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玩偶对改善老年精神科住院患者孤独感的效果观察

2016-08-11 06:37盛志娟
护理与康复 2016年7期
关键词:奥尔夫玩偶精神科

李 敏,李 洁,盛志娟,向 梅

(浙江省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浙江杭州 310013)



音乐玩偶对改善老年精神科住院患者孤独感的效果观察

李敏,李洁,盛志娟,向梅

(浙江省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浙江杭州310013)

目的观察音乐玩偶干预对改善老年精神科住院患者孤独感的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将50例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音乐玩偶干预。干预前后采用UCLA孤独量表进行评估。结果干预4周后,观察组UCLA孤独量表总分(39.92±7.4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45.80±8.10)分,经比较,P<0.05;观察组在4周后仍为高度孤独者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经比较,P<0.05。结论音乐玩偶干预可以明显改善老年精神科住院患者的孤独感。

住院患者;精神科;老年人;孤独感;音乐玩偶

孤独感是指一种负性的情绪体验,是个体渴望人际交往和亲密关系却又无法获得满足,从而产生的一种不愉快的情绪感受[1],具有消极体验,影响疾病的临床康复和预后。据研究,绝大多数的老年住院患者的孤独感要高于居家养老者[2],97.5%老年住院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孤独感,28%患者有中重度孤独感[3]。精神分裂症患者由于长期住院容易出现社会交往的困难、社会支持不足,更容易产生孤独感[4]。对于精神科长期住院老年患者,有必要采取一些措施来降低其孤独感。玩偶是一种古老的玩具,人物或动物形象的玩具皆可称为玩偶,各年龄段的人们往往对玩偶投入了各种不同的情感,而玩偶最大的用途就是满足人的心理需要[5]。奥尔夫音乐治疗是在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遵循了“原本性”这一理念,引导通过声音、律动、即兴演奏以及音乐游戏等表达自己的内心,活动方式丰富多彩又简单易行,使孩子和老人在治疗过程中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有研究发现,奥尔夫音乐治疗对留守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6],可以有效帮助小学生改善不良的人际关系[7]。为提高精神科住院老年患者的治疗积极性,降低孤独感,2014年8月至12月,本院老年精神科尝试运用音乐玩偶的陪伴,以减轻住院老人的孤独感,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本研究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同意。入组标准:老年精神科长期住院的患者,住院时间在2个月以上;精神症状基本控制,处于康复期;文化程度在小学及以上,能够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有明显认知功能障碍,无法完成问卷调查或参与音乐干预者;失聪或有严重听力下降者,对毛绒玩具过敏者,有严重躯体疾病无法参与音乐玩偶干预者;有家属或陪客长期陪护者。符合入组标准和排除标准的患者5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男9例,女16例;年龄60~79岁;小学11例,初中3例,高中及以上11例;老年精神分裂症13例,双相情感障碍8例,抑郁症4例。对照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60~83岁;小学11例,初中5例,高中及以上9例;老年精神分裂症14例,双相情感障碍8例,抑郁症3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疾病分类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干预方法

1.2.1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护理,每2 h巡视病房1次,与患者沟通,鼓励家属探视,责任护士每周谈话1次。

1.2.2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常规基础上增加音乐玩偶的陪伴。每天6点、10点、17点,组织患者进行集体干预,并向每例患者发放1个黄色猴子毛绒玩偶,干预结束收回。玩偶大小为50 cm×50 cm,填充物为PP棉,手感舒适柔软,可随意挤压变形。在玩偶的左手掌处有一按钮,按下后自动播放奥尔夫音乐,曲目有《我的身体》《握手舞》《律动》《打击乐器表演》,节奏欢快,内容为诱导肢体律动的奥尔夫音乐,可循环播放。护士教会并督促患者在每个时间段按键播放音乐半小时,在放音乐的过程中,要求患者随着音乐和玩偶进行随兴互动,动作可以是拍打玩偶的身体不同部位,也可以是摇晃身体,也可以是把玩偶抱在身上活动自己的身体。整个干预时间为期4周。

1.3评估工具与方法

1.3.1评估工具采用UCLA孤独量表[8]。该量表采用一维内容结构,主要评价因社会交往愿望与实际交往差距而产生的孤独,目前已用于大学生、护士、教师、老年人等人群,老年人群Cronbach’sα系数为0.89。由于本量表未给受试者规定时间范围,因而不清楚主要测量的是特质性孤独还是状态性孤独,间隔2个月重测相关0.73,7个月重测相关0.62,提示该表的测定具有特质成份。量表含有11个“孤独”正序条目与9个“非孤独”反序条目,每条目用“1~4”四级评分(常常、有时、很少、从未)。量表总分为各条目得分之和,为20~80分,得分越高,说明孤独感越严重,其中>44分为高度孤独,39~44分为一般偏上孤独,33~<39分为中间水平孤独,28~<33分为一般偏下孤独,<28分为低度孤独。

1.3.2评估方法在入组前和干预后(4周后)由课题组1名负责心理评估的护师采用UCLA孤独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估。量表发放后,统一指导语,由患者自己阅读后填写,填写完成后立即收回。发放量表100份,回收有效量表100份,有效回收率100%。

1.4统计学方法两组间均数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UCLA孤独量表评分情况干预前观察组总分31~62分,对照组32~66分;干预后观察组总分26~55分,对照组33~66分。两组干预前后UCLA孤独量表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UCLA孤独量表评分情况 分

