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武定和牟定的两栖爬行动物种类研究

2016-08-03 06:28王春萍胡莹嘉周海涛李凯媛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武定县爬行动物种类

王春萍 黄 娜 胡莹嘉 周海涛 李凯媛 周 伟,2

(1.西南林业大学林学院,云南昆明650224;2.云南省森林灾害预警与控制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650224)

云南武定和牟定的两栖爬行动物种类研究

王春萍1黄娜1胡莹嘉1周海涛1李凯媛1周伟1,2

(1.西南林业大学林学院,云南昆明650224;2.云南省森林灾害预警与控制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650224)

为掌握云南楚雄武定和牟定两栖爬行动物的种类,2015年5月和7月通过样线和样点法,以及资料查阅、访谈调查和专家咨询等方法,在2县展开专项研究。结果表明:武定和牟定共有两栖类18种,隶属2目8科14属,爬行类23种,隶属3目9科17属。属于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的各有1种,属于云南特有种类5种。在这些种类中,除4种广布种外,其余种类均为东洋界物种,多数为西南、华南、华中3区共有成分。调查到的种类及种群数量比预期的要少,就其原因进行探讨。2县所处地区刚好处于滇中,为金沙江以北和哀牢山及其以南两栖爬行动物种类分布的过渡区域。在2个县均发现了外来种牛蛙,武定县还有外来种红耳龟。外来种对土著种和生态系统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应该给予高度重视,监测外来种的种群动态和控制其扩散,保护当地的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

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分类;动物区系;外来种

楚雄州地处云南省中部偏北一方,东邻昆明市,西接大理州,西北隔金沙江与丽江市相望,北靠四川省,南连普洱市及玉溪市。该项目的重点调查对象包括了陆生野生动物共150种,除鸟类和哺乳类外,有爬行类和两栖类各9种。在以往的各类调查中,较为关注鸟类和哺乳类,而对两栖爬行类的关注度较低。查阅文献发现,对楚雄州武定县野生动物种类及分布做过调查,给出了较为详细的动物名录,其中包含两栖类7种,爬行类13种[1]。但该调查已经时隔15年,而近年云南各地环境变化巨大,对两栖爬行类的生存及分布状况影响十分显著。目前武定地区两栖类的种类现状如何,就不得而知了。比较全面系统记载武定两栖类种类的是 《云南两栖类志》,共记载10种,而《云南两栖爬行动物》记载爬行类7种[2-3]。张仁功(2000)的调查与之相比种类还不够齐全[1]。而牟定县只在《楚雄三峰山州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中给出了野生动物名录,名录的形成过程和资料来源等不详[4]。在该名录中,有些物种的分布是可疑的,如哀牢溪蟾 (Torrentophryne ailaoanus),该种仅分布在哀牢山及其以南地区,在牟定县就不会有该种的分布。还有其他部分种类也有类似情况,就不一一枚举了。鉴于上述情况,对楚雄州武定县和牟定县两栖爬行类的种类、分布和数量等情况做一调查就显得尤其必要。

1 武定县和牟定县的自然概况

武定县位于滇中偏北 (25°19′~26°11′N,108°54′~102°28′E),全境东西宽53 km,南北长94 km,总面积3 104 km2,山区占总面积94%,坝区占6%。全县22条大于10 km的河流分属金沙江和元江两大水系[5]。在金沙江断陷影响下,地势呈东西高,南北低。气候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由于地形高差悬殊,呈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温带及北温带的气候。植被带类型有:干热河谷稀树草坡、干热松栎灌丛、半湿性常绿阔叶林、云南松林、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等[6]。

牟定县地处滇中腹地 (25°09′~25°41′N,101°19′~101°52′E),东北至西南最大纵距64 km,西北至东南北段28 km,南段41 km,总面积1 494 km2。坝区占总面积的9%,山区、半山区、河谷地区占91%。县境内河流均属金沙江水系。气候属北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由于西北高、东南低、中凸周边矮的地形特点,形成了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温带和北温带的垂直性气候。植被类型有:暖温性针叶林、半湿性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灌草丛和人工林等5种类型[5]。

