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我们重新认识世界

2016-08-09 21:53吉喆
出版广角 2016年9期
关键词:哲学

【摘要】文章通过对《心怀生命:和孩子共读的生命启蒙书》的解读,对本书所蕴含的哲学教育领域的价值与意义进行探讨,探讨了本书所具有的唤醒人们对生命、对世界重新认识与思考的意义。

【关键词】心怀生命;何怀宏;哲学;生与死

【作者单位】吉喆,洛阳师范学院。

《心怀生命:和孩子共读的生命启蒙书》(以下简称《心怀生命》)称得上是2015年的畅销好书,不仅被各种书单极力推荐阅读,在读者群里也是口口相传。书里探讨的是非常有分量的话题——生命。如书名所说,这是一本孩子可以读的生命的启蒙书,但又不仅仅只是一本启蒙书。它深入浅出折射的生命的话题,它所探讨的人生哲学,它所充满的盈盈智慧,无不唤醒着我们每个人对生命的赞叹,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好奇与关怀,无不让我们深深思考,重新去认识世界。

我们读《心怀生命》,就不得不先来了解该书的作者——何怀宏。他既是一位知名的哲学教授,又被季羡林先生称作“精彩”的作家;既是一位在南极经历过生死的旅者,也是一位现实生活中的丈夫和父亲。作为一名从事社会历史、伦理学以及人生哲学研究的学者,何怀宏教授有诸多重要的专业学术著作,如《世袭社会》《良心论》《选举社会》等,也出版有较多的哲学随笔、文集,如《珍重生命》《若有所思》《心灵瞬间》《中国的忧伤》《渐行渐远渐无书》等。如果这些大家都不是太了解,我想没有什么比他的译著——《沉思录》更让大家对何怀宏教授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了。《沉思录》是一本反省笔记,是古罗马一位皇帝马可·奥勒留所撰写的,因受到中国前总理温家宝推荐,这本书广为读者熟知。虽然笔者并不是因《沉思录》而了解何怀宏教授,但相信翻译《沉思录》这样作品的人,是不安分的,定然是对生命有着深深的体悟和思考的人。而《心怀生命》正是何怀宏教授对生命哲学思考的结晶。《心怀生命》实际上是一本不断“成长”的书。最早的时候,该书是以《珍重生命》直点主题的书名出现,一共有28篇短文。2009年时,该书增加了作者在南极的一些经历以及后来关于生命体验的新内容,一共7篇文章,还有其他的两篇文章和“写在前面的话”,总共就是38篇文章,以《孩子,我们来谈谈生命》面貌出现。2015年,何怀宏教授新增了9篇文章,以《心怀生命:和孩子共读的生命启蒙书》的形式再次重磅出现,与教育者、父母和孩子共同讨论关于生命的诸多话题。

一、弥补中国教育中哲学启蒙教育的空白

何怀宏先生是一名哲学教授,读《心怀生命:和孩子共读的生命启蒙书》,我们最不能忽视的就是蕴含其中的哲学价值。但是在解读其哲学价值之前,我们应该对哲学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哲学的希腊语Philosophia是距今2500年前的古希腊人创造的术语,是由philos和sophia两部分构成,其中philos是“爱、追求”的意思,sophia则是指“智慧”,Philosophia按其本义而言,也就是指爱智慧、追求智慧、追求真理,也就是说,哲学的古希腊语是热爱智慧的意思。哲学可以指导人们的生活,是人们可以对客观世界和人生道理进行系统反思的指引;哲学可以告诉人们世界“是什么”,教会人们“怎么样”才能取得成功;哲学教化人们去完善人性,教人成文人。如果没有哲学的指导,人们的生活和行动都会变得盲目,心灵也无从寄托。哲学对每个人都是具有意义和价值的,而且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哲学更应该从小学习。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树立起世界观、价值观的最重要时期,如果这一时期青少年未能接受良好的培养,那么这对于之后的人生都将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但事实上,在中国的学校教育体系里,大部分中国学生在童年和青少年时期,学习的多是更有实用价值的外语、数学等学科,除了思想政治课里的唯物主义理论,可能中国的学生在学校就再也没有受到过其他方面的哲学教育。与此同时,中国的家庭教育中,孩子们更加不可能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哲学。因此,在青少年的早期教育、基础教育中,我们是缺乏哲学启蒙教育的。幸运的是,虽然在教育体系中,我们未能进行系统的学习,但是我们仍有《心怀生命:和孩子共读的生命启蒙书》这样充满智慧的书籍。这本书足以让我们从中获得对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哲学问题的思考。