2.2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孤独程度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孤独程度比较 例(%)

3 讨  论

3.1老年精神科住院患者孤独感现状本次研究发现,老年精神科住院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孤独感,其中高度孤独者(UCLA孤独量表总分>44分)的比例占60%,明显高于杨静等[3]的调查结果(UCLA孤独量表总分>40分者占28%)。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可能为:一方面,因为本研究对象为精神科患者,社会知觉、认知行为都存在问题,病耻感较强[9],另一方面与老年精神病患者住院时间长有关,本次研究对象住院时间在2个月以上。从中可以看出,由于精神科疾病导致的精神动力不足,导致患者交流的主动性下降;长期处于相对封闭的空间环境,对外界信息的接受程度下降,所能讨论的话题也减少,造成老年精神科住院患者的情感行动日渐封闭、固化,孤独感明显。

3.2音乐玩偶对降低老年精神科住院患者孤独感的作用

3.2.1奥尔夫音乐治疗对改善焦虑孤独情绪的作用音乐治疗做为一项心理治疗的手段,其作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大量的研究证明,音乐可以增强患者的动机、自我表达和交流的功能,奥尔夫音乐创造性的将音乐与运动结合,通过用自己的肢体、语言、乐器自由地演绎,以独特的方式抒发内心世界[10]。本研究通过提供节奏明快的奥尔夫音乐,对患者进行系统的、集体的、积极的音乐心理训练,从而帮助摆脱不良情绪,引发老年精神科住院患者的欢快情绪、想象力以及肢体表现力,从而减少孤独、抑郁等负性情绪的产生。

3.2.2玩偶对老年住院患者的陪伴安慰作用人类需要温暖、爱慕以及身体的接触。抚摸拥抱这类动作能让人感到内心温暖,满足身体接触的需要,稳定情绪。对于老年精神科住院患者,玩偶的作用类似于动物辅助,通过对动物的接触、抚摸、嗅闻、抚抱,患者可以重新建立自己的安全感和对他人的信心。从观察组的老年精神病患者不愿放开音乐玩偶,经常抱着玩偶走动,随着音乐的节奏而摆动,表情自然放松等行为中可以看出,玩偶对于老年精神科住院患者来说,并不是单纯的玩偶,而是代表着安全、陪伴、不离弃。另一方面,玩偶增强了老年精神病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当玩偶中传出明快的节奏音乐时,大部分患者都会有肢体动作,通过自己小幅度的上肢活动带动玩偶全身的运动,做出各种动作和造型,以此体会到对玩偶的控制,对自身的无力感减轻,增强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提高自理行为能力[11],进一步加强欢快与自信等正性情绪,从而更加减弱孤独感对患者的影响。

3.3音乐玩偶有效改善老年住院精神病患者孤独感本研究发现,音乐玩偶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老年住院精神病患者的孤独感,这一方面与玩偶的陪伴支持与互动有关,也与在奥尔夫音乐治疗和玩偶的帮助下,老年人的主动性与想象力被激发有关,也与患者正性情绪的增加和负性情绪的减少有关。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UCLA孤独量表总分低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孤独程度轻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由于干预与观察时间短,老年住院精神病患者孤独感的改善看起来是一种状态性的好转,但UCLA孤独量表评估的孤独感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素质性状态,提示这一干预方式可能会有更持久的疗效。对于疗效的持久性问题,还有待于通过后续观察和研究进一步了解。

[1] 许晓芳,侯振虎.老年人孤独感的心理学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1):2429-2432.

[2] 赖运城.老年人孤独感的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1):2429-2432.

[3] 杨静,董军,严祥,等.老年住院患者孤独感与社会支持的关系[J].心理学探索,2012,32(6):570-573.

[4] 段敏,梁雪梅,刘可智.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孤独感与共情缺陷[J].四川精神卫生,2014,27(2):109-111.

[5] 朱品璋.玩偶的情感设计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2.

[6] 王琳琳.奥尔夫音乐治疗对河南农村留守儿童焦虑情绪的干预研究[D].北京:中国音乐学院,2012.

[7] 吴莉莉,杨扬,岳文静.人际关系不良的小学生心理援助策略:奥尔夫音乐治疗的实践价值探索[J].学理论,2012(11):77-78.

[8]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 [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223-236.

[9] 江开达.精神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51-353.

[10] 张春.奥尔夫音乐对高职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治疗方法与效应探析[J].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6(4):88-92.

[11] 鲍文卿,王卫敏,裴锦飞,等.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效能与自理行为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与康复,2006, 5(1):10-12.

1671-9875(2016)07-0694-03

10.3969/j.issn.1671-9875.2016.07.028

李敏(1977-),女,本科,护师.

2016-03-16

R473.74

A

猜你喜欢
奥尔夫玩偶精神科
精神科护理工作研究进展
探讨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
奥尔夫、柯达伊音乐教学法的比较研究
杨亚州“玩偶”六十载
动一动,手指玩偶
当当心爱的玩偶不见了
浅议奥尔夫教学法本土化的应用——在“第一届中国奥尔夫教育大会”上的发言
变动不居 与时偕行—奥尔夫音乐教育专家谈奥尔夫教学法在中国的本土化实践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精神科医院安全隐患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