2 研究方法

2.1采集工具

两栖类采集除徒手采集外,还使用捞网辅助抓捕;爬行类的抓捕使用蛇钳、手套和蛇袋。夜晚采集使用强光电筒照明。使用5%的福尔马林溶液固定标本。

2.2调查内容及时间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两栖类和爬行类的种类和数量、分布地、栖息生境、遇见率等。沿样线行走时,详细记录采集点的生境类型、海拔高度和经纬度,并拍摄标本及生境图片。种类的丰富度以遇见15次及其以上为优势种,5~14次为常见种,5次以下为稀有种。此次调查只采集少量标本作为凭证标本,以避免破坏资源。

根据两栖爬行动物的生活习性,将采集时间分为3个时段:清晨(7:00—12:00),白天(14:00—17:00)和晚上 (19:00—22:00)。调查时间分成2个阶段,第1阶段从2015年4月30日至5月7日,第2阶段从2015年7月15日至7月20日。

2.3调查方法

2.3.1资料收集法

通过查阅公开出版的著作《云南两栖类志》[2]、《云南两栖爬行动物》[3]和发表的论文[1],及未公开发表的资料,如《楚雄三峰山州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4]等,初步形成一个调查区域的物种名录。

2.3.2样线及样点调查法

根据两栖爬行类的生活习性,调查以线、点结合的方法展开,调查区域主要围绕溪流、湖沼、水库、农田、草丛和潮湿山林等几种生境设计[7]。

武定县由于面积较大,南北气候等自然因素差异较大,故设定了南、北2个片区。北边以金沙江干热河谷气候明显的己衣乡和万德乡,以及海拔较高的发窝乡为1个片区;南边以狮山镇和高桥镇为1个片区,以保证调查全面和具有代表性。北边的调查路线及采集地为:沿己衣乡大梁河下游的山涧河谷至源头设置1条样线;在己衣乡周边的农田、沟渠设置第2条样线;从发窝乡出发到附近的水库出水口设置第3条样线;在发窝乡周边农田、沟渠设置第4条样线。并在这几个乡镇依照不同生境设置采集点。而南边主要在狮山镇和高桥镇不同生境设置采集点。

牟定县调查主要在化佛山州级自然保护区、蟠猫乡、共和镇附近的村落展开。在化佛山州级自然保护区的2条山谷溪流设置2条调查路线,在针阔混交林山脊设置1条调查路线,在蟠猫乡水库入水口和出水口设置另一条路线。在样线调查的同时,选择在白银窝、朵基村和白土坡设置采集点。

每条线路长约3 km,样线调查时以1~2 km/h的速度行进[7]。

2.3.3访问调查

在样线和样点法调查间隙,通过访问调查形式了解两栖爬行类的种类和分布情况。访问对象包括林业局和保护区工作人员、护林员及调查地周边的村民。访谈时采用 “非诱导性”提问的方式[8],客观记录下他们描述物种的俗名和特征等信息,让被调查者通过动物图鉴识别物种,调查人员整合信息,再确定被描述物种的分类地位。

2.3.4专家咨询

根据采集的实物标本和访问调查结果,专程咨询了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所两栖爬行动物专家饶定齐副研究员,请其帮助厘订两栖爬行动物名录,并根据其掌握的资料和经验补充两栖爬行动物种类名录。

2.4标本鉴定

两栖动物标本鉴定参照 《云南两栖类志》[2]、《中国两栖动物检索及图解》[9]、《云南两栖爬行动物》[3]和《中国两栖动物及其分布彩色图鉴》[10];爬行动物标本鉴定依照《中国爬行动物图鉴》[11]和《云南两栖爬行动物》[3]。物种保护等级参照 《中华人名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12]和《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13]。两栖爬行动物的区系划分参照《中国动物地理》[14]。

