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思妙想,追求政治课堂的有效性

2016-08-03 07:35严洁
黑龙江教育·中学 2016年5期
关键词:情境情感课堂

严洁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思想品德课成了一些学生心目中“枯燥”“乏味”的代名词,究其原因,其中一个很大的因素就是我们的课堂缺少活力与激情,缺少学生需要和感兴趣的东西。教学中,巧妙的课堂设置能激活学生思维,引发学生情感共鸣,让学生爱上学习,爱上我们的课堂,从而达到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目的。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所以,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独具匠心,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讨论、合作、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的统一。如果把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比成是一把开启学生智慧的钥匙,那么,我们应该尝试寻求一把能激发所有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的钥匙。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通过下面几种巧妙的情境创设,以学生活动为载体,实施课堂的有效教学。

一、寓教于需,构建精神的课堂

虽然有一部分学生认为思想品德课枯燥而又乏味,但这并不能说明学生不喜欢思想品德这门学科,只能说他们讨厌的是一味的说教和脱离时代气息的内容;不能以偏概全,说我们的课堂不受欢迎,而是要看我们的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是否贴近他们的生活,是否紧跟时代潮流的发展。

2010年是充满希望和期盼的一年,但对于所有的中国人来讲,谁都不曾料到,这是如此艰难的一年。我们的学生也是如此,他们迫切地需要知道我们的国家现在怎么样了,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精神需求。我们曾在课堂上围绕“你最关心的事情”进行了调查,春季西南地区遭遇60年一遇的严重干旱,3月山西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3月福建南平凶杀案,4月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5月举世瞩目的上海世博会,8月舟曲特大泥石流,这些都是学生最关心的问题。为此我专门设置了一节时政专题课,有视频、有图片、有文字,也有震撼人心、感天动地的故事,虽然一节课无法把国家遭遇的一切完全地传达给学生,但依然满足了学生对社会、对生活的精神需求,学生受到很大触动。一些学生不禁发出感慨:“因为这节课,我才意识到原来我们是这么热爱自己的祖国,原来我们中华民族是如此坚强不屈!”这是学生发自内心的声音,这些生动鲜活的事例所产生的教学效果是空洞说教所无法实现的。

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教育过程中,只有当外部的教育因素触及了学生内在的精神需求的时候,才能使受教育者处于一种积极的接受状态,从而产生良性的内化过程。否则,就很难谈到真正的教育效果。我们的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有着较为丰富的内在精神需求。他们求真、求善、求美、求有价值的人生,因此,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必须创设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情境,以满足学生内在的精神需求,这样才能提升我们课堂教学的价值,才能使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也才能让学生的精神和情感得以真正释放。

二、寓教于趣,构建灵动的课堂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欲和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因此,对于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的情境教学来说,应当加以注意。根据教学所需,在设计教学情境时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激发思维,创设出有意义并且新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激发他们探究、思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会创新学习。

例如,在讲授“个人与集体”这一内容时,我采用了动画《拉力》导课。动画讲的是天鹅、梭鱼和大虾在一起运送满车的行李。天鹅起飞要往空中拉,大虾使劲往后退,梭鱼一心往水中钻,对它们来说,行李根本不重,但是它们用尽了力气,小推车还是停留在原地。看完这个生动有趣的视频,我让学生组成讨论小组,请他们思考怎样才能使车子跑得最快?讨论结束后,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有的说,让它们都往同一方向拉这辆车,车子一定会拉得飞快。有的说,可以让天鹅往前拉,另外两个在后面用力推。在讨论中,学生发现:一样的人员组成,不一样的合作方式,竟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这使学生恍然大悟,都深深明白了其中蕴涵的道理。原来集体中的个人只想逞英雄,不以集体的利益为重,不互相合作的话,不仅个人原有的本领无法发挥,而且集体的力量也会大大减弱,甚至出现动画中相互抵消的后果,最终将损害大家的利益。

当学生明白了这些道理后,我赶紧趁热打铁、因势利导:我国“嫦娥一号”探测工程取得了圆满成功,这标志着我国卫星研制再次实现新的突破,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也开始进入全新的历史阶段,那么首次月球探测工程为什么能圆满成功?“嫦娥一号”卫星是仅凭借一个人就能研发成功的吗?学生非常清楚,这是在党的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中国航天人艰苦奋斗、呕心沥血、团结拼搏的结果,从而认识到“人多力量大”“团结就是力量”所蕴含的道理。与此同时,学生也理解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的道理。这样,通过对相关情境问题的合作与探究,较好地完成了“个人与集体”这一知识点的教学,收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寓教于情,构建乐学的课堂

刘勰《文心雕龙》有云:“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人的活动不仅会受到理性以及意志的调节和支配,有时候甚至会受到情感的驱使。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曾说过: “人心与人心之间,像高山与高山之间,你对对方心灵的大山呼喊:我尊重你......,那么对方心灵高山的回音便是:我尊重你。你喊我恨你,对方决不会回答我爱你。”在学生课堂学习的过程中,也伴随着很多情感因素,当学生的情感需求没有得到重视,甚至是受到忽视、压抑、抹杀时,他们对于学习的热情就无法调动,难以得到自身的发展和成长,自然也就谈不上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八年级上册《孝敬父母长辈》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为深刻地体会到父母之爱的伟大,我给他们补充了一则材料——“来自天堂的短信”:汶川地震后,搜救队员在艰苦搜救中看见了她:透过那一堆堆钢筋水泥的间隙,大家看到她奇怪的姿势,有点像古人在行跪拜礼,只是身体被压得严重变形了。人们确认她已经死亡,但救援人员却在她身下发现了一个孩子,当废墟被清理开时,在这个女子的身下出现了一个小被子,里面包裹着一个大概只有三四个月大的小婴儿。因为母亲身体的庇护,小婴儿毫发未伤,救援人员把他抱出来的时候,他还安静地睡着。后来,人们发现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手机屏幕上是一条写好但并未发出的信息:“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听完故事,很多孩子为之动容,在这样的情感氛围中,我赶紧抛出预先设置的问题:“从小到大,父母为你做过哪些事情?你又为父母做过哪些?”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父母对孩子点点滴滴、无微不至的关爱浮现在每个同学的脑海中,很多同学流下了感动而又幸福的眼泪,有的同学这样说道:“我父母对我的爱虽然不像刚才那位母亲那般惊天动地,但他们日日夜夜,月月年年对我所付出的难以计量的时间、精力和财力,同样让我无比感激,我要好好学习,用好的成绩回报父母。”我认为通过这种情感氛围的设计,让学生自己得出体会和结论的方法比直接告诉学生:你该这样做,你不该那么做,效果要好得多。这既是学生道德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情感体验的过程,使他们懂得了父母之爱的伟大,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的教育正在大力倡导减负,对于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我们只有从教学需要出发,根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相关原理,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思想道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不断研究课堂教学艺术和技巧,才能拨动学生求知心灵的琴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动力和兴趣,收获理想的教学效果,体现出思想政治课的独特魅力,让我们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更“美”!

猜你喜欢
情境情感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