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注射液对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心肌酶谱及细胞免疫的影响研究

2016-08-11 02:02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23期
关键词:心肌酶谱病毒性心肌炎干扰素

吴 冰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辽宁 沈阳 110034)



黄芪注射液对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心肌酶谱及细胞免疫的影响研究

吴冰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辽宁 沈阳 110034)

[摘要]目的研究黄芪注射液对病毒性心肌炎的心肌酶谱及细胞免疫影响。方法将94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分为黄芪组及对照组,2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方案及干扰素治疗,黄芪组加用黄芪注射液治疗。2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心肌酶谱、细胞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黄芪组患者在CK-MB、cTnI及LDH 3个指标上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CD3+、CD4+、 CD8+及NK细胞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黄芪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为66%,黄芪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黄芪注射液辅助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有助于减轻心肌损伤,增强细胞免疫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黄芪注射液;病毒性心肌炎;心肌酶谱;干扰素

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生机制是病毒感染后病毒在心肌细胞内复制,引起心肌细胞损伤及凋亡,死亡刺激机体免疫反应持续被激活并损伤心肌细胞,而受损心肌细胞坏死后将增生纤维化,表现出慢性心肌炎或扩张型心肌病[1];另一方面,病毒及其释放毒素浸润心肌细胞及间质,导致间质水肿及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继而引起钙离子的异常内流,表现为心电图的异常。从发病机制上看,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途径应为及时有效控制病毒复制,同时减轻心肌细胞损伤[2]。本病属于中医“温病”“怔忡”范畴,而黄芪注射液具有养心益气的功效,具有抗病毒及心肌保护功能[3]。因此笔者观察了黄芪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并探讨了其对患者心肌酶谱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94例,均符合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4],有明确前驱感染史,典型临床表现,心电图ST—T改变,心动过缓或心律失常;心肌酶谱中CK-MB及cTnI异常升高;排除先天性心脏病、扩张型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合并脑损伤、肺部感染及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将患者根据就诊时间结合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黄芪组47例,男21例,女26例,年龄(26.7±10.1)岁;对照组47例,男24例,女23例,年龄(26.4±10.5)岁。2组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1.2治疗方法2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方案,包括卧床休息,给予心肌营养药物、维生素C及极化液治疗;定时监测心电图及进行心脏听诊;给予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2a (湖南中和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10031)100万IU/次肌肉注射,1次/d;黄芪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神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13020999)20 mL,与5%葡萄糖溶液250 mL混合后静脉滴注,1次/d。2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1.3.1心肌酶谱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次日检测2组心肌酶谱指标,包括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及乳酸脱氢酶(LDH)。

1.3.2细胞免疫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次日检测2组细胞免疫指标,包括CD3+、CD4+、 CD8+及NK细胞。

1.3.3临床疗效治疗结束后评价临床疗效[5]。显效: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心脏扩大恢复正常、心电图显示正常,心肌酶谱无异常;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减轻、心脏扩大明显缩小,心电图正常,心肌酶谱明显下降;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心电图仍异常或心肌酶谱仍明显异常升高。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结果

2.12组治疗前后心肌酶谱比较2组治疗前CK-MB、cTnI及LD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结束后,2组上述三项指标均明显下降(P均<0.05),且黄芪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心肌酶谱比较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2组治疗前后细胞免疫比较2组治疗前CD3+、CD4+、 CD8+及NK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组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且黄芪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细胞免疫,%)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2组临床疗效比较黄芪组总有效率94%,对照组为66%,黄芪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临床疗效比较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U=-2.639 1,P=0.008 3。

