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于乡村旅游发育阶段的农村建筑能耗调查
——以浙江安吉里庚村为例

2016-08-09 07:10王美燕黄胜兰
浙江建筑 2016年7期
关键词:建筑能耗乡村旅游

刘 彤,王美燕,黄胜兰

(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浙江 临安 311300)



处于乡村旅游发育阶段的农村建筑能耗调查
——以浙江安吉里庚村为例

刘彤,王美燕,黄胜兰

(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浙江 临安 311300)

摘要:以浙江安吉县里庚村为例,调查处于乡村旅游经济发育阶段的农村家庭基本情况、农居概况、人员活动和设备使用情况,对比了普通农户和乡村旅游经营户间的用能差异。同时,与其他地区的农村和城市的住宅能耗进行了对比。

关键词:农村住宅;建筑能耗;乡村旅游

2010年中国政府发起“新农村建设”运动,对农村生产生活各方面给予积极的政策扶持,以促进农村生活水平提高。在政治和经济双重刺激作用下,中国农村生活能源消耗由2000年的88 kgce上升到了2013年的311 kgce[1]。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村能源结构的巨变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能源压力。

在新农村建设中,浙江政府提出“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发展规划,乡村旅游、“农家乐”等在浙江一些环境优越的山地丘陵地区兴起。这些农户的生产生活模式发生了显著变化,能源结构和能源消耗量都产生了巨大变化。本文以浙江安吉县里庚村为例,调查了处于乡村旅游萌芽阶段农村的家庭基本情况、农居情况、人员活动情况和设备使用情况。

1调查对象及方法

里庚村位于浙江省安吉县鄣吴镇,地标位置北纬30°45′59.61″、东经119°29′37.47″,海拔高度约263 m。极端最低气温-8.5 ℃,极端最高气温38.7 ℃,年平均气温16.6 ℃,植被覆盖率达到75%。里庚村由里庚、里民和里村三个组组成,共有120户,400余人。里庚村坐落在群山之间,以“清凉”“优美”而闻名。得益于优美的环境资源,该村从2010年左右开始乡村旅游和农家乐经营,目前从事农家乐、餐饮、住宿、商铺的农户约10家,约占总户数的10%以上。全村农家乐经营处于萌芽阶段,每年接待来自上海、江苏、南京、杭州等地的旅客上万人次。

本次调查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样本量为49户,占总户数的41%(图1)。其中普通农户44家,农家乐2家,从事与农家乐相关的商店及餐饮的3家。在2014年5月、7—9月和2015年7月,采用入户访谈并多次回访的方式进行调查,以确保样本量具有较高的有效率。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家庭基本情况、农居基本情况、用能情况、家用电器使用情况、人员行为习惯等5个方面。

图1 里庚村总平面图及调查对象的分布

2数据调查及分析

2.1家庭情况

2.1.1人员构成

里庚村每户人口数2~9人,“三代同堂”比例高达73.5%,家庭人口数为5人的家庭占44.9%,其家庭成员构成模式为2(老人)—2(中青年夫妇)—1(孩子)。里庚村外出务工人员比例大,占总人口数的53%。其中,39%为31~40岁的青壮年。常住人口为2人的家庭占59.2%,以50岁以上老人和学龄儿童为主。常住人口中,50岁以上人口占73%,60岁以上人口比例达到48%。按照国际标准规定,某一地区60岁以上人口达到10%即为老龄化社会。可见,里庚村具有显著的老龄化特征(图2)。

图2 家庭总人口与常住人口(49户)

2.1.2经济收入

村民家庭收入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来源于传统农业生产与加工,主要为高山茶、毛竹和竹产品加工;另一部分为年轻劳力到周边城市务工的收入,这部分成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近年来,随着浙江农家乐经济的发展,部分农户开始经营农家乐。被调查对象中,近三年家庭年收入在5,000~10,000美元的占49%,年收入在15,000~20,000美元的占30%(表1)。

2.2农村住宅现状

里庚村不同时期典型建筑见图3。现存完整的建造于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建筑比例少,大部分已经拆除或改建。现有建筑中,建造于20世纪80—90年代的占69%,其中53%建造于20世纪90年代,在很多建筑上可以看到其成长的轨迹(图3 d)。农居以2~3层为主,2层建筑的比例占88%。1层主要为客厅、餐厅、厨房等公共空间,2层主要为卧室、书房等私密空间。由于近年来外出务工人员比例大,主要生活空间集中在1层。90%农村住宅用于自住,另有10%的农户经营农家乐、商店以及茶叶、竹制品加工等(图4)。