3 研究结果

通过调查,武定县共有两栖爬行类29种,其中两栖类14种,隶属于2目7科13属,其中牛蛙(Rana catesbeiana)为外来种;爬行类15种,隶属于3目7科11属,其中红耳龟 (Trachemys scripta elegans)为外来种。牟定县共有两栖爬行类29种,其中两栖类16种,隶属于1目7科12属,其中牛蛙为外来种;爬行类13种,隶属于2目6科11属(表1)。2县比较,两栖爬行种类都差不多。

表1 云南省武定县和牟定县两栖爬行动物名录Tab1e 1 List of amPhibian and rePti1e in Wuding and Mouding of Yunnan

续表1

3.1区系组成

2个县的两栖类均属于东洋界物种,其中广布种8种,占全部种类的44.4%;西南区-华南区4种,占22.2%;西南区4种,占22.2%;西南区-华中区与华中区-华南区各1种,分别是华西雨蛙指名亚种和云南臭蛙,各占6% (表1)。可以看出,2个县的两栖类以东洋界广布种为主。滇蛙是2个县共同的优势种,广泛分布于农田和水塘。在武定和牟定都发现了外来种牛蛙,并且在大的水塘中都有牛蛙蝌蚪分布,它的分布与养殖逃逸有关。该现象反映牛蛙很可能扩散为当地的优势种之一。在武定县还发现了另一外来种红耳龟,可能与放生有关,在当地还很罕见,说明扩散范围还不大。

爬行类中,既分布于东洋界又分布于古北界的有4种,即黑眉锦蛇、红脖颈槽蛇、乌梢蛇和云南半叶趾虎,占全部爬行类的17.3%。其余种类均属于东洋界物种,其中广布种12种,占52.2%;西南-华南区和华南区各1种,分别占4%;华中-华南区3种,占13%;西南区2种,占9%。爬行类亦主要以东洋界广布种为主,广泛分布于西南-华中-华南三区(表1)。

3.2保护种类

所记录的41种两栖类和爬行类中,属于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的各有1种,即蟒蛇和红螺疣螈;列入国家 “三有”(有益、有重要经济价值、有重要科研价值)动物的有33种,分别占两栖类和爬行类种数的88%和72%。属于中国特有种类的有14种,占两栖爬行动物种数的33.3%;属于云南特有种类5种,即双团棘胸蛙、华西蟾蜍、滇蛙、云南臭蛙和昆明滑蜥,占两栖爬行动物种数的11.9%。

4 讨 论

4.1动物资源评价

据此次野外调查结果,种类及种群数量比预期的要少得多,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首先,自今年立春以来,武定和牟定两地的降水太少,很多适合蛙类生活的栖息地都不存在,所以5月份几乎见不到蛙类活动,且有些两栖类的繁殖在3月就已经开始,繁殖期一过,遇见率就大大降低;其次,受经费等条件的限制,调查时间不能涵盖所有蛙的繁殖期,再加上两栖爬行类生境的覆盖面积太大,就算增加时间做调查也不会有太大的收获;再次,由于人为干扰强度大,施用农药、倾倒垃圾等使有害物质进入水体,而两栖类皮肤薄而裸露、通透性强、富含腺体,对外界有害物的抵御性较差,且成体和幼体都离不开水,对水质的污染没有抵抗性,致使两栖类成体和幼体死亡,卵不能正常孵化;最后,鸭等水禽放养,对两栖类捕食也致使种类和数量减少。爬行类种类和数量本身就偏低,再加上人类的捕捉,使其数量更低。

