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市综合能源基地发展定位和布局研究

2016-08-06 10:26徐纪敏
中国经贸导刊 2016年20期
关键词:布局定位

徐纪敏

摘要:本文在分析哈密市综合能源发展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哈密市综合能源基地的发展定位和布局。

关键词:哈密市 综合能源基地 定位 布局

哈密地处新疆的东大门,区位和交通优势明显,能源资源丰富,具备建设大型综合能源基地的资源条件。根据国家和新疆能源发展的战略部署,加快哈密市能源开发、提升哈密在新疆能源基地中的战略地位、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是哈密能源基地建设的重大任务。

一、发展优势

(一)国家鼓励新疆发展,政策优势突出

新疆地域辽阔,是我国西北战略屏障和对外开发的重要门户,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地区和战略资源的重要基地。2010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两次发布促进新疆稳定和发展的政策,提出“推进新疆国家大型油气生产和储备基地、大型煤炭煤电煤化工基地、大型风电基地和国家能源资源陆上大通道”。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时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哈密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实施将为哈密加快综合能源基地建设创造有利条件。

(二)能源资源丰富,开发条件良好

哈密市煤炭资源丰富,煤质优良,探明资源储量约占新疆的26%和全国的10%,是我国西北地区煤炭资源主要聚集区,具备建设亿吨级煤炭生产基地的资源条件。煤炭资源赋存稳定、开采条件简单、瓦斯含量低,适合大规模机械化开采。此外,哈密部分煤田煤炭具有高活性、高发热量、低灰、低硫、低熔点的特性,是优质的化工用煤。富油煤占一半以上,适宜进行分质利用。哈密风力资源丰富,风电技术开发量达到7550万千瓦,约占全疆技术开发量的62.8%。哈密是全国太阳能资源最好的地区之一,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为6214.66兆焦/平方米,全年日照时数3170—3380小时。哈密具备建设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和百万千瓦级光伏基地的资源条件。

(三)发展基础良好,能源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哈密已经成为国家重要的能源产业转移承接区,能源产业大发展的基本格局已经形成。已得到国家批复的矿区总体规划4个,设计总规模2.21亿吨/年,目前具备亿吨级生产能力。煤电投产机组640万千瓦,在建煤电装机为132万千瓦,作为西北地区煤炭、电力生产和外调基地的地位将更加突出。风电和光伏发电也已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并网风电总装机已达到272万千瓦,核准和开展前期工作的风电项目总装机为1056.9万千瓦;光伏并网机组达到62.3万千瓦,开展前期工作的光伏发电项目总装机为125万千瓦。

(四)地处新疆最东部,具有相对的区位优势

哈密位于新疆东部,是新疆向东联系的交通要道,各类区域性重大基础设施均通过哈密与内地省区连接,综合基础设施水平高于全疆其他地州。目前基本形成以伊州区为中心,以国省干线为主骨架,结合铁路、机场等辐射城镇、乡村的立体交通网络。随着兰新高铁、哈罗铁路、红淖三铁路和淖柳公路等重大交通项目的建成,哈密作为全疆交通枢纽的地位更加突出。相对于准东和伊犁等资源富集区,距离华中和华东负荷中心的距离较近,在“疆电外送”和“疆煤外运”方面区位优势突出。

二、发展定位

充分考虑生态环境、水资源等约束条件,结合哈密自身优势,走“生态可持续、开发可持续”发展之路,将哈密建成国家大型煤炭煤电基地、国家风电和光伏发电基地、国家富油煤分质利用示范基地、国家能源资源陆上大通道和区域煤炭储运及交易定价中心。

(一)国家大型煤炭煤电基地

依托大南湖、淖毛湖和三塘湖等矿区,加快煤炭煤电基地建设,全面推进煤炭资源清洁高效开发利用。围绕哈郑直流输电通道,加快大南湖矿区煤炭开发和煤电项目建设;利用淖毛湖和三塘湖优质煤炭资源,适度加大开发力度,满足煤炭分质利用和外输需求。依托丰富的煤炭资源、日趋完善的输电网络和距离优势,在哈密建设大型煤炭煤电基地,与新疆其他煤炭煤电基地相比,在“疆煤外运”和“疆电外送”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按照煤电一体化开发模式,提高资源综合开发效益,建设亿吨级煤炭生产基地和千万千瓦级煤电生产基地,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煤炭煤电产业,打造煤炭、煤电产业聚集区。

(二)国家大型风电和光伏发电基地

充分利用哈密丰富的风能和光伏资源,建设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和百万千瓦级光伏发电基地。风电发展重点建设哈密东南部、十三间房、三塘湖和淖毛湖大型风电基地,光伏发电重点建设哈密石城子、哈密东南部、三塘湖和淖毛湖光伏产业园,可再生能源所发电力通过超高压和特高压输电通道辐射西北电网和华中、华东地区。

