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波在路上的“孝星”

2016-08-10 01:55通讯员齐玉梅
工会博览 2016年18期
关键词:身体状况单位母亲

□本刊记者崔欣 通讯员齐玉梅



奔波在路上的“孝星”

□本刊记者崔欣 通讯员齐玉梅

在北京市政路桥港创瑞博公司,有一个众所周知的大孝子。虽然从家到单位要有70多公里,可为了照顾好八旬的老母亲,他每天都要往返一次。他就是公司部芯模车间的一名行车工,今年48岁的周金彪。2015年,他被市政府命名为北京市“孝星”。

周金彪的家在北京石景山区,距离工作单位——昌平南口市政工业基地约70多公里。一个月下来,他要在单位与家之间奔波3080多公里,如果按一年来算,大约有36960多公里。北京的六环路全长才187.6公里,而周师傅这一年奔波的路程,相当于绕着北京六环路走了近200次。说起这么做的原因,他表示:“就为了回家能多陪陪八旬的母亲,尽好自己做儿子的责任。”

由于单位远在郊区,周金彪即使每天坐班车上下班,也需要4个小时。而对他来说,选择坐班车会经常导致和生产一线的工作时间发生冲突。为此,许多一线职工或选择常住单位职工宿舍,或选择调离生产一线岗位。正如俗话说的:忠孝不能两全。而周金标的选择是——辛苦自己。

5年前,周金彪为了工作也经常住单位。但在2011年时,他的父亲走了。而在那段时间里,母亲因为过度悲伤,身体每况愈下。其实,周金彪一直就是个孝子。父亲在世的时候,因为患有肺病,身体状况一直不是太好,周师傅就尽可能多地抽出时间陪伴在老人身边。尤其是在父亲住院期间,他只要一下了班,就急着赶往医院,悉心照料父亲起居饮食,用心守护着父亲度过每一个晚上。而天一亮,为了不耽误工作,他又急匆匆踏上返回单位的路途。

父亲走后,看着悲伤的老母亲,周金彪暗暗立下誓言——“在母亲有生之年,要尽全力腾出更多的时间陪在她的身边。”从此以后,无论寒暑,周金彪一直坚持着这样一个时间表:每天早上四点半起床,到母亲的屋子里看上一眼,如果母亲醒了就陪她说会儿话,叮嘱她注意身体。五点出门上班。下午下了班,赶到家的第一件事,先到母亲的屋里看看,说一声“儿子回来了”,问问母亲当天的身体状况,陪母亲说说话,直到安顿母亲休息。这一坚持,就是五年。

为了珍惜一切能够陪伴母亲的宝贵时间,不让老人感到孤单,周金彪总是一到休息日就陪着母亲一起,在小区附近走走,锻炼锻炼身体,和老邻居聊聊天,放松心情。临近中午,他再做上一桌母亲喜欢的饭菜,和妻子、儿子一起围坐在老人身边,高高兴兴地吃上一顿团圆饭。这也是他心中认为最幸福的事。

猜你喜欢
身体状况单位母亲
鸣谢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填单位 要推敲
看错单位
协办单位
论医学护理过程中的人文心理关怀研究
人文关怀教学方法在《医学生职业生涯与就业指导》课程中的应用
给母亲的信
感觉不舒服
悲惨世界
送给母亲的贴心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