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经营活动中建立并完善作业标准的意义

2016-08-12 04:41乔晴波
福建质量管理 2016年10期
关键词:技术标准叉车标准化

乔晴波

(东华大学管理学院 上海 200051)



浅谈企业经营活动中建立并完善作业标准的意义

乔晴波

(东华大学管理学院 上海 200051)

本文就企业设备参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引出企业建立并完善作业标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探讨了完善企业内部作业标准的方法。

设备;参展;作业标准;标准化

参加展会是企业重要的营销方式之一。近些年,一些大型的展会已经形成规模,比如,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这类展会具有专业性强、知名度高、吸引力大的特点,因而备受参展商的青睐。在每年一次的展会上,企业通过展示自己的产品和品牌,吸引观众和媒体的关注,进而收集客户信息、宣传企业形象,最终达到促进销售的目的。一般来说,展会持续的时间都不长,短的两三天,长的也就一个星期。然而,企业参展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尤其是在很多设备参展的时候。

一、企业设备参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就企业设备参展的过程来说,主要包括:展品准备、包装、运输、安装、调试等环节,有时还有现场维修,虽说展会时间较短,但是其中一些问题处理不好,就可能会影响到企业参展的绩效。比如,设备搬运工作。通常,展会的主办方都会根据场馆入口的高度及其他相关规定,对参展物品的体积和重量加以限定,并在展馆现场提供叉车租赁等有偿服务用于参展物品的搬运,这些信息可在主办方提供的参展商手册中查询到。叉车往往是搬运展品的主要工具,在有些展会上是唯一的一种搬运工具,即参展物品的卸货、搬运、装箱作业都由叉车来完成。而设备参展在整个过程中一般会发生4次搬运:设备发货前企业自行将设备装箱、装车,设备抵达会场后需要卸货、开箱、搬运至展位,撤展时设备需要装箱、装车,设备返回企业后再卸货开箱复原。在设备的结构设计方面,如果企业没有考虑到设备搬运时安全问题。那么,在实际操作时,就可能发生问题。

以某展会为例,笔者以第三方的角度,观察并对A公司和B公司在“设备搬运”和“设备电气安装”环节的作业情况进行比较。A公司在用叉车搬运设备时,叉车直接与设备外壳接触,造成设备外壳磨损、部分弯折变形,另外还存在设备重心位置寻找困难,设备在搬运过程中发生摇晃,有侧翻的安全隐患。而B公司设计了一种专用的“工装”,用于设备搬运。这种“工装”实际上并不复杂,甚至可以说非常简单,就是两根固定在设备底脚上的长角钢,再根据设备的重心,在角钢对应的位置焊接上叉车货叉专用的方管,货叉只从方管处搬运设备,由于不和设备直接接触,受力点都在角钢上,整个搬运过程十分安全。在设备安装时,A公司技术人员在完成设备电源接线后,由于粗心大意而未检测电源的相序是否正确,直接通电运行设备,造成设备真空泵反转,等到发现问题时真空泵油已发生倒灌,结果设备无法正常运行。而B公司技术人员的做法是:在设备通电前,先关闭设备内部电源开关,使用电压表和相序表(如图1所示)统一对设备电源进线电压和相序进行检测,并与设备电气图纸上标识的电压和相序信息进行核对,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在确认安全后,再通电运行。

通过对A公司和B公司的作业表现进行比较,笔者认为:对于此类影响到企业参展绩效的问题,究其原因由表及里,除了与人员的经验、素质有关外,还与企业自身是否建立了完善的标准体系、是否制定并严格贯彻了相关的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作业标准,都有着很大的关系。

图1 相序表的使用

二、标准与标准化理论的简介

然而,什么是标准呢?为什么要给事物建立标准呢?

