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东大瑶山与桂北震旦纪岩石地层对比初论

2016-08-11 11:04唐奎保卢岸罗志军秦建林
大科技 2016年16期
关键词:大瑶山陆棚桂北

唐奎保卢岸罗志军秦建林

(1.广西区域地质调查研究院广西 桂林 5410032.广西兴安县国土资源局广西 桂林 5413023.广西地矿资源勘查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广西 南宁 530000)

桂东大瑶山与桂北震旦纪岩石地层对比初论

唐奎保1卢岸1罗志军2秦建林3

(1.广西区域地质调查研究院广西 桂林 5410032.广西兴安县国土资源局广西 桂林 5413023.广西地矿资源勘查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广西 南宁 530000)

本文从岩性组合特征及沉积相、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几个方面入手,对桂东大瑶山和桂北地区的震旦纪岩石地层单位进了初步的对比研究,认为大瑶山地区的整个震旦系培地组(Zp)与桂北地区的震旦系陡山沱组(Z1d)和老堡组(Z2l)可以进行对比,其内部有部分区段或层位也可相互对比。

桂东大瑶山;桂北;培地组;陡山沱组;老堡组;对比

1 前言

据目前已有的基础地质调查资料反映,在震旦纪桂东大瑶山地区出露的地层只划分有震旦系培地组(Zp)1个组[1~3],而在桂北出露的地层自老往新划分有震旦系陡山沱组、老堡组2个组[2~5](表1),两地区相应用的地层分界或分区线为广西荔浦大断裂[1]、[3]。这3个岩石地层单位中即有相同的也有不同的岩性和岩性组合,因均无化石对比依据,并且从大瑶山金秀县城一带到北部永福县大园沟和牛河一带及龙胜县和三江县境内,之间被上述大断层错动和存在有宽广的上覆寒武系、泥盆系和石炭系及第四系等新地层的覆盖,而无法看到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或变化情况,它们之间如何对比是一个比较难的基础地质问题,前人只作过简略的分析,因此对这两个地区上述3个岩组进行对比,搞清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时空位置及异同点有着较重要的地质意义。为此,我们通过收集1/25万鹿寨县幅和1/5万龙胜幅等多幅区调资料,利用蔡明海(2000)和彭军(1999)等人有关桂东和湘黔桂震旦纪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研究资料,从相应的岩石与组合及沉积相特征、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几个方面入手对其进行了对比研究。

表1 桂东大瑶山地区与桂北地区震旦系岩石地层划分对比表

2 桂东大瑶山培地组与桂北陡山沱组和老堡组的特征及对比

2.1 岩性岩相特征及其对比

2.1.1 岩性岩相特征

培地组(Zp):在桂东大瑶山地区,以金秀县老山采育场剖面(图1)[1]20~38层为例,其下伏地层为南华系桥头组(Nhq)顶部一套(19层)104m厚的灰绿色厚-块状不等粒长石石英砂岩夹薄-中层泥岩、中厚层细粒杂砂岩、薄层粉砂岩的一套岩石组合;培地组的下部(剖面20~23层)为灰-绿灰色及黄绿、淡绿色薄层-中层状泥岩与灰绿色中层-块状细粒杂砂岩不等厚互层,夹少量灰绿色中薄层粉砂岩和4套白色、灰白色重结晶粉晶硅质岩层,其中的底部约2m厚之间为灰-绿灰色薄层泥岩夹约1m厚的白色、灰白色薄中层状重结晶粉晶硅质岩,最上一套(剖面23层)互层中,发育有波痕构造,反映由较强海侵到周期性海侵、海退形成的次深海-深海海槽盆相兼浅海陆棚-陆坡相沉积,发展到较浅海陆棚沉积;中下部(剖面24~26大层)出现两大套较发育的蓝灰-灰绿色、绿灰色薄-微薄层状粉砂质泥岩和泥岩,夹一套灰-灰绿色厚中层状细粒杂砂岩及中层粉砂岩,反映为两次较广泛海退形成的次深海槽盆相沉积为主,期间夹一套浅海陆棚—陆坡相沉积;中-上部(剖面27~37大层)岩性是一套灰-灰绿色中—块状细粒杂砂岩及个别块状不等粒杂砂岩与泥岩的类复理石韵律层,共夹有4~5套白色、灰白色重结晶状厚中层粉晶硅质岩层及个别结核体,中上部局部仍可见波痕,从其颜色、岩性和浊流成因看,属于浅海陆棚-陆坡相兼次深海-深海海槽盆相沉积;顶部(剖面38层)出现两套广海深海相的浅灰-灰白色和灰-深灰色厚-中薄层状硅质岩夹一套浅海陆棚—陆坡相的灰绿色中及薄层状粉砂泥岩、中层粉砂岩(图1),往北东东到昭平县庇江一带,顶部两套硅质岩间还夹有淡绿-灰绿色中厚层细-中细粒杂砂岩[1]。

