宋老师的这种亲身示范恰恰体现了她个人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二、品词析句,咀嚼涵泳,提升学生把握课文内容的能力。教学中,宋老师注重引领学生品味文章语言,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理解文章语言和思想内容的能力。比较突出的是善于挖掘修辞方法在文中所起的作用,增强了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如,在赏析例句(第25至27段)“愈捶愈烈”一段时,教师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就进行了深入的解读,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反复和排比的作用。再如:挖掘思想内涵时,宋老师没有将作者的思想直接强加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仔细揣摩分析含义深刻的语句,再以“我非常赞同,只有这块厚重的土地能够承载这份惊心动魄的搏击……一曲安塞腰鼓奏响了陕北人的中国梦。”这段简明扼要、画龙点睛的语言,将教学气氛推向了高潮,学生在描写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和震撼人心的力量中,在赞美黄土高原的人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中,自然地唱响了这首中华儿女英武精神的赞歌。

总之,本节课遵从了汉语的特点和规律,实现了语文教学的返璞归真,是一节充满了浓郁 “语文味”的好课,学生在真实的语文课堂环境中朗读、思考、品味、交流、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和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提高。

猜你喜欢
短句气势腰鼓
短句,让表达更丰富
宏伟大气,气势与细腻兼备 Vivid Audio Giya G3 S2
安塞腰鼓:生命的鼓舞
短句—副词+谓语
短句—谓语+宾语
既有惊喜,又有气势 广州国际音响唱片展报道
啊,腰鼓山
让句子有气势
排比,让写话更有气势
把《安塞腰鼓》上成“安塞腰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