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终生受益的谋面

2016-08-04 19:43尹武平
延河 2016年6期
关键词:武平题写陈忠实

听到陈忠实老师去世的消息,我的心像被针扎着一样刺痛。

我与陈老师只见过一面。尽管只有一次谋面,却使我没齿难忘,终生受益。

对于陈老师,我是先读其文后识其人的。喜欢文学,纯粹是我生活中的一种爱好,读好的文学作品,已成为我在几十年军旅生涯中愉悦心情、减轻工作压力的一种方式。那一年,我在兰州军区特种大队大队长的职位上时,《白鹿原》荣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我当即买来一本利用周末时间迫不及待地读起来。也许我与作者都是关中人,都是被关中这块黄土地滋养成长起来的缘故,也许是对书中绚烂多彩的风土人情过于熟悉,也许是书中复杂多变的人物性格如立左右,书中那厚重深邃的思想内容立马让我产生共鸣,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更是引我入胜,看完一章又迫不及待地想看下章,不知不觉天已大亮。这气势恢宏史诗般的一部白鹿原,不就是中国式的《战争与和平》么 ?我从内心由衷地发出赞叹!

待我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之后,便有了更多的时间边读好书边写散文了。当我写了几十篇散文且在朋友圈传开后,大家一再鼓励我结集成册。此时,我首先想到请身为中国文坛巨匠的陳忠实老师为我题写书名。

通过熟悉陈老师的友人一联系,他欣然应允。2014年11月26日,我揣着自己撰写的厚厚的一本散文稿,应约来到陈老师在城南石油学院内一所简陋的工作室里,陈老师已砌好茶等我多时。落座后我便简要介绍了自己的经历,写作进程,表达了想请陈老师题写书名、并对文稿中某一篇若觉得有特点的散文写点评点的心愿。陈老师听罢,朗声说道:你由一个农民的儿子,成长为共和国将军,已经很不容易!退休后又如此热爱文学,坚持写作,你这是在开启自己第二个生命历程啊!有这种精神不简单!这样吧,你托我的事,等我看完作品再说,好不好?我望着他那张写满了人生沧桑的脸庞,听着他平和质朴又火热的话语,便连声说好,随即告辞。行走在回家的路上,我的心里多少有些忐忑,尽管陈老师几十年来热情扶持青壮年作家的佳话不绝于耳,但他对我这位年过60进入 “准老人”行列的业余文学爱好者又会如何呢?反正心里没底。

三天后的29日下午,友人给我来电话说陈老师已给我写好了书名,他马上送来。送来的是一个陕西省作协的大信封,打开一看,是陈老师用六尺对开宣纸写的;“尹武平将军散文集”几个大字,内附一封信,信中这样写道:尹将军您好,遵嘱写了对《秋月》的评点文字,请笑纳。亦写了《尹武平将军散文集》书名,我字作书名不好看,仅作留念,建议您请书道老到的人题写书名。不赘。祝愉快。陈忠实2014.11.29日。老师的谦和真实跃然纸上。陈老师还用另外一页纸,专门对我撰写的《秋月》一文作了评点。他是这样写的:中秋赏月的闲情逸致,是中国人独有的诗性情怀。尹武平将军少年时的半块月饼的记忆,缺失了诗意而漫溢着刻骨般的辛酸。然而,正是那半块月饼的酸楚感受,大约成为他立身做人成就辉煌的础石之一砖。年过花甲再回嚼那半块月饼的韵味,已是一种达观的境界。陈忠实,2014.11.29日于二府庄。

看着陈老师题写的书名,读着他写给我那滚烫的话语,我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我想,回报陈老师的最好方式,就是挚爱文学,坚持做好人,写好文。可以告慰陈老师英灵的是,一年多来,我已有40余篇散文在全国有影响的纯文学刊物上发表了。

我怀着对陈老师这位中国文坛巨匠敬仰与感恩之心,来到陕西省作家协会为他老人家专设的追思堂吊唁,我所看到的和听省作协领导介绍的,是几天来数以万计的各行各界人士以各种方式对陈老师的缅怀。我想陈老师留给我们的,不仅是白鹿原,还有白鹿原之上他那高贵的人品!

陈老师把毕生精力倾注在千篇佳作之上,仅一部白鹿原,耗干了他的一腔热血,他确实太累了!愿他安息!

栏目责编:阎 安 刘羿群

猜你喜欢
武平题写陈忠实
Walking on Fire
All Is Well
初三
初三
《海外文摘》在京召开“尹武平散文研讨会”
各界群众前来省作协吊唁陈忠实先生3
各界群众前来省作协吊唁陈忠实先生4
选自《陈忠实画传》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