4.2区域的过渡性

按经度(气候带和垂直气候带型),也按纬度的不同地貌特征,可划分为不同的区块,便于寻找两栖爬行动物的分布规律[3]。楚雄州武定与牟定处于金沙江以南和哀牢山及其以北的中间位置,刚好在“滇中红色高原”带。哀牢山及其以南和金沙江以北2个区块各自分布的部分种类在“滇中红色高原”带的武定和牟定几乎没有分布,例如哀牢山及其以南地区分布的两栖类:角蟾科 (MegoPhryidae)的角蟾属(Megophrys)、拟角蟾属(Ophryophryne)、髭蟾属 (Vibrissaphora)、溪蟾属 (Phrynoidis)等,爬行类游蛇科的翠青蛇属(Cyclophiops)等;金沙江以北地区两栖类大部分锄足蟾科 (Pe1obatidae)的齿蟾属(Oreolalaχ)、齿突蟾属 (Scutiger)、角蟾属(Megophrys)等,爬行类游蛇科(Colubridae)的瓦屋山腹链蛇(Amphiesma metusium)、颈棱蛇西昌亚种(Macropisthodon rudis multiprefrontalis)等[2-3,15]。相反,广泛分布于滇中地区的一些种类,在金沙江以北和哀牢山及其以南地区也有分布,例如盘舌蟾科 (Discog1ossidae)的大蹼铃蟾 (Bombina maχima),蟾蜍科 (Bufonidae)的黑眶蟾蜍 (Bufo melanostictus),姬蛙科 (Microhy1idae)和树蛙科(RhacoPhoridae)的部分种类等,爬行类中一些在金沙江以北、哀牢山及其以南区域代表性极强的种类类群亦渗透到“滇中红色高原”,但数量不多,说明滇中地区为金沙江以北和哀牢山及其以南地区两栖爬行类的分布过渡区。

4.3外来种的危害

外来种很可能演变成为入侵种,并与土著种竞争资源,甚至扼杀土著种,有的还会分泌有害物质抑制其他生物的生长,使土著种的数量和种类减少,被逼于濒临灭绝的状态[15]。调查中发现了外来种牛蛙和红耳龟,目前已被列入我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16-17]。牛蛙为肉食性,因其体型较大,可捕食其他体型稍小的两栖类及其他类动物。有研究发现,牛蛙对黑斑蛙 (Rana nigromaculata)和红腿蛙 (Rana aurora)有掠夺食物、空间竞争、直接捕食等行为[18-19]。红耳龟原产于北美,因肉用和作为宠物而被引入,其食性杂,既吃植物也吃肉类。它逃逸到野外与当地两栖类和其他水生动物争夺食物和生存空间资源,捕食两栖类蝌蚪和鱼类等,不仅对水体的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也对当地的土著水生动物产生很大的危害[20]。这一系列问题可能导致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下降甚至丧失。外来物种入侵的问题应该给予高度重视,监测外来种的种群动态和控制其扩散,保护土著种不被外来种淘汰,或出现杂交,而产生基因污染。

致谢: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饶定齐副研究员核实鉴定结果,指导厘订和补充两栖爬行动物名录;参加本次调查工作的还有西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2011级的学生李飞,2012级的学生李祖胜、刘志洪和罕金彪等;本项调查全程得到楚雄州牟定县林业局的温琼和武定县林业局的杜春荣等鼎力相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1]张仁功.武定野生动物种类及分布 [J].楚雄科技,2000(3):36-39.

[2]杨大同.云南两栖类志 [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1.

[3]杨大同,饶定齐.云南两栖爬行动物 [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8.

[4]张齐立.楚雄三峰山州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J].昆明:国家林业局昆明勘察设计院,2014.

[5]甘新祯.云南地州市概况楚雄彝族自治州分册 [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8:88-92,230-236.

[6]杨红卫,李红民,杨元,等.楚雄彝族自治州概况[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6-13.

[7]白冰,周伟,李伟,等.云南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赧亢片区鱼和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调查报告 [J].四川动物,2007,26(2):370-373.

[8]张俊波,栗冰峰,饶定齐,等.菜阳河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调查报告 [J].西部林业科学,2002,31 (2):51-55.

[9]费梁.中国两栖动物检索及图解 [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10]费梁.中国两栖动物及其分布彩色图鉴 [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11]季达明,温世生.中国爬行动物图鉴 [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12]中华人名共和国林业部.中华人名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Z].1989.

