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江干区社会组织建设现状与思考

2016-08-15 00:54赵欣浩
杭州 2016年7期
关键词:江干区杭州市培育

文 赵欣浩

杭州市江干区社会组织建设现状与思考

文 赵欣浩

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十八届三中全会更是明确提出“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杭州市江干区紧紧围绕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培育发展社会组织,激发社会组织自身活力,引导社会组织参加社会治理,成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江干区社会组织发展现状

近年来,江干区积极探索社会组织建设,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确立了“抓试点、筑平台、出政策、建中心、促党建、谋发展”的工作思路。

2012年成立了社会组织培育发展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专题会议,总结工作成绩,研究探索全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方式方法。全区8个街道都成立了相应的工作小组。

2013年出台了《关于促进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的实施意见》及8个配套政策和实施细则,在全省较早地明确了社会组织建设管理工作的组织架构、发展重点、扶持措施、工作要求,建立了以项目为导向的承接政府公共服务机制。

打造两级实体平台。一是建立健全江干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设立社会组织孵化园、项目服务区、公益咖啡吧、精品展示区及休闲服务区五个区块,打造集培育孵化、公益创投、培训交流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社会组织公共服务平台。自2013年以来,已经成功孵化了“少不了帮帮团”“民意调查工作室”“棒棒堂社区托管学校”“邻里互助社”等16家社会组织,扶持区花卉行业协会、区武术协会、“小巷总理”等社会组织27家。二是建立街道(社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承担辖区社区社会组织的备案及培育孵化工作,引导社区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和服务,发挥社区社会组织在提供社区服务、深化民主自治、促进基层稳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目前,已经建立凯旋、采荷、闸弄口、四季青和九堡5个街道社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

建立“杭州市江干区社会组织网”。设立社会组织动态披露、政策导航、党建园地、公益项目、评估系统、互动交流等六大服务平台,公开社会组织申请筹建、登记备案、日常运行、年检评估、变更注销、公益项目以及其他办事流程和通知公告,及时对社会组织进行指导和帮助。

健全党的领导。在区委“两新”工委的精心指导下,按照“扩大覆盖、规范管理、争创特色、发挥作用”的思路,探索实践“1234”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模式,即一体化格局、双隶属覆盖、三纳入管理、四平台服务,对社会组织实施动态管理、标准化建设。目前全区注册及备案新社会组织中,建立党委2个,党总支7个,党支部53个,基本实现党组织在新社会组织的全覆盖。

实施项目扶持。建立以项目为导向的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机制,规范项目评审、管理、评估、奖惩以及经费划拨等流程,鼓励社会组织结合自身实际加入公益创投,根据社会需求提出项目申请,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承接政府事务、促进政府职能转移等方面的功能作用,推进社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2013年以来,江干区已经斥资300万,购买社会组织服务项目77个。

推行品牌引路。以“十佳十优”社会组织评选、社会组织信用等级评估、创新型项目评比、政府购买服务项目评审等为载体,促进社会组织自身发展,培育扶持一批社会需求大、自身素质优、群众口碑好的品牌社会组织。以“三社联动报”、江干区社会组织网等为平台,通过社会组织品牌展示、社会组织典型案列宣传,为社会组织品牌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经过近三年的发展,目前江干区社会组织总数达到1596家。其中,登记注册社会组织290家,备案社区社会组织1306家;其中24家单位信用等级被评为3A级以上,2家单位获得杭州市首批十大品牌社会组织称号。社会组织服务覆盖基层社区管理、志愿服务、公益服务、文化体育、社区教育、养老助残、困难救助、法律维权等诸多领域。

一些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

江干区的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工作在杭州市乃至浙江省起步较早,2013年江干区被列为浙江省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建设创新示范观察点。但是,从江干社会组织数量、品质、行业分布、区域分布等的相关统计分析,尚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虽然社会组织数量三年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从总体上来看,全区社会组织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社团发展明显滞后于民非组织的发展,全区8个街道的社区社会组织发展不平衡。

虽然2014年全区有2家社会组织被评为杭州市十大品牌社会组织,但是从整体来看,获得信用等级3A级以上的社会组织占比较低,能够在行业内有一定号召力和竞争力的社会组织不多,社会组织在品牌建设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社会组织的功能发挥还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民非组织的民生保障领域,一些行业性商会协会、枢纽型社会组织在承接政府公共服务方面的潜力还没有完全得到发挥。

对社会组织的监管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大,亟待建立联合执法机制;社会组织在内部管理、制度建设、廉政建设等方面有待进一步规范,整体能力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下一步的发展思路

社会组织要长期生存和发展下去,一方面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向社会组织释放空间,将社会公共服务以项目化的方式交给社会组织去承担。另一方面,也需要社会组织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水平,加强自身建设,坚持专业化、品牌化的发展道路。

完善扶持政策。进一步完善社会组织“1+8”政策,加大对社会组织的扶持力度,建立健全社会工作者培训评价、人才评价、社会工作者服务绩效评估机制,制定社会工作者培训质量评估政策和指标体系。

做强项目扶持。将简政放权、公共服务项目化运作列入区政府对各部门的目标考核,挖掘部门潜力,完善区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目录,充分发挥各类社会组织的作用,促进社会组织均衡发展。加快推进复合型社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和枢纽型社团在制定标准、监督指导、培训交流等方面的功能,鼓励他们积极承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

推进品牌建设。优化理念,强化品牌意识,运用媒体、网络、巡回展示等方式,加强政策、项目、成果等方面的宣传,发挥品牌的引领作用,以“十佳十优社会组织评比”“社会组织信誉评估”为抓手,选取有能力的社会组织进行重点指导与扶持,整体推进社会组织品牌建设。

促进专业化发展。整合现有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加强社会工作教育培训和实训基地建设,引进和培育社会工作专业机构,有计划、分层次对现有在岗社会工作从业人员进行专业教育培训,提升社会工作者的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素养,促进社会组织能力提升。

加大监管力度。完善社会组织综合监管体系,严格执法,依法查处社会组织违法违规行为,引导社会组织加强诚信建设,健全社会组织法人治理机制,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联合机制,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

营造发展氛围。出台江干区关于“三社联动”工作的指导意见,加强成员领导小组间的沟通协调,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社会组织的宣传,深入挖掘、广泛宣传社会组织发展的典型事例,不断扩大其社会影响力。

(作者系杭州市江干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猜你喜欢
江干区杭州市培育
可爱的马
浙江省杭州市湖墅学校
玻璃
杭州市支援武汉医疗队等6个集体获杭州市五一劳动奖状
春晖社区举办夏日游园会
杭州市西湖区中小学教师作品选登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江干区全市首创减负新举措
第十道 生相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