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民办高校非体育专业学生晨练现状调查分析
——以郑州市为例

2016-08-11 01:22周靖坤黄河科技学院体育学院河南郑州450012
运动 2016年9期
关键词:晨练学生

周靖坤(黄河科技学院体育学院,河南 郑州 450012)



河南省民办高校非体育专业学生晨练现状调查分析
——以郑州市为例

周靖坤
(黄河科技学院体育学院,河南 郑州 450012)

摘 要:本文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河南省民办高校非体育专业学生晨练现状进行了调查,从郑州市抽取郑州科技学院、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3所学校进行分析,目的在于了解河南省民办高校非体育专业学生晨练的具体情况。结果表明,河南省民办高校非体育专业学生晨练情况较差、晨练时间不足、项目单一,学生对于晨练场地以及器械反映不满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促进河南省民办高校非体育专业学生晨练活动的发展,同时也为学生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奠定基础。

关键词:学生;非体育专业;河南省民办高校;晨练

晨练是指起床后进行一定时间的身体活动,是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体育教学的拓展与补充,虽然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在逐渐加入到晨练的行列中,但是根据调查表明,晨练人群中老年人占了绝大多数,年轻人包括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的晨练比例却非常低。有关报道显示,晨练效果不如傍晚的锻炼效果好,晨练结束后很多人会感觉到身体乏困无力,其原因是,没有掌握正确的晨练要领。进行正确的晨练活动可以提高神经系统工作的强度、均衡性和灵活性,可以提高学生一天的学习效率,同时还可以调节心理活动,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先后推出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强化,各学校对学生晨练问题越来越重视,把学生晨练作为健身教育的重要手段,并进行探索研究。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河南省民办高校非体育专业学生晨练现状。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2006—2016年度关于大学生晨练方面的文献,并对文献进行研究分类、归纳、整理,为本次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1.2.2问卷调查法 设计调查问卷,向郑州市抽取郑州科技学院、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学生进行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发放问卷共350份,郑州科技学院150份,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100份,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100份。回收348份,回收率为99.4%,有效问卷345份,有效率为98.6%。

1.2.3观察法 观察学生晨练情况。

1.2.4访谈法 根据研究需要走访本校的专家,随机深入部分学生宿舍,和在田径场进行晨练的学生进行交谈,了解有关晨练的情况,为本文提供一手资料。

1.2.5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 18.0软件版本对调查数据进行了常规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学生晨练的目的

追逐功力是引发学生参与晨练的主要目的和动因,目的代表着过程的结果和收获,其狭义性直接影响了学生的活动积极性,目的不确定性使学生对晨练的认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从表1可以看出,多数的学生参加晨练是为了提高身体素质,因此使得很多学生锻炼的方式方法都有了局限性,也造成了表2中学生晨练的项目过于单一的结果,根据大学生各方面的特点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越来越追求个性化的发展,兴趣是一种倾向,爱好会转变为行动并逐渐转变为习惯。兴趣与爱好需要引导,使之成为一种良好的社会性行为,若忽略自身的需求,来考虑自己的晨练项目内容和形式,是一种不合实际的方式。因此,学生需要了解自身的个性化发展过程和此阶段的特点,促成正确的晨练动机,不仅仅局限于提高身体素质、减肥、呼吸新鲜空气等等。

2.2学生晨练的次数

调查显示 ,经常参加晨练的学生中有40%的学生每周锻炼次数在1~2次,只有14%的学生每周锻炼次数保持在3~4次,还有42%的学生每周晨练的次数在5~6次。通过随机的访谈了解到,有些同学每周锻炼次数根据自己的睡眠时间和心情决定,起床早了就进行晨练,晚了就不进行晨练,没有系统的晨练计划,所以感觉晨练没有起到作用,没有达到健身效果,久而久之晨练的次数越来越少。结果表明,河南省民办高校非体育专业学生晨练态度一般,不是很积极,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可以做到每天坚持晨练,有一大部分学生每周晨练一到两次,起不到锻炼效果。很多同学还没有意识到身体是一切的基础,只有健康的身体才能有饱满的精神投入到一天的学习生活和将来的工作中。因此,在此方面学校需要通过各种方法带动不经常参加锻炼的学生积极参与到晨练中,营造良好的运动氛围,引导学生自觉做到每天坚持参加晨练。

表1 学生参与晨练目的的调查

2.3学生晨练的项目

从表2可以看出,参加晨练的学生晨练项目过于单一,只有少部分人选择操类和球类以及武术,大多数的学生会选择慢跑作为晨练活动。慢跑运动可以增强呼吸功能,增强肺活量,提高人体通气和换气的能力,长期坚持可以改善心肌营养,使心肌发达,功能提高,但是长期仅以慢跑作为晨练的项目过于单一,达不到身体锻炼等各方面的需求。其他的运动,例如排球、羽毛球、健美操等,对整个体型的塑造性有很大的帮助,走跑交替和变速跑可以使运动强度控制在有氧心率范围内,最便宜、便捷,是对人人都实用的运动。跳绳对于心脏、骨骼健康非常有效。球类则有很强的趣味性,特别在进行球类练习中可以很好地锻炼到腿部、腰部以及手臂,并且提高反应能力,长期从事球类及操类锻炼可以培养良好的协调性及灵敏性。不同的晨练项目交替练习可以使身体各部位得到有效锻炼,同时也避免了长期从事一种锻炼方式造成的枯燥与乏味。