图1 金秀县老山采育场南华系-震旦系培地组实测剖面图[1]

陡山沱组(Z1d):在桂北的三江、永福、龙胜及相邻的湘黔地区,其下部主要是深海盆地相的页岩、炭质页岩和炭质硅质页岩及锰质页岩,有的地方夹有少量的深水陆棚-陆坡相杂砂岩及粉砂岩,局部层位因海平面变浅产生沉积相的迁移而出现有浅海陆棚内缘或台地相白云岩层或透镜体及滨浅海相赤铁矿层,局部含磷、锰和黄铁矿结核;中、上部仍以深海盆地相页岩、炭质页岩、硅质页岩为主,同样夹浅海陆棚内缘或台地相白云岩层或透镜体,局部夹深海盆地相硅质岩条带及深水陆棚-陆坡相粉砂岩及杂砂岩,局部地区顶部出现深水陆棚-陆坡相杂砂岩[1~5]。

在永福县西部的大园沟一带,2015年2月经本人与武汉地调中心宋芳等人对1:25万鹿寨县幅区域地质调查中修编的大园沟陡山沱组剖面(图2)[1]重新调查,认为该地陡山沱组厚度较大,原划定的陡山沱组之上覆地层清溪组应全属陡山沱组,且未及顶。该剖面的陡山沱底部为较深海盆地相的浅灰色中薄层泥岩;近底部(2层中-上)是一套较深水陆棚-陆坡相浅灰色中厚层状细粒杂砂岩和因海平面变浅引起沉积相的迁移而出现的浅海陆棚内缘或台地相的含白云质粉砂质泥岩夹白云岩透镜体,之上(3~5层)出现一套较深海盆地相的浅灰色中层含硅质粉砂质泥岩、中薄层泥岩和一套浅海陆棚内缘或台地相的浅灰色中-薄层状含白云质或含菱铁矿泥岩,之间夹一套深海盆地相的灰白、紫红色中薄层状及厚层状含铁质硅质岩及灰色薄层硅质岩和硅质泥岩;下部(6层)主要是较深海盆地相的灰色、浅灰色、黄绿色薄-中层泥岩、钙质泥岩或灰色、浅灰色厚中层粉砂岩与深海盆地相的浅灰-白色薄-厚层状硅质岩互层或夹较多浅海陆棚内缘或浅海台地相的浅灰-白色、褐黄色薄-厚层状白云岩;中到上部(7~17层之上直到大园沟口下游的葫子坳水电站)以较深水陆棚-陆坡相的灰色、灰绿色中层—块状中—细粒及细粒和中粒杂砂岩为主,夹少量较深海盆地相的黑色、深灰色中-薄层泥岩和多套深海盆地相的黑色、深灰色及灰白色中-薄层硅质岩,偶夹浅海陆棚内缘或浅海台地相的厚中层白云岩或透镜体(图2)。