(三)国家富油煤分质利用示范基地

加快推进富油煤分质利用示范基地建设,按照基地化、规模化、集约化原则,高起点、高水平、高效率建设煤炭分质利用示范基地,构建以煤炭热解为核心的循环经济产业链,生产电力、成品油和液化天然气等煤基清洁燃料,依靠科技进步,探索节水型煤制油和煤制天然气的新途径。以淖毛湖和三塘湖工业园为重点,建设国家级富油煤分质利用示范基地。

(四)国家能源资源陆上大通道

加强哈密与西北750电网联网建设,新建哈密至内地负荷中心的特高压直流外送通道,提升哈密电力输出能力。通过兰新二线、哈密—额济纳等煤炭铁路外运通道建设,提高哈密煤炭外运能力。

(五)区域煤炭储运及交易定价中心

以服务煤炭供需双方为指针,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政府规范市场秩序、加强监管的作用,形成集货源采购、运输仓储、煤炭交易、电子商务、金融服务有机连接的区域煤炭储运及交易定价中心。重点建设哈密东站、三塘湖和淖毛湖煤炭发运站,形成5000万吨/年的煤炭发运能力。全面为哈密外运的原煤交易提供服务,逐步形成具有影响力的区域性煤炭定价中心。

三、总体布局

(一)产业布局

根据资源特色及产业发展前景,到2020年形成“一基础、三支柱、两带动”产业格局,即,煤炭开采是基础产业,煤电、煤化工和新能源为支柱产业,带动发展能源装备制造业和物流储运业。

(二)区域布局

根据资源赋存状况,结合产业发展基础,按照就近转化利用的原则,确定哈密能源开发的区域布局是“52443”,具体为:开发5大矿区,打造2个煤电集群,建设4个风电基地、4个光伏产业园和3个工业园区。

五大矿区:大南湖矿区西区、三塘湖矿区、淖毛湖矿区、三道岭矿区和巴里坤矿区。

两个煤电集群:大南湖煤电集群和三塘湖煤电集群。

四个风电基地:东南风电基地、十三间房风电基地、三塘湖风电基地和淖毛湖风电基地。

四个光伏产业园:石城子光伏产业园、哈密东南光伏产业园、三塘湖光伏产业园和淖毛湖光伏产业园。

三个工业园区:哈密工业园区 (装备制造业)、三塘湖工业园区(煤化工)和淖毛湖工业园区(煤化工)。

通过五大矿区、两个煤电集群、四个风电基地、四个光伏产业园和三个工业园区开发建设。到2020年,哈密建设成为8500万吨/年煤炭产量、1200万千瓦火电装机、3000万吨/年煤炭分质利用(低温热解)、120万吨煤制甲醇、1600万千瓦风电装机、600万千瓦光伏发电装机为主的大型综合能源基地。

(三)通道布局

根据哈密能源东进的基本流向,在既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能源输送通道,形成“两路、四线”的能源外送格局。“两路”指兰新线和临哈线运煤铁路。“四线”指哈密到郑州、哈密第二条特高压输电线路、哈密连接西北电网的2条750千伏超高压输电线路。

(四)时序布局

煤炭产业:“十三五”期间,优先提升大南湖矿区西区、淖毛湖矿区产能,优化开发三道岭和巴里坤矿区;2020—2025年重点开发三塘湖、淖毛湖矿区。

电力产业:“十三五”期间,依托大容量电力外送通道,建设大南湖矿区和三塘湖矿区煤电集群。加快大南湖煤电集群建设,满足哈郑直流特高压输电线路外送需求。以哈密第二条特高压输电通道为契机,“十三五”期间推进三塘湖煤电集群建设。

煤化工产业:“十三五”期间,依托哈密丰富的富油煤资源,以淖毛湖工业区和三塘湖工业区为重点发展煤化工产业,优先发展煤炭分质利用项目,通过煤炭热解生产成品油和液化天然气。逐步淘汰小型落后兰炭项目。

可再生能源:“十三五”期间,依托哈郑特高压线路、哈密第二条特高压输电通道以及西北电网750千伏输电通道,优先开发哈密东南风电基地、三塘湖风电基地,适度开发淖毛湖风电基地和十三间房风电基地;重点开发石城子光伏产业园和东南光伏产业园,有序开发淖毛湖和三塘湖光伏产业园。根据外送通道建设以及“风光火打捆”外送试验情况,“十四五”期间继续加大风电和光伏发电规模。

猜你喜欢
布局定位
紧绕目标定位 开发研学课程
难与易
巧用“余数定位”,突破周期函数的计算问题
布局著名变例典藏集锦
起马转中炮对屏风马布局探秘
布局著名变例典藏集锦
医疗布局决定未来
赵金成先胜宿少峰
理想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