3讨论

病毒性心肌炎属于中医“温病”“心痹”“怔忡”范畴。尽管中医对于本病无针对性病名,但在《黄帝内经》中已有关于“心下鼓”“心惕惕如人将捕之”等对于本病的症状描述[6]。而综合历代医家对于病毒性心肌炎的观点认为本病属于本虚标实。患者多存在先天禀赋不足或久病的基础,如小儿较易发病,本虚导致心气虚与心阴虚,同时兼有脏腑营卫不足,继而导致在外感温热毒邪时易侵犯皮毛或口鼻处[7]。根据叶天士《温热论》中认为,温热邪首先侵及肺脏,表现出一系列呼吸道症状,后邪毒逆传至心包,加重原先心气阴两虚,导致心脉瘀阻、心脉失养[8]。由于心主血脉,心气虚导致血运无力,继而为心脉瘀阻。根据现代中医研究结果,病毒性心肌炎在不同西医分期中具有各自证候特点。在急性期环节,此时风热邪毒由表入肺,后由肺入心并蕴结于心脾两脏,内生湿热,而热毒伤阴耗津,因此在急性期患者证候主要表现为热毒侵心、湿热蕴结心脾及气阴两伤证候[9]。而在迁延期环节中,前期热毒未除持续伤阴耗津,气伤则津液化生不足,阴伤则气化生不足,导致患者由气阴两伤逐渐过渡到气虚及阴虚,而对于先天禀赋不足或虚损严重的患者,则可出现大气下陷;同时气阴两虚致使虚火内扰,因此在迁延期主要表现为气阴两虚证、大气下陷证及阴虚火旺三证。而在慢性期,由于气阴两虚导致血行不畅为血瘀,脾肺受损浊痰内生瘀阻,痰瘀阻滞心脉,因此在迁延期既可表现出前两期证候,同时又可出现心血瘀阻证与痰阻心络证[10]。在三期诸证中,以气阴两虚证及心血瘀阻证最为关键。气阴两虚既是热毒内扰的结果,同时又推动后续血瘀、痰阻证候的出现,而心血瘀阻导致出现明显心脏症状。因此在治疗本病上,需从补益心气阴两虚、活血化瘀入手。

黄芪注射液主要有效成分为黄芪。黄芪味甘性温,归肺脾二经,具有补气固表、益气养元、养心通脉的功效。《本草经疏》指出黄芪可益气固表,能内塞、补不足;黄芪与人参均属于补气类中药,但黄芪侧重以补虚为主,对于久病体虚或病情迁延所致气虚阴虚均有对症效果。《金匮要略》中提到黄芪可治气虚血滞证。采用黄芪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具有解除心脉瘀阻同时补益心气的功效。而现代药理研究[11-12]认为,黄芪中有效成分主要为黄芪总皂苷,其具体临床作用有:①抗病毒作用。其效应强于阿昔洛韦,同时较阿昔洛韦耐药性更低。其抗病毒效应与剂量具有正相关,且不产生耐药性。由于引起病毒性心肌炎主要为柯萨奇病毒B组[13],而黄芪总皂苷对柯萨奇病毒感染后的心肌细胞具有明显阻断病毒在细胞内增殖及减轻心肌细胞损伤的效果[14]。②保护心肌细胞功能。对于心肌细胞损伤时黄芪总皂苷可抑制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改变,减少心肌细胞在病毒作用下发生凋亡,同时具有一定逆转心肌纤维化功能[15]。对于心力衰竭患者黄芪总皂苷可增强心肌收缩力,提高心肌射血分数,降低心肌耗氧量[16],同时扩张血管及利尿,减轻心脏泵血负担。③免疫调节作用。黄芪总皂苷对免疫调节功能具有双向性,通过促进中性粒细胞趋化运动,并提高NK细胞活性水平,增强T淋巴细胞功能,从而对免疫抑制的机体具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11]。

由于正常情况下,细胞酶仅存在于心肌细胞中,而一旦心肌细胞损伤,细胞膜通透性增高,细胞酶将释放入血。本次研究中选取的3个心肌酶谱指标CK-MB、cTnI及LDH在诊断心肌损伤中具有较强特异性[17]。正常情况下CK-MB大量存在于心肌细胞中,一旦心肌受损3 h内即可在血清中检测出CK-MB的明显升高,因此在早期判断心肌损伤上CK-MB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cTnI在人体心肌及骨骼肌中均有存在,而随着检测技术的发展,采用单克隆抗体可特异性测定出血清中来自心肌细胞受损释放的cTnI,特异性较好。cTnI与CK-MB相比,其持续时间更长,且cTnI的持续升高提示心肌受损的持续存在。LDH属于糖酵解酶,存在于机体所有组织细胞中。LDH共有六种同工酶,而在心肌细胞中以LDH1与LDH2两种含量最高。正常情况下血清中LDH2含量高于LDH1,但在心肌梗死及病毒性心肌炎中,血清中LDH1水平将高于LDH2,且由于LDH水平异常升高可在血清中存在时间较长,因此对于心肌损伤发生一段时间后仍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本研究中,2组患者治疗前CK-MB、cTnI及LDH均异常升高,而治疗后2组各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说明2组的心肌损伤经治疗后均得到控制及改善;且黄芪组各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黄芪组患者经治疗后心肌损伤控制效果要优于对照组,其原因可能在于黄芪具有抗病毒效应及心肌细胞保护效果。

