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真情融入这方热土

2016-08-11 13:06张振贺
共产党员·下 2016年7期
关键词:困生办学条件神庙

张振贺

2008年8月,身为汤神庙镇中心小学调研员的孙占华被调到刚刚完成合并的汤神庙镇寄宿制初级中学任校长。摆在他面前的,是8栋低矮破旧的瓦房和杂草丛生、尘土飞扬的操场;学校教学管理粗放,学生学习氛围不浓,有的学生因教学质量差而转学,有的因家庭贫困而辍学,还有的因跟不上课程而厌学。

怎样才能让孩子们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经过深入思考、广泛讨论,孙占华和同事们确定了奋斗目标:从教师队伍和班子建设抓起,用爱心温暖贫困生,用课改激励学困生,用良好的办学条件留住每一名学生。“校长是带头人,走在前面、干在前面是我的责任!一切都向我看齐……”在全校教职工大会上,孙占华立下誓言,台下掌声雷动。

工作日,他风雨无阻,坚持每天6点半前到校。上班时,他分秒必争,走班级,进课堂,参加教研活动,每天在学校工作时间长达10小时以上。

为了改善办学条件,孙占华带头过节俭日子,每一分钱都要花在“刀刃”上,像经营自己的家庭一样经营着汤神庙中学。他多方筹措资金,购置了100套办公桌椅、29个办公用文件柜、15台电脑和两台复印打印一体机,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2012年深秋,学校操场进行硬覆盖,为了省钱,他带领班子成员拿着铁锹和工人们一起劳动。他总是抢最累的活儿干,有的职工看着心疼,让他休息一下,他说:“我是校长,理应多干一些!”

走进今日的汤神庙中学,8栋破旧的瓦房变成了宽敞干净的教学楼、食宿楼,尘土飞扬、杂草丛生的操场变成了橘红色的塑胶跑道、绿茵茵的草坪,校园四周花树婆娑,绿意盎然。教室内安置了智能交互白板、实物投影仪等先进的教学设施,办学条件达到了全省农村中学一流水平。

孙占华积极创新学生管理模式。他坚信“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一理念,探索采用“评星晋级”管理模式,让每个学生,特别是贫困和学困的“双困生”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曾经是“双困生”的李雪岩,成绩一跃上升为同年级组总分第一名,被评为“学校形象大使”。在颁奖大会上,李雪岩的母亲牵着她的手走过红地毯,登上领奖台,激动得泪流满面。小雪岩由衷地说:“感谢学校,感谢老师,感谢同学,谢谢妈妈!”

2010年,孙占华的爱人因脑瘤在北京天坛医院手术,因家中没有别人去护理,他只好向上级请假去北京护理。回来后,他主动按照学校的考勤制度,从自己的工资中扣去事假费160元钱。孙占华对自己要求很严格,但对教职工却关爱有加。谁家有大事小情,他总是第一个到场给予帮助。教师韩大鹏因患肝硬化不幸去世,家庭因病返贫,孙占华带领全校教师为韩大鹏的妻子刘英捐款近两万元。

孙占华从担任汤神庙镇中心小学教研员起,就开始资助贫困孩子,2004年入党后,他更加坚定了资助贫困生的信念,尤其是2008年任职汤神庙镇寄宿制初级中学校长以来,他带领全校师生捐款超过10万元,帮助300多名贫困生完成了初中学业,没有让任何一个孩子因家庭贫困而辍学,其中有30多名贫困生考上了大学。他的善举,受到当地百姓的普遍赞誉,他被贫困的孩子们亲切地称为“慈父”。

学校的点滴成绩都来自于孙占华实实在在的付出,每一次变化都倾注着他的心血。他说:“我愿意把自己全部的心血融入到我心爱的事业,决不辜负父老乡亲们的殷切期望!”

猜你喜欢
困生办学条件神庙
神秘的神庙
借鉴积极心理学理念,培养家困生的积极品质
书之帕特农神庙
德困源于心困
——小学德困生现象及心理辅导策略
牛河梁神庙漫议
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专项督导评估指标体系
在标准化学校建设中改善中职学校办学条件的举措
神圣的古埃及卡纳克神庙
初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