在永福县城北西部的泡口重晶石矿区,出露的陡山沱组厚度也较大,岩性以较深水陆棚-陆坡相的杂砂岩和泥岩及粉砂岩为主,也夹有多套广海深海相硅质岩层,偶夹浅海陆棚内缘或浅海台地相的白云岩。

老堡组(Z2l):在桂北三江、永福、龙胜地区,主要是一大套的灰、深灰色、灰黑色薄-中层状硅质岩,局部地区夹少量的炭质泥岩和炭质硅质泥岩,是广海深海相沉积[2~5]。在永福县西部大园沟下游的葫子坳水电站和白石岩一带,老堡组主要也是一大套的灰、深灰色、灰黑色薄-中层状硅质岩夹少量的炭质泥岩和炭质硅质泥岩。在桂北的永福县城北部的牛河大桥到里旺一带和北西部的泡口重晶石矿区,老堡组中出现两大套中-薄层硅质岩,中部夹有一大套的泥岩和杂砂岩。

图2 永福县永安乡大园沟震旦系陡山沱组修编剖面图[1]

2.1.2 岩性岩相的对比

从以上震旦系各组的岩性和沉积相可以看出,桂东大瑶山地区和具代表性的金秀老山采育场剖面的培地组与桂北地区的陡山沱组和老堡组之间存在有相应的岩性区段或层位可进行对比。

桂东培地组底-下部的泥岩与杂砂岩之不等厚互层夹粉砂岩、粉晶硅质岩层的层位可大致与桂北陡山沱组底部和下部的页岩、炭质页岩和碳质硅质页岩、锰质页岩及所夹的杂砂岩、粉砂岩和白云岩及赤铁矿层的岩性段对比,因其间有相近相同的泥岩、含硅质岩石和硅质岩、杂砂岩等可对比,其中培地组下部最上一套(剖面23层)发育波痕构造的较浅海陆棚相泥岩与杂砂岩的互层夹粉砂岩的层位可与代表较浅水环境的陡山沱组下部最上的几层白云岩层或赤铁矿层对应;从沉积相方面看,两地相应层位的这些岩石组合,实际上相应反映的是次深海-深海海槽盆相兼浅海陆棚—陆坡相与深海或较深海盆地相兼深水陆棚-陆坡相及浅海陆棚内缘或台地相的对比,其沉积相有近似的特征。

桂东培地组的中下部-上部的岩石组合可大体上相当于上述桂北陡山沱组中至上部的层位。相应反映了培地组中下部则是从广泛海侵的次深海槽盆相沉积为主(夹一套浅海陆棚-陆坡相沉积)开始,向上到周期性出现浅海陆棚-陆坡相兼次深海-深海槽盆相的变化过程;而桂北陡山沱组中-上部的岩石组合却大致上继承了下部的沉积相,也为深海、较深海盆地相到深水陆棚—陆坡相和偶兼浅海陆棚内缘或台地相的多次重复变化过程。两地区各地层在此一相应的岩性段或层位内,各自的岩相变化规律大致相类似,也具可对比性。

从桂东的培地组底到上部的岩石和岩石组合及沉积相以及总厚度来看,均接近或更易于与上述桂北永福县大园沟和泡口重晶石矿区一带的陡山沱组底到顶部的层位相对比,其中有较多相应和相同的岩石和岩石组合及沉积相相对应,如两地相应的硅质岩或含硅质岩夹层是较好的可对比层,而相应用的杂砂岩及泥岩、粉砂岩也可大体进行类比;再是各组的厚度也均较大和较接近,分别为811m和>712m,对比性较强。

桂东大瑶山地区的培地组顶部(38层)出现的两套浅灰-灰白色和灰-深灰色厚-中薄层状硅质岩可与桂北地区包括永福县大园沟口下游的葫子坳水电站和白石岩一带老堡组的灰色、深灰、灰黑色薄层-中层状硅质岩夹硅质泥岩、炭质硅质泥岩组合相对比,因为它们都是广海深海相沉积;另外桂东培地组这两套硅质岩之间所夹的浅海陆棚-陆坡相灰绿色薄层粉砂质泥岩、中层粉砂岩及中厚层细-中细粒杂砂岩,在区域上比较稳定,往北已延伸到桂北永福县城北西部的泡口重晶石矿区和北侧的牛河大桥到里旺一带,可以完全对比。