在日常工作或是生活中,标准的作用更像是一种参照或正确做事的指引,有时甚至关系到人员的安全而必须严格遵守,例如,在企业里,电工要进行用电设备的维修作业时,必须遵守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这些安全操作规程就是作业的标准并且带有强制性。

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对于“标准”的定义一直在修订和更新。最新的《标准化工作指南》(GB/T2000.1-2014)对标准的定义是:“通过标准化活动,按照规定的程序经协商一致制定,为各种活动或其结果提供规则、指南或特性,供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文件。”应该注意:当事物具有重复出现的特性,才有必要去制定标准。关于标准的作用,可以概括为“建立最佳秩序”和“取得最佳公共效益”,同时这也是企业制定标准的出发点。

那么标准是怎么来的呢?标准是标准化活动的输出结果。标准化是一个活动过程,从制定标准、实施标准、到修订标准的过程,并且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周而复始的。标准化基本过程模式,如图2所示。

图2 标准化基本过程模式[1]

三、完善企业内部作业标准的途径

企业作为参展商,是展会最大的消费者,一般需要支付展位及特种设施租赁费、展台设计及搭建费、展品现场装卸及保管费、广告宣传费、海报礼品费、展品包装费、展品运输费、人员差旅费等。花费了大量资金参展,然而,企业要提升参展效益的话,还是离不开标准化管理。

根据《企业标准体系要求》(GB/T15496-2003),企业标准体系包括:技术标准体系、管理标准体系和工作标准体系。企业的技术标准体系和管理标准体系的结构形式,如图3、图4所示。图3和图4为企业制定标准体系提供了框架结构的参照,但就标准的种类和具体内容,企业应根据产品标准、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行业标准、经营活动和实际情况等进行标准的制定。显然,对于那些已经建立相关标准体系的企业来说,设备在参展过程中的很多环节,比如,包装、搬运、运输、设备安装等,这些工作的标准应该源自于企业技术基础标准和管理基础标准,区别是相关作业从企业内部转移到展会现场,发生了作业环境的改变,如果相关标准在新环境中不适用,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以完善标准的内容。

企业应如何完善内部的作业标准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从问题入手

以设备在参展过程中发生运输损坏为例,可以从原因分析开始,比如,设备结构设计是否合理、包装设计是否合理、材料是否符合要求、包装作业是否规范、装卸货工具选择是否正确等。如果分析得出的主要原因是设备的结构设计不合理,那么就应检查设备设计的技术标准是否存在“漏洞”,如果设计技术标准忽视了设备搬运的安全性考虑,就应调整设计,并修改设计标准。对于生产活动中,那些有标准但实际操作起来并不明确的工序或作业,为保证过程的质量,则需要补充具体工序的作业指导书,以使操作人员明确作业要求,并指导他们进行规范的操作。

2.加强培训,注重实践

企业经营活动要获得最佳的秩序和经济效益,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人员的培训,加强专业理论知识的培训,比如,质量管理理论、IE知识、EHS管理知识、标准化理论等。当然,理论不能脱离实践,企业应激励员工去发现问题,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积累并反馈成功的经验和信息,从而丰富技术基础标准和管理基础标准的内容,以不断完善企业的标准体系。除此之外,学习并借鉴同行业中标杆企业的做法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图3 企业技术标准体系的层次结构形式

图4 管理标准体系结构形式

四、结论

企业设备参展活动,是对企业现行技术标准、管理标准、作业标准的检验,参展施工中暴露的问题,也是一种对企业建立或修订相关标准的反馈。应当指出:有些企业并非主营设备业务,本身也不生产设备,但由于市场需求和利益驱使,从事着设备营销、售后相关的业务,这本身无可厚非,但是从长远来看,要获得最佳的秩序和经济效益就应当建立并完善专门的标准体系。

企业经营活动要获得最佳的秩序和经济效益,还需要按照PDCA循环开展标准化管理评价,即周而复始地进行“计划、实施、检查、处理”活动,从而提高企业的标准化管理水平。

[1]李春田.标准化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第四版.

乔晴波(1981-),男,汉族,中国,工程师,本科,东华大学,项目管理。

猜你喜欢
技术标准叉车标准化
浅析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
永恒力叉车(上海)有限公
标准化简述
叉车加装推拉器属具的探讨
深海采矿船技术标准的研究与制订
对特高坝抗震设计及相关技术标准的探讨
网络文学IP化的“技术标准”——以《琅琊榜》为例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基于TRIZ与可拓学的半自动手推叉车设计
小贴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