《心怀生命》弥补了中国教育中哲学启蒙教育的空白。首先,它告诉了我们:哲学不是玄而又玄的东西,也不是哲学家高深莫测的知识专利。事实上,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就会遇到哲学。就如在《心怀生命》一书中,作者所说:“我在这本书里所写的,首先是我想对自己的孩子说的一些话,其中的许多问题,正是她(他)向我提出来的。”其次,书里简单的哲理故事,所提到的问题,均是关于生死与自然的探讨,关于苦乐与目标的思考等问题,不仅仅是孩子们正在遇到的问题,在我们还是孩子时,也是我们曾经遇到过的问题,甚至还是我们成人也一样会遇到的问题。这些都属于哲学范畴的思考,虽然不成体系,甚至不为我们所认知,但潜移默化之中,指引我们通往哲学的道路。在《心怀生命》里,何怀宏先生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这就是哲学,但这本书,其实就是一个个哲理故事,无处不蕴藏着哲学的韵味。

二、通俗易懂却又深刻的生命探讨

《心怀生命》第一辑讲的是关于“生与死”,第二辑讲的是“人与自然”。这其中所探讨的话题,都是甚为严肃与沉重的,如与生命有关的话题——生命的幸运,生命的苦难,生命的重要性,要感激生命,敬畏生命;与死亡有关的话题——认识死亡、正视死亡。这是绝大部分的人都曾遇到过的问题,这些问题也有众多的哲学家、学者在探讨,但《心怀生命》最不同的是,它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探讨生命、探讨人与自然。何怀宏先生用47个场景,抛出了47个与生命息息相关的哲学问题,整本书的语调平易近人,却又不失哲学的严谨。作者用对话的口吻带着我们去思考,他所设计的47个场景,有些可能正发生在孩子与父母、同学的交谈当中。例如,在第一辑生死之间,作者就深刻地阐述了生命、死亡的话题,写作方式并没有因为话题的严肃与沉重,而显得沉闷,反而是作者结合了生动的场景、故事和对话等,把读者带到深深的思考当中。第一辑的“生命的幸运”“心存感激”“心存敬畏”就是这样层层递进,娓娓道来。如在《生命的幸运》中,为了阐释为什么生命是一种幸运,甚至是一个奇迹,作者描写的是两个小女孩对自己生命所经历过的危险的对话,对话内容都是我们可能经历过的或者曾经听说过的,但当时我们可能并没有深入去思考。我们在看这本书时,却能够跟随着作者的指引,深刻地去思考生命的问题,体会自己幸运的生命。在“心存感激”当中,作者将软弱无助、备受优待的婴儿与一只刚出生就要依靠自己的努力去生存的野鹿相比较,向读者阐释了我们能够活到那么大,是多么不容易,是依靠了我们的父母、亲人、朋友的抚养与爱护,才能得到成长,而我们的生命也就融入了父母亲人的生命,而父母亲人的生命中,也包含了我们的生命。作者还借助《沉思录》这一本世界名著,告诉读者我们应该心存感激。死亡也是这本书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人为什么会死,人死了之后又去往哪里?相信死亡的问题一定让很多的人感到恐惧,感到不知所措。在何怀宏先生看来,死亡只是一个生命的问题,由死亡带来的恐惧,是可以化解的。如同书中所言:“生命有它自己的逻辑,只要我们耐心地忍受,勇敢地坚持,这一切都会过去的。”虽然人们对死亡的焦虑是可以慢慢退去的,但从另一种角度来看,从死亡这一话题中,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是,更应该珍惜我们的生命,心存感激,对生命敬畏,在有限的生命中考虑如何让生活更有意义。

对于生命这个话题,作者并没有止于对其意义以及认识的探讨,而是更进一步地教会孩子们如何保护珍贵的生命。如在“生存训练”一文,作者讲到亚尔达,他自己筹建管理了一个南极小站,接待人们来南极居住、考察和体验。亚尔达总结了遇到危险时的十条生存原则:1.保持冷静的头脑;2.想办法找火取暖;3.找水源和食物;4.保持活动状态;5.任何时候都要留有储备;6.如果是几个人,要由一个人来做决定,其他人服从命令;7.一旦停下,立即穿上衣服取暖;8.尽量喝水,一天要喝三四升;9.保持沉默,少说话;10.要有所畏惧,不能什么都不在乎,不能太冒险。作者针对这些生存原则进行了更深的阐释,引导读者认真去思考、内化这些原则,并且学会总结自己的生活经验与生存原则,减少事故和灾难中的伤亡,更好地保护珍贵的生命。

《心怀生命》探讨的不仅仅是针对生与死、输与赢、人与自然、成长与发展这些大的话题,其中还有很多在我们大人眼中微不足道,但在孩子们的世界里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这本书唤醒我们重新认识自己看似熟悉但又未曾深入思考的世界。

猜你喜欢
哲学
婚姻中的哲学
小包哲学
逆境中的哲学
读懂哲学书是件很酷的事
奶豆哲学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哲学
存在之思向美与哲学的无限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