2.2 培地组与老堡组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对比

据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蔡明海等对大瑶山地区培地组顶部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研究[6]和成都理工学院彭军等对湘黔桂老堡组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研究[7]结果表明,两地区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有一定相似性,其成因大致是相同的,均为热水成因为主,伴有生物等作用。虽然彭军等所采老堡组硅质岩的8个样品中有的可能不在桂北地区,但湘黔桂老堡组或留茶坡组是公认的或可对比可连接的同一套岩石地层单位,其硅质岩系列组合特征与沉积相是大致上相同的,因此样品的地球化学特征基本上可代表桂北的老堡组硅质岩。

2.2.1 常量元素地化特征与成因对比

蔡明海等对培地组上部或顶部青灰色水平纹层状硅质岩(A)、灰白色条纹块状硅质岩(B)、不规则条带状含碳硅质岩(C)之三种硅质岩共采5块样进行地化分析[6]。彭军等在对湘黔桂老堡组或留茶坡组硅质岩共采8个样进行分析研究[7]。两地区常量元素含量平均值如表2。

表2 大瑶山地区培地组顶部硅质岩与湘黔桂地区老堡组硅质岩化学成分平均含量(%)

大瑶山地区培地组顶部硅质岩的平均化学成分从表2显示:以SiO2为主,其平均含量为89.85%,陆相元素K和亲生物元素P含量较低,这与热水成因的硅质岩特征相似而有别于正常化学沉积及生物沉积的岩石。现代大洋中脊热水体系中MgO是严重亏损的组分,东太平洋中脊350℃热水中的MgO含量为零,因此可把热水体系中的MgO的增高作为海水对体系污染或混和的指标。本区硅质岩中MgO含量少于0.47%,平均0.18%,ω(SiO2)/ω(MgO)的比值介于269~4902之间,反映了硅质岩形成与热水作用有关。TiO2、CaO、MgO、Na2O、P2O5平均含量均较低,其中的CaO、Na2O、MnO含量指标却反映与生物作用有关。

湘黔桂或桂北地区老堡组硅质岩的平均化学成分从表2可以看出:SiO2含量较高,平均高达95.13%,而其它氧化物的含量很低,其中FeO、MnO含量与典型的热水硅质岩含量相近,Fe2O3、P2O5含量介于两者间,MgO含量为0.15%与大瑶山地区硅质岩的MgO 0.18%相近,为偏热水成因;但SiO2、Al2O3、TiO2、CaO、Na2O、K2O含量与典型生物硅质岩含量相近;另外,在彭军所作的A-Fe-Mn三角形成因判别图[7]上,本区8个硅质岩样品投影点均落在热水沉积硅质岩区内,但多靠近生物硅质岩的范围。由此得出本区硅质岩总体化学成分特征介于热水硅质岩成因与生物硅质岩因之间的结论或两者共同共同作用的产物。

另外,常华进等在对桂北泗里口老堡组硅质岩的常量、稀土元素特征及成因研究[8]中,认为老堡组中-上部硅质岩成因主要是与生物和有机质降解有关,但认为老堡组下部仍为热水成因的硅质岩,中部的部分样品的稀土元素特征显示也属热水成因。在硅质岩成因的Al-Fe-Mn三角形判别图中,老堡组的13个硅质岩样品中,有7个是落在生物硅质岩成因区内,且均为老堡组中-上部的样品,但该地老堡组下部2个样品仍落在热水硅质岩成因区内,还有3个是处于两种成因区之间或区外。我们认为老堡组中-上部落入生物硅质岩成因区的样品,除可能与生物作用有关外,不排除部分样品结果可能是由沉积此层位硅质岩时混入的陆源碎屑物和有机质而引起的假象,并不全是生物成因。事实上该地老堡组中-上部的硅质岩具有向上颜色变深、含炭和有机质增加并于上部夹有炭质页岩、炭质硅质页岩的特征;另一个问题是该地和整个桂北地区的老堡组硅质岩中至今仍未发现有可靠的生物化石的存在。