建筑面积以村庄规划平面图及现场测量数据为统计依据。被调查农户底层建筑面积为80~90 m2的占32.7%,底层平均建筑面积为100.8 m2;总建筑面积以150~200 m2为主,平均总建筑面积为199.5 m2。闲置房间比例高,实际使用面积平均仅占60%(图4)。

表1 里庚村被调查农户的家庭年收入(近三年)

图3 里庚村的典型建筑

图4 建筑基本情况

农村住宅结构形式有砖木结构、砖混结构和框架结构,分别占2%、94%和4%。20世纪80年代之前(含80年代初)外墙采用夯土,80年代之后以烧结普通砖为主,一直沿用至今。目前,新建建筑以烧结多孔砖为主。不同结构建筑的热桥差异较大,建造于20世纪80—90年代的夯土结构和砖混结构热桥比例小,约为10%~15%;2000年之后建造的框架结构热桥比例大,约为15%~25%。

2.3电器使用情况

家庭常用电器设备户均台套数、功率、能效标示等见图5。制冷设备有电风扇和空调,电风扇平均每户拥有2.73台,空调每户1.18台。取暖设备除空调外,还包括电取暖器和电热毯,分别为0.84台和0.92条。空调、太阳能热水器其使用频率较低,能效等级也较低,普遍为3级和4级;冰箱、洗衣机、电饭煲等能效等级也高,普遍为1级或2级,使用频率较高。

图5 电器设备的每户拥有量(近三年)

2.4人员活动

里庚村人员活动分平时、农忙和节假日三个典型时间段。人员活动用在室率表示,即每户家庭在家人员与总家庭人口的比例。村民主要活动时间见图6。平时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在家人员比例小,在室率约为24%。4月份为村民采收茶叶的季节,由于劳动地点离家较远,携带午餐在外用餐。因此,4月份从上午6:30至下午16:00人员在家率较少,平均在室率仅为5%。外出工作的村民,仅节假日返回家中,平均在家率为66%。除此之外,在调查中还有少部分农户几乎全年在外工作,仅春节假期回家。

图6 人员活动时间表

2.5住宅用能调查

2.5.1平均用能情况

里庚村家庭生活用能类型主要包括电能、LPG、柴薪和太阳能。此外,还有极少数农户使用煤球,在统计中未计入。家庭用电量由供电局提供了全村农户2010—2014年的年总用电量以及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家庭每月用电量。里庚村2010—2014年的总用电量呈现上升趋势,特别是2011年以后年平均用电量出现大幅增长。2014年被调查农户的平均单位面积年用电量仅为6 kWh/(m2·a)(图7)。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里庚村每户每月平均用电量为116 kWh。从图7可以看出,里庚村普通农户用电量呈现两个高峰期:1月、2月和3月的采暖期,平均每月用电量为149.2 kWh;8月和9月的制冷期,平均每月用电量为121.4 kWh。其中3月份用电量最大,此时正处于中国的春节假期。可见,里庚村的采暖期和制冷期用电量不均衡,冬季采暖期用电量高于夏季制冷的用电量。春末夏初的4—7月和秋季的10—12月为过渡季节,用电量相对较少,但秋季用电量高于春末夏初的用电量(图8)。石油液化气为瓶装LPG,每户每年使用约1.5桶。里庚村位于山区,取柴方便,柴薪是炊事的主要能源,每户年柴薪使用量为1.78 t。太阳能热水器在当地使用十分普遍,主要提供淋浴等生活用水。夏季仅太阳能热水器即可满足日常淋浴要求,冬季则还需使用电热水器。

