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将张自忠

2016-08-11 02:03吕雪萱
治理现代化研究 2016年14期
关键词:张自忠会战

文/吕雪萱

儒将张自忠

文/吕雪萱

张自忠(1891年-1940年),字荩忱,汉族,山东临清唐园村人。著名抗日将领、民族英雄。1937年至1940年先后参与临沂向城战斗、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随枣会战与枣宜会战等。1940年在襄阳与日军战斗中,不幸牺牲。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追认张自忠将军为革命烈士,2009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2014年9月,张自忠将军名列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八年抗日战争,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英勇捐躯的官兵以百万计,但军衔最高的将领只有一人,他就是陆军上将张自忠。他的忠骸长眠在重庆北碚梅花山麓。

儒将风采

张自忠自小受儒家教育,进私塾读书,后来就读临清高等小学堂,学的仍然是四书五经。可以说,自张自忠懂事起,就开始接受儒学的熏陶,因此,忠、孝、仁、义的道德理念从小就在他的内心深深扎下了根。

1910年夏,张自忠从高等小学堂毕业。1911年的冬天,张自忠考入了当时中国北方有名的法律学校天津北洋法政学堂。在这里,他第一次接触到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和“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这些振聋发聩的进步思想在他原本只知孔孟的头脑中增添了崭新的内容,对他日后的成长产生了重要影响。1911年底,张自忠秘密加入同盟会,亲身投入了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

此后,辛亥革命的短暂胜利,革命党人的软弱无力和惨遭杀戮的命运,使张自忠意识到,要挽救民族危亡,仅靠坐在学堂里埋头苦读或四处奔走呼号、鼓吹革命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拥有强大的武装力量才有取胜的希望。经过深思熟虑,张自忠毅然决定投笔从戎。

从军之后的张自忠,打起仗来,身先士卒,临危不惧,气壮山河,但在日常社交场合,他仍然是温文尔雅,不似赳赳武夫。他身材瘦削颀长,面容白皙清秀,举止斯文,谈吐风雅,与其他军界人士大不相同,不穿军装戎服时,不认识他的人,往往会以为他是一位学者。

巧脱虎穴

1937年,北平失陷、日寇进城之时,张自忠恰好因病住在协和医院,未能及时撤退。敌人如获至宝,立即派兵加以监视,同时加紧做他的工作,策动他出来主持华北地区的傀儡政权。张自忠佯称需待病愈出院再商定具体办法。日军当局满心欢喜,也就稍微放松了戒备。谁知,几天之后的一个早晨,监视者突然发现,张自忠的病室房空人去,不知所终。敌人立即派出宪兵、侦骑,闭城搜捕,却毫无结果。这时的张自忠,已经逃离龙潭虎穴,回到部队去了。

原来,张自忠表面与日方虚与委蛇,暗地却积极筹划逃离之策,终于在友人的帮助下,穿上白布孝服,扮成报丧人混出了宪、军密布的城门口,逃出医院,扬长而去。日军当局企图利用张自忠搞“日中共荣圈”的阴谋以破产告终。

杀敌雪耻

张自忠归队后,即厉兵秣马,立下与日寇血战到底、以身殉国的壮志。其后,在淝水战役、临沂战役、随枣战役中,他均亲临前线,给敌军以重创,立下赫赫战功。临沂战役是徐州大会战重要的一环。战役打响前,指挥总部截获到日军一个文件,是对下级作战部署的指示,其中有这么一段:

“中路系勇敢善战之汤恩伯,宜全力应付;左翼为不堪一击之张自忠,右翼为老弱无能之庞炳勋,均可各个击破,务必完全消灭,然后对中路包抄。”

张自忠读此密件,勃然大怒,当即邀请庞炳勋商议道,庞兄,日寇视我两军为不堪一击和老弱无能之辈,实为我两军之奇耻大辱,不知吾兄愿与弟同死,奋力杀敌,以雪军耻否?

庞炳勋击案而答:不努力杀敌者非人也!并提议备具衣棺,带上前线,以示必死决心。张自忠坦然说:“大丈夫杀敌,胜则前进,死则战骨当速朽,何用衣棺!”语铮铮如金石落地。两人握手告别后,张自忠骑马直驰防地,召集部下,当众宣布:“今日出战,为中国复仇,为本军雪耻,自张某以下,有不死者,吾当为厉鬼扑杀之!”众人无不感动,皆举枪盟誓,有进无退。

当夜,张自忠亲率两团将士,直扑敌军勇悍善战的板垣师团阵地,一举突破其机枪防线,大刀飞砍,榴弹开花,敌人死伤殆尽。战斗结束,沂河两岸浮尸数里,河水染赤。次日,张自忠又率部避开敌军坦克、骑兵的正面反攻,从侧面拦腰打来犯之敌,三战三捷,退敌数十里,歼敌万余人,收复临沂城,揭开了台儿庄大捷的序幕。

英勇殉国

1940年5月,日军为了控制长江交通、切断通往重庆的运输线,集结30万大军发动枣宜会战。当时,中国军队的第33集团军只有两个团驻守襄河西岸。张自忠作为集团军总司令,不顾部下的再三劝阻,坚持亲自率领部队出击作战。

5月1日,张自忠亲笔昭告各部队、各将领:“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至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枯,石不烂,决不半点儿改变。”

1940年5月16日下午4时,张自忠以身殉国,年仅49岁。他的夫人李敏慧女士闻噩耗悲痛绝食七日而死,夫妻二人合葬于重庆梅花山麓。周恩来曾亲笔撰文,称赞张自忠“其忠义之志,壮烈之气,直可以为中国抗战军人之魂”。

1940年8月15日,延安各界1000余人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分别为张自忠将军题写了“尽忠报国”“取义成仁”“为国捐躯”的挽词。

张自忠以生命践行了为国尽忠、为军雪辱的誓言。他牺牲前,曾给他的战友、部属黄维纲将军三封手札,其中一封是讲战斗打法和应以牺牲换代价的。内容如下:

兹有两事请弟注意:一、切忌零碎牺牲,找机会以牺牲完了之决心与敌以极大之打击,虽说牺牲极大,定能换出代价来。两年以来本军无一时不是抱着这个决心干的。望我弟仍本这个决心奋斗迈进。二、务要稳扎稳打。维纲我弟,小兄张自忠拜启。

信写得朴实、平常,但却渗透着实实在在的中华魂、军人魄。

(责编/傅建芬)

猜你喜欢
张自忠会战
马恩河会战(下)
马恩河会战(上)
扎实做好双减双抢 坚决打赢三秋会战
张自忠勘破鸿门宴
张自忠勘破鸿门宴
坦能堡会战
库尔斯克会战
库尔斯克会战
周恩来巧劝张自忠戒毒
周恩来巧劝张自忠戒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