两地区相应的岩石地层中硅质岩均具有常量元素SiO2含量均较高、FeO、MnO等其它氧化物均很低的特点,且均反映出与热水成因为主并有生物作用参与有关;并且彭军和常华进对桂北地区老堡组硅质岩成因的Al-Fe-Mn三角形判别图的研究结果均有热水成因也有生物成因的特征,与桂东大瑶山地区培地组相比也有较密切的成因联系,由此说明大瑶山地区培地组顶部可与湘黔桂或桂北地区的老堡组对比。

2.2.2 微量元素地化特征与成因对比

大瑶山地区培地组顶部硅质岩的微量元素特征:对本组上述三种硅质岩共采4个样进行微量元素分析研究,计算结果表明:第A类硅质岩ω(Fe+Mn)/ω(Ti)<10,ω(Al)/ω(Al+Fe+Mn)为0.68,而B、C两类硅质岩ω(Fe+Mn)/ω(Ti)均大于10,ω(Al)/ω(Al+Fe+Mn)为0.07~0.08。据研究,海相沉积岩的ω(Al)/ω(Al+Fe+Mn)比值是衡量沉积物中热水沉积物含量多少的标志,其比值随着热水沉积物含量增加而减少(Bostrometal.,1973;Yamamoto,1987;Adachietal.,1986)。例如:现代深海粘土的比值为0.54,陆棚远滨粘土的比值为0.613,页岩中相应的平均比值为0.62,典型的生物成因硅质岩的比值为0.60。与喷流作用有关的热水沉积物ω(Al)/ω(Al+Fe+Mn)的比值则低得多,东太平洋隆起的金属软泥的比值低于0.01,加拉帕戈斯裂谷硅质喷口附近SiO2堆积物中的比值则近于零值,北太平洋海底喷流成因的燧石的这种比值为0.03~0.04。相对比可看出B、C两类硅质岩与热水沉积作用有关,A类硅质岩则与生物沉积有关。在Al-Fe-Mn的关系图(图3)中,可见B、C两类硅质岩的成分落入Fe-Mn单元的热水硅质岩区(Ⅱ),而A类硅质岩则落入生物成因的硅质岩区(Ⅰ)。以上两方面均反映出培地组硅质岩主要是热水沉积成因的,次有生物沉积成因的。

图3 培地组硅质岩AI、Fe、Mn三角形图解[6](椐蔡明海,2000)

湘黔桂或桂北地区的老堡组硅质岩微量元素特征:该地老堡组上述8个硅质岩样品的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该区内Ba、As、Sb、Ag、和U平均含量分别为7129×10-6、9.5×10-6、9.3×10-6、1.24×10-6、和9.7×10-6,分别是地壳克拉克值的17、5、47、18和3.6倍,据研究含量较高的Ba、As、Sb、Ag、和U是热水沉积的重要标志,因此这些微量元素含量特征表现出一定的热水沉积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一般情况下,大多沉积岩与其它地质体中的钍含量高于铀含量,但在热水沉积岩中则刚相反,为铀高于钍含量,这是因为热水沉积有较高的沉积速率、常常相对富含铀。故热水沉积岩中U/Th>1,而一般的水成沉积岩中U/Th<1(Rona,1978)。依据这一研究结论,经计算本地区老堡组的U/Th比值均>1,介于33.8~1.8之间(平均5.1),也表现出热水沉积岩的地球化学特征。Rona(1978)利用Fe-Mn-(Ni+Cu+Co)×10三角形图解成功地分出热水沉积物与非热水沉积物,按这一方法彭军将该区硅质岩Fe2O3、FeO、MnO含量百分比换算成Fe(全铁)、Mn元素含量,结合Co、Ni、Cu之含量数据,投影到Fe-Mn-(Ni+Cu+Co)×10三角形图上,结果8件样品投影点均位于热水沉积区(图4)。