景德镇具有2000多年的制瓷历史,具有丰厚的陶瓷文化遗存。一直以来,景德镇在陶瓷文化创造、传承与创新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景德镇陶瓷文化璀璨多彩,陶瓷创作艺技独特,是中国陶瓷文化的典范,是世界陶瓷文化的杰出代表,享有“世界瓷都”美誉。陶瓷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陶瓷文化传承和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新时代如何使陶瓷文化熠熠生辉、社会功能多元化?这一时代课题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2.4学生晨练时间

调查统计显示,72%的学生晨练的时间保持在30min之内,5%的学生晨练时间高于60min,只有23%的学生晨练时间在30~60min之间。这说明我校非体育专业学生的晨练时间普遍较短,达不到最佳的锻炼效果。文献表明,晨练的时间为夏天在五六点钟,冬天在六七点钟进行健身效果最佳,锻炼时间以30~60min为宜。晨练应该从热身开始,以避免造成运动损伤,锻炼结束后稍微进行调整放松。据研究,心率在120次以下时,机体的血压、血液成分、尿蛋白和心电图等指标,都没有明显变化,故健身价值不大;心率在140次的运动负荷时,每搏输出量接近和达到一般人的最佳状态,健身效果明显;心率在150次时,心脏的每搏输出量最大,因此效果最好;心率在160次以上,达到180次时,人体的免疫球蛋白减少,易被感染,并容易产生疲劳。国内外科研成果表明:晨练健身运动的有效价值范围的心率在120次~150次之间。所以参加晨练的学生也应该注意自己的锻炼时间、强度是否合适,并根据自身的情况不断改进,从而获得最佳的锻炼效果。

表2 学生晨练项目情况调查

2.5学生晨练的场地设施

通过访谈法了解到,多数的学生会选择在田径场和篮球场进行晨练,很多同学认为体育馆的各个场馆如果对外开放会更好地带动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很多学生也建议学校增加像社区锻炼一样的大众健身器械。

2.6学生晨练的合理性

通过访谈法随机走访宿舍和参加晨练的学生交谈,了解到学生晨练普遍存在误区。有的学生认为晨练时间越早越好,可以呼吸到新鲜空气,有的学生有过在雾中锻炼的情况,还有大部分的学生都是选择空腹晨练,锻炼结束后立即去餐厅吃饭等。访谈记录中许多学生都会提到自己缺乏晨练方面的知识技能指导,除了教学安排上的体育课外,基本上没有系统接受过体育理论方面的教育,这导致他们在运动知识技能方面缺乏专业理论,对很多体育运动原理不了解。很多学生参加晨练是为了健康,可是不科学的晨练不仅会减小他们的晨练效果,甚至还会损伤学生的健康。另外,不科学的晨练方式也是导致学生晨练情绪不理想的主要原因,同时也会使学生失去晨练兴趣。

3 结论与建议

3.1结 论

3.1.1河南省民办高校非体育专业学生对晨练健身含义的认识是到位的,绝大部分学生认为晨练健身是有必要的,需要率高。但是也有少部分学生对晨练健身的认识不足,存在晨练目的动机不端正的现象。

3.1.2调查结果表明,仅有24%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晨练各方面安排合理,多数学生认为自己晨练时间和项目安排不合理,经常出现晨练后胃痛、上课困乏等现象。

3.1.3学生晨练的形式单一,传统呆板,组织散乱,没有条理系统的安排,不能引起学生对晨练健身的兴趣。

3.1.4通过访谈法及问卷调查表明,大部分参加晨练的学生对学校的场地器材不满意,能有效利用的器材少。

3.2建 议

3.2.1建议学校体育教学部门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满足学生对体育的不同要求,加强宣传和鼓励工作,进一步加强对学生晨练健身意识的培养和教育。制定相应的晨练制度,如早晨集体跑步、做操,开展多种形式的健身活动,形成自觉参与健身运动的氛围,并且有效地实施,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良好习惯。

3.2.2建议学校应调动各院领导的积极性,增加公共体育部教师和体育骨干对学生晨练指导的工作量,加强大学生晨练指导力量,经常举办一些关于体育与健康的知识讲座,给学生传授一些好的运动锻炼处方,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让更多的学生可以科学地参加晨练。

3.2.3建议学校组织专门力量对晨练健身形式和内容进行研究,并鼓励倡导学生阅读与体育锻炼相关的书籍。

3.2.4建议学校应加强对体育场地、设施器材的投资建设。场地器材是教学活动和晨练的物质保障,也是学校办学规模和办学水平的反应。因此学校应尽可能地建设体育场地,购置各种器材设备,使晨练的物质条件更加完善,同时带动学生晨练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 1 ]赵家贵.晨练与学校体育教育[ J ].体育学刊, 2003(3):69-70.

[ 2 ]翟丰.江苏省普通高校大学生晨练现状的调查分析[ J ].辽宁体育科技, 2005(5).

[ 3 ]钟振新,姚蕾.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调研[ J ].中国体育科技, 2003(3).

[ 4 ]盛加利. 普通高校大学生晨练健身情况调查与分析[ J ]. 湖北体育科技, 2005(3).

[ 5 ]钟振新,姚蕾. 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调研[J]. 中国体育科技, 2003(3).

[ 6 ]王军. 大学生晨练的意义及保健措施略论[ J ].科技资讯, 2009(22).

[ 7 ]黄梅萍. 吉首大学学生晨练现状调查与分析[ J ].科技信息, 2010 (11).

投稿日期:2016-04-02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51X(2016)05-046-02

doi:10.3969/j.issn.1674-151x.2016.09.024

作者简介:周靖坤(1988—),硕士。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猜你喜欢
晨练学生
《和天鹅一块晨练》(摄影)
晨练者
快把我哥带走
为什么在雾天不适宜进行晨练
剪纸作品欣赏:晨练
晨练
《李学生》定档8月28日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小露珠晨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