目前免疫发病学说在病毒性心肌炎发病机制中占主流地位。研究认为病毒性心肌炎的心肌损伤由病毒感染后免疫失调尤其是细胞免疫紊乱引起。其中从细胞免疫上看,由于病毒性感染时,患者常出现免疫功能紊乱,尤其是细胞免疫功能降低[18],包括Th1/Th2细胞平衡紊乱,NK细胞活性降低。动物实验表明,感染柯萨奇病毒后的小鼠血清中T淋巴细胞数量明显降低,且出现CD4+与CD8+细胞比例的失调[19]。本研究中,2组治疗前细胞免疫水平无明显差异,而治疗后黄芪组细胞免疫水平较对照组更高,原因可能在于黄芪总皂苷对机体免疫系统的调节功能。而从整体疗效上看,以14 d治疗周期为评价时间,黄芪组患者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治疗病毒性心肌炎过程中,加入黄芪注射液辅助治疗,可有效增强抗病毒效果、保护心肌细胞、减轻心肌损伤,同时调节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提高对病毒性心肌炎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孙景辉,翟淑波. 病毒性心肌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 临床儿科杂志,2012,30(7):607-612

[2]陈瑞珍,解玉泉. 病毒性心肌炎向扩张型心肌病演变的免疫学机制[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11,10(5):414-417

[3]钟碧琼.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45例临床观察[J]. 中医药导报,2012,18(3):48-49

[4]贝政平. 内科疾病诊断标准[S].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154-155

[5]叶任高. 内科学[M]. 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41-343

[6]胡引闹. 浅述中医温病与病毒性心肌炎[J]. 光明中医,2011,26(8):1560

[7]韩丽华,徐惠梅,周端,等. 心肌康方案治疗急性期病毒性心肌炎[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1):300-303

[8]车红花,张明雪,何伟. 益气活血法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中医理论探讨[J]. 河北中医,2012,34(5):756-757

[9]郭广昌. 108例病毒性心肌炎的中医药治疗分析[J].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4(3):311

[10] 左强,邱艺俊,都治伊,等. 中药辩证分期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观察及随访研究[J]. 中国中医急症,2015,24(9):1604-1606

[11] 江曙光. 参芪通脉汤加减治疗病毒性心肌炎30例临床观察[J]. 中医药导报,2013,19(1):43-44

[12] 沈自强. 黄芪的现代药理研究进展[J].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9):117-122

[13] 呼日乐·巴特尔,包丽红,窦忠霞,等. 黄芪总黄酮对柯萨奇B3病毒感染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作用[J].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2,10(4):306-308

[14] 阮滔,何雪华,刘丽萍,等. 黄芪对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及分泌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影响[J]. 临床儿科杂志,2015,33(3):284-286

[15] 于俊民,张小波,姜文,等. 黄芪总皂苷对大鼠缺血心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表达的影响[J]. 中国急救医学,2014,34(11):1033-1035

[16] 左军,张文钊,胡晓阳,等. 黄芪现代药理及临床研究进展[J]. 中医药信息,2014,31(1):111-112

[17] 刘瑶. 肌钙蛋白心肌酶谱及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对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意义[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13):964-965

[18] 文红英,贾维坤,刘利,等. 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J].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0,26(7):685-687

[19] 巴金华,窦忠霞,陈少清,等. 黄芪总黄酮对柯萨奇B3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病理改变和超微结构的影响[J].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3,11(11):910-912

doi:10.3969/j.issn.1008-8849.2016.23.025

[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8849(2016)23-2580-03

[收稿日期]2016-01-20

猜你喜欢
心肌酶谱病毒性心肌炎干扰素
Ⅰ型干扰素抗HIV作用的研究进展▲
急性脑血管患者心肌酶谱的临床意义和价值
血清心肌酶谱检测在支原体肺炎患儿心肌损害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生脉饮加减治疗病毒性心肌炎验案
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变化及临床应用价值探讨
超声心动图诊断病毒性心肌炎的价值分析
黄芪益心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
窒息新生儿心肌酶谱的变化检测及临床分析
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
干扰素α-1b治疗成人麻疹疗效初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