图4 老堡组硅质岩的Fe-Mn-(Ni+Co+Cu)×10三角形图解[7](椐彭军,1999)

以上微量元素地球化特征说明桂东培地组顶部与湘黔桂或桂北老堡组的硅质岩在成因上是一次的,主要是热水成因,也伴随有生物成因作用,因此它们在这方面是可对比的。

2.2.3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对比

大瑶山地区培地组顶部4个硅质岩样品的稀土元素分析结果表明,硅质岩稀土总量相对较低(∑REE为26.906×10-6~101.05×10-6),轻稀土中等富集(LREE/HREE为7.01~11.35,)其北美页岩标准化的配分曲线为总体略向右倾的平缓曲线(图5),δEu为弱的负异常,δCe为弱正异常。稀土总量与区内培地组正常沉积(∑REE为194.18×10-6~345.22×10-6)相比显著偏低,反映二者沉积源有所不同。该地区的硅质岩的分配模式与典型的热水硅质岩相比既有相同之处也存在差异,其轻稀土ω(LREE)大于重稀土ω(HREE),这可能与陆源混入物有关,出现铈的弱正异常表明其形成于厌氧环境。研究资料表明,洋中脊环境δCe平均值为0.3,大洋盆地环境δCe平均值为0.55,大陆边缘环境铈的负异常不明显,甚至为正异常,δCe值变化范围为0.79~1.54。区内硅质岩的δCe介于0.88~1.17之间,表明是在大陆边缘构造环境下形成的。从其δEu为弱负异常、∑REE偏低看具热水沉积成因,但从δCe为弱正异常及LREE多、HREE少又显示出非热水沉积成因特征。

图5 培地组硅质岩稀土元素北美页岩标准化图解[6]

湘黔桂或桂北地区老堡组硅质岩稀土元素特征:从硅质岩成因方面看,研究资料表明:热水沉积硅质岩具有稀土总量低,铈的亏损较明显,而铕的亏损不明显,甚至出现正异常驻,且重稀土(HREE)有富集趋势;而非热水沉积则以REE总量高、铈为正异常和LREE>HREE为物征。该区上述8件样品硅质岩的REE总量从5.64×10-6~52.79×10-6(平均19.19×10-6),稀土元素总量较低,但变化范围大;δCe值从0.37~0.75(平均0.53),呈明显的负异常;δEu值从0.58~0.97(平均0.77),呈弱的负异常。8件硅质岩样品都具有LREE>HREE的特征,但La/Yb比值低,主要介于2.04~15.60之间(平均5.7),说明轻重稀土比值低,重稀土相对富集。硅质岩的这些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地区硅质岩具有一定的热水沉积特征,但并非典型的热水沉积成因的硅质岩,而属于有热水参与的过渡类型成因沉积的硅质岩。该区硅质岩的稀土元素在经北美页岩标准化REE分布模式曲线图(图6)上,显示一定程度的向左倾斜,但倾斜程度有所差别,样品MDN-4、XPN-1和YDN-1倾斜程度最高,说明热水沉积物比例最大;其次是样品YDN-2、SH-4;而样品TDN-35、PDN-3和NDN-4仅微弱的向左倾斜,说明热水沉积物占比例最小。因此,稀土元素分布曲线也同样说明了该地区老堡组硅质岩虽然是热水作用沉积为主,但还有其它成因作用的参与,不是典型的纯热水沉积成因。

图6 老堡组硅质岩经北美页岩标准化的REE分布图[7]

