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重生,两段梦

2016-08-10 18:23
新民周刊 2016年30期
关键词:机车车辆唐山市唐山

姜浩峰

重建与振兴,是一个实现梦想的过程。而这样一个过程,从震后第一时间就已经开始了。

19年前,我坐着当时最先进的25型红皮的新型空调列车来到丰润,当时唐山南郊的丰润,已拥有亚洲最大的铁路机车车辆工厂——铁道部唐山机车车辆厂。那时候距离唐山大地震20多年,丰润厂区里,几乎见不到地震的痕迹——柳絮飘飞,安静而祥和的春景。市中心,唐山抗震纪念碑下,凤凰山公园内,市民悠闲地漫步。而在唐山老城区特别是遭到地震危害尤烈的唐山机车车辆厂原址,则可以看到保留着的一些地震初毁时的面貌……

今年,当我再次路过丰润时,我乘坐的是刷成绿皮车样貌的25T型旅游特快列车。虽然不是高铁,但25T型的乘坐舒适度绝不输给动车组。尽管仅是匆匆一瞥,却让我看到今日的丰润,作为唐山的一部分,长高了,漂亮了,不输给任何一座近年发展起来的新城。“凤凰涅槃,大美世园,笑迎八方”,正在唐山南湖举办的2016世界园艺博览会,向人们展示着都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40年过去,唐山这座城市的雄心仍在,依然年轻……

邮票上的两栋楼

1996年,到了李印清先生的退休之年。这位当时的邮电部邮票设计室主任,设计了一套关于家乡的邮票——《震后新唐山》。此套邮票共4枚,图案分别为农舍、工厂、街景、海港。表现出新唐山的城市建设景象。

然而,邮票甫一问世,就遭到了质疑。原来,邮票的“街景”一幅中,在唐山抗震纪念碑附近竟然出现了两幢高层建筑。当邮票发行到唐山时,立即遭到了集邮爱好者的抗议。当地资深集邮爱好者王敬华撰文质疑邮票图稿的真实性,指出这是在凭空“捏造”高层建筑。

唐山抗震纪念碑广场。

如今回看我拍摄于19年前的唐山抗震纪念碑留影,周边也没有高层建筑。那么,李印清是否在凭空捏造呢?

后来,抗震纪念碑附近真的出现了不少高层建筑。如今,李印清设计的邮票上所见的那两幢高层——建设银行和工商银行建筑,亦早已湮没在更多新的高层建筑里了。

事后李印清回忆,他的设计并非杜撰,也非有什么先见之明,而是来自规划图。

李印清曾向朋友透露,在这套邮票设计之前,他四次到唐山采风,先后在唐山居住了22天。“当时在新华道根本看不到高层建筑,都是三层高的小楼或者平房。但是当时的市委、市政府要求新唐山在市容市貌上取得成绩,言外之意就是想加几座高楼,显示出唐山具有的现代化气息。”李印清说,“于是我多次去唐山市规划局和市政府调研,了解唐山市地标性建筑抗震纪念碑附近准备要破土动工建设的高层建筑情况。”

李印清找来建筑公司的相关领导以及高楼的设计者,进行沟通,并动笔勾勒出邮票草图。图稿送至中共唐山市委、市政府第一次审阅之时,市里便有领导提出——唐山市区并没有这些高层建筑,高层建筑正在施工当中,马上搬上邮票,是否妥当?后来,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决定,如果邮电部确定这套邮票图稿可以用,那就按照图稿上的建筑物去建设。几年之后,唐山的世博广场拔地而起,旁边的建设银行和工商银行办公大楼也应运而生。这两栋高层建筑和邮票上的建筑物大致无两。

从这段往事可以看出,唐山人对于重建家园,其情也迫切,其意也真诚。

第一段梦,城市重生

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2分53秒,一场震惊世界的大地震给唐山市带来灭顶之灾;市内房屋倒塌、铁轨扭曲、桥梁折断、交通、供电、通信全面中断;死亡242469人,重伤164851人;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300亿元。灾情之重。损失之巨,举世罕见。

重建与振兴,是一个实现梦想的过程。而这样一个过程,从震后第一时间就已经开始了。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震后不到一星期,数十万市民的衣食得到解决;震后不到一个月,城市供电、供水、交通、电信等初步恢复;震后一年多,工农业生产全面恢复。如今已83岁的赵振中,曾任唐山市规划局副局长。据赵振中回忆:“震后没几天,一支来自上海、北京、辽宁等地60多人的小分队赶到唐山,架起晒图机,争分夺秒地搞调查、制定规划。”

(左航震号机车(资料图片) (右)中车唐山公司总装车间一角。

1979年,尽管共和国浩劫刚尽,却仍然为唐山恢复建设投资43亿多元。投资的同时,在党中央、国务院和河北省的支持下,解放军基建工程兵、铁道兵和河北省各地市,以及省属、部属建筑企业,陆续到唐山支援建设。

从震后至1986年末,外地援唐单位总人数达11万多人,竣工房屋建筑面积1056万平方米,占唐山市恢复建设竣工面积的50.9%。

从1976年到1986年,是震后恢复的十年。这十年,唐山成了一座崭新的城市,1990年成为中国首个获“联合国人居奖”的城市。

唐山作为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这里曾经出产过中国第一桶水泥,如今位于唐山市路北区启新水泥工业旅游区内的中国水泥工业博物馆,可以看到中国自造的水泥最早是如何诞生的。

