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社会治理落实到社区邻里街坊

2016-08-15 11:05
群众 2016年8期
关键词:街坊邻里社团

社会治理,重点在基层,关键靠群众。不断扩大群众参与、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南通市崇川区积极探索城市社区“邻里自理、街坊共治”模式,取得显著成效,获评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区、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连续六年蝉联全省社会治安安全区。

当前城市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着一些具有共性的问题:一是经济发展引起利益调整,人心拢不住。二是城市建设重构社会生态,人际靠不近。三是民生保障滞后群众需求、治理手段落后于社会变化,人群呼不应。形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基层组织的社会组织能力弱。基层公共管理和服务组织行政化倾向严重,难以适应当前群众多元多样多变的服务需求。二是基层社区的服务能力弱。一方面,社区载体缺少、设施不足,服务功能滞后,不能满足群众需求;另一方面,社区干部要应对各级下派的各种任务,难有精力入户上门联系服务群众。三是基层群众的自组织能力弱。社区能吸引组织群众参与的社会组织发育不良,基层治理缺少社会、企业和群众的多元参与。

针对上述情况,崇川区持续推进社区邻里基层治理体系建设,从党的基层组织核心抓起,从平台载体服务功能做起,做细做实基础治理服务单元和社区社会组织队伍,扎实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

以邻里街坊为单元,创新模式

以邻里织密治理单元,以自理定位自治。按地域相邻、人际相近的原则,以150-300户为单位组建884个邻里,构建“一心一会三组力量九大员”的管理服务架构(即:党支部、邻里和谐促进会及共管、专业、志愿三组服务力量,信息、保安、调解等九类服务人员),履行信息、服务、自治三大功能。去年形成议事决议6600多项、公约4100多个,初步实现“邻里有形覆盖、服务有效落实”。

以街坊组织企业商户,以共识凝聚共治。在城市主次干道以500米左右长度为单位组建街坊,成立街坊文明促进会,履行宣传政策、了解民情、调解矛盾职能,整合企业商户、社区邻里、行政执法、志愿者等各方力量,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度,组织沿街商户、单位制定自律公约、签订承诺书,形成政府牵头、同业自律、群众参与的共治共管格局。

以平台建设为抓手,做实服务

建设平台硬件,下沉服务力量。区级层面建成5000㎡社会治理服务中心和3万㎡便民服务中心,街道层面实现800㎡以上社会治理服务中心全覆盖,社区层面建成600㎡以上社区公共服务平台108个,邻里建成422个服务处。推进职能下移、力量下沉,将各类公共服务窗口设到社区,区级社会服务人员切块到社区。整合城管、市场监管等执法力量,在街道层面组建30-60人的综合执法队伍。

强化服务功能,清减行政事务。整合部门职能,推行集中办公、一站服务。区社会治理服务中心集中24个部门职能,明确便民惠民服务事项68项。便民服务中心集中23个社会服务部门职能,明确行政审批事项77项、惠民服务事项73项。社区公共服务平台集中“一校两厅四室”(社区学校,一站式大厅、居民议事厅,党群活动室、社团工作室、文体活动室、卫生服务室),提供60余项服务功能。严格社区工作准入,全区各部门进社区事项由110项压缩至50项,精简台账1/3。

以社区社团为载体,扩大参与

开展“社区社团百团大建”活动,全区登记备案社团组织2214家。“千家社团联系服务万户居民”等活动把敬老助残、扶贫济困等服务送到千家万户,超20万群众参加。700多个文娱社团开展百场演出进社区、四季风采靓崇川等群众性文艺活动1.1万场。

区成立社团联合会,街道成立社团促进会,形成“全区联动、街道发动、社区活动”网络架构。建立区社会组织培育中心,建设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引进专业社会组织培育机构,重点培育参与社会治理、志愿服务和兴趣爱好三类社区社团;开展社区公益助力计划,通过项目竞标购买服务等方式对优秀社会组织提供财力支持,近年来提供扶持资金2000多万元。

崇川大调解这个全国知名的品牌产生了巨大的效应,组织社团引导群众多层次多渠道开展纠纷化解、治安巡防、关心教育未成年人等社会管理活动,涌现出“知心奶奶”、快乐调解俱乐部、“开心锁”等知名社团和带头人,“孙爷爷谈心室”先进事迹央视专题报道。成立区志愿者协会、街志愿者分会、机关部门志愿服务总队,组建以党员为主体的志愿者服务队1000余支,志愿服务者达40000余人,受助者近10万人次,“巾帼挽霞”志愿服务队被中宣部确定为文明新风典型。

以党的建设为引领,凝聚核心

构建“社区党组织-邻里党支部-楼幢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四位一体”党组织网络架构,组建社区党委108个、邻里党支部704个、楼幢党小组1383个。加强“两新”党组织建设,建成非公企业党组织364个、社团党组织392个。实施社区、邻里与单位结对共建,150余个市级单位、53个区级部门与全区108个社区开展结对共建活动,112个单位组建区域联合党委。结合商圈党建、市场党建、项目党建、新市民党建,机关党组织派出党建指导员120名,开展星级服务、岗位竞赛等活动。

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培育居民骨干力量,形成社会治理“主心骨”。配强社区干部,推行“百名第一书记”计划,每年选派一定数量优秀青年机关干部担任社区党组织第一书记。培育邻里骨干,形成884名邻里理事长、704名邻里党支部书记、2126个党员中心户、6162名邻里理事(楼长)、1.6万名楼道长和208名街长、1200名街坊议事的邻里街坊骨干队伍。连续六年开展“百千万连心行动”,组织4200多名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机关党员干部带头到社区邻里认领岗位,带动万名居住地社区党员及公职人员参与志愿服务。

把服务群众作为基层党建的首要任务,区委常委会带头落实“八个一”挂钩制度,区四套班子成员在重大项目、房屋征收、信访维稳等八个方面各挂钩一个项目,帮助解决群众难事。组建党员“8+N”先锋服务队,设置党员先锋岗675个,建立特色党小组1200余个。全面推行群众事务党员干部代理,每年为群众代办各类事项2万多件。

随着基层基础建设探索实践的深入,基层社会治理出现了三个方面的可喜变化:一是从“对手”多到“帮手”多,社会矛盾有效化解。把管理对象转化为管理主体和参与者,使“对手”转变成“帮手”,形成党委政府与群众协调同向的效应。通过完善重大事项社会公示与听证、评估决策机制,由涉拆、涉安置群众推选义务监督员参与拆迁和安置工作全过程。二是从“被动”多到“主动”多,参与合力显著增强。建立邻里自理、街坊共治机制,调动了广大居民群众和企业单位多元主体参与管理的积极性,由党委政府要我做的被动应付逐步变成各类社会主体我要做的主动参与。三是从“看法”多到“办法”多,治理效能大幅提升。引入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汇集不同看法,寻求解决办法,在过去矛盾集中、意见不一的小区整治、摊贩占道经营、违法建筑清理等方面,通过群众议事,形成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

(课题组成员:陈中锋、袁宏珍等6人)

责任编辑:刘卫东

猜你喜欢
街坊邻里社团
缤纷社团
“小邻里”托起“大幸福”——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打造“邻里+”基层治理新样板
以街坊为单元的老城区微更新方法研究
——以柏林Kreuzberg 地区为例
唐朝城市街坊布局规划
黑白电视·邻里之情
百万庄小区街坊调研及街区改造设计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K-BOT拼插社团
OF DREAMS
你为邻里理发,我为你倒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