两地区相应的培地组顶部和老堡组中硅质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均反映有∑REE相对较低、LREE>HREE、δEu呈弱的负异常3个共同特征,而且两地各地层组中硅质岩稀土元素的上述各地化特征均显示有硅质岩成因是相同相似的,即以热水沉积为主,还有非热水成因的作用参与。因此从上述稀土元素的共同特征及成因有相同相似性看,大瑶山地区培地组顶部硅质岩与湘黔桂或桂北地区老堡组硅质岩大致是同时在一个环境下形成的,从而证明这两个地层层位是可以相互对比的。

3 结论

通过对上述两地区震旦纪培地组与陡山沱组到老堡组的岩性岩相特征、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对比,得到如下认识:

(1)从岩性组合及沉积相特征反映:桂东大瑶山地区的整个培地组可与桂北的陡山沱组和老堡组对比,其中培地组从底到上部大致可与陡山沱组全组对比;培地组底-下部可大致与陡山沱组底部-下部对比;培地组的中下部-上部可大体上与陡山沱组中-上部对比;培地组底到上部更易于与桂北永福县大园沟和泡口重晶石矿区一带新重确定的陡山沱组底到顶部的层位相对比;培地组顶部(剖面38层)出现的两套硅质岩可与桂北地区包括永福县大园沟口下游的葫子坳水电站和白石岩一带重新确定的老堡组硅质岩夹硅质泥岩、炭质硅质泥岩组合相对比;另外培地组这两套硅质岩和之间所夹的泥岩、粉砂岩及杂砂岩类,可完全与桂北永福县城北西部的泡口重晶石矿区和北侧的牛河大桥到里旺一带老堡组两套硅质岩及所夹的泥岩、粉砂岩、杂砂岩类对比。

(2)桂东大瑶山培地组顶部与湘黔桂或桂北老堡组中硅质岩的常、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的地球化特征均显示具有较多共同特征,特别是所反映的成因均具有相同相似性即均以热水作用成因为主并有生物作用参与或兼有生物成因,之间有较密切的成因联系,说明两地相应层位的硅质岩具有较强的可对比性,更进一步说明桂东大瑶山培地组顶部或较上部硅质岩类为主的层位与桂北整个老堡组是可以对比的。

[1]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调查研究院.1:250000鹿寨县幅(G49C004002)区域地质调查报告(上册)[R].2004.

[2]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广西壮族自治区岩石地层[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7.

[3]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广西壮族自治区数字地质图(1:50万)及其说明书.1999.

[4]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矿产局.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5.

[5]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一地质队.1:50000龙胜县幅、泗水幅、瓢里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R].1993.

[6]蔡明海,刘国庆.桂东寒武系培地组硅质岩成因与金的富集[J].华南地质与矿产,2000(1):29~33.

[7]彭军,伊海生,夏文杰.湘黔桂地区晚前寒武纪层状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J].地质地球化学,1999,27(4):33~39.

[8]常华进,储雪蕾,冯连君,黄晶,张启锐.桂北泗里口老堡组硅质岩的常量、稀土元素特征及成因指示[J].沉积学报,2010,28(6):1098~1107.

P534.31

A

1004-7344(2016)16-0148-04

2016-5-21

唐奎保(1960-),男,地质矿产工程师,水文地质高级工程师,本科,主要从事区域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工作。

卢岸(1981-),男,地质矿产助理工程师,本科,主要从事区域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工作。

罗志军(1963-),男,工程师,本科,主要从事矿产和地质环境管理等工作。

秦建林(1973-),男,地质矿产助理工程师,本科,主要从事区域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工作。

猜你喜欢
大瑶山陆棚桂北
四川盆地泸州地区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沉积微相划分及测井识别
广西大瑶山社垌钨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分析
川南—黔北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沉积相展布及演化
四川盆地下寒武统筇竹寺组沉积特征及其对构造的响应
桂东大瑶山地区金成矿背景及找矿方向——以新众金矿区为例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保护区管理研究
桂北乡贤所撰《资深集》及《资深集补篇注释》相关问题述略
桂北红色资源嵌入思政课实践教学导向研究
罗阳明:大瑶山里的年轻博士
2016 年5 月桂北地区一次对流性暴雨过程诊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