2.5.2与其他研究的对比

国内外学者对我国农村和城市用能情况也做了很多研究。孙雨林等对上海周边农村住宅进行调研,单位面积年耗电量为9.0 kWh/(m2·a)[2]。上海农村地区商品能源的使用率达到了90%以上[3],略高于里庚村的电量消费。可见,即使是经济发达地区农村的耗电量水平也保持在一个较低水平。国内外的研究中,由于农村末端能源类型较多,且地区差异大,对农村能源消费结构研究较少,城市住宅研究相对较多。朱理在2012年调查了杭州市18户城市居民的用电量,最低值为11 kWh/(m2·a),最大值为80.1 kWh/(m2·a)[4]。江亿等对1000户上海城市住宅的建筑能耗进行调查,居民平均年总用电量为33 kWh/(m2·a),其中采暖空调能耗占10~20 kWh/(m2·a)[5]。李振海[6]等在2002—2003年对上海2户住宅的电、燃气使用情况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跟踪实测,测出单位建筑用电量分别为48 kWh/(m2·a)和19 kWh/(m2·a),同时对比了日本九州冲绳地区3幢公寓的建筑能耗(平均为133.8 kWh/(m2·a)),表明上海住户能耗仅为日本公寓能耗的35%。由此可见,浙江省农村住宅能源消费小于城市住宅,远远小于发达国家能源消费水平。见图9。

图7 设备使用频率

图8 月平均用电量(2014年7月—2015年6月)

里庚村农村建筑能耗与城市住宅能耗对比见图9。

图9 里庚村农村住宅建筑能耗与城市住宅建筑能耗对比

2.5.3与乡村旅游经营户的用能对比

里庚村于2010年开始新农村建设,目前已有3家农家乐,3家商店以及其他从事炒茶和制作竹扇的家庭作坊。选择建筑总面积比较接近、家庭成员结构相近(4~6人),常住人口相同(2人),但建筑使用功能(纯自住、自住+生产经营)的家庭对比每月单位面积用电量(表2)。从图10中可以看出:2014年11月至2015年4月两组农户的单位面积用电量十分接近,每月单位面积用电量分别为0.424 kWh/m2和0.418 kWh/m2;5—11月为浙江乡村旅游旺季,每月单位面积用电量L+B明显高于L的家庭,分别为0.571 kWh/m2和0.373 kWh/m2,平均高出48.8%。8月份最高,为1.03 kWh/m2。该部分增量主要是由于游客夏季使用空调及其他设备所引起的。

表2 L+B与L的分组依据

图10 L家庭与L+B家庭每月单位面积用电量对比(2014年7月—2015年6月)

3结语

通过上述调查分析,里庚村农户的平均单位面积用电量为6 kWh/(m2·a),远小于城市住宅的建筑能耗。通过与上海周边城镇化水平高的农村对比,尽管上海周边农村的非产品能源使用比例小,但总体用电水平比较接近[平均为9 kWh/(m2·a)]。由于常住人口比例小、农村老龄化比例高,造成家庭电能的消耗量远远低于城市居民。浙江农村当前的建筑能耗仍以满足日常基本需要为主,改善生活舒适性的用能少。使用频率较少空调的能效等级比较低,而使用频率较高的冰箱、洗衣机、电饭煲等的能效等级较高。由此可以看出,村民在电器的选用上,已经采取了朴素的节能措施。

综上所述,当前浙江农村住宅的建筑能耗水平很低。然而,农村住宅的低能耗是由于农村人口减少、用能方式相对落后造成的,是以不舒适为代价换得的。然而,随着浙江农村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以及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建筑节能在未来将存在巨大潜力。

参 考 文 献

[1]国家统计局能源统计司.中国能源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2014.

[2]孙雨林,林忠平,王晓梅.上海农村住宅围护结构现状调查与供暖空调能耗模拟[J].建筑科学,2011(2):38-42.

[3]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调查报告[R].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4]朱理.杭州市住宅用能与行为模式分析[D].杭州:浙江大学,2014.

[5]江亿,燕达.什么是真正的建筑节能[J].建筑科技,2011(11):15-23.

[6]李振海,孙娟,吉野博.上海市住宅能源消费结构实测与分析[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384-389.

收稿日期:2016-05-05

基金项目: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转型发展中的浙江农村住宅能源结构研究——以杭州地区为例(G16JC020)

作者简介:刘彤(1990—),女,江西南昌人,硕士在读。

中图分类号:TU201.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3707(2016)07-0055-05

Investigation on the 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RuralAreas at the Stage of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Take the Li Geng Village of Anji in Zhejiang as an Example

LIU Tong, WANG Meiyan, HUANG Shenglan

猜你喜欢
建筑能耗乡村旅游
绍兴市公共建筑能耗调查与室内热湿环境测试研究
浅谈建筑节能工作
厦门地区公共建筑屋面对建筑耗能耗的影响及模拟分析
安顺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范式
乡村旅游供应链优化探析
论房地产市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
乡村旅游环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护措施分析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住宅能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