中国最早的铁路,也出现在唐山。始建于1881年的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1997年时就已是亚洲最大的铁路机车车辆工厂,在跨越三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中车唐山公司曾制造出中国第一台机车——“中国火箭”号,中国第一辆客车——“銮舆龙车”,研制了中国第一辆货车、第一辆轨道检查车、第一辆特种车和第一辆高级公务车,创新开发出中国第一列双层内燃动车组、第一列摆式列车、第一列70%低地板轻轨车、第一辆常导中低速磁悬浮列车……创造了一批又一批领先于国内外同时代的机车车辆,为中华民族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坚韧有为的铁路工业栋梁。1994年至今,中车唐山公司为中国六次铁路大提速批量提供了快速新型的铁路客车,累计生产各型客车逾万辆。”

地震中,唐山机车车辆厂原址倒塌建筑315687平方米,设备损坏1750台,报废1183台,直接经济损失6714万元人民币,职工震亡1768人,重伤649人,家属震亡8718人,职工全家震亡213户。然而,震后不到两个月,东风5型内燃机车交付运用。

第二段梦,津京唐的海风

唐山是一座工业城市,当年是,如今也是。唐山不仅拥有已成为高铁动车组生产基地的中车唐山公司,当年中国最早的标准铁路唐胥铁路,如今依然在运营。

自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经过十年重建十年建设,1995年,唐山国民生产总值达到490亿元,是地震前的7.4倍。1996 年跨入全国综合实力 50 强。

如今,又一个二十年过去了。在这一个二十年中,京津唐一体化城市群逐渐显现。比如2006年3月,曹妃甸工业区正式被列入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随之而来的是首钢搬迁至此。

2004年博士毕业的郭艳永,是唐山本地人,毕业后进北京到首钢工作。2006年,已在北京安家的他,申请调入京唐公司筹建大高炉。所谓京唐公司,亦即首钢搬迁至唐山后的新称谓。

郭艳永的父母想不通:“好不容易进了北京,怎么又要回来?”不过,他的态度很坚决:5000立方米以上的大高炉,国内当时一座没有。“说实话,主要就是冲着5500立方米高炉来的!” 郭艳永说。

炼钢,是一份事业。事业到哪里,年轻的技术精英、专家就到哪里。2014年5月,首钢京唐首次扭亏为盈。2015年,京唐的家电板、车轮钢、高强钢、集装箱用钢国内市场占有率均名列前茅。

河北本身是钢铁大省,原本没有首钢的搬迁,也有着污染问题。而首钢搬迁到到曹妃甸后,与唐山钢铁集团联合,整合河北的钢铁企业,淘汰落后产能,依靠当地的丰富资源和渤海湾唯一的25万吨级大港直进直出的优势,打造国际先进的钢铁联合企业,同时,在降污减排方面,也做出了成绩。其采用了220余项国内外先进技术,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达到了三分之二;自主研发高炉无料钟炉顶、高炉—转炉界面“一罐到底”技术,为世界300吨级大型转炉钢铁企业首家使用;自主创新“全三脱”炼钢工艺,打造出国内第一个高效率低成本的洁净钢生产平台。

唐山地震博物馆内展示的“抗震棚”。地震后,幸存者从一开始住帐棚,慢慢搬进简易房。

除了制造业以外,2014年2月2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时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同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做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由此,京津冀一体化从重大国家战略,落实为切实的工作。而唐山作为京津冀一体化的先行者,早已成为京津唐经济圈的一分子。

在唐山大地震40周年即将到来的时刻,唐山也在迎来它的又一次产业结构升级。如果说百多年前,由于路矿继起,使得唐山走上了工业城市之路,那么大地震之后,它经历了重建与新生。如今的唐山,在保有第二产业优势的同时,亦在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甚至文创产业。

中国第一个水泥厂变身为启新水泥工业旅游区,一座应运而生的“博物馆之城”正在浮出水面。除了水泥博物馆以外,唐山博物馆、唐山地震博物馆、唐山抗日战争博物馆、开滦博物馆、迁安市博物馆、乐亭县博物馆、中国板栗博物馆、冀东民俗艺术博物馆等等各型各类国有、民营博物馆,在唐山市共同营造了一座博物馆之城。

今年,除了世界园博会以外,第25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将于9月21日至24日在唐山举办,如今,唐山全市正在开展电影节礼仪形象大使评选活动。唐山本身就是中国的“形象大使”——在1976年的地震发生后,有人预言唐山“将从地球上被抹去”,然而这座城市经历了最初的灾难后,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重新站了起来。

灾难可以摧毁有形的物质,但摧不垮伟大的精神。四十年,一座城市的重生经历了两段梦,仍在蓬勃的发展中。想来,当我下一次再坐火车过唐山,将看到更新的梦想在完成……

猜你喜欢
机车车辆唐山市唐山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唐山分行
中国人民银行唐山市中心支行
唐山市
唐山市还乡河水污染综合治理
唐山市
唐山香酥饹馇圈
“齿轮”转动中国高铁——记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王文虎及其团队
王大根
高速铁路机车车辆关键技术解析
把唐山打造成为国家级节能环保产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