[13]中华人名共和国国家林业局.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Z].2000.

[14]张荣祖.中国动物地理 [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15]费梁.中国两栖动物图鉴 [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16]李冰,李玉瑛.生物入侵中入侵种与土著种的相互作用 [J].四川环境,2009,28(1):64-67.

[17]李振宇.中国外来入侵种 [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18]李凤莲,周伟,赵衡,等.云南四种入侵生物风险分析 [C]//马克平.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研究进展VIII:第八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北京:气象出版社,2010:402-409.

[19]武正军,王彦平,李义明.浙江东部牛蛙的自然种群及潜在危害 [J].生物多样性,2004,12(4):441-446.

[20]史海涛,龚世平,梁伟,等.控制外来物种红耳龟在中国野生环境蔓延的态势 [J].生物学通报,2009,44(4):1-3.

(责任编辑张坤)

Studies on the SPecies of AmPhibians and RePti1es in Wuding and Mouding of Yunnan

Wang ChunPing1,Huang Na1,Hu Yingjia1,Zhou Haitao1,Li Kaiyuan1,Zhou Wei1,2

(1.Co11ege of Forestry,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Kunming Yunnan 650224,China;2.Key Laboratory of Forest Disaster Warning and Contro1 in Yunnan Province,Kunming Yunnan 650224,China)

In order to acquire the sPecies of amPhibians and rePti1es in Wuding and Mouding counties the sPecia1 research carried out by the methods of 1ine transect survey,Point samP1ing,consu1ting data,inquiry census and exPert consu1tation etc.on May and Ju1y,2015.The resu1t showed that 18 sPecies of amPhibians which be1ong to 14 genera,8 fami1ies,2 orders and 23 sPecies of rePti1es be1onging to 17 genera,9 fami1ies,3 orders were recorded in the two counties.Among them,2 sPecies were cata1oged in the first c1ass and second c1ass state Protected anima1s,resPective1y.5 sPecies were endemic sPecies of Yunnan Province.ExcePt 4 cosmoPo1itan sPecies,the others be1ong to Orienta1 Rea1m and most of them were the over1aPPing comPonent in the Southwest,Southern China and Centra1 China.In this survey,the sPecies and PoPu1ations of amPhibians and rePti1es were 1ess than exPected. Reasons were discussed,this region of the two counties was just 1ocated at the Centra1 Yunnan and it was the transition area of sPecies distribution from north of the Jinsha River to Ai1ao Mountain and its south region.The exotic sPecies Rana catesbeiana was found in both of the two counties and Trachemys scripta elegans was found in Wuding County.The harm of exotic sPecies to indigenous sPecies and ecosystem was se1f-evident.We shou1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Phenomenon,monitor the PoPu1ation dynamics of exotic sPecies and contro1 the Pervasion in order to Protect 1oca1 bio1ogica1 and genetic diversity.

amPhibians,rePti1es,taxonomy,fauna,exotic sPecies

S718.6

A

2095-1914(2016)04-0126-06

10.11929/j.issn.2095-1914.2016.04.021

2015-08-14

云南省重点学科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项目(XKZ200904)资助。
第1作者:王春萍(1991—),女,硕士生。研究方向:野生动物多样性及保育。Emai1:1026142024@qq.com。

周伟(1957—),男,博士,教授。研究方向:生物多样性保护,动物生态学,脊椎动物区系和分类等。Emai1:weizhouyn@163.com。

猜你喜欢
武定县爬行动物种类
动物吉尼斯——爬行动物之最
翠鸟博士的科学指南:爬行动物的食物
武定县总工会:举行第一届职工气排球联赛
欧盟拟制定与爬行动物肉中沙门氏菌相关
为什么壁虎能“飞檐走壁”
种类丰富的酒具
消防车种类知多少
镜头像差的种类
浅谈武定县海绵城市
武定县鲜切花发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