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胁之人性分析

2016-08-15 09:25张如心
人间 2016年21期
关键词:贵州大学李四坏事

张如心

(贵州大学,贵州 贵阳 550000)

威胁之人性分析

张如心

(贵州大学,贵州 贵阳 550000)

本文以“人性”为基础并结合现实中的案例进行分析,强调人性既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不同的环境、境遇激发出截然不同的“善”“恶”人性。虽然二者可以相互转化。“善”与”“恶”都具有两面性。“善”中包含“恶”,“恶”中包含“善”。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境遇激不同的环境发出的“善”“恶”人性。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善”“恶”,为实现中国梦增添色彩,为实现人民之幸福提供理论甘旨。

人性;善;恶

对于人性不同的思想家有不同的认识。荀子云:“凡人之性者,尧舜之与桀趾,其性以也。①告子曰:“生之谓性。”②董仲舒曰:“性也者与生俱生者也。”③韩愈曰:“性也者与生俱生者也。”④荀子曰:“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⑤综上可知,人性是由先天以及后天习得而形成的而人在后天形成的自利性就是本文研究的基础。

目前,在我们生活中道德问题层出不穷,本文针对的是目前的普遍问题——李四以张三所关爱的人的生命安全为威胁要求李四做违反道德之事。李四以张三所关爱的人的生命安全相威胁要求张三做坏事。李四的行为是受利己害他的心理所支配。而使李四产生行动的原因是李四的欲望。李四的出发点是损人利己,但李四最后得到的结果是害人害己,成了害人害己的目的。这在下文中会有具体的阐述。

通常情况下张三是阻止李四行为的实施以及张三对自己所关爱的人的保护。张三的伦理行为动机出于爱与道德责任。而人性中的爱不是后天习得的而是天生具有的,只不过有强弱程度之分。而道德责任则是后天培养通过教化等实现的。而张三的道德责任要从道德权利和义务来说。权利和义务不仅仅是法律规范而且是熬的规范。张三所关心的人因为张三可能遭受损害。所以张三有责任在道德上保护张三所关心的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张三此时有三种行为选择。第一种,张三满足李四要求做了坏事。第二种张三没有满足李四要求,张三没有做坏事,这时张三所关爱的人的生命财产遭受威胁。第三种张三仍然没有满足李四要求,依然没有做坏事,但是张三的家人生命财产安全依然没有受到威胁。如果张三实行了第一种情况,就相当于成全了恶人的恶行,是对恶人恶行的鼓励。显然张三不能做服从李四行为的事情。但张三如果采取了第二种做法就很可能给张三所关爱的人带来威胁,是对自己关心的人的不公正。显然采取第三种做法是最明智的。要做到以恶制恶,以恶制恶从三方面着手。第一方面,首先对待李四要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以情感去感化李四,让李四悬崖勒马,可以引经据典的讲道理,例如,抑制恶,发扬善,早在《资治通鉴》中就有记载:“尽小者大,慎微者著;积善在身,犹长日加益,而人不知也”,反之,“积恶在身,犹或销膏而人不见也。”让李四明白他此种行为是不道德的,违背良心的。李四能改正是最好的结果。但是如果李四仍然不知悔改就要实行第二步。欲通过法律途径进行解决。李四的行为违反法律,在张三搜集证据后可以告知国家司法机关。法律对人的制裁使其失去自由与生命,而人都是有对生命的追求的,即“贵生”理念。此时要对李四进行心理分析,即李四为什么要求张三做坏事,无非就是追求李四自己利益的最大化,达到快乐和幸福。如果李四对张三所关爱的人进行身体极其生命的伤害,那么张三也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失去自由乃至生命。而这些与李四所追求的快乐幸福是相背离的,不符合李四的利益甚至都不保障不了李四现在的幸福水平。此时李四在法律的威慑下可能放下屠刀。

如果法律仍然不能使李四放弃对张三所关爱的人的伤害,此时李四已经达到颠狂的程度,这时要将张三所关爱的人进行严加保护,将其关爱人转到隐蔽的地方。这时张三要在合法的范围内引诱李四做违法犯罪的事情。如果李四的本性是恶的,那么李四必然会违法受到法律制裁,这样无论是对张三来讲还是对整个社会来都是进步的。此案例正如《尚书.大禹谟》所言:“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前两句指出道德困境,后两句指出解决策略。遏制人的内在恶,激发内在山就要做到朱熹所说的“持敬之说,不必多言,但熟味整齐严肃,严威俨格,动容貌,整思虑,正衣冠,尊瞻视此等数语,而实加功焉。”此案例说明的道理早在《贞观政要.政体》中唐太宗就有述说:“凡是大事都由小事引起,如果小事不追究,大事就将不可挽救。”

人性有恶的一面,要对其经行道德教化乃至法律约束以达到善,使其人人都有崇尚“善”的一面,而对性善恶均半者,要扼杀其人性中恶的一面,使其做到《淮南子.繆称训》中记载的“君子不谓小善不足而舍之,小善积而为大善;不为小不善无伤而为之,小不善积而为大不善,是故积羽沉舟,群轻折轴,故君子禁于微。”而对于人性善占绝大部分的人,要尽最大限度地激发善,使各种本性的人都人尽其才,最大效用的发挥个人才能,使个人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最大化。最终实现真正的国泰民安,实现每个人的中国梦。

注释:

①《荀子.性恶》

②《孟子.告子上》

③《春秋繁露.深察名号》

④韩愈:《原性》

⑤《荀子.正名》

A811

A

1671-864X(2016)07-0288-01

张如心,女,满族,贵州大学硕士,经济伦理。

猜你喜欢
贵州大学李四坏事
有时候,放弃其实 并不一定是一件坏事!
谢以家绘画作品欣赏
你追我赶
什么是良心
档案见证贵州大学百年文脉
石崇炫富
熟人就是这样变成陌生人的
李四超前
百